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是利用我国特有的蛇种一尖吻蝮蛇体内的毒液研制出的新一代临床止血药,是迄今为止我国上市产品中唯一完成全部氨基酸测序的单一组分的蛇毒血凝酶类药物,也是我国第一个蛇毒血凝酶类的一类新药,2009年3月在国内上市后,其不良反应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将我院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4岁。因咳嗽、咯痰半个月,咯血3 d余,加重4 h于2014年3月27日急诊入院。既往体健,有氨基酸及辅酶类药物过敏,自述曾口服头孢类药物,无过敏。入院查体:T 36.5℃,P 78次/min,R 24次/min,BP 90/60mm Hg(1mm Hg=0.133kPa)。胸部CT提示右中叶斑片状毛玻璃影。初步诊断为支气管扩张伴咯血、肺部感染。于11∶40给予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厂家:北京康辰药业,规格:1U,批号:2012111021)2U+生理盐水10ml静脉推注,约1min后出现头痛、胸闷、全身大汗,伴频繁呕吐,无意识障碍,查体:精神差,面色苍白,双肺听诊无异常,心率82次/min,律齐,心音弱。立即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0 mg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5 mg静脉注射,约20min后症状逐步缓解,后续血压偏低约88/48 mm Hg,给予盐酸多巴胺注射液静脉滴注,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肌内注射,症状好转。考虑为尖吻蝮蛇血凝酶致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1岁,3 d前出现腹痛、黑便,就诊当日解黑便5次,每次量约100 ml,并乏力、纳差,2014年5月10日因"腹痛、黑便3 d"至急诊就诊。患者既往有胃溃疡病史10年,曾因消化道出血在外院输血治疗,救治过程中曾出现1次输血反应,否认食物和药物过敏史,因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每日口服强的松片5 mg治疗。查体:体温36.8℃,脉搏95次/分,呼吸  相似文献   

4.
1例41岁女性患者,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月经持续10余日并腹痛,给予静脉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1 U,5 min后出现过敏性休克。遂高流量面罩给氧,给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对症治疗,1 h后患者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5.
6.
《中南药学》2015,(5):558-559
<正>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haemocoagulase agkistrodon,HCA)是从尖吻蝮蛇属毒蛇液中分离得到的酶性止血剂,主要用于各种出血、血友病血肿、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伴出血症的辅助治疗,尤其对预防手术中及术后出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临床对该药的广泛应用,关于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加[1-2],但尚未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本科室为肿瘤微创介入科室,手术较多,术前使用止血药已成为降低手术风险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ADR)特点和临床使用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2011年~2014年收集的40例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多为说明书中未刊载的过敏样反应。临床对原患疾病的判断及用法用量上存在不严谨之处。结论:临床应加强本品合理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监测,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完善本品安全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尖吻蝮蛇血凝酶致过敏性休克的1例严重不良反应进行用药分析。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该例不良反应的相关临床信息,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使用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应做好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为其说明书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总结尖吻蝮蛇血凝酶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中尖吻蝮蛇血凝酶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尖吻蝮蛇血凝酶相关ADRs报告8份,涉及18例患者、19例次ADRs,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5.6岁。所有不良反应均为Ⅰ型超敏反应,其中6例(33.3%)为过敏性休克。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临床应重视尖吻蝮蛇血凝酶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0.
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是利用尖吻蝮蛇体内的毒液研制的,止血效果显著,常用于外科手术浅表创面渗血的止血。自2009年3月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收集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十万分之一,其罕见不良反应可累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等。本文以临床护理人员视角出发,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发现患者因术后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致胃肠罕见不良反应,开展护理讨论,分析其中原因,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旨在提醒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所造成的胃肠药物不良反应症状虽轻,但也应当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能够准确反映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Lowry法、Brad-ford法、RP-HPLC法及AQC柱前衍生HPLC法四种方法测定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蛋白质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Lowry法的测定结果明显高于Bradford法,Bradford法测定结果与两种液相色谱方法相当。结论 Lowry法由于赋形剂的干扰,测定结果偏高,不宜采用;柱前衍生HPLC法虽然灵敏度更高,但操作较繁琐;Bradford法和RP-HPLC法可作为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2岁,因腹部胀痛〉10d,呈持续性,以上腹部为主,于2012年9月12日入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既往2011年工作时右上肢被机器绞伤,于我院行右上肢截肢术,  相似文献   

13.
患者因子宫肌瘤于手术前15分钟应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2IU静注预防术中出血治疗。用药后患者即刻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血压下降、心悸等症状,查体显示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经抗过敏、抗炎、缓解支气管痉挛等治疗,3小时后药物不良反应症状明显好转,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总结和分析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的规律及临床表现,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临床药师收集上报的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发生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已报道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尖吻蝮蛇血凝酶发生不良反应多在用药后30 min内,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可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反应,其结果与文献总结一致。结论:通过对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分析与总结,提示医护人员应在使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前做好评估,使用中做好监测,若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5.
赵慧 《中国药物警戒》2012,9(5):320-320
病例:患者,男,31岁,因左小腿骨折不愈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腹部未发现明显异常阳性体征.于2011年10月12日上午行内固定物取出、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术,术前给予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苏灵,北京康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00901)2 IU溶于100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以止血.  相似文献   

16.
17.
周莹 《海峡药学》2013,25(1):234-235
目的研究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100例,年龄19~72岁,平均为(32.1±4.8)岁,其中男53例,女47例。于手术开始前15~20min通过静脉注入尖吻蝮蛇血凝酶,观察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PT、TT、APTT、FIB、PLT、HGB、WBC、RBC以及ALT、TBIL、Bun、Cr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尖吻蝮蛇血凝酶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的总有效率达89%,其中显效率为65%,有效率为24%,无效率为11%。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临床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测定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Vydac 208TP54-C8(5μm,4.6 mm×250 mm)色谱柱,流动相A为0.1%三氟乙酸,B为乙腈-水(90∶10,含0.1%三氟乙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柱温45℃,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尖吻蝮蛇血凝酶浓度在2.5~30μg·mL-1(r=0.999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9)为99.5%。结论:该方法可以为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 HCA)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4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均给予HCA止血治疗。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第3天患者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HCA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止血,用药前与用药后第3天,患者生命体征、肝肾、心脏以及凝血功能,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整个试验过程无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HCA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包蕾 《中国医药》2012,7(3):356-357
目的 评价早产儿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的安全性.方法 50例早产儿入院后第1天给予尖吻蝮蛇血凝酶0.5单位,静脉注射,1次/d,连续使用7~10 d,观察用药前后机体的凝血功能、生命体征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50例凝血功能异常的早产儿用药前凝血酶原时间(PT)为(31±5)s,用药后为(23±4)s,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患儿PT时间缩短,对患儿的其他凝血功能指标不产生影响,并且其生命体征、肝、肾、心脏及血常规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结论 早产儿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