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糖尿病足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病患者近年呈上升趋势 ,我院自 1 998年以来收治糖尿病足病患者 35例 ,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收到了比较满意的疗效。1 一般资料本组 35例 ,男 2 5例 ,女 1 0例。年龄 35~ 75岁 ,平均 5 1岁。糖尿病病史 5~ 2 0年 ,平均 1 1年。仅有间歇性跛行者 5例 ,间歇性跛行伴有夜间静止足痛者 1 0例 ,合并感染、溃疡 1 5例 ,足坏死者 5例。空腹血糖均在 1 0~ 1 4mmol/L。2 综合治疗方法①与内科医生合作 ,处理好糖尿病 ,使血糖控制在 8mmol/L以下 ,控制饮食 ,戒烟、合理应用胰岛素 ,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尿糖及眼底 ;②无感染及坏死的病人…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或)感染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和坏疽,是糖尿病最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英国一项研究随访469例(连续4年)以往无足部溃疡的糖尿病患,结果发现4年内有10.2%发生足部溃疡。据献报道美国每年有3%的糖尿病患发生足部溃疡,而足部溃疡又  相似文献   

3.
宁夏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孙承恩,张铎,唐昌茂,章建武,沈力光,胡凡,白林秀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我区是流行范围广、危害较严重的一种传染病。解放前流行历史不清。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50年代用回顾性流行病学侦察的方法,证实我区1922年...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足病(diabetic foot ulcer, DFU)首先以微血管病变为主,而后累及大血管、神经系统,如不及时控制则病变周围组织可坏死、感染,最终导致截肢。当前普遍认为,高血糖是血管病变的关键始发因素。找出DFU的调控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可以为临床治愈提供条件。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不同靶点、多途径进行干预DFU的发生、发展。本文将从中医药调节胰岛素功能、炎症通路、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自噬等几个方面论述,阐明当前关于DFU的重点研究方向,梳理中药制剂或中医治疗方法与各个信号通路的作用联系,同时为探究中医药治疗DFU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宁渡市人群肺吸虫病流行特征,以制订相应预防对策及控制措施。方法 收集宁渡市肺吸虫病病例个案资料,并调查余姚、鄞州、宁海、奉化、象山五个县(市、区)溪蟹和人群中肺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2000-2004年共收集肺吸虫病病例369例,每年门诊查出病例数稳定在60-80例左右。以DIGFA和ELISA共检测可疑病人血清1923份,检出肺吸虫抗体阳性血清369份(19.19%);在肺吸虫病流行区,以DIGFA法检测441人肺吸虫抗体,阳性者9人(2.04%);对宁海,秦化检测溪蟹190只,感染囊蚴40只,感染率为21.05%,共检出肺吸虫囊幼144个,阳性蟹平均每只含囊幼数3.6个,每克蟹肉由含囊幼0.19个。结论 宁波市为肺吸虫病的流行区,应开展有计划的防治工作,特别在部分流行区应长期开展肺吸虫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病 (DF)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因血管和神经病变而造成的供血不足 ,感觉障碍 ,肌肉及皮肤的损害并伴有感染的足病。DF是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现将我院 1990年~ 1998年收治的糖尿病足病 4 1例 ,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按WHO标准 ,4 1例均诊断为Ⅱ型糖尿病 ,其中男 2 3例 ,女 18例 ,年龄最大为 88岁 ,最小 4 2岁 ,平均年龄 66 8岁 ,其中大于 60岁者 2 6例占总人数63 4 % ,可见老年人最易患此病。1 2 临床表现4…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南昌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足(DF)发生率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DF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选取其中376例诊断为T2DM的患者按有无糖尿病足分为糖尿病足组(DF组)和非糖尿病足组(NDF组),搜集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2组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SBP、DBP、2hPG、HbA1c、LDL、FIB、SCr、BUN、总蛋白、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ABI、TcPO2、VPT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FPG、HDL、TC、TG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lc、FIB、白蛋白、ABI、TcPO2等是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糖尿病宣教,做好足部护理,长期严格控制血糖,调节血压、血脂、血纤维蛋白原的失衡,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凝、扩张血管、改善局部供血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同时积极治疗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怀远县恙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清怀远县恙虫病流行情况,有效预防与控制恙虫病的扩散与蔓延。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所有恙虫病确诊和疑似病例进行调查,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报告病例85例,实验室确诊15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1岁,主要分布在50岁以上,占57.65%,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125:1,病例均发生在10月份,主要在中下旬,占96.47%,涡河以北多于涡河以南,临床上以发热、皮疹和特征性溃疡或焦痂为特点。结论怀远县在淮河以北地区首次发现恙虫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报道吉林省安图县的肺吸虫病流行情况。对1481人做了皮内试验,其阳性率为19.92%,不同人群皮内试验阳性率的高低,主要与食蛄方法、机会多寡和餐具污染有关.第一中间宿主为黑龙江短沟蜷,尚待调查证实.第二间宿主为东北蝲蛄,感染率颇高(91.81%~100%),该地区狗、猫也有肺吸虫的自然感染,虫种为二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慧静 《包头医学》2010,34(1):30-3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来内科收治的糖尿病足病患者进行了综合的、全面的、细致的治疗和护理。结果:56例糖尿病足病患者1例患者截肢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积极有效全面综合的治疗和护理对糖尿病足病患者病情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缺血性溃疡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控制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完整的糖尿病足缺血性溃疡资料72例进行分析。结果72例细菌培养共检出细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57株,占63.3%,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23株,占25.6%,酵母样真菌10株,占11.1%。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是常见致病菌。绝大多数G^-杆菌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第三代头孢含酶抑制刑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较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严峻。G^+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苯唑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达到10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肠球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已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结论糖尿痛足溃疡以G^-杆菌感染居多,耐药情况严峻,强调应重视细菌培养厦抗生素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调查及神经病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n SD  Lin CJ  Wang AH  Zhao S  Yan L  Wang PH  DU YM  Wang ZJ  Xiao ZH  Ma XY  Chen GC  Zhou YS  Li Q  Bian RW  Mao JP  Xu ZR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8):1241-1244
目的调查和分析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全国14家医院的2004年全年门诊和住院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统一调查,包括病史回顾、体格检查、生化检查等,对足溃疡进行分类、分期、神经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纳入统计糖尿病足患者530例,神经性溃疡患者337例(63.6%)其中单纯性足部神经性溃疡172例(32.5%),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混合性溃疡165例(31.1%),缺血性足部溃疡193例(36.42%)。足溃疡诱因物理因素占62.4%~84.9%。神经性足溃疡患者病程3(1,60)个月明显短于缺血性足溃疡组5(1,96)个月(P〈0.001)。混合性足溃疡患者病程12(1,108)个月长于神经溃疡患者及缺血性溃疡患者(P〈0,001)。足部溃疡程度Wagner分级与糖尿病病程、经济收入、足畸形、膝反射、踝反射、足部音叉振动觉、尼龙丝感觉点、踝肱指数(ABI)、足部动脉搏动、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呈相关关系;显著相关的因素是左胫后ABI、右足音叉振动觉及经济收入。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神经性溃疡较常见,神经性损害预后优于血管性因素糖尿病足;混合性糖尿病足预后较差。周围神经病变中尼龙丝感觉点、足部音叉振动觉和肌腱反射的检查最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3.
