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对PC12细胞的毒性损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METH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已分化PC12细胞为体外神经元模型,分别用浓度0、0.5、1.0、1.5、2.0、2.5 mmol/L的METH处理PC12细胞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NO含量。结果以0 mmol/L为对照组,经0.5~2.5 mmol/L METH处理的PC12细胞,24h倒置显微镜下可见PC12细胞胞体变圆,神经突起变短、断裂至消失,神经网络逐渐消失,细胞边缘不清,可呈毛刺样;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随METH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细胞凋亡率在0.5~1.5 mmol/L浓度范围内逐渐升高,至2.0 mmol/L时凋亡率较前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细胞培养液NO含量随METH浓度增加逐渐升高。结论一定浓度的METH能导致PC12细胞毒性损伤,使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NO生成增加,细胞凋亡及NO过量参与了METH对PC12细胞的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亚硝基化的二硫键异构酶(PDI)对甲基苯丙胺(METH)致小鼠海马及纹状体区α-突触核蛋白(α-SN)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C57小鼠METH亚急性中毒模型,使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L-NNA)与METH共同造模,实验分为对照组、L-NNA组、METH组、METH+L-NNA组.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海马及纹状体区内一氧化氮合酶(NOS)、PDI及其S亚硝基化(PDI-SNO)和α-SN表达情况.一氧化氮试剂盒检测各组一氧化氮含量.结果 METH给药后NOS、一氧化氮含量、PDI-SNO、α-SN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L-NNA与METH共处理后与METH组对比,NOS表达下降(P<0.05),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减少(P<0.05),能够显著抑制PDI-SNO表达(P<0.05),伴随α-SN表达降低(P<0.05).而MET H+L-NNA组、L-NNA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ETH作用后诱导NOS活化,一氧化氮含量升高, PDI发生显著S亚硝基化而功能失活,导致相关脑区α-SN表达升高,而NOS抑制剂L-NNA能部分缓解METH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二甲基亚砜对PC12细胞形态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二甲基亚砜(DMSO)对PC1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DMSO处理PC12细胞,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结果0.5%,1.0%DMSO处理的PC12细胞形态没有明显的改变。经2.0%,3.0%和4.0%DMSO处理后,随时间延长,PC12细胞出现凋亡改变,细胞体积缩小变圆,凋亡小体形成。结论低于1.0%的DMSO对PC12细胞生长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形态结构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和核的形态。结果PC12细胞自然凋亡率为3.23%±0.64%,1和3μmol/L鱼藤酮作用于PC12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24%±2.92%(P<0.05)和48.82%±6.66%(P<0.01)。400μmol/L NaHS不诱导细胞凋亡,但可使1和3μmol/L鱼藤酮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下降到11.13%±3.82%(P<0.05)和31.28%±6.85%。结论H2S可以抑制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1、2型星形细胞(T1A,T2A)条件培养液对PC12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探讨T1A,T2A在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分离纯化的T1A和T2A制备条件培养液,观察条件培养液对PC12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观察PC12细胞突起生长情况,并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结果对照组PC12细胞未见明显突起生长,TIA条件培养液作用组和T2A条件培养液作用组PC12细胞突起生长明显,OD值分别由0.278提高到0.512(P<0.001)和0.566(P<0.001)。结论T1A,T2A条件培养液对PC12细胞有刺激生长作用,说明T1A,T2A对中枢神经再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星形细胞条件培养液对PC12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21(4):400-402
  相似文献   

7.
