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检测细胞角蛋白(cytokeradn,CK19)、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及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DAB显色检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15例,乳头状癌32例(无淋巴结转移22例,有淋巴结转移10例)中CK19、Ecadherin的表达。结果①CK19表达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最强(100%),无淋巴结转移较低(90.9%),甲状腺乳头状增生更低(20%),三者差异有显著性(x^2=29.371,P〈0.05)。②E—Cadhefin表达以甲状腺乳头状增生最强(100%),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较低(36.4%).有淋巴结转移更低(10%),三者差异有显著性(x^2=25.647,P〈0.05)。③根据两种蛋白表达阳性率统计学分析,两种蛋白表达强度相互之间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K19表达率增高,而E—cadhefin表达率低。②CK19、E—cad.herin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③E—cadherin可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汪万英  石建华  承泽农 《实用全科医学》2011,9(2):173-174,206,F0003
目的探讨MMP-2、TIMP-2及NF—κ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5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乳头状瘤和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MP-2、TIMP-2及NF—κB的表达,并用x。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MP-2及NF—KB的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瘤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并且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1)呈正相关。TIMP-2阳性表达正常甲状腺组织明显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瘤(P〈0.05);并随着恶性肿瘤分级增高而显著降低(P〈0.05);有颈淋巴结转移低于无转移者(P〈0.01)呈负相关。结论MMP-2、TIMP-2及NF—κB在甲状腺良、恶肿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它们均可作为判断甲状腺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它们可能有协同致瘤及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1,HMGAl)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检测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和15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HMGAl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包埋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HMGAl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MGAl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及甲状腺腺瘤组织(P〈0.05)。HMGAl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HMGAl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包膜侵犯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HMGAl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治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肝细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2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果:①E—Cadh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而在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②E—Cadher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2=0.887,P〈0.05),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2=0.823,P〈0.05);③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与肝外转移呈负相关(R^2=0.839,P〈0.05);④癌旁组织中E-Cadherin表达与肝外转移时间呈正相关(R^2=0.861,P〈0.05)。结论:E—Cadherin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复发倾向相关,通过检测E—Cadherin表达将对肝细胞癌临床转归的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VEGF-C、Fl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癌旁组织vEGF-C、F1t4表达情况。结果 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vECE-C、Flt4阳性率分别为65.9%(29/44)和61.4%(29/44),两者阳性率在淋巴道转移组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癌组织中Flt4阳性微脉管数在淋巴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Flt4的表达分别为50%(12/24)和45.8%(11/24);VEGF-C和Flt4表达情况一致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0.91%(40/44)。结论VEGF-C/Fk4系统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道转移过程,测定肿瘤组织vEGF-C、Flt4表达及计数Flt4阳性微脉管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伴淋巴道转移;对于无淋巴结转移而vEGF-C和Flt4呈高表达的病例,必须密切随访观察;vEGF-C可诱导并提高Flt4的表达,共同促进肿瘤的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乳腺癌凝血纤溶异常与其转移、激素受体状态、分期等生物学行为的密切关系。方法检测30例乳腺癌血浆6项凝血和纤溶指标,统计分析其变化与淋巴结转移、细胞增殖、受体状态等的关系。结果良性对照组与乳腺癌组FiB由(3.05±0.44)g/L增高至(3.39±0.52)g/L(P〈0.05)、D—Di由(0.27±0.06)μg/ml增高至(0.36±0.16)μg/ml(P〈0.05)、PAI-1由(26.14±3.30)ng/ml增高至(34.59±3.68)ng/ml(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的血浆FiB(3.70±0.47)g/L和PAI-1(37.36±2.71)ng/ml较无转移者增多(P〈0.05);细胞增殖抗原Ki67表达≥30%者PAI-1含量增加(36.40±3.57)ng/ml(P〈0.05)。t-PA含量在不同激素受体状态下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病理分期乳腺癌患者之间APTF(P〈0.01)、FiB(P〈0.01)、D—Di(P〈0.05)和PAI(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纤溶指标与乳腺癌增殖、转移、分期等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预后和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指标,并有利于血栓前状态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前后及26名正常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血清IL-2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10.2±3.2)n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4.8±11.5)ng/ml,P〈0.01,缓解期增至(20.9±5.4)n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L-8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1085±503)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89±71)ng/ml,P〈0.01,缓解期降至(212±115)n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哮喘发作期TNF—α水平(207.34±31.2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63.48±32.17)mg/ml,(P〈0.01)],哮喘缓解期TNF-α水平(201.65±33.08)ng/ml高于对照组(P〈0.05),发作期TNF—α水平高于缓解期,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IL-2、IL-8和TNF—α7水平变化是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变化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Kiss-1、β-caten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PTC组织和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Kiss-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正常甲状腺组织的Kiss-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PTC(χ^2=14.16,P〈0.01);无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C的Kiss-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伴有淋巴结转移者(χ^2=15.41,P〈0.01);微小癌与非微小癌两者的Kiss-1阳性表达率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7,P〉0.05)。②PTC的β—catenin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24.75,P〈0.01);微小癌和非微小癌、伴有和无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C间的β—catenin异常表达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5和0.53,P〉0.05)。③Kiss-1阴性表达与β-eatenin异常表达正相关(spearman correlation value=0.56,P〈0.01)。结论β-catenin的异位表达很可能始于PT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期阶段,Kiss-1表达的下调可能级联增强了β-eatenin的正向效应作用,最终导致PTC的发生和颈部淋巴结的癌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KISS—1、VEGF—C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与乳头状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病理标本48例及其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SS—1、VEGF—C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KISS—1、VEGF—C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KISS-1、VEGF—C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KISS-1、VEGF—C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颈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KISS-1和VEGF—C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无关(P〉0.05);KISS-1与VEGF—C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KISS—1、VEGF—C的表达水平与乳头状甲状腺癌有关,且与肿瘤大小、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临床分期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KISS-1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的表达与VEGF—C呈负相关关系。