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胸腹水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14例胸腹水标本,比较液基细胞学和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细胞化学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对可疑阳性和阳性的病例做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进一步判断细胞的良恶性及组织来源.结果 114例胸腹水标本中,液基细胞学诊断阳性36例(31.58%),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细胞化学诊断阳性55例(4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5例恶性胸腹水,胸水45例,腹水10例;胸水中肺腺癌32例,小细胞肺癌3例,乳腺癌4例,子宫内膜癌1例,淋巴造血系统肿瘤1例,来源不明4例;腹水中卵巢癌2例,消化系统肿瘤1例,子宫内膜癌1例,淋巴造血系统肿瘤1例,来源不明5例.结论 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细胞化学可以明显提高胸腹水阳性检出率,并帮助判断组织来源.  相似文献   

2.
3.
当前,免疫组化在外科病理学上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应用于细胞学上还不多,而在细胞病理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弄清细胞的来源和性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标准能满足多数分化细胞的分类和诊断,但对难以辨认的肿瘤细胞,结合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可达到诊断准确,减少失误的目的。且与切片相比,操作方便,勿需石蜡高温处理,细胞抗原性保存较好,可以推广使用。下面就免疫细胞化学的技术和诊断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与液基细胞学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物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对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8例膀胱癌疑似患者的尿液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46例有非典型尿路上皮细胞的膀胱癌疑似患者涂片同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标记物CK20检测,将两种方法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对照,评估它们对膀胱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液基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敏感度分别为71.6%、83.3%,特异度分别为99.3%、7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7%、86.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6%、70.6%。结论 在膀胱癌临床诊断中,尿液基细胞学是一种无创伤性的特异度高、阳性预测值好的诊断方法。液基细胞学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可提对高膀胱癌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SPN)的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细胞学特征?免疫细胞化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7例EUS-FNA细胞学诊断为SPN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病例进行细胞病理学和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SPN的EUS-FNA结果显示细胞量大都丰富,肿瘤细胞温和?小而一致,细胞呈圆形或形似浆细胞?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膜光滑,染色质细颗粒状,分布均匀,核仁不明显?胞浆常较丰富,苍白至粉红色颗粒状,其内可见空泡?肿瘤细胞或散在分布,或形成玫瑰花环(腺泡样)结构,或形成特征性的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5例肿瘤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例vimentin?progesterone receptor(PR)?β-catenin?CD10?α-1-antitrypsin阳性;4例CD56强阳性,1例局灶弱阳性;3例CD99核旁点状阳性;synaptophysin强弱不等的阳性;2例chromogranin A 弱阳性;2例cytokeratin AE1/AE3散在阳性?结论:胰腺SPN的EUS-FNA细胞形态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小而一致的肿瘤细胞散在分布或形成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鉴别诊断包括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腺泡细胞癌等?免疫细胞化学β-catenin呈核阳性表达,CD10?CD56?vimentin?PR阳性及CD99核旁点状阳性表达可有助于SPN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检查探讨骨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细胞病理学特点,并结合文献对本疾病进行再认识.方法: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在骨肿瘤病灶内作穿刺检查,抽吸物涂片,瑞氏染色,3例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细胞学诊断骨LCH10例,其中9例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诊断准确率达90%.结...  相似文献   

7.
细胞培养及涂片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以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及肿瘤病理学等领域,成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细胞块技术对于明确诊断颈部肿大淋巴结的意义。方法选择颈部肿大淋巴结病例109例行细针穿刺涂片并制备细胞块切片,必要时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比较单纯常规穿刺涂片与涂片联合细胞块切片检查结果,分析相应技术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09例中,单纯常规细针穿刺涂片与最终诊断的符合率仅为54.1%,联合细胞块切片符合率为78.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查后符合率则达到95.4%。结论常规细针穿刺涂片联合细胞块切片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于颈部肿大淋巴结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对于少数差分化肿瘤及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自1986年Ploto报道了改良一步法AgNOR染色技术以来,国内外病理学家和细胞学工作者将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技术应用于肿瘤病理学和细胞学的诊断和研究中。近年来有较多文献报告此技术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其重要意义。本文应用AgNOR染色法对87例不同部位肿块穿刺细胞净化进行了定量研究,探讨其AgNOR染色对良恶性肿瘤在鉴别诊断中的  相似文献   

