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雷珠单抗和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方法: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雷珠单抗(Lucentis)玻璃体腔注药术,对照组给予施图伦眼水点眼及叶黄素口服。结果:治疗后经过观察,治疗组视力提高的比率为82.5%,对照组为57.5%,治疗组视力提高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都明显变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导致老年人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雷珠单抗的应用能恢复视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分为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对照组(视网膜光凝),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和CMT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且同治疗前差异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后FFA黄斑区无明显荧光渗漏率分别为52.38%、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9%、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效果.方法:wAMD患者共38例(38只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1次/月,共注射3次;观察注射前、注射后2周、1月、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同时观察患者眼压、炎症、前房积血、视网膜出血、白内障等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1月及3月BC-VA均高于治疗前,并呈升高趋势,而CFT均低于治疗前,并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wAMD起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湿性黄斑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全世界最普遍的致盲疾病之一。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是该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能导致严重的不可逆性视力损害。有研究认为,引起视网膜血管及黄斑变性的最主要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典型代表是雷珠单抗,因此,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成为当今国际上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新趋势和研究热点[2]。我科于2011年12月开始给予湿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现将我科26例湿性黄斑变性患者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湿性黄斑病变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入院的90例老年性湿性黄斑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光凝治疗,B组患者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C组患者仅给予光凝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中央黄斑厚度及其变化趋势与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1wBCVA分数组间比较高于C组;治疗后1m、3m、6m与12mBCVA分数组间比较高于B组与C组,CMT组间比较低于B组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wCMT组间比较低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BCVA分数上升趋势与CMT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光凝治疗在治疗老年性湿性黄斑病变中效果最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立群 《包头医学》2014,38(3):176-177
目的:探索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进行全方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110例AM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全方位护理组)5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组)54例,两组患者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并且对其进行术前术后对症护理,术后观察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1.观察组中显效4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96.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中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的有53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94.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中并发眼压增高的有1例,眼部感染的有1例,并发率3.6%,对照组中并发眼压增高的有3例,眼部感染的有3例,并发率11.1%,与对照组性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AMD进行全方面术前术后护理,与常规的护理相比,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少,加强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40例(40眼),分为雷珠单抗组与康柏西普组各20例,分别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1 ml、康柏西普0.1 ml.注射前及注射1周、1个月及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仪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注射1个月、3个月后眼底荧光造影检测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渗漏.结果 治疗后各时间点雷珠单抗组的视力均高于康柏西普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薄于康柏西普组(P<0.05),但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时间与分组无交互效应(P>0.05).注射1个月、3个月后,两组CNV渗漏治疗均有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雷珠单抗相比,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减轻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CNV渗漏的效果相当,而对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改善稍差,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应可以达到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李燕  王鑫  阚心怡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3):386-389,404
目的:探究雷珠单抗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次/月雷珠单抗注射治疗(对照组,n=62)及注射3次(1次/月)后按需雷珠单抗注射治疗(观察组,n=62)的wAM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和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MT)、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面积差异,并记录两组术后12个月内雷珠单抗使用次数和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动脉血流动力学(PSV、ED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BCVA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组内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BCVA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两组组间各时间点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CM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内术后6个月的CMT水平与术后12个月的CM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CMT水平均低于术后3个月(P<0.05);两组组间各时间点CM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CNV渗漏面积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2个月的CNV渗漏面积低于术前后6个月、术后3个月(P<0.05),术后6个月CNV渗漏面积低于术后3个月(P<0.05);但两组组间各时间点CNV渗漏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内雷珠单抗使用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注射3次后按需给药与1次/月给药雷珠单抗治疗对wAMD疗效相似,且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注射3次后按需给药能降低雷珠单抗用药次数,在药物经济性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AMD)患者眼底的自发荧光形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58眼wet-AMD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相干光学断层扫描(OCT)及彩色眼底照相图片,观察不同类型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眼底的自发荧光形态特征,分析其与FFA的相关性。