多巴胺和谷胱甘肽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机制。方法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标记法,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多巴胺(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DA可诱发PC12细胞凋亡,适中浓度时(0.45mmol/L)PC12细胞凋亡数最多(凋亡率为48.7%±6.3%);抗氧化剂还原型合胱甘肽(GSH)可部分阻止DA诱发的PC12细胞凋亡(P<0.01)。结论凋亡参与了PD的病变过程,采用适当的抗氧化剂对于PD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神经再生素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再生素 (NRF)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 ,了解NRF对低浓度血清培养下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培养细胞的突起生长数量和长度、MTT微量比色、AnnexinV -PE/7AAD显示的凋亡细胞比例、caspase -3活力的检测等指标 ,在NRF组和NGF组间无明显差异 ;和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NRF对低血清培养下PC12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MCI-186对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MCI-86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模型,采用MTT比色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荧光染色及荧光显微镜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MCI-186可有效地改善凋亡引起的PC12细胞形态学变化,提高细胞存活率,1×10-5 mol/L MCI-186可减小亚二倍体峰的峰面积,使凋亡细胞比率(1.99)小于损伤对照组细胞(6.45).结论:MCI-186可能作用于细胞凋亡过程,通过清除活性氧,对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再生素对PC12细胞Caspases-3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神经再生素抑制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RT-PCR,观察神经再生素对无血清状态下PC12细胞Caspases-3活力及Bax、Caspases-3 mRNA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再生素可抑制无血清培养的PC12 细胞Caspases-3活力,并可使Bax、Caspases-3 mRNA的表达减少.结论:神经再生素可以通过抑制Caspases-3基因表达和活化,而发挥其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1.
PC12细胞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C12细胞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表达。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增强型GFP基因转入PC12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GFP表达及荧光强度。用碘化丙啶(PI)标记缺氧血清剥夺再灌流后的PC12/GFP细胞,在流式细胞仪上分选GFP阳性(活)细胞并测定其比例。结果:克隆转移后几乎所有细胞表达GFP,可连续稳定传40代以上。流式细胞仪可精确分选出GFP( )/PI(-)、GFP( )/PI( )、GFP(-)/PI(-)、GFP(-)/PI( )4组细胞。结论:增强型GFP基因可在PC12细胞中稳定高表达。PC12/GFP细胞株的建立为短暂脑缺血再灌流后干预治疗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对照实验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骨形成蛋白7(BMP-7)对糖皮质激素(GC)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GC干预PC12细胞,明确不同浓度GC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在PC12细胞中感染BMP-7过表达/敲低慢病毒和对照病毒,然后采用DMSO或GC干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Bax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GC处理后的细胞凋亡率、Bax基因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0μmol/L GC比较,GC浓度为10μmol/L时,PC1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 <0.05);GC浓度为50μmol/L时,PC12细胞Bax基因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 <0.05)。过表达或敲低BMP-7后4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Bax基因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GC-NC组比较,GC-oe BMP-7组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糖损伤对PC12细胞的效应及对葡萄糖调节蛋白 75 ( grp75 )的表达影响。 方法 :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缺糖损伤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 ,通过RT -PCR法检测缺糖损伤对 grp75在PC12细胞中表达的影响。结果 :PC12细胞在无糖培养条件下 ,细胞活力逐渐下降 ,48小时后 ,大部分细胞死亡 ,部分细胞为凋亡。而 grp75的表达随着无糖培养时间的增加而上调。 结论 :缺糖损伤导致PC12细胞活力下降 ,并引起 grp75的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体外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以及对PC12细胞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促进非神经元细胞形成神经突触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C12细胞与新生大鼠皮层组织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孵育,分为共育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分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和GAP-43表达的影响。