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蛋白酶原测定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可大大降低胃癌死亡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日本早期胃癌较高的发现率及手术率得益于对无症状人群的筛查,值得我国借鉴。日本早年多采用胃气钡双重造影作为早期胃癌的筛查手段,近年血清胃蛋白酶原(PG)测定作为初步筛查方法的有效性在一些报道中得到证实[1-2]。本文对PG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PG生理基础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中转化为胃蛋白酶。PG可分为胃蛋白酶原Ⅰ(PGⅠ,亦称PGA)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亦称PGC)。其中PGⅠ和PGⅡ均由分布于胃底腺的主细胞及颈黏液细胞分泌,其中PGⅡ还由胃窦黏液细胞及近端  相似文献   

2.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几乎是全由胃黏膜分泌,为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免疫原性分为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血清PG水平不同可以反映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起到"血清学活检"的作用。目前对胃蛋白酶及其联合胃泌素17诊断胃肠道疾病研究较多,认为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但也有认为它对诊断幽门螺杆菌除菌疗效的判定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就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关系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3.
胃蛋白酶原(PG)是胃液中胃蛋白的无活性前提,分为PGⅠ、PGⅡ两个亚群,血清PG浓度反映其分泌水平。利用血清PG检测进行早期胃癌普查,已在日本、芬兰等国家实施。目前国内外对于血清PG应用于胃部疾病尤其是萎缩性胃炎,胃癌的癌前期病变及溃疡。本研究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分析法同时检测血清中PCⅠ、PGⅡ,具有方便、快速、高灵敏,重复性好等特点。并将检测结果与胃镜、胃粘膜病理诊断结果同步比较,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国外文献报道,约80%的中至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检测到HP[1]。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主要癌前状态,以胃窦为主萎缩性胃炎患者患胃癌的危险性较正常人高18倍,若胃窦和胃体均存在粘膜萎缩,则其危险性高达正常人的90倍[2]。在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这一病变过程中,HP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HP列为人类胃癌的肯定致癌原[4]。在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这一发展过程中,均伴随着胃蛋白酶原(PG)的变化,PG已经成为HP感染、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良好诊断指标及其治疗和预防过程中的检测指标[5]。1胃蛋白酶原与HP感染的关系胃蛋白酶原(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分为PG和PG,由胃体粘膜的主细胞和粘液颈细胞分泌,PG也可由胃窦的幽门腺和十二指肠腺(Brunner腺)分泌。当胃粘膜发生病变时,PG分泌细胞受累,血清PG水平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血清PG水平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胃粘膜变化,检测血清PG水平及其比值变化对诊断胃部病变及其部位具有一定意义[6]。联合测定PG...  相似文献   

5.
胃炎、溃疡病、胃癌患者胃液胃蛋白酶原含量检测及意义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刘政,浦福兴,程铁华,姜钰峰关键词胃液;胃蛋白酶原类;胃炎;胃肿瘤;胃溃疡中图法分类R573胃蛋白酶原(PG)是胃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前体,分泌入胃腔后约1%吸收入血,胃液中PG含量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联合幽门螺杆菌(Hp)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胃癌及癌前病变症状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其中胃癌前病变患者78例,胃癌患者72例。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Hp检测,并将2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胃癌前病变患者(PGⅠ)结果高于胃癌患者,胃癌前病变患者(PGⅡ)结果和Hp阳性感染率低于胃癌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联合幽门螺杆菌(Hp)检测,能有效评估胃癌及癌前病变风险,对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有很好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及其亚群(PGⅠ、PGⅡ)与胃癌病人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胃癌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清PGⅠ、PGⅡ含量,并对两者联合检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胃癌病人血清PGⅠ含量及PGⅠ/PGⅡ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早期胃癌即表现有显著性差异,而进展期胃癌则下降更显著(t′=11.84~14.95,t=15.82~40.27,P<0.01)。胃癌病人根治性手术后血清PGⅠ及PGⅡ的含量明显下降,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病人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很低,胃癌复发后PGⅠ及PGⅡ均明显升高(t′=4.60~15.51,t=4.72,P<0.01)。结论监测PGⅠ及PGⅠ/PGⅡ比值变化对早期胃癌筛选有一定意义,可用于胃癌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9月于江西省乐平市中医医院和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90例胃部不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依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早期胃癌组(38例)、萎缩性胃炎组(30例)及进展期胃癌组(22例),另选择30名均为同期于医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入对照组。对比各组检查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GⅠ)、蛋白酶原Ⅱ(PGⅡ)、G-17、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对比各组Hp阳性检出率,以及不同性质Hp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结果 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及进展期胃癌组PGⅠ、PG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G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早期胃癌组及进展期胃癌组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346、18.472、16.345、19.326,P均<0.01);萎缩性胃炎组G-17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1,P=0.060),且早期胃癌组与萎缩性胃炎组PGⅡ及PG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  相似文献   

9.
