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蛔虫、猪蛔虫及犬弓蛔虫成虫氨基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犬弓蛔虫、人肠道蛔虫、人胆道蛔虫及猪肠道蛔虫的17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研究,观察到犬弓蛔虫雌虫与人、猪蛔虫雌虫的精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差异有显著性。人肠道蛔虫和人胆道蛔虫与猪肠道蛔虫之间,无论雌虫或雄虫,17种氨基酸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本结果与犬弓蛔虫和人、猪蛔虫在分类上属于不同的属,在形态上有显著区别,以及人蛔虫和猪蛔虫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异的报告一致。建议以此作为鉴定蛔虫种属的生化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报告猪蛔虫与人蛔虫体壁蛋白组分,可溶性抗原及乳酸脱氢酶和脂酶同功酶的电泳分析结果。猪蛔虫体壁有3条(PAGE)、18条(SDS-PAGE)和10条(IEF)考马斯亮蓝染色带;人蛔虫体壁相应有11、15、8条染色带,两者的等电点范围为pH3.5~6.4。猪蛔虫体壁至少含9种抗原;人蛔虫体壁至少含7种相关抗原,两种蛔虫体壁脂酶电泳结果表明在酶带的数目及相对迁移率方面均有差异,而两种蛔虫乳酸脱氢酶的电泳结果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关于蛔虫卵的发生,最早研究多使用马副蛔虫,关于狐蛔虫、猪蛔虫和鸡蛔虫等也分别由Nelson(1852)(1)、Ishii(1954)(2)和Le-(1971(3)等人作过详细描述,此外Prestage(1960)(4)又着重观察了猪蛔虫的卵巢,特别分析了轴索(Rachis)的形态与功能,Foor(1967)(5)用透射电镜观察人蛔虫卵的发育与卵壳的形成,特别指出屈光小体(Refringentbody)与卵壳形成的关系。首先用电镜研究  相似文献   

4.
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感染证明,猪蛔虫(A-scaris sunm Goeze 1782 )与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e 1758)有明显的不同,在形态学上是否有种的差异,长期以来是个争议问题。鉴于此,我们首先用扫描电镜对猪蛔虫的外部结构,特别是感觉乳突作了初步观察,以供今后与人蛔虫加以比较。材料与方法从屠宰场取得活的猪蛔虫,用生理盐水冲洗数次,立即杀死,切下头、尾及表皮,并作如下处理: 一、将样品放入5%戊二醛固定液内,固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对人肠道蛔虫、人胆道蛔虫、猪蛔虫和犬弓蛔虫的蛋白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人肠道蛔虫、人胆道蛔虫和猪蛔虫蛋白质的电泳区带没有明显区别,而犬弓蛔虫与人肠道蛔虫、人胆道蛔虫和猪蛔虫蛋白质的电泳区带却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
服药驱蛔是治疗蛔虫感染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服药季节的不同,其疗效也不相同。有人认为夏季驱蛔效果好,理由是夏季人们吃生冷的蔬菜、瓜果,喝生水较多,感染蛔虫卵的机会也较多。其实不然,因为人吞食感染性蛔虫卵到发育为成虫,大约要在人体内经过60~70天的时间,而且幼虫在发育阶段要在人体内进行一次“旅游”,即感  相似文献   

7.
噻乙毗啶(Thienpydin)是七十年初代国内报导的又一种广谱驱肠道线虫药,1972年由西南医药工业研究所引进合成。据报导该药对驱除钩虫,蛲虫,蛔虫均有较好疗效,为进一步取得其驱蛔资料,用噻嘧啶与该药作对比性驱蛔效果观察。甲苯咪唑是一种广谱驱虫药;为寻求其驱蛔的有效剂量及疗程,用(口派)哔嗪与其作对比性驱蛔效果观察。为深讨哪一种药物驱除蛔虫为优,并且对蛔虫感染者仅有较低的毒性,我们于1979年12月至1980年1月在本院用上述四种药物驱除蛔虫,共作798例,资料完整的有439例,现将439例观察结果报导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扫描电镜对人蛔虫的头端及尾部作了观察,并对其感觉乳突作了重点描述。蛔虫内唇乳突六个,已退化呈小窝状,共形成内唇乳突环;外唇乳突环是由背乳突、腹乳突、侧乳突及头感器各一对构成的。泄殖腔后乳突的典型排列方式为:每侧前两个均为双乳突,后两个为单乳突,在第二个双乳突的后外侧有一个尾感器。本文对蛔虫唇及唇乳突的演变也作了讨论,并将猪蛔虫与人蛔虫的乳突分布作了初步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苦楝素系从广西苦楝(Melia azedarachL.)茎皮中提取的驱蛔成分。有抑制猪蛔首、麻痹猪蛔的作用。临床排蛔虫率达98.7%,排鞭虫率达21%。与山道年相比,具有服药不忌油、免服泻药、服用方便、价廉等优点。但临床上有个别病例出现可复性肝肿大、SGPT升高。为此,我们探讨苦楝素的肝脏毒性并与山道年比较,现扼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解我区中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情况(以蛔 虫卵为评价指标)和药物驱蛔效果,我站于2004年 10月在对全区中小学生集体驱蛔中,重点对6所监 测点校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蛔虫感染情况和药物驱蛔 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11.
可在人体寄生虫的线虫种类很多,从免疫角度分析,它们大多数具有共同抗原成份,这构成了免疫寄生虫学研究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均在努力分离纯化寄生虫抗原。鉴于多数免疫寄生虫学者倾向于“肠道线虫体壁的可溶性抗原是诱发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的观点,笔者尝试了制备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体壁可  相似文献   