KISS-1、VEGF—C联合检测可作为乳头状甲状腺癌恶性潜能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Annexin II、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nnexinII、uPA蛋白在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1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7例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nnexin II、uPA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且2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Annexin II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uPA蛋白的表达只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Annexin II、uPA蛋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P-钙粘蛋白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6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46例及健康对照组3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钙粘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中P-钙粘蛋白水平与乳腺癌病理指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为(36.98±4.53)ng/ml,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20.24±6.32)ng/ml和对照组(10.31±1.8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临床分期Ⅲ期患者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为(48.49±3.87)ng/ml,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患者(26.35±2.0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Ⅲ级患者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为(41.13±2.35)ng/ml,明显高于分化程度Ⅰ~Ⅱ级患者(26.35±2.0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为(42.26±3.32)ng/ml,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8.73±1.4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P-钙粘蛋白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病情监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HIF-1α和VEGF蛋白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40例甲状腺癌组织、50例甲状腺腺瘤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并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阳性表达和MVD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和甲状腺腺瘤组织(P<0.05).在140例甲状腺癌组织中,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达包膜或包膜外、分化程度高以及AJCC分期高者HIF-1α的表达明显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未突破包膜、分化程度低以及AJCC分期低者(P<0.05).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达包膜或包膜外以及AJCC分期高者VEGF及MVD计数明显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未突破包膜以及AJCC分期低者(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及MVD值之间相互两两呈显著正相关(r=0.605、0.564、0.513,P< 0.05).结论 HIF-1α、VEGF和MVD计数可作为辅助甲状腺肿瘤早期鉴别诊断和预测其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rox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颈部淋巴结中Prox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rox1蛋白呈高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rox1蛋白在颈部淋巴结中呈高表达,癌细胞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癌细胞转移组,Prox1蛋白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rox1蛋白表达水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转移淋巴结组织呈正相关(r=0.3207,P=0.0151).结论 Prox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高表达,促进了癌细胞向颈部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3及p1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i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7例PTC和30例甲状腺瘤组织中p53及p16基因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TC中p5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5),并随着PTC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1),而且颈部淋巴结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而PTC中p16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良性肿瘤(P<0.005),且阳性表达率随着PTC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降低(P<0.01),p16在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与未发生转移的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53基因的突变及p16基因的失表达都可能促进PTC的发生、发展及其转移,且p16基因可能在PTC的中晚期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PTC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nm23和bcl-2基因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7例PTC组织和30例甲状腺腺瘤中nm23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nm23在PTC组中表达阳性率高于在甲状腺腺瘤组(P〈0.05);PTC中有颈淋巴结转移组中nm23的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而且随着PTC病理分级的递增,nm23的表达阳性率呈递减趋势(P〈0.01)。bcl-2在PTC中表达阳性率高于甲状腺腺瘤组(P〈0.01);颈淋巴结转移组中bcl-2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随着PTC病理分级的递增bcl-2的表达阳性率呈递增趋势(P〈0.01)。结论:nm23和bcl-2基因的表达与PTC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与bcl-2呈正相关,与nm23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细胞周期增殖指标MCM7和Ki-67蛋白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40例、腺瘤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及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进行MCM7、Ki-67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MCM7、Ki-67蛋白在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40/40)、80.00%(32/40),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及正常组中的表达率( P均<0.0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MCM7阳性表达率高于Ki-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乳头状癌中MCM7、Ki-67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 P均>0.05)。癌症组织中MCM7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1,P<0.05)。结论甲状腺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异常增殖状态下出现的MCM7、Ki-67蛋白高表达在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有关,两者联合检测或许可作为辅助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项参考指标。MCM7在评价甲状腺恶性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上优于Ki-67,对评价肿瘤细胞增殖状态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4ARF、Gadd45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乳头状微小癌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Gadd45a、p14ARF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Gadd45a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和正常甲状腺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1%(37/56)、60.0%(12/20)和25.0%(5/20)。p14ARF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3%(22/56)、60.0%(12/20)和95.0%(19/20)。Gadd45a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0.05)。p14ARF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乳头状微小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0.05)。p14ARF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头状微小癌组织(P〈0.05)。免疫组化检测二者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RNA检测结果相同。在复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add45a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14ARF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Gadd45a与p14ARFmRNA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p14ARF、Gadd45a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进展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可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