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危重病,致死、致残率高,其临床诊断、治疗涉及脑血管外科、脑血管介入及神经重症多个学科。对于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对动脉瘤进行治疗前后,因原发脑组织损害、继发脑组织缺血、颅内压增高以及系统性并发症等,需在围手术期进行神经重症监护治疗。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外科危重症学组组织专家回顾总结近8年来国内外高质量临床研究结果,结合专家临床实践,对《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专家共识(2015)》进行了更新与修订,重点聚焦于该疾病造成的脑损害及一系列并发症的神经重症管理,供危重症医学、神经重症、神经内外科、急诊医师参考,以提高我国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关于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处理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死亡率很高,应尽早在神经科监护病房进行严密观察,密切注意可能出现的许多复杂情况,对危及生命的颅内血肿和阻塞性脑积水须给予紧急神经外科处理,控制病情发展,如果不具备手术适应证,可考虑神经放射学手术,对所出现的一系列全身表现,如低钠血症,血压升高和肺水肿等均要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症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 rhage ,SAH)约占脑卒中的 5 %~ 10 % ,发病率低于脑梗塞和脑出血 ,而病死率高达 32 %~ 6 7% ,明显高于后二者。SAH青壮年高发 ,起病急骤 ,病势凶险 ,8%~ 15 %的SAH患者在接受医疗机构诊治之前死亡 ,入院患者 3个月内病死率高达 2 5 % ,还有1/ 3的患者遗留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失语、精神障碍、痴呆等后遗症状[1] 。由于急性期容易出现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等并发症和各种内科合并症 ,SAH病情复杂、变化快 ,诊断治疗是复杂和困难的 ,需要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影像、重症…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杂志》1996,4(4):309-31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准则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hage(Astatmentforhealthcareprofesionalsfromaspecialwrit...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杂志》1996,4(3):240-24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准则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hage(Astatmentforhealthcareprofessionalsfromaspecialwri...  相似文献   

6.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死亡率很高,应尽早在神经科监护病房进行严密观察,密切注意可能出现的许多复杂情况。对危及生命的颅内血肿和阻塞性脑积水须给予紧急神经外科处理,控制病情发展,如果不具备手术适应证,可考虑神经放射学手术。对所出现的一系列全身表现,如低钠血症、血压升高和肺水肿等均要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7.
根据第23届欧洲卒中大会(European Stroke Conference,ESC)报道的一项大样本3期试验结果,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aSAH)急性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8.
CT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扫描为急性期蛛网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急性期CT扫描时的血液分布及出血量可以推测SAH的出血源,文章还就CT对动脉瘤性SAH的再生血、脑积水、颅内血肿等并发症以及颅内动脉瘤术后监测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NP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率为50%~75%,临床表现与动脉瘤性SAH相似,预后较好。早期CT检查和充分的全脑血管造影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4 aSAH的临床表现及诊断aSAH的临床表现是疾病中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之一。清醒aSAH患者的标志性主诉是"有生以来最严重的头痛",约80%能够提供病史的患者会这样描述[82]。这种头痛的特点是极其突然出现且迅速达到最剧烈的程度(电击样头痛)。约10%~43%的患者在aSAH相关性头痛发作之前出现先  相似文献   

11.
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为50%-75%,临床表现与动脉瘤性SAH相似,预后较好,早期CT检查和充分的全脑血管造影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文章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DU CP  Ke KF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5):408-410
目的 提高对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和影像特征、预后的认识水平,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首次3维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3周后复查造影,两次均阴性定义为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2个亚组:中脑周围和非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 49例造影阴性.中脑周围者24例预后良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动脉瘤破裂急性期开颅手术可显著降低动脉瘤再次破裂的风险。但是,对于重症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早期单纯开颅手术往往效果差,术中脑肿胀而使夹闭术进行困难。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复合手术室条件下,对危急重症18例破裂动脉瘤患者(Hunt-Hess分级  相似文献   

15.
陈聪 《内科》2014,(1):42-43,75
目的总结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并发症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9例(72.5%)患者以突发头痛为主要症状,头晕或眩晕起病30例(27.5%),意识障碍52例(47.7%),脑膜刺激征阳性98例(89.9%),眼外肌麻痹32例(29.4%),不同程度肢体瘫痪54例(49.5%)。全部病例中共查出不同部位动脉瘤共127个,均为囊性动脉瘤。以前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及分叉部动脉瘤最多见共56例(51.4%),其次是后交通动脉瘤18例(16.5%)。动脉瘤部位与积血部位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绝大部分患者预后好,高血压患者病死率高。结论 SAH临床表现多样化,脑血管造影常可明确病因,多数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鉴于对循证医学结论的日益重视,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制定了各类医学热点的指南,并致力于使这些指南与时俱进。此前由AHA卒中委员会资助完成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指南已于1994年和2009年发布[1-2]。其中,2009版指南涵盖了截止于2006年11月1日的文献[2]。2012版指南主要包括2006年11月1日—2010年5月1日发表的文献。写作组力求借助新资料扩充先前版本推荐的内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指南中涵盖的新资料使先前的推荐发生了一些改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进展,人们对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对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特点、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雌激素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关系密切.雌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颅内动脉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降低动脉瘤破裂发生率.雌激素还能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明确雌激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响和机制,可能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及其导致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动脉瘤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非aSAH和104例aSAH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CT检查(以德国Freiburg大学神经中心的标准,根据头部CT影像分型)、第1次全脑DSA检查、重复全脑DSA及短期和长期预后MRS(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等临床资料。结果①两组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23,P〈0.001。②两组C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86,P〈0.001。非aSAH和aSAH患者伴有脑室积血者分别为36.6%(41/112)和89.4%(93/104),χ^2=72.254,P〈0.001;脑积水分别为34.8%(39/112)和74.0%(77/104),χ^2=38.910,P〈0.001。③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非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0,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与CT分型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r=-0.4,P〉0.05。④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14.5%(8/55)和21.8%(12/55),非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54.4%(31/57)和42.1%(24/57),两组比较,χ^2=19.575,P〈0.01和χ^2=5.283,P〈0.05。⑤168例非aSAH患者随访92例,MRS≤2分者占90.2%,中、重度残疾占3.3%;104例aSAH患者随访88例,MRS评分≤2分者占50.0%,中、重度残疾占34.1%,χ^2=8.42,P〈0.05。结论非aSAH比aSAH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低,并发症少、预后好,在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相关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0年1月所收治的53例Hunt—HessIV、V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时以修订Rankin残疾量表分级为终点指标,评估既往高血压病史、责任动脉瘤的部位及大小、Claassen分级、治疗方式、手术时机、后续手术处理颅高压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①有高血压病史21例、Claassen分级I~Ⅲ级31例,Ⅳ级22例,后续手术处理颅高压17例。②预后良好25例(25/53),预后不良28例(28/53)。③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动脉瘤的部位及大小、手术时机、治疗方式等因素对出院Rankin残疾量表分级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血压病史者Rankin分级的相对危险度(OR)是无高血压病史者的5.333倍(95%CI:1.554~18.304),ClaassenIV级是I~Ⅲ级的4.191倍(95%CI:1.368—12.838),需后续手术处理颅高压者是无需手术处理的13.269倍(95%CI:2.614~67.360)。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可受高血压病史、Claassen分级、动脉瘤术后后续手术处理颅内高压等多项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