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慢病毒介导的新型Tet-On系统大鼠GDNF和TH双基因脑内转移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新型Tet-On系统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和酪氨酸羟化酶(TH)双基因直接转移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携带TH、GDNF基因并含启动子为Palb的四环素应答元件的慢病毒(Lv-TH-GDNF)和四环素反式作用子rtTA2s-M2病毒共同注射到SD大鼠左侧纹状体,用强力霉素(DOX)诱导大鼠目的基因GDNF和TH的表达。1周后在大鼠的同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纹状体的DA能神经元。通过旋转行为、黑质TH免疫组化染色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HPLC-ECD)检测纹状体DA含量评估其保护效应;通过RT-PCR、免疫印迹观察Lv-TH-GDNF在脑内的表达。实验与健康对照组、磷酸缓冲液(PBS)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6-OHDA损伤后4周,Lv-TH-GDNF+rt-TA2s-M2+DOX组大鼠阿扑吗啡诱发的旋转效应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P<0.01),损毁侧的的黑质区TH阳性细胞表达强度、纹状体DA含量均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1),但二者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RT-PCR、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PBS对照组比较,Lv-TH-GDNF+rtTA2s-M2+DOX组大鼠纹状体TH、GDNF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慢病毒介导的新型Tet-On系统大鼠GDNF和TH双基因脑内直接转移,在强力霉素诱导下可减缓6-OHDA诱发的大鼠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司来吉兰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VBE)的治疗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正常、脑水肿、脑水肿甘露醇、脑水肿司来吉兰共4组。用腹腔注射苯肾上腺素的方法制成VBE模型,然后分别股静脉注射甘露醇、腹腔注射司来吉兰到大鼠腹腔,通过远红外线水分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组脑灰、白质水分含量百分比。用Evan's blue(EB)测定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结果司来吉兰组同甘露醇组相比对降低BBB通透性及大脑白质水分含量均有显著效果(P<0.01),对灰质的脱水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露醇组也可降低灰质、白质水肿,但对灰、白质无特异性差异,降低BBB通透性差。结论VBE中BBB的通透性改变与单胺氧化酶活性有关,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司来吉兰对VBE尤其对脑白质水肿有选择性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新型Tet-On系统大鼠GDNF和TH双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改良的Tet-On四环素可调控系统,构建携带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和酪氨酸羟化酶(TH)双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四环素类抗生素对GDNF、TH基因的表达调控。方法 PCR方法获得大鼠GD-NF、TH基因,将其克隆至改良的Tet-On四环素调控慢病毒载体。通过瞬间转染法包装出病毒上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滴度。将包装的慢病毒-TH-GDNF与rtTA2S-M2以相同感染复数(MOI)感染293T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强力霉素对GDNF、TH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调控。结果实验成功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生产的病毒浓缩后滴度为2.1×1011TU·L-1;感染293T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显示强力霉素阳性组可见GDNF、TH基因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和蛋白条带,阴性组未见。结论在改良的Tet-On调控系统的慢病毒载体上成功克隆大鼠GDNF、TH双基因,其表达受四环素类抗生素调控并未见背景效应。 相似文献
7.
