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克隆号1A4抗体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NanoString技术和测序技术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4至2017年诊治的4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标本进行分子分型鉴定,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ALK在44例髓母细胞瘤整张切片中的表达,统计分析蛋白表达与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范围0.5~13.0岁,平均年龄5.8岁。男性28例,女性16例。经典型31例,促纤维增生/结节型5例,广泛结节型3例,大细胞/间变型5例。4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除3例无确切划分亚型外,其余41例中5例为WNT型,12例为SHH型,9例为Group 3型,15例为Group 4型。44例肿瘤组织中13例ALK免疫组织化学阳性,阳性率为29.5%,其中强阳性6例、弱阳性7例。ALK蛋白表达与WNT型相关(P<0.01)。WNT型中特征性出现核旁点状阳性。结论ALK克隆号1A4免疫组织化学可辅助儿童髓母细胞瘤分子分型,强阳性且出现核旁点状阳性提示WNT亚型。  相似文献   

2.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一种常见于儿童后颅窝的恶性胚胎性神经上皮肿瘤.WHO(2016)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MB分为4个主要的分子亚型:WNT、SHH、Group3和Group4,这些亚型具有显著异质性.深入了解MB各亚型的组织学及分子特征,对个体化诊治、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MB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微阵列初步分析髓母细胞瘤的基因表达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应用微阵列技术研究髓母细胞瘤的分子发病机理。方法 收集新鲜髓母细胞瘤 4例及正常脑组织 1份的组织标本 ,提取总 RNA,逆转录成 32 P标记的 c DNA探针 ,与 Atlas人肿瘤芯片杂交 ,通过放射自显影获得基因谱 ,应用 Atlas Image TM1.0 1a分析。结果 与正常脑组织相比 ,髓母细胞瘤下调基因 6个 ,上调基因 35个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相符。除少数基因外 ,大部分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相符。结论 髓母细胞瘤是与星形细胞起源胶质瘤具有不同分子发病机理的多基因病变 ,不同基因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髓母细胞瘤与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SPNET)中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改变,探讨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的不同亚型中该基因的表遗传学差异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5例原发髓母细胞瘤,9例原发SPNET,3株髓母细胞瘤细胞系和2株SPNET细胞系。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应用去甲基化试剂5-aza-2’deoxycytidine处理存在基因表达缺失的细胞系,探讨基因表达与甲基化之间的关系。结果100%(25/25)的原发髓母细胞瘤、6/9的原发SPNET及全部PNET细胞系中均检测到RASSFIA基因的甲基化。相反,该基因甲基化在全部正常组织(包括2例小脑,5例大脑)中均未检测到。并且,RASSF1A在SPNET中的甲基化率明显低于髓母细胞瘤(Fisher精确检验,P=0.014)。在经去甲基化试剂处理的PNET细胞中,该基因表达得以恢复,证明甲基化与该基因沉默相关。结论RASSF1A甲基化是肿瘤特异性的,RASSF1A甲基化与PNET的发生有一定关联,不同亚型的PNET之间RASSF1A基因的不同甲基化状态提示髓母细胞瘤和SPNET是表遗传学上存在差异的两类肿瘤。  相似文献   

5.
小脑髓母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脑髓母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付莉,柳庆安有关髓母细胞瘤的组织学分型及发生,国内外学者在光镜、电镜、细胞培养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但意见仍不一致。为此,我们进行了免疫组化方面的工作,旨在探讨髓母细胞瘤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6.
髓母细胞瘤是常见于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发生于小脑。目前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化疗。现有的治疗方案使患者总体生存率可达70%。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将髓母细胞瘤分成4个分子亚型,每个分子亚型有着独特的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及预后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遗传学异常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微卫星分析(microsatellite analysis)方法,应用7个分别位于10号染色体长臂上PTEN(10q23)和DMBT1(10q25)基因位点的特异性标记物,分析18例髓母细胞瘤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结果18例髓母细胞瘤中,位于10q23上的LOH比率为24%(9/37可分析标记);位于10q25上的LOH比率为47%(9/19可分析标记)。结论在髓母细胞瘤中,染色体10q25上高比率的杂合性丢失提示,位于该位点上DMBT1基因的遗传学改变可能在髓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旨在建立自发髓母细胞瘤模型小鼠肿瘤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观察其在体外形成克隆的能力,对可能的肿瘤干细胞标志分子CD44、CD133和CD15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方法 将小鼠髓母细胞瘤组织通过温和消化液消化分离成单细胞悬液,于干细胞培养基中培养.计算其细胞球形成率.于含血清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分化能力.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表面可能的干细胞表面标记分子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从模型小鼠髓母细胞瘤组织中成功分离培养髓母细胞瘤原代细胞,原代细胞可形成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的细胞球;细胞球可在含血清培养基中贴壁分化成为神经元样细胞;干细胞表面标记分子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髓母细胞瘤干细胞中CD44表达较高,CD133及CD15的表达无差异或者降低.结论 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中存在一定量的具有自我更新增殖能力、高表达CD44的肿瘤干细胞,并能在体外将其