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锌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和膜稳定剂,锌缺乏主要通过以下四个信号传导过程而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即p53基因的调节、核因子κB的激活、半胱天冬氨酸酶的激活以及NO的信号传导作用。本文就缺锌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由于颅内、外动脉在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方面存在差异,传统血管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及早识别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积极防治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针对危险因素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许多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文章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5.
据最近的BMJ报道,对观察性研究进行的一项汇总分析表明,偏头痛是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近年胆石病患病人数急剧增加,每10年几乎增加2倍。例如目前美国有胆石病患者226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德国胆石病患者占10%~15%;在意大利18~65岁成年人中胆石病患病率为11%,其中男性6.7%,女性14.6%。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由于颅内、外动脉在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方面存在差异,传统血管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及早识别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积极防治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针对危险因素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许多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文章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
Abstract: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ischemic stroke. Because extra- and intracranial arteries have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 and hemodynamics, th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vascular risk factors, including sex, age,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on extra-and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are also different. The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aggressively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However, many research conclusions aiming at the risk factors and intracranial ng andatherosclerotic correlation are not consisten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近年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危险因素的进展研究作一简要回顾,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高密度脂蛋白(HDL)是由1000多种脂质和几十种脂蛋白组成的复合体,因此,功能复杂、容易变异。正常HDL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但近年来发现在某些疾病下,正常HDL可以转变为趋炎(或氧化)HDL,失去保护心血管的作用,甚损害心血管功能。因此,HDL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形成原因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现代认识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过去30年,心血管疾病(CVD)在发达国家已呈下降趋势,在1965~1990年间,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和美国CVD相关的死亡率下降了约50%,日本下降了60%,西欧国家下降要少些,约20%~25%。总体而言,中风死亡率较冠心病(CHD)死亡率下降更明显,与此同时,CVD却日益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威胁。1990年,发达国家CVD造成的死亡数约为5.3百万,而发展中国家为8~9百万。中国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国人体重指数、血压、血胆固醇水平有明显增加。据1995年卫生部发布的统计显示…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213例老年患者,其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者105例(A组),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者108例(B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判定下肢血管病变的存在,并对其体脂含量和分布、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说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A组餐后血糖、血脂、脉压、腰臀比大于B组。结论 向心性肥胖及高脉压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肥胖和非肥胖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探讨肥胖对儿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对51例肥胖儿童和32例非肥胖儿童常规进行24h动态血压测定,检测胰岛素、高敏C反应蛋白、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B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最大的腹膜前脂肪厚度和最小的皮下脂肪厚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血清抵抗素、脂联素,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肥胖儿童组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非肥胖儿童组(分别为1.57±0.06mg/L、4.567±2.621和1.38±0.05mg/L、1.70±0.712),空腹胰岛素、最小皮下脂肪厚度、最大腹膜前脂肪厚度、24h平均收缩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也明显增高(P<0.05);肥胖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联素低于非肥胖组(分别为0.27±0.22mmol/L、1.477±0.609mg/L和1.14±0.25mmol/L、2.795±1.124mg/L;P<0.05)。但两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24h平均舒张压、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明显差异。体质指数与24h平均收缩压(r=0.43,P=0.006)、高敏C反应蛋白(r=0.461,P=0.018)、胰岛素抵抗指数(r=0.463,P=0.007)、游离脂肪酸(r=0.358,P=0.029)呈正相关,而与脂联素(r=-0.356,P=0.031)呈负相关。结论肥胖儿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水平明显增高,肥胖儿童已经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的早期改变,但是还未出现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态学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在60岁或60岁以上的脑梗死患者中60%患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这一研究的目的是要明确在主动脉弓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是导致再发性脑梗死和常见的血管意外(如:脑梗死、心肌梗死、周围血管栓塞,和死于其他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研究了患颅外颈内动脉(n=75,ICA组),大脑中动脉(n=47,MCA 组)、和基底动脉(n=32,BA 组)粥样硬化血栓性闭塞的154名脑卒中病人。全部经脑血管造影确诊。本文分析了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缺血性心脏病史、心电图右室肥厚、血红蛋白水平(HbAIC)、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等因素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互关系。113名无脑卒中的受试者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除血清胆固醇升高、吸烟和高血压等众所周知的传统危险因素之外,某些微生物感染也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MI)的发生有关。本研究旨在评价肠道病毒感染在MI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从1977年芬兰东部两个省份随机选择的12155名居民中确定受试者,年龄25~64岁,记录血清总胆固醇、收缩压以及吸烟习惯、糖尿病和冠心病(CHD)家族史等资料。既往有CHD病史者从本研究中剔除。将9年随访期间新发生MI的264例患者(男183例,女81例)作为研究对象,与之相匹配的非MI者379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LEA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收集2013年5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及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老年LEAD患者共98例(病例组),同时选取2个中心进行体检的老年健康人群7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基线资料及临床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P0.01的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LEA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男性、高血压、吸烟比例及收缩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舒张压和体质量指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指标中,病例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肌酐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踝肱指数(AB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007,95%CI 0.201~1.232)、吸烟(OR=0.181,95%CI 0.044~1.119)、收缩压(OR=0.153,95%CI0.135~0.198)、FBG(OR=3.226,95%CI 1.589~5.103)、HOMA-IR(OR=2.971,95%CI 1.456~4.716)、胰岛素(OR=1.996,95%CI 1.309~3.311)、HDL-C(OR=0.311,95%CI-0.237~0.515)、hs-CRP(OR=1.058,95%CI 0.313~1.157)和ABI(OR=-3.011,95%CI-4.238~-2.010)是发生LE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老年男性患者要注意LEAD的筛查,并积极戒烟,控制血压血糖,强化降脂。  相似文献   

18.
吸烟和流感都很普遍,两者之间的病因关系对健康和社会经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年青人吸烟和流感临床表现、血清学改变之间的关系,作者在军队中选择了336名健康男青年进行研究观察。结果 168例吸烟者中68.5%患流感,与非吸烟者(47.2%)比较差异显著(P<0.0001)。吸烟者流感也比较严重,不能工作或需要卧床者达50.6%,而非吸烟流感者仅30.1%。吸烟流感者中可归因于吸烟者的比例为31.2%(95%可信限,16.5~43.1%)。严重感冒者中吸烟起主要作用者占40.6%(可信限  相似文献   

19.
锌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和膜稳定剂,锌缺乏主要通过以下四个信号传导过程而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即p53基因的调节、核因子κB的激活、半胱天冬氨酸酶的激活以及NO的信号传导作用.本文就缺锌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多发生于亚洲人、黑人和西班牙裔人,是缺血性卒中发病和复发的重要原因.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面.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遗传因素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也日益受到重视.文章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传统危险因素以及基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