结果 49例58眼中,有40眼(69.9%)表现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12眼(20.7%)表现为隐匿型CNV,6眼(10.3%)表现为混合型CNV。典型性中有35眼(87.5%)仅表现为病灶区显著的低荧光,28眼(70.0%)表现为病灶区显著的低荧光外缘环绕高荧光晕轮。隐匿型中10例(83.33%)表现为多发斑驳样点状低荧灶,1例相对背景荧光无明显改变,1例表现为病灶区局限性高荧灶。混合型中6眼(100%)同时表现片状低和高荧光区周围围绕多个点片状高荧点。结论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形态复杂多样,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自发荧光特点。其中,典型性CNV患者大多表现为病灶区显著低荧光,且在低荧的病灶外缘常伴有异常增强的荧光,提示病灶外缘的RPE细胞活跃,代偿性增生。隐匿性CNV则表现为病灶区斑驳样点状的低荧灶,其中夹杂有高荧点。混合型CNV则结合了上述两种类型的自发荧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患者应用复方血栓通片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湿性ARMD患者120例(152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76眼).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患眼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变化及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72例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wAMD患者(72眼)的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病灶切面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血流面积(cross flow area,CF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变化,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并换算成LogMAR视力表数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wAMD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前后CSA、CFA、CMT的差值与治疗前后BCVA(LogMAR)的差值的关系,统计患者治疗效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wAMD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无效的因素。结果 wAMD患眼抗VEGF药物后CSA、CFA、CMT均低于治疗前(P<0.05);wAMD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后BCVA(LogMAR)低于治疗前(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wAMD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前后CSA、CFA、CMT的差值与治疗前后BCVA(LogMAR)的差值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眼压、治疗前CSA、CFA、CMT均是影响wAMD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无效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wAMD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前后CSA、CFA、CMT的差值与治疗前后BCVA(LogMAR)的差值均呈正相关,且CSA、CFA、CMT均是影响wAMD患眼抗VEGF药物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燕  张士胜  王玲  冯佩丽 《上海医学》2006,29(7):451-453,F0003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3例64眼AMD患者进行TTT治疗,定期随访视力及眼底情况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3.4±12.7)个月。经过1次或多次TTT治疗,20例24眼(37.5%)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视力提高≥2行2例2眼(3.0%),下降≥2行2例9眼(14.1%),其余患眼视力基本保持稳定;3例3眼于TTT治疗过程中视网膜出血增加,12例15眼随访过程中出现其他部位的新鲜出血;进行激光后造影复查的22例23眼中,15眼(65.1%)渗漏减轻或消失。结论TTT对CNV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能够使AMD患者CNV闭合并保持一定的视力。  相似文献   

15.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已成为65岁以上人群视力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年龄、基因、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慢性疾病,首先表现为Bruch膜的损害,随后影响到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随着疾病研究的深入,已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特殊类型,但是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因此研究者们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疾病以及研发新的治疗手段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模型。我们复习了国内外经典以及较新的动物模型文献,并按不同疾病类型进行综述,希望为研究者寻找理想的动物实验平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利明  哈少平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6):531-532,480
目的对比分析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眼底造影表现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渗出型AMD患者98例119只眼及PCV患者61例68只眼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资料。结果 119只渗出型AMD患眼中,眼底彩照和FFA显示21只眼为经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占17.6%;29眼为微小经典型CNV,占24.4%;69眼诊断为隐匿型CNV,占58%;6只眼CNV与PCV共存,占5%。68只PCV眼中,54只眼荧光素眼底ICGA显示有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的息肉状扩张、膨隆灶,占79.4%;14只眼见多个息肉状脉络膜血管扩张灶但无明显的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与之相连,占20.6%。造影后期部分息肉状病灶染料渗漏或染色,部分呈息肉状病灶中心为弱荧光,周围环状染色的"冲刷现象"。在疑似PCV的患者中,有90例行ICGA,确诊PCV 61例,占67.8%;PCV约占渗出性AMD的36.36%。结论渗出型AMD与PCV不同的ICGA表现,有助于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FA)在诊断老年性黄斑变性中的意义。方法对96例老年性黄斑变性病人进行FFA;在4年中随访40例病人再次进行FFA。结果萎缩型黄斑变性FFA表现:有玻璃膜疣处荧光增强,随时间延长的减弱。渗出型黄斑变性FFA表现:早期见脱离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有渗漏,荧光素积存于盘腔内有强荧光区,出血区显遮蔽荧光。40例随访造影结果:原诊断33例萎缩型有9例转为渗出型。而新生血管部位恰与玻璃膜疣聚集区融合相一致。结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人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免疫炎症反应在AMD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些炎性介质的基因多态性改变使人群中的AMD的易感性明显增加,故文章对其进行综述并探讨AM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所致地图状萎缩(geographic atrophy, GA)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MD所致GA的发生和发展与补体级联失调密切相关。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补体系统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补体过度激活将打破这一平衡,促进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进展。基于此,针对补体激活途径的潜在靶点包括C1q、C3、C5、CFB、CFD、CFH、CFI和膜攻击复合物,依据药物形式又可分为生物大分子药物、化学小分子药物及基因治疗药物。目前已有多种治疗AMD所致GA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本文总结了GA的补体疗法的临床试验进展,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