12.
猪蛔虫不同发育期幼虫的收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猪蛔虫不同发育期幼虫的收集方法。方法采用7.5%次氯酸钠氧化感染期蛔虫卵,37℃过夜后,用灭菌生理盐水离心数次,充分洗去次氯酸钠,将沉淀用玻璃珠在振荡器上振荡至全部卵壳破裂,幼虫孵出。用淋巴细胞分离液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幼虫与卵壳分离,最后收集底层的脱鞘第三期(L3)幼虫。在贝尔曼原理的基础上,在漏斗中加入低浓度(0.4%)琼脂凝胶,分别将绞碎的含幼虫的猪肝、肺和小肠内容物及其肠粘膜平均分装在数个漏斗中,放入40℃温箱中孵育3h,待大部分幼虫游离到管底,最后用400目分样筛过滤分离肝中的L3,用300目分样筛过滤分离肺中的L3,用200目分样筛过滤分离肠内容物及其粘膜上的第四期幼虫(L4)。结果次氯酸钠氧化加玻璃珠震荡法能够使感染期蛔虫卵几乎完全脱壳,配合淋巴细胞分离液的密度梯度离心法能收集到纯度较高且活力较强的体外脱鞘幼虫。与传统贝尔曼氏分离法相比,采用低浓度琼脂糖凝胶液能获得杂质少、高纯度的猪内脏中的不同发育期幼虫。结论次氯酸钠氧化加玻璃珠震荡法是体外脱鞘分离感染期幼虫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通过在漏斗内加低浓度的琼脂凝胶的方法是从猪内脏中获得高纯度的不同发育期幼虫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方法不仅适用于猪蛔虫,而且对其它动物和人的寄生线虫幼虫的收集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以儿童患者多见,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健康发育.临床上曾有人试用多种中草药驱蛔,如使用使君子、姜蜜汤,花椒油、薏苡根等,这些药虽有一定的驱蛔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用药种类多,且每次服用需用水煎及副作用较大等缺点.如服用使君子煎剂可给患者带来头晕、呃逆、腹痛等副作用.苦楝根皮苦寒有毒,可麻痹蛔虫以致死亡,有较强的杀虫驱蛔功效.过去曾有人用苦楝根皮驱蛔,但大多为复方剂型,而且每次都需水煎.我们采用单味的苦楝根皮煎剂,制成糖浆驱蛔虫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价廉、制法简单.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14.
余拟复方胆蛔汤,用治胆道蛔虫证,疗效比较满意,介绍如下,以供同道临床参考。复方胆蛔汤组成:乌梅、使君子各30克,川栋皮、槟榔、熟军、丑牛、柴胡、郁金、青皮、木香各12克,黄连9克,白芍15克,川椒(微炒)8克,麝香0.15克,蜂蜜  相似文献   

15.
引起咳嗽的原因较多 ,在儿童时期有一种顽固性咳嗽源于蛔蚴性肺炎 ,但并未被重视 ,目前报导不多。笔者为了让更多的临床医生重视本病 ,从中、西医两方面对该病作一探讨。1 病因病机根据蛔虫发育史 ,虫卵随食物到达小肠后孵化成蛔蚴 ,后者穿过肠粘膜进入淋巴管或小静脉 ,随血循环到达肺部 ,在肺泡内继续发育。在肺内发育期间 ,蛔蚴的代谢产物及虫体刺激神经末梢 ,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导致咳嗽 ,同时由于嗜酸细胞性炎症 ,引起肺泡壁渗出增加 ,气道平滑肌收缩 ,导致低热、气喘等症状。中医学认为 ,蛔蚴为有形之客邪 ,肺主气 ,司呼吸 ,汪肃则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应用莲梅驱蛔汤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症的疗效.方法 选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的实验方法,将91例胆道蛔虫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以莲梅驱蛔汤为主结合西药解痉、抗感染、驱蛔虫治疗,对照组用解痉、抗感染、驱蛔虫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 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疗效(P <0.01).结论 莲梅驱蛔汤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摸清高原地区农村学龄儿童蛔虫感染情况,一九七九年八、九月份,互助土族自治县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组织医务人员对我县农村中小学生1,876人进行了蛔虫卵检查,凡虫卵阳性者和十二周岁以下儿童均免费进行驱蛔治疗。现将我县中小学生蛔虫感染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们用硝苯啶与消炎痛联合治疗胆绞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于后。临床资料 1 病例选择急腹痛,经B超等实验室资料确诊为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胆蛔),排除外科急腹症、肿瘤,按病情轻重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病情、病程等具可比性。治疗组胆囊炎26例,胆石症12例,胆蛔7例,对照组胆囊炎24例,胆石症13例,胆蛔8例。 2 治疗方法治疗组:硝苯啶10mg咬  相似文献   

19.
人蛔虫蚴虫在人体内移行过程中,要经过肝、肺等赃器,引起这些器官的蛔蚴移动症,少数病例、蛔蚴还可随血循环窜扰至脑、心、胰、肾、胃肠道、视网膜等处,引起嗜酸性肉芽肿或嗜酸性脓肿等病理损害。另外,以犬弓首线虫为代表的动物蛔虫或其它线虫,一但侵入人体,其蚴虫在某些脏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我院近二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症的情况,特别是对安蛔解痉汤的临床疗效和机制作初步探讨,以供参考。胆道蛔虫治疗的方法很多,但治疗原则不外是:(1)解痉止痛;(2)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