结果:共育组培养4d,大部分PC12细胞已具备神经元形态,PC12有突细胞/总细胞数目比率、突起长度和突触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SE、突触素和GAP-43免疫荧光染色强阳性的PC12细胞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星形胶质细胞有助于促进非神经元细胞形成神经突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波形蛋白分子在PC12细胞神经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C12H和PC12L细胞中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C12H细胞和PC12L细胞在NGF处理前后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构建波形蛋白干扰质粒,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该质粒的干扰效果。分别将对照质粒、波形蛋白干扰质粒瞬时转染PC12H细胞,培养0、1、2、3天观察与记录细胞的分化情况,用Image-pro plus软件定量分析这两组细胞的平均神经突长度和含分化神经突细胞的百分比例。结果 PC12H细胞中波形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PC12L细胞(P=0.000)。NGF处理后PC12H和PC12L细胞中波形蛋白的表达量均增加,且在PC12L细胞中更明显(P=0.000)。波形蛋白干扰质粒能有效地抑制PC12H细胞中波形蛋白的表达(P=0.000)。瞬时转染波形蛋白干扰质粒能有效地抑制PC12H细胞的神经分化,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干扰组细胞的平均神经突长度和含分化神经突细胞的百分比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波形蛋白分子可以促进PC12细胞的神经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氟基丁基苯酞对硝普钠(SNP)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离体培养的PC12细胞用硝普钠造成一氧化氮(NO)损伤模型,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MTT微量比色、NO和活性氧(ROS)含量测定,钙离子敏感的荧光探针Fura-2/AM检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变化,吖啶橙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PI染色测凋亡率等,研究了6-氟基丁基苯酞对该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 6-氟基丁基苯酞可改善细胞形态,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NO和ROS水平,减少细胞内Ca2+内流,减少细胞凋亡。结论 6-氟基丁基苯酞对硝普钠造成PC12细胞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化学缺氧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氯化钴(Co Cl2)诱导PC12细胞化学缺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EGCG组、缺氧组和联合组,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icdehydrogenase,LDH)含量及Bcl-2、Akt蛋白表达,探讨EGCG对受损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氯化钴作用后,缺氧组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联合组细胞存活率较缺氧组升高(P0.05);缺氧组细胞凋亡增加至34.2%,EGCG干预后,细胞凋亡率降至23.5%;缺氧组细胞SOD活性较对照组降低(P0.05),EGCG干预后可提高氯化钴诱导的细胞SOD活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组细胞上清液中的LDH活力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CG处理后能降低氯化钴引起的上清液中LDH活力增加(P0.05)。缺氧组细胞Bcl-2表达降低(P0.05),EGCG处理后能抑制氯化钴诱导的Bcl-2表达降低(与缺氧组比较P0.05),并提高细胞p-Akt的表达(与缺氧组比较P0.05),各组总的Akt表达量均无改变。结论本缺氧模型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EGCG对缺氧损伤PC12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机制。 方法 :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观察囊泡单胺类转运体 (VMAT)抑制剂利血平对多巴胺所致的毒性作用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结果 :利血平 ( 10 0 0nmol/L)作用于大鼠嗜铬细胞瘤 (PC12 )细胞 96h ,对细胞无毒性效应 ;多巴胺 ( 0 .4mmol/L)作用于PC12细胞 4 8h即出现毒性效应 ;利血平 ( 10 0 0nmol/L)与多巴胺能够明显增强多巴胺 ( 0 .4mmol/L)的毒性效应 (P <0 .0 1) ,二者的协同毒性效应还具有时间依赖性。当多巴胺浓度 ( 0 .2mmol/L)较低时 ,协同毒性效应在药物作用 96h才显现出来。同时毒性效应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来实现的。 结论 :VMAT功能下降加重或触发多巴胺的内源性毒性 ,诱导多巴胺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 ,可能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为神经防护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0.5μmol•L-1鱼藤酮实验组,持续作用72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检测细胞凋亡;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的总蛋白,应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系统(DIGE)获得差异蛋白点的表达信息;通过MALDI-TOF 质谱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MTT法显示鱼藤酮实验组较正常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显示鱼藤酮实验组可见较多凋亡细胞,表现为核边集、核固缩、核碎裂等特征性凋亡改变,其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IGE分析软件提示实验组点298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04),点447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09 5)。通过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鉴定为纽蛋白和线粒体顺乌头酸酶。结论:纽蛋白和线粒体顺乌头酸酶参与细胞损伤,可能成为神经防护药物作用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