胃蛋白酶原(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可分为两种免疫活性不同的亚群:PGI和PGII[1],由胃体粘膜的主细胞和粘液颈细胞分泌,PGII也可由胃窦的幽门腺和十二指肠腺(Brunner腺)分泌.当胃粘膜发生病变时,PG分泌细胞受累,血清PG水平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血清PG水平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胃粘膜变化,检测血清PG水平及其比值变化对诊断胃部病变及其部位具有一定意义[2].  相似文献   

10.
胃蛋白酶原(PG)是由胃粘膜组织分泌的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能少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其血清水平的变化能反映胃部病理状况。本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分别检测了60例胃癌及60例溃疡患者的血清PG,并与健康对照组同步比较,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胃泌素-17(G-17)、血清胃蛋白酶原(PG)、幽门螺杆菌(Hp)抗体检测在胃癌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患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胃溃疡组、胃息肉组、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每组各30例;同时另外选取同期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有参与研究的患者与人员进行G-17、PG、Hp检测,对比各组之间的检测指标差异。结果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的PGⅠ、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进展期胃癌组的PGⅠ、PGⅡ水平比早期胃癌组略低,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息肉组、胃溃疡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的G-17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进展期胃癌组的G-17水平最高。早期胃癌组与进展期胃癌组中,Hp阳性人群的G-17水平均高于本组的Hp阴性人群(P>0.05)。结论 G-17与PG水平在胃癌及癌前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对G-17的释放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陶伟  李亚俊  杨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11):1054-1057,F0004
目的研究胃疾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规律并确定适合我区胃癌筛查的血清胃蛋白酶原标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351例患者血清胃蛋酶原亚群(PGⅠ、PGⅡ)含量测定,并行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351例慢性胃疾病及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与浅表性胃炎相比萎缩性胃炎、胃癌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浅表性胃炎相比消化性溃疡的血清PGⅠ、P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5)。我区胃癌筛查的最佳临界值为PGⅠ≤43.37μg.L-1或PGⅠ/PGⅡ≤2.47,并且灵敏度是94.0%,特异度是55.3%。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从灵敏度、特异度分析PGⅠ≤43.37μg.L-1、PGⅠ/PGⅡ≤2.47,是我区胃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筛查较为合适的异常界定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及亚群(PGⅠ、PGⅡ)与胃癌患者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胃癌患者、术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PGⅠ、PGⅡ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胃癌患者血清PGⅠ含量及PGⅠ/PGⅡ比值明显偏低(P<0.01);胃癌全胃切除术组与胃癌组相比血清PGⅠ、PGⅡ含量明显偏低(P<0.01);胃癌术后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相比PGⅠ、PGⅡ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监测血清PGⅠ/PGⅡ比值及PGⅠ含量的变化对早期胃癌筛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用于胃癌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胃癌预后和临床进展有关,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则低于20%.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胃癌患者至关重要,其中早发现尤为重要,"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造福一方百姓".目前,我国早期胃癌发现率低,主要通过胃镜、消化道造影、病理活检等检查手段来发现,但是人们对胃镜检查依从性较差,消化道造影容易漏诊,所以目前我国早期胃癌发现率较低.近年来,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抗体等血清检测方法逐渐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胃部疾病的诊断,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早期胃癌等.本文对胃泌素-17(G-17)联合胃蛋白酶原(PG)在早期胃癌初步筛查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殷婷婷  金安琴  黄晓俊 《医学综述》2014,(15):2697-2699
