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学敏  林晓东  赵丽 《河北医药》2010,32(15):2055-205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了82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和颅脑CT资料。结果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4.24%,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时间多数在发病后24h内(87.8%),早期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出血部位、早期血压过高、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导致病情加重与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病死率高,其与脑出血后的活动性出血有关,导致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病情恶化关系密切。我院2000—10~2005—10共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73例,发生早期血肿扩大29例,现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23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1例血肿扩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肿扩大发生于24h以内者占92.9%;血肿扩大组收缩压较无扩大组高(P<0.01);血肿扩大组出血量高于无扩大组(P<0.01);血肿扩大组死亡率高于无扩大组(P<0.01);血肿扩大组长期酗酒者多于无扩大组(P<0.01)。结论收缩压、出血部位、血肿体积、长期酗酒史是影响血肿扩大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有血肿扩大危险性的患者,应对危险因素严密监控,采取相应的积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1 d的S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RS评分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显著改善,且不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用时短,能明显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也有利于ADL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强化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降压方式不同分为早期强化降压组(40例)和标准降压组(37例),分别给予强化降压和标准降压.将两组入院时及入院24 h后2次头颅CT血肿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经入院后24h复查头部CT发现,早期强化降压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5.0%(2/40),而标准降压组发生率为16.22%(6/37).两组血肿扩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可防止和减少血肿扩大,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强化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比较案例分析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76例,根据降压情况分为常规组和早期强化组各138例,两组分别进行标准降压和强化降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24 h后的血肿扩大情况.结果 早期平均收缩压控制上,常规组和强化组分别为146 mm Hg、180 mm Hg,常规组降压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24 h后血肿扩大情况上,强化组血肿扩大10例,扩大率7.2%,常规组扩大24例,扩大率17.7%,强化组血肿扩大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肿扩大情况,应当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严岩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11-112
目的 分析早期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整理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之间前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方法 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采用常规治疗外,并服用乌拉地尔控制血压,并维持到入院后24 h;对照组的患者仅使用常规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之间的血肿扩大情况,并做好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使用早期降压控制后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后,入院24 h后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8.3%,2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积极的降压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肿扩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预防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筛选出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对2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 h、入院后72 h血肿体积以及入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记录。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 h、入院后72 h血肿均明显扩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与对照组相比扩大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等级在2组患者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医学(P<0.05),尼莫地平组与对照组相比,痊愈率高,无效率低,预后好。结论尼莫地平能有效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及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因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105例,有28例血肿扩大,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24%,血肿扩大时间为3 h~4 d;发生于6 h内16例,6~24 h 11例,较晚发生的1例患者为发病后4 d.结论 对有血肿扩大可能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及时复查颅脑CT,一旦发现血肿扩大,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血肿继续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降压治疗对血肿增大影响.方法 选择入院时血压>180/110 mm Hg的脑出血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分别给予强化降压和指南标准降压治疗.观察24 h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强化降压组早期平均收缩压控制为148 mm Hg,24 h内血肿扩大者5例(7.1%);标准降压组平均收缩压控制在180 mm Hg,24 h内内血肿扩大者12例(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控制血肿扩大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53例患者采用保守方法治疗。持续治疗数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生活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 d,试验组SS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 d,试验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级Ⅰ级所占比例为3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58,P=0.03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时机的治疗效果。结果〈7h手术、7—24h手术病例术前、术后2周G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8.16、20.23,均P〈0.01),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结论早期手术解除脑部受压是治疗的关键,是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应当根据不同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入院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颅组患者给予常规开颅手术,定向组患者给予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术,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肢体功能障碍分级分布、治疗前后昏迷状态与恢复效果、总体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结果 定向组患者治疗后患肢肢体功能障碍分级分布明显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与GOS-E评分显著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向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定向组患者消化道出血与二次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借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可减少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回顾采用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微创开颅及骨瓣开颅血肿清除三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78例,按照GCS评分和血肿量各分为三组,对不同术式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组预后良好74例(59.6%),微创开颅组预后良好48例(56.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瓣开颅组病死率21.7%(15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三种术式各有其特点,CT立体定向穿刺引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时有效解除脑受压的特点,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药实践》2017,(8):584-58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经诊断并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30例,其中出现急性期血肿扩大患者36例(A组),未出现血肿扩大患者194例(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A组中血肿不规则、烦躁不安及甘露醇应用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异常、饮酒、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与患者肝功能、饮酒史、糖尿病史、血肿形态、甘露醇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发病时的血压等因素有关。有效的治疗对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升高与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升高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方法将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以急性期血糖值分为血糖升高组和血糖正常组各42例;治疗1个月后测定其糖耐量试验前及后30、60、120、180min时血糖(BG)、血胰岛素(Ins)水平,计算其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结果服糖后30、60min时血糖升高组的BG(10.76±2.41、9.51±0.94mmol/L)比血糖正常组(8.25±1.64、7.13±0.28mmol/L)高(P<0.05);血糖升高组的空腹Ins水平(12.37±11.25mmol/L)比血糖正常组(8.76±12.13mmol/L)高(P<0.05),服糖后30、60、120、180min时血糖升高组的Ins水平(96.42±30.58、83.64±24.05、74.63±20.46、35.48±11.32mmol/L)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相应时段的Ins(57.34±21.34、46.31±17.52、39.37±14.32、20.14±7.28mmol/L)水平(P<0.01);血糖升高组空腹ISI(-1.82±0.74)则低于血糖正常组(-1.34±0.56)(P<0.05),服糖后30、60、120、180min时血糖升高组的ISI(-3.45±1.59、-2.97±1.34、-2.74±1.05、-2.24±0.65)均低于血糖正常组相应时段的ISI(-2.97±1.25、-2.65±1.07、-2.36±0.84、-1.87±0.58)(P<0.05)。治疗30d后血糖升高组的NDS(23.16±10.78)高于血糖正常组(19.43±11.26)(P<0.05)。?  相似文献   

18.
邱翔  刘伟  刘冰  杨廷舰 《安徽医药》2018,22(4):674-677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与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6年4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治疗组(内镜组)以及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开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术后半年的GOS预后评分.结果 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开颅组.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半年后GOS预后评分显著优于开颅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治疗能显著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提高血肿清除率,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 ICH)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24例H ICH的临床资料,分为发生早期再出血组和未发生早期再出血组,124例H ICH中27例发生了早期再出血。分析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瞳孔异常、血肿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9个因素对早期再出血的影响。结果发生早期再出血组与未发生早期再出血组的术前GCS评分、术前有无瞳孔异常、血肿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仅术前GCS评分和术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因素被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作为有意义的因素(P<0.001)。结论术前GCS评分和术后血压是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最具参考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该科住院且明确诊断为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各40例。微创组患者在CT定位下运用YL-1型颅内粉碎穿刺针行血肿清除术,常规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好转率、病死率及死亡原因,对两组存活患者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致残率。结果微创组存活率(85.0%)明显高于常规组(60.0%),病死率(15.0%)明显低于常规组(40.0%),且致残率(14.7%)较常规组(41.7%)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34、6.270、4.417,P=0.022、0.012、0.036)。两组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发生脑疝,共7例(微创组3例、常规组4例)。结论 CT引导下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创伤小、对手术环境要求低的特点,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可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存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