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任淑颖  谢勇 《新疆医学》2009,39(12):35-37
急性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气道、肺发育不良,易致呼吸系统疾病,最终由于呼吸衰竭死亡,我们对2006~2008年收治的60例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栓调节蛋白(TM)是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糖蛋白.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控时,TM断裂或脱落释入血循环为可溶性TM(STM),其浓度变化可评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1].本文通过对3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患儿测定血浆STM水平, 以探讨新生儿呼衰与STM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8+、CD8+CD28+、CD8+CD38+对ICU重症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IPFI、非IPFI肺部感染及无肺部感染的ICU患者分为IPFI组、肺炎组和非肺炎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CD8+、CD8+CD28+、CD8+CD38+水平.结果 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2种以上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机械通气等均为重症患者IPFI危险因素(P<0.05),其中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为重症患者IPFI独立危险因素(P<0.05).肺炎组和IPFI组第1、3、7天的CD8+、CD8+CD28+、CD8+CD38+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CD8+CD28+、CD8+CD38+对IPFI均具有预测价值(P<0.05),其中CD8+CD28+的预测价值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和0.83.结论 外周血CD8+、CD8+CD28+、CD8+CD38+T细胞水平改变能够反应IPFI进展过程,CD8+CD28+T细胞对IPFI具有较可靠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方法 对43例呼吸衰竭患儿给予机械通气,遵循一定的小儿机械通气原则,根据具体疾病的特点和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 结果 43例患儿32例成活,死亡3例,放弃8例.结论 熟练掌握小儿机械通气的肺相关力学知识、通气模式和参数调节的相关原则,遵守临床应用常规,及时和正确使用机械通气,能显著提高呼吸衰竭小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肺原性心脏痫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胸肺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由于缺氧严重,呼吸功能受到损害,使呼吸道阻塞而导致呼吸衰竭.目前,肺心、呼吸衰竭仍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治疗和护理,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CD34、CD105免疫组化染色评价肺转移瘤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方法将18例肺单发转移瘤外科切除标本分别行CD34、CD105血管内皮染色。通过高倍视野下测定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形态观察。结果CD34和CD105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微血管密度分别为5.27±1.47和1.19±0.53。肝癌肺转移瘤和结直肠腺癌肺转移瘤CD105阳性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25±0.68和1.16±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6,>0.05)。CD34染色容易显示瘤内和瘤周的成熟肿瘤血管和肿瘤组织包绕的正常血管,而CD105染色能够显示瘤内活性新生血管。高倍镜下肿瘤血管包括分支状、窦隙状、芽孢状、圆形以及镶嵌状等多种形态。结论不同病理来源肺转移瘤均存在肿瘤血管生成,CD105能够显示瘤内活性增生肿瘤血管,是转移瘤新生肿瘤血管特异性指标,能够揭示转移瘤内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1] ,是新生儿期肺血管阻力增高及肺血流速度增加而发生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生率为活产儿的 1‰ ,是新生儿多种疾病引起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死亡的最终病理途径。本病多发生于易引起缺氧酸中毒的疾患都可以发生 ,如围产期窒息 ,MASHMD及重症肺炎等导致肺血管痉挛 ,肺血阻力持续增高 ,阻碍了胎儿循环向正常新生儿循环转变 ,当肺循环阻力超过体循环阻力时或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和严重紫绀 ,呼吸窘迫等 ,此病病死率高 ,现将我院收治 11例因各种疾病引起肺动脉持续性高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8.
肺泡毛细血管发育不良(alveolar capillary dysplasia,ACD)是一种先天性肺血管系统发育异常疾病,能导致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N)[1],目前该病在我国尚无报道.本院于2009年6月对1例新生儿ACD的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经过常规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及特殊染色观察,结合临床表现,探讨ACD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探讨新生儿死亡的原因,特点及规律,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01~2004年住院死亡病人45例,探讨死亡人数与住院人次的关系及死亡原因与器官衰竭的关系.结果:新生儿住院死亡率逐年下降,死亡率以新生儿肺炎居多(33.33%)其次颅内出血(15.56%)新生儿硬肿症(13.33%)次之.结论:原发病伴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早产,促胎肺成熟,推广窒息复苏新技术,预防感染,防止和控制呼吸衰竭,加强护理等措施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肺心病患者死亡时间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黎强  魏家宁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5):419-42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按死亡时间将8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分成三组,分别回顾性分析病程、吸烟指数、白蛋白水平、血气、伴随疾病、并发症、直接死亡原因。结果89例患者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为60%;心、脑、血管方面合并症远高于其他疾病;入院到死亡呼吸衰竭发生率100%;直接死亡原因Ⅰ组和Ⅱ组均以呼吸衰竭排在第一位,Ⅲ组则为晚期肿瘤恶病质;三组死亡病例中肝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MOF)的发生病例数均以Ⅰ组最高。结论营养不良、呼吸衰竭和心、脑、肝、肾、消化道等重要器官衰竭为肺心病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思路。方法分析住院的65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PTE患者中活动性胸闷、呼吸困难突然加重59例(93.8%),动脉血气PaCO2下降或呈Ⅰ型呼吸衰竭表现43例(66.2%),D-二聚体>0.5mg/L(ELISA法)100%。超声心动图检查有三尖瓣反流和肺动脉高压37例(56.9%)。结论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最重要的临床症状是活动性胸闷、呼吸困难突然加重,经强化抗心衰等治疗肺部啰音消失或减少,但症状不能完全缓解或甚至有加重趋势,常合并Ⅰ型呼吸衰竭。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提出疑诊,再选择肺血管薄层增强CT扫描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影响机械辅助通气的方式。方法 96例NRDS患儿,根据是否应用PS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所需无创辅助通气与有创机械通气类型及应用PS前后的血气指标、气体交换指标、呼吸机参数、用氧治疗时间、有创无创通气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病情恶化或死亡的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24 h,治疗组在血浆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吸入氧浓度(FiO2)、PaO2/肺泡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的改善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气道压(MAP)、吸气峰压(PIP)、FiO2的呼吸机参数调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氧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辅助通气治疗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nCPAP治疗时间、存活者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VALI发生率、病情恶化或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3.