许学明  黄鹏 《当代医学》2010,16(35):655-657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足下肢的DSA改变及治疗方法,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及DSA检查,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9例12条下肢节段性狭窄动脉行介入治疗(7例10支血管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2例2支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3到6个月后血管造影或血管超声复查。结果 9例患者中10条患肢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溃疡面治愈,2条患肢术后截肢。结论 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阻塞的部位及程度,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供,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川芎嗪和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筱华  冯烈 《广州医药》2001,32(1):19-20
目的:观察川芎嗪、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45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给予川芎嗪及山莨菪碱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数值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好转天数、平均治愈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分别P<0.01和P<0.05。结论:川芎嗪和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杨杰 《吉林医学》2007,28(12):1350-1351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方法:对2006年3月~2006年12月共收治26例糖尿病足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26例中有21例皮肤溃疡者基本痊愈,5例干性坏疽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及足部正确护理,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溃疡外科修复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85例(108条患肢)D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85例中DF创面培养结果:共培养出142株细菌,7例真菌感染,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②DF的愈合情况与Wagner分级呈负相关性:分级越高,一期愈合越低,截趾(肢)率及二期或多期愈合越高,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越长。③对85例DF患者行手术治疗,植皮术为45例(52.9%),皮瓣修复8例(9.4%),皮瓣修复+植皮术为7例,28例截趾(肢)术,扩创后直接缝合2例。经1次或多次手术治疗后创面全部愈合,随访10d~2个月溃疡无复发,修复部位无迟发感染,外形及负重行走功能良好。结论DF的治疗需要遵循多学科合作、专业化治疗、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的原则。需要重视病因、积极预防、加强创面床准备,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早期手术,才能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杨廷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568-1570,1573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变化及其在糖尿病足中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纳入72例糖尿病足患者,同时选择66例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50例健康人作对照。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空腹血清PEDF、血糖(FPG)、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1)糖尿病足组血清PEDF水平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对照组(6.27±2.03vs.5.13±1.32μg/mL,P<0.05),2型糖尿病对照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36±1.27μg/mL)。(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足组血清PEDF水平与BMI、WC、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脂(TG)、HbAlc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3)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TG和HbAlc是糖尿病足血清PEDF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血清PEDF水平明显升高,提示PEDF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持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探索和总结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84例糖尿病足随机分为VSD组和对照组(使用藻酸盐、水胶体泡沫、水凝胶)治疗16周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期间伤口完全愈合:VSD组64.3%,对照组40.5%(P<0.05).伤口完全愈合的中位时间:VSD组58.2天,对照组72.6天(P<0.001).截肢率:VSD组无1例截肢,对照组3例(7.1%)截肢.结论:VSD作为糖尿病足的一种治疗措施,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增加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合理、有效护理措施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苏伟  柳林  李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2):2605-2607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足(DF)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DF(Wagner分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前列腺素E1治疗组和对照组,饮食控制及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前列腺素E1治疗共3周。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加用罂粟碱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代谢紊乱、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AE)等多项指标的变化及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UAE均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未达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前列腺素E1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副作用发生。结论: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足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筛查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以降低糖尿病足和截肢的发生率。方法收集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23名(DF组)和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85名非糖尿病足患者(NDF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既往吸烟史、是否合并视网膜病变(DR)、肾脏病变(DN)、高血压、冠心病(CHD)、脑梗死(cD、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Alc)进行分析。结果DF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的病程和男性所占比例高于N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组合并DR、DN、CHD的发生率高于NDF组;合并高血压、cI,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组患者的收缩压明显高于NDF组(P〈0.05);两组患者的舒张压、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N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脂(TG,TC,LDL—C,VLDL—c)、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元逐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糖化血红蛋白和收缩压增高是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社区人群中,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控制血压、血糖是预防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