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大约1/3是在ABO血型不合的供受者之间进行的。目的:探讨ABO血型主要不合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在不去除红细胞情况下应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直接回输给受者的可行性。方法:27例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 μg/(kg•d),连续5 d干细胞动员,于第5天开始应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采,每次总处理血量为3.0~3.5个供者全身血量。ABO相合供者按常规方法进行单采,主要不合供者采取动态调整白膜收集量和保持稳定充足的血流量以减少红细胞污染。结果与结论:27例供者中ABO主要不合供者11例,相合供者16例。主要不合组产品体积及红细胞内含量均显著低于相合组(P < 0.05),回输给受者均未出现急性溶血反应;2组单个核细胞及CD34+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受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重建时间相似(P > 0.05)。提示应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进行ABO主要不合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采,可以保持稳定充足的血流量情况下通过动态调整白膜收集量参数,在不影响采集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显著减少红细胞的污染,预防回输后受者的急性溶血反应。  相似文献   

2.
背景: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REST/NRSF)能负向调控神经元及胰岛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 目的:构建并筛选能高效沉默大鼠REST/NRSF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 方法:针对REST/NRSF基因设计4组特异性siRNA靶点,合成靶序列的寡核苷酸序列,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Hpa Ⅰ 和Xho Ⅰ双酶切后的pFU-GW-RNAi载体连接产生L-shREST/NRSF慢病毒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随后将其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靶基因在 mRNA 水平的沉默效率。 结果与结论:PCR和测序证实,构建出了REST/NRSF shRNA的慢病毒载体L-shREST/NRSF,并能稳定转染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感染效率达100%。4组shRNA序列均有基因沉默效果,并以第3组shRN序列效果最为明显。结果表明,该慢病毒表达载体能够在细胞水平有效沉默靶基因。  相似文献   

3.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再激活可导致致死性的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及相关疾病,目前国内尚未建立完整的EB病毒再激活及其相关性疾病的诊疗体系。目的:前瞻性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EB病毒再激活的发生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29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定期测定外周血中EB病毒载量,Kaplan-Meier模型分析其再激活的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其再激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再激活及其相关疾病发生率高,EB病毒再激活发生的危险因素有HLA配型不合、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年龄小于20岁。  相似文献   

4.
背景:超极化激活及环化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channel, HCN)基因由于具有不增加诱发心律失常的风险、能够接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等优势,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生物起搏备选基因。 目的:构建携带人HCN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测定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感染效率。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基因学体外实验,于2008-02/09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SD大鼠10只,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携带目的基因人HCN4 cDNA的质粒pcDNA3.1-HCN4、人胚肾293细胞、大肠杆菌DH5α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实验中心保存。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骨架质粒pAdxsi购自北京诺赛基因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方法:质粒pcDNA3.1-HCN4用Hind Ⅲ+Xba Ⅰ双酶切后回收HCN4片段,亚克隆至pShuttle-CMV中,得到重组穿梭质粒;I-Ceu Ⅰ+I-Sce Ⅰ双酶切处理pShuttle-CMV-HCN4,回收CMV-HCN4片段,亚克隆至腺病毒骨架载体pAdxsi,得到重组腺病毒质粒;重组腺病毒质粒酶切线性化后,应用脂质体法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得到重组腺病毒AdHCN4;应用AdHCN4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重组腺病毒质粒载体的鉴定,重组腺病毒的鉴定及滴度测定,重组腺病毒的感染效率。 结果:构建的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CMV-HCN4用Hind Ⅲ+Xho Ⅰ双酶切,得到大小为3 600 bp(HCN4)和5 100 bp (pShuttle-CMV)两个片段,DNA测序结果证实人HCN4基因的全长序列已正确插入到pShuttle-CMV穿梭质粒中;重组腺病毒质粒pAdxsi-CMV-HCN4用XhoⅠ酶切得到7个片段,而作为对照的空腺病毒质粒只得到6个片段;重组腺病毒质粒在293细胞中包装后产生的重组腺病毒对293细胞有致病作用;重组腺病毒AdHCN4 PCR鉴定可见657 bp的阳性扩增条带;经多次重复感染后,病毒滴度检测达2.5×1011PFU/mL。成功转染AdHCN4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当病毒感染复数值为800,转染效率最高,达90%。 结论:实验成功构建携带人HCN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可在体外有效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背景:构建一个组成性表达某特定基因同时携带荧光报告基因和抗生素筛选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目前未见报道。 目的:观察新型慢病毒载体pLVpuro/EF1α-PEDF-IRES-EGFP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转导中的表达。 方法:通过PCR在PEDF基因的两端加上attB位点,构建表达载体pLVpuro/EF1α-PEDF-IRES-EGFP,将表达载体与包装质粒(ViraPowerTM Lentiviral Packaging Mix)共转染293FT细胞。通过多次感染的方法将慢病毒载体导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导后第7天开始使用1~5 mg/L嘌呤霉素筛选5 d,得到表达PEDF和EGFP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Western、Elisa的鉴定分析。 结果与结论:经PCR和测序证实,慢病毒表达载体pLVpuro/EF1α-PEDF-IRES-EGFP构建成功;将其成功导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筛选获得纯化的过表达PEDF基因的绿色荧光细胞群。  相似文献   