丙戊酸钠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下降[1],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丙戊酸钠(valproate,VPA) 是临床上作为治疗双相精神障碍的药物,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躁狂和抑郁症状[2].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最初从大鼠胶质瘤细胞系B49条件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对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有特异性营养作用[3].为探讨VPA对小鼠帕金森病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纹状体GDNF表达的影响,本研究拟用C57BL小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fidine,MPTP)法建立帕金森病模型,通过中脑黑质致密部(SNc)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纹状体GDNF表达,有望为PD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并对VPA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司来吉兰联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中文数据库:CNKI、WanFang、VIP,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11月,收集司来吉兰联用左旋多巴治疗PD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 158例PD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司来吉兰联合左旋多巴在改善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总评分、UPDRS运动评分、Webster评分方面优于单用左旋多巴,且有显著性差异[UPDRS总评分:MD=-5.29,95%CI(-7.65,-2.94),P<0.000 1;UPDRS运动评分:MD=-3.57,95%CI(-5.32,-1.82),P<0.000 1;Webster评分:MD=-4.99,95%CI(-7.15,-2.83),P<0.000 01];在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当,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OR=1.23,95%CI(0.89,1.69),P=0.22;不良反应:OR=1.10,95%CI(0.77,1.57),P=0.60]。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司来吉兰联用左旋多巴治疗PD,可显著改善UPDRS总评分、UPDRS运动评分和Webster评分,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司来吉兰联合多巴丝肼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12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多巴丝肼组和联合组,各60例.其中多巴丝肼组患者给予多巴丝肼进行治疗,联合组给予司来吉兰和多巴丝肼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改善效果,治疗前后帕金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74例,随机分为左旋多巴治疗的对照组(37例)与司来吉兰治疗的观察组(37例),观察患者病情情况、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后,观察组FOGQ评分(17.51±1.26)分,UPDRSⅢ评分(18.61...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GDNF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中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规律来辅助诊断脊髓损伤。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5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7组,其中6组大鼠用改良Allen法在胸段制作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另外1组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损伤0h、2h、12h、24h、48h、72h后采集脊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不同时间点GDNF的变化用显微摄影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个时间阳性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法显示GDNF在脊髓损伤后2h表达达到最高,12h数量略减少,48仍有阳性表达依次降低72h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GDNF在脊髓损伤后的时序性变化规律可能成为判断脊髓顺损伤的一种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Morris水迷宫筛选4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其余3组大鼠采用链脲霉素(STZ)所致AD模型,造模后模型组不治疗,电针组针刺双。肾俞、双太溪、双足三里、百会、大椎等穴位治疗,西药组氢溴酸加兰他敏灌胃,疗程为4周。免疫组化法检测PKC和GDNF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大鼠PKC和GDNF表达减少,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对AD大鼠海马PKC和GDNF表达增强的影响,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苯海索联合司来吉兰对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学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永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PD患者79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予以司来吉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苯海索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不同血糖水平下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糖尿病血糖未控制(DMI)组、糖尿病血糖控制(DM2)组和对照(NC)组.12周后检测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DNF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海马及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计数和形态学变化.结果 海马CA区和大脑皮层的GDNF蛋白表达均按NC组>DM2组>DM1组依次减弱(P<0.05),且均与HbA1c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分别为-0.961和-0.963,P<0.05).与NC组相比,DM1组和DM2组海马CA区神经元无明显减少,而海马及大脑皮层神经元呈明显退形性形态学改变.结论 长期慢性高血糖可下调海马和大脑皮层GDNF蛋白表达,从而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2组均常规使用复方多巴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司来吉兰。治疗2个月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Webster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Webster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Webster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2%%,对照组为44.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卡巴拉汀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帕金森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司来吉兰片,5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3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o 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和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T-AUT)评分,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和多巴胺转运体(DAT)活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4.00%和8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和SCOPT-AUT评分显著降低(P0.05),Mo CA和MMSE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β1-42和IGF-1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Aβ1-42和IG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侧和健侧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DT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巴拉汀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升高血清Aβ1-42和IGF-1水平,延缓DAT失活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帕金森患者治疗期间联合应用美多芭、司来吉兰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确诊为帕金森的患者作为研究主体,2019-01~2020-01选取72例,选用方便抽样法将纳选对象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确保两组患者所占比例均等,给予对照组美多芭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治疗期间联合应用美多芭、司来吉兰,对比评估患者治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左旋多巴联合司来吉兰或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真实世界临床给药剂量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30个三甲医院随机抽取的2014-2019年的帕金森患者用药真实世界处方数据,筛选帕金森病治疗药物,根据实际用药情况分为单用左旋多巴、左旋多巴+司来吉兰、左旋多巴+普拉克索3组的处方数据,分析不同方案中左旋多巴的给药剂量,以及小剂量左旋多巴(≤400.00 mg·d-1)处方占比。结果:左旋多巴+司来吉兰组的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与左旋多巴+普拉克索组(P<0.01)、左旋多巴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旋多巴+普拉克索组与左旋多巴组的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76)。不同年龄段、年份和地区的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有一定差异,小剂量左旋多巴处方占比呈逐年增加。结论:帕金森患者联合使用司来吉兰时可能需要减少左旋多巴用药剂量,而普拉克索的联合使用不需要调整左旋多巴的应用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司来吉兰与普拉克索分别辅助多巴丝肼片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100例进行系统抽样均分两组,对照组用司来吉兰+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组用普拉克索+多巴丝肼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UPDRS与HAMD评分较对照组优(P<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