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寻找一种有效的筛查方法进行胃癌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胃癌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近年来,很多研究证实血清中某些微量元素和胃蛋白酶原(PG)在体内水平的变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胃癌患者体内微量元素与PG的水平,可以对胃癌进行辅助诊断。该文着重阐述血清微量元素与PG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血糖蛋白抗原724(CA724)、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和糖蛋白抗原19-9(CA19-9)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高度疑似胃癌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比较确诊后不同胃癌分期患者外周血CA724、PG和CA19-9水平,以病理组织活检为"金标准",比较CA724、PG检测与CA72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萎缩性胃窦炎及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符合入选标准的182例患者,据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非萎缩性胃炎组67例,萎缩性胃窦炎组66例,胃癌组4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中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及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水平,计算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I/pepsinogen II,PGR)。结果: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比较,萎缩性胃窦炎组血清G-17水平明显降低,胃癌组血清G-17水平明显升高,萎缩性胃窦炎组及胃癌组血清PGⅠ及PGR均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萎缩性胃窦炎组比较,胃癌组血清PGⅠ值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PGR降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G-17、PGⅠ、PGR在萎缩性胃窦炎及胃癌中的表达具有特异性,可作为萎缩性胃窦炎和胃癌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溃疡及胃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I、血清胃蛋白酶原Ⅱ,探讨胃溃疡及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及血清胃蛋白酶原I/血清胃蛋白酶原Ⅱ比值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PGⅠ及PGⅡ并计算PGI/PGⅡ的比值即PGR.结果 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PGI及PGⅡ升高.在溃疡组的分层研究中,血清PGI及PGR升高在活动组更为明显,而在愈合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胃癌患者血清PGI降低、PGR降低.在胃癌组的分层研究中:早期胃癌患者PGI及PGR明显降低;进展期胃癌患者PGI及PGR亦降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测定血清PGI、PGⅡ水平及PGR值对胃溃疡及胃癌患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在胃癌的水平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之上联合糖类抗原72-4(CA72-4)以及13C尿素呼气试验(13C UBT)的检测在早期胃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健康人(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血清PGⅠ、PGⅡ、G-17的水平,先比较以上3种指标的变化情况;后根据PGⅠ和G-17将胃癌组分为A、B、C、D组后,对4组受检者,采用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利用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统计CA72-4的水平情况.结果 PGⅠ血清水平和PG Ⅰ/PGⅡ比值在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以及胃癌组中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7血清水平在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以及胃癌组中逐步增加,3组之间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 4组间早期胃癌率比值中,B组的早期胃癌阳性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比较”C UBT和CA72-4水平在早期胃癌的阳性率的情况,B组13C阳性率和CA72-4水平高于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B组CA72-4水平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差异上更加明显(P<0.01).结论 血清PG Ⅰ降低和G-17水平升高联合CA72-4高水平和”C UBT阳性对于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与PGⅡ及PGR(PGⅠ/PGⅡ)与胃粘膜病理状态的相关性,为临床胃部疾病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至2018-9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就诊并经胃镜和/或病理诊断明确的胃疾病患者200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6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胃溃疡43例,胃恶性肿瘤43例,分别各自构成一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患者50例作为对照。测定各组PGⅠ、PGⅡ及PGR的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1)萎缩性胃炎与胃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PGⅠ、PGR均低于对照组,胃溃疡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均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胃恶性肿瘤组患者PGⅠ、PGR低于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PGⅡ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变化与胃粘膜病理状态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胃部疾病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