6.
背景:ABO血型不合供受者之间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受者血型的转变、移植后输血的选择等问题。 目的:观察ABO血型不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和近远期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2008武警总医院收治的10例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资料。总结植入效果,血型转变,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9例患者恢复造血功能,血型转变为完全供者型,1例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恢复,但红细胞植入延迟。所有患者在输注移植物时未出现短暂的血红蛋白尿,无严重急性溶血和迟发型溶血的发生,1例出现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见ABO血型不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移植疗效无明显影响,红细胞植入延迟的预防和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8.
背景:近20年来中国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迅速发展,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得到治愈的患者越来越多,但关于患者移植后长期随访情况的报道少见。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长期随访情况。 方法:对1995/20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0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总结患者的远期并发症、长期生存率、死亡原因,调查长期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67%,所有患者均出现不育,1例轻度肺纤维化,无其他远期并发症;移植后2年的无病生存率为60%,2年内未复发的患者均长期生存,生存时间最长的1例已超过14年;12例患者死亡,均发生于移植后2年内,其中5例死于复发,7例为移植相关死亡(均死于感染);长期生存的患者移植后1年时的生活质量较差,随着生存时间的延长生活质量逐渐改善,5年时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8年时多已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相似文献   

9.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现在被广泛的用在由于年龄或合并症而不适应行传统HCT的患者身上,采用非清髓性预处理策略,移植后形成供受体造血细胞混合嵌合状态,淋巴细胞供受体双向免疫耐受,即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通过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移植后形成供受体细胞嵌合状态,发挥移植物抗肿瘤效应,来达到治疗目的,与传统HCT中文?相比有较低的移植相关死亡率,术后GVHD中文?发生减少,且扩大了适应症范围,并且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的改进、移植后相关疾病发生的防治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虽然有许多治疗策略被提出,并在动物模型上取得了成功,但其在人体方面的应用仍需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65%患者会出现非感染性的肺部并发症,这与使用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缺陷、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因素有关,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最为常见。结合相关文献,对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进行分析。3例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2例未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发生II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5,6,6个月发生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经治疗后病情仍有反复;3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9,7,11个月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给予免疫抑制剂、静脉免疫球蛋白、阿奇霉素及局部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及布地奈德吸入治疗,2例在治疗4周后病情有所改善,另1例病情无改善。提示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病因主要是预处理方案中大剂量放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另外与感染、抗感染治疗和移植后排斥反应有关。发病机制是脑血管自动调节障碍与内皮损伤、交感神经分布差异与高血压脑血管痉挛。临床表现多以抽搐为首发,多有视力下降、血压增高、头痛、意识和精神行为改变。 全身症状可有代谢紊乱、低镁血症、低胆固醇血症、肾功能衰竭。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临床和影像学的可逆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仅少数患者在数周内痊愈,长时间抽搐、伴缺血性改变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背景:将自体分选造血干细胞和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技术应用于临床,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可行方法。 目的:探讨自体分选CD34+造血干细胞和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可行性。 方法:入选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21例,其中运动神经元病15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6例。取4 mL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或自体分选干细胞液经腰穿注射到患者蛛网膜下腔,每次注射的细胞数1.0×107。于干细胞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分。 结果与结论:15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治疗前后的脊髓侧索硬化功能分级量表和自我评估问卷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6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按ICARS评分,4例病情等级下降,治疗总有效率为77%。21例中4例有轻度低颅压性头痛(腰穿后),14例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中2例在治疗后2 h出现短暂发热,其余患者治疗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果初步表明自体分选造血干细胞和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临床疗效肯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背景:感染肝炎病毒的血液病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拉米夫定等核苷类似物的耐药、药物持续时间、丙型肝炎病毒的靶向治疗等问题。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肝炎病毒再激活的预防措施。 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2005-01/2008-07收治的5例感染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的白血病患者,均经锁骨下静脉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回输的单个核细胞数量为(8.6~19.3)×108/kg,CD34+细胞数量为(5.1~15.4)×106/kg。例1于初次诱导缓解化疗时开始应用拉米夫定,7个月后加用恩替卡韦,3个月后乙型肝炎病毒DNA降至1.02×103 U/mL,此间白血病复发,再次缓解后进行移植。例2于诊断明确后给予格列卫+拉米夫定,2个月后乙型肝炎病毒DNA降至<1.0×103 U/mL进行移植。例3于诱导缓解化疗开始应用拉米夫定,10周后乙型肝炎病毒DNA降至<1.0×103 U/mL,巩固化疗结束后移植。例4于CR1期移植,干细胞输入前1 d给予拉米夫定。例5于CR1期移植。检测5例患者的病毒复制及肝功能状态。 结果与结论:5例患者均完成9个月随访,全部获造血功能重建,均未发生肝静脉阻塞综合征,均未出现病毒复制增加或肝功能损害。例1在移植后单用恩替卡韦6个月后停药,例2于移植后8个月停用拉米夫定,例3、例4于移植后6个月停药,移植后4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均持续小于1.0×103 U/mL。例5丙型肝炎病毒RNA持续<1.0×103 U/mL。拉米夫定可以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在拉米夫定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恩替卡韦可以实现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前认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通过免疫细胞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消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但移植物抗宿主病,尤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中最棘手的问题,是移植后致残及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药物大多抑制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同时付出了移植效能降低、感染机会增加的代价。因此,理想的方法是寻找使T细胞处于激活状态,保持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但同时又抑制特异性同种抗原。一些对经典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的新发现,移植方式的改良以及间充质干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应用等,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防治提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