李彬  龙振荣  刘卓华 《广西医学》2002,24(11):1737-1740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青紫原因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107例青紫新生儿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并经手术病理及心血管造影、心导管和CT、胸片等对照。结果:生理性青紫15例,占14.02%;病理性青紫92例,占85.98%。病理性青紫中,中央性青紫85例,其中心源性青紫21例,由各种复合心脏畸形所致;肺源性青紫64例,主要由肺部疾患及新生儿窒息引起。周围性青紫6列,主要由心力衰竭、硬肿症和寒冷所致。其他原因青紫1例,为低血糖症引起的呼吸暂停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作为新生儿青紫原因分析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刘丽华 《中外医疗》2010,29(12):21-22,24
目的观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将40例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免疫肠内营养组(IE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每组各观察20例,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和14d分别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及IL-2、IL-4浓度。结果IEN及EN支持7d后,患者的NK、CD3、CD4、CD8、CD4/CD8虽较治疗前有极显著增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且IEN组与EN组间相比无差异。2组患者的IL-2浓度在治疗后14d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高(P〈0.01),IEN组增高较EN组更显著(P〈0.05);在第14天,IEN组IL-4的浓度下降明显且与EN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改善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免疫抑制方面,IEN要较EN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朱惠敏  钟菊珍 《海南医学》2003,14(10):19-20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总结2422例肺结核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97例患者发生肺结核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MOF中90.72%为复治肺结核。以呼吸道感染为诱因者占100%,所有病例出现呼吸衰竭,95%出现心衰,肺性脑病占60%。结论 重症肺结核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随受损器官数目的增多而增高,呼吸道感染是肺结核并发MOF的诱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常频机械通气叠加高频振荡通气(SIMV+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2例重症呼吸衰竭患儿予SIMV+HFO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观察0、2、6、12、24h患儿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参数、肺氧合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即出现改变,6h后与开始上机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h后,肺顺应性C明显上升,MAP及气道阻力R下降,与开始上机时相比有差异(P<0.05),12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氧合功能指标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及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治疗6h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明显下降,与开始上机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IMV+HFOV对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尤其是常频机械通气失败的患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方法对43例呼吸衰竭患儿给予机械通气,遵循一定的小儿机械通气原则,根据具体疾病的特点和病情变化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结果43例患儿52例成活,死亡5例,放弃8例。结论熟练掌握小儿机械通气的肺相关力学知识、通气模式和参数调节的相关原则,遵守临床应用常规,及时和正确使用机械通气,能显著提高呼吸衰竭小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肖燕  闫媛媛  娄君鸽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0):1711-1714
目的 探讨肺超声评分对评估新生儿感染性肺炎(infectious pneumonia,IPN)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确诊的IPN患儿150例,根据有无呼吸衰竭分为无呼吸衰竭组(62例)和呼吸衰竭组(88例),根据新生儿危重症评分(neonatal critical illness score,NCIS)将呼吸衰竭组患儿分为非危重组(26例)、危重组(33例)和极危重组(29例)。对患儿行肺超声检查并统计肺超声评分,比较各组间和组内肺超声评分、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及NCIS评分,并分析肺超声评分与NCIS评分、OI、RI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呼吸衰竭组患儿肺超声评分和OI指标明显低于无呼吸衰竭组(均P<0.05),RI指标明显高于无呼吸衰竭组(P<0.05);在呼吸衰竭组患儿中,随病情程度加重,其肺超声评分、NCIS评分、OI指标明显下降,RI指标明显升高(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IPN患儿呼吸衰竭时其肺超声评分最佳预测值为31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8%、76.9%,病情危重的最佳预测值为27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3%、85.7%,病情极危重的最佳预测值为17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9%、91.8%;经Pearson分析显示,呼吸衰竭患儿肺超声评分与NCIS评分、OI指标呈正相关(均P<0.05),与RI指标呈负相关(P<0.05)。 结论 肺超声评分可有效评估新生儿IPN的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医生了解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l月住院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53例,随机分为HFOV组和CMV组。HFOV组2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HFOV治疗,CMV组2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CMV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机械通气前相比HFOV2h后PCO2即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8h后下降极为显著(P〈0.01),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FOV治疗8h后氧合功能明显改善,表现为FiO2、OI、MAP均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48h后氧合功能进一步改善,FiO2、OI、MAP均进一步下降,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与CMV组比较HFOV治愈率高、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气胸及VAP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但III级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明显(P〉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并发症低,可作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院1970~1982年确诊为肺炎合并呼吸衰竭110例的诊断治疗重点探讨。本组喘憋型半数,合并心衰和脑病各16.4%、13.6%,92.9%有酸碱失衡,以呼吸性酸中毒为主。病死率与pH酸度呈相关性,新生儿病死键高于婴儿组。但近几年随着治疗的改善,病死率从82.7%下降到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