10.
用抗胶质纤维酸蛋白单克隆抗体对12例常规细胞学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瘤、35例诊断为室管膜瘤的涂片标本作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与同一瘤组织的组织学诊断作对照,结果表明常规细胞学误诊5例,其中4例经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得到确诊.本文分析了常规细胞学误诊原因,并提出其鉴别要点。在经组织学证实的2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内,11例经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可见阳性细胞,其形态介于少突胶质细胞与星形细胞之间,从形态学上支持少突胶质细胞瘤内出现GFAP是该类细胞向星形细胞转化的观点。在有组织学证实的31例室管膜瘤中,仅5例可见少数GFAP阳性的室管膜瘤细胞,其形态呈现tanycyte的特征,为室管膜细胞的一个亚型.因此,GFAP阳性细胞的出现并不反映这两类肿瘤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采用两种不同制片方法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中的差异。方法细胞学筛选癌性胸水64例,分别采用常规涂片方法和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液基薄片制作法,用单克隆抗体CEA同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64例标本中TCT液基薄片的免疫化学染色阳性43例(67.2%),阴性21例(32.8%),无一例脱片;常规涂片法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8例(12.5%),阴性56例(87.5%),其中包括20例有不同程度的脱片。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TCT液基薄片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中可提高其阳性率,且染色效果优于常规涂片法。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胸部疾病细胞病理学诊断中,在常规细胞病理学技术的基础上,对于胸部难诊病例,通过临床多种方式的取材及各类标本,我们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定量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及快速巴氏染色技术等。在新技术应用中又进行了改进:(1)用淋巴分离液分离肿瘤细胞;(2)创立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定量测算方法;(3)刮取细胞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4)快速巴氏染色技校等。取得了明确诊断,从而及时为临床提供术前治疗前的形态学依据,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液基细胞学在体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在体表肿瘤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诊断中对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的优越性进行评价。方法:运用细针(外径7mm)穿刺抽吸标本,部分标本涂制成常规涂片,立即固定于95%乙醇溶液10min后,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检查。将针头内残余的标本迅速注入清洗液,离心沉淀后再转移至有新柏氏细胞保存液的瓶中,经处理后制成薄片数张,95%乙醇固定,1张行H—E染色,光镜观察;其余涂片则用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84例体表肿块经TCT和常规FNAC涂片比较,诊断敏感性基本相等;特异性均为100%。TCT固定标本速度快,细胞不易变形,分布均匀、背景清晰。在FNAC检查涂片中,肿瘤细胞易堆积,有时细胞有变性,背景不清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TCT明显优于常规FNAC涂片。结论:应用新技术TCT对肿瘤标本进行诊断,同时辅以常规FNAC检查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等多种方法检测,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细胞块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脱落细胞学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的226例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两种病理检查方案进行诊断,其中先制作沉渣细胞块、HE染色做波形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CK5/6、WT-1(Wilm,s Tumor)、D2-40、Calretinin、CEA(癌胚抗原)、TTF-1(甲状腺转录因子)、Napsi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同时做常规图片瑞姬染色,观察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1)常规涂片瑞姬染色检查中:127份发生细胞堆积,难以清晰辨别结构。病检报告中4例查出癌细胞、2例查出疑似癌细胞、其他报告为查出核异质细胞。(2)细胞块HE染色检查中:152例可分辨出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细胞异型性、结构异型性。(3)免疫细胞化学检查中:226份标本中9份查出恶性肿瘤细胞,126例未检出癌细胞。结论细胞块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脱落细胞学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明显优于常规涂片瑞姬染色检查,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中联合应用细胞块切片技术对体表淋巴结肿块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活检组织学对照且细针吸取细胞学常规涂片阳性的患者60例,均行二次细针吸取细胞制做细胞块石蜡切片检查,疑难病例加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比较联合细胞块切片诊断结果与单纯常规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两者诊断准确性。结果单纯常规细针吸取细胞学涂片,诊断腺癌与活检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65.4%(17/26),诊断鳞癌符合率为70.O%(14/20);联合细胞块切片诊断腺癌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96.2%(25/26),诊断鳞癌符合率为95.O%(19/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细胞学分类不明确诊断20例,占33.33%,联合细胞块分类不明确诊断7例,占11.7%。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中联合应用细胞块切片技术能明显提高转移癌尤其腺癌和鳞癌的诊断正确率,并能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肿瘤分型和分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该技术对恶性淋巴瘤及少见疑难肿瘤的诊断仍存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提高胸腹水肿瘤细胞检出率的方法。方法对257例胸腹水标本同时做常规细胞涂片,微量标本涂片.沉渣包埋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常规细胞涂片厚,背景不清晰;微量标本涂片细胞数量少;沉渣包埋切片细胞多而集中,背景清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效果好。结论胸腹水沉渣包埋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提高胸腹水肿瘤细胞检出率,对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在组织病理学鉴别诊断中的广泛应用[1-3],为肿瘤的病理鉴别诊断有了进一步的科学的依据。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36例针吸细胞涂片和细胞块进行标记,并与细胞涂片HE染色结果及手术切除标本石蜡切片结果相比较分析,旨在探讨免疫细胞化学在肿瘤病理鉴别诊断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ICC,immunocytochemistry)方法诊断胸腹水中细胞的良恶性和鉴别诊断恶性肿瘤细胞的组织学类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送检的胸腹水标本,除进行HE染色常规细胞学涂片和液基薄层细胞片(TCT)检查外,还将胸腹水制成石蜡包埋细胞块(CB,cell block),进行石蜡包埋细胞块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B-ICC),诊断细胞的良恶性,确定肿瘤细胞的组织起源。结果:186例患者,胸腹水细胞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别诊断出:良性病变52例;恶性肿瘤134例,其中乳腺癌24例,肺癌27例,甲状腺癌18例,胃肠道癌22例,卵巢癌19例,肝癌9例,前列腺癌7例和间皮肉瘤8例,恶性肿瘤均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结论:病理细胞块的免疫细胞化学确定胸腹水中细胞的良恶性和鉴别诊断恶性肿瘤细胞的组织起源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具有客观、准确的特点,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房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定性检查的准确性。方法: 对1030例乳房肿块患者的肿块做细针穿刺,穿刺后取得组织制片,瑞氏-姬姆萨染色,显微镜观察作出细胞学诊断,并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穿刺细胞学诊断在乳腺肿瘤患者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达到96.86%。结论: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为乳房肿块患者提供安全、快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在术前诊断骨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细针吸取采集肿瘤细胞涂片。经HE,Wright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光镜观察,将术前FNAC结论与术后组织切片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细胞学诊断LCH21例,其中19例进行了手术切除及病理切片检查。细胞学诊断准确率为94.7%,结论:骨LCH在FNAC检查中具有特征性细胞形态学改变,术前诊断准确率高,且方法简便,快速,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细胞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