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癌的某些生物学行为与根治术的关系,以规范外科治疗方式,提高疗效。方法:对本院80例进展期胃癌太术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BorrmannⅠ、Ⅱ型5年生存率分别为60%,52%,Ⅲ、Ⅳ型5年生存率分别为40%、25%。淋巴结无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75%,N1者为50%,N2者为45%,N3者为25%。结论:大体分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在指导治疗和决定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合理规范的林芳选择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3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426例T3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根治术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目组别问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426例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者154例,其中清扫淋巴结数超出25枚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87.6%和83.5%,清扫淋巴结数20~25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7%、86.5%和80.1%,清扫淋巴结数15~19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83.2%和69.3%;有淋巴结转移者272例,其中清扫淋巴结数目超过25枚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1%、67.1%和54.7%,清扫淋巴结数20~25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6%、63.5%和50.2%,清扫淋巴结数15~19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61.2%和38.4%.清扫淋巴结数20~25枚组与25枚以上组相比,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清扫淋巴结数15-19枚组比较,无沦有无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3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数目应达20枚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Ⅱ期乳腺癌外科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我院自1973年1月到1983年12月共手术治疗765例Ⅱ期乳腺癌,占经治可手术女性乳腺癌2 665例的28.7%.其中肿瘤≤2cm者(T1N1h)50例,2.1~3cm者362例,3.1~4cm者238例,4.1~5cm者115例.行扩大根治术仅2例,传统根治术434例,改良根治术280例和全乳切除术49例.按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临床为N0者病理检查31%见淋巴结转移,TlN1h者59.2%阳性,T2N1者56.9%阳性.本组病例的3年复发率为4.2%;5年生存率、健在率分别为77.4%及70.0%;10年生存率、健在率分别为62.4%及60.2%.其中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型癌及浸润性非特殊型癌3年复发率分别为0%、2.1%、2.0%及4.8%;5年生存率和5年健在率分别为93.3%、90.0%,80.9%、78.7%,86.0%、82.0%及75.6%、67.4%;10年生存率和10年健在率分别为89.7%、89.7%,75.6%、75.6%,78.0%、72.0%及58.8%、56.7%.原发癌≤2cm(T1N1h)、2.J~3cm、3.1~4cm及4.1~5cm者的3年复发率分别为10.0%、2.8%、4.3%及6.3%;5年生存率和5年健在率分别为60.0%、50.0%,82.1%、74.4%,75.4%、68.5%及74.5%、68.2%;10年生存率和10年健在率分别为46.9%、42.9%,68.3%、66.0%,57.1%、54.9%及61.7%、60.7%.结论:Ⅱ期乳腺癌治疗结果与术式无明显相关,降低3年复发率,提高5年、10年生存率、健在率的关键是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淋巴结(lymph node,LN)切除数量及不同LN转移状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接受手术同时切除LN的1575例肺癌患者,分析LN切除数量以及LN转移范围、数量和转移率。结果:LN切除数量影响预后,N0期患者切除7~13个LN者5年生存率优于≤6和≥13个LN者,P值分别为0.001和0.021;N1、N2患者切除LN>12个者5年生存率优于≤6和≥13个LN者,P值分别为0.000和0.003;N0期患者5年生存率优于N1、N2患者,P=0.000;N1期和"跳跃式"N2期患者5年生存率优于"连续式"N2期患者,P值分别为0.003和0.002;单站LN转移者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多站LN转移者,P=0.000;转移LN数为1、2个者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2个者,P=0.000;LN转移率分为<25%、25%~50%、50%~75%及≥75%,生存期依次降低。结论:LN切除数量影响NSCLC预后,一般术中应切除7~13个LN;LN转移范围、数量及转移率均影响NSCLC的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颈淋巴结转移对硬腭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64年至2001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治疗的127 例原发于硬腭的鳞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淋巴结转移与否及N 分期对生存率影响采用Kaplan-Meier 法和Log-rank 检验。结果:有颈淋巴结转移49例患者与无颈淋巴结转移78例患者5 年生存率分别为17.59% 和39.55%(P=0.043)。 N0~N3 期患者5 年生存率分别为39.55% 、22.79% 、10.48% 、0(P=0.037)。 就诊时有颈淋巴结转移者49例(38.58%);就诊时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经治疗后11例(8.66%)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最终47.24% 患者出现颈淋巴结转移。结论: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硬腭鳞癌患者预后差,且N 分期越高预后越差。硬腭鳞癌有很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建议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Ⅳ期声门型喉癌的治疗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i FY  Zhang Q  Guo ZM  Zeng ZY  Li H  Yu WB  Yang CS 《癌症》2008,27(1):71-74
背景与目的:Ⅳ期声门型喉癌预后较差。本研究探讨Ⅳ期声门型喉癌的治疗方式以及颈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情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88例Ⅳ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治疗方式、有否颈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缘阴性和阳性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Ⅳ期声门型喉癌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6%、63.0%;采用单纯手术、手术加术后放疗、化疗加放疗及手术加化疗治疗的患者,其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9);初治时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初治时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差(P=0.015);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有隐性淋巴结转移者与无隐性淋巴结转移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74);手术切缘阳性者术后放疗与阴性者相比,其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N分期是影响Ⅳ期声门型喉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初治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手术切缘阳性者术后放疗生存率低于手术切缘阴性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腋窝转移的隐匿性乳腺癌(OBC)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3-2004-07收治的24例伴腋窝转移的O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术前触诊、钼钯和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同侧乳腺确切肿物,术中病理示淋巴结转移癌(乳腺来源可能性大).行同侧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术中剖开乳腺腺体9例发现原发灶),其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2%和66.7%.腋淋巴结转移数目<4者13例和≥4者11例,其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76.9%和72.7%、54.5%.结论:OBC应选择以同侧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特别是腋淋巴结转移数≥4者,治疗应更积极.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目前对pIII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尚不一致.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 影响因素与pIII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5月13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 者经以外科干预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的无瘤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研究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跳跃转移、淋巴结转移 站数、手术类型、病理分型、辅助治疗等.应用SPSS 16.0软件统计生存率.结果 133例pIIIa/N2期入组患者总的5年 生存率为32.33%,单站淋巴结转移亚组与多站淋巴结转移亚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9.62%和27.50%;临床N0-1分期 (cN0-1)亚组与临床N2分期(cN2)亚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7.78%和20.93%.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站数 (P=0.013, OR=0.490, 95%CI: 0.427-0.781)及cN0-1(P=0.009, OR=0.607, 95%CI: 0.372-0.992)与N2患者预后呈正相关.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cN分期、淋巴结转移站数目与pIIIa/N2期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在严格入组条件下,可以对 选择性pIIIa/N2患者进行以外科治疗为主、联合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并可获得较满意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67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7例早期胃癌根治术标本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肉眼分型、组织学分型、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转移等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发病高峰为40-59岁,以男性多见.大体分型以凹陷型、浅表型为主,组织学分型以管状腺癌为主,12例伴胃周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为95%,粘膜内癌不伴有胃周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降低胃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枚数与术后放疗疗效及相应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胃癌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诊断为胃癌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14例。所有组内淋巴结转移行D2或D3式清扫,且治疗前后均予以放射治疗。结果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枚数与性别、年龄等一般因素无关系,而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分期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15个、65个、69个及>9个的胃癌患者,其术后及放疗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0%、30%和<10%,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胃周阳性淋巴结转移数与预后有关,结合肿瘤大小及生长浸润方式可以简便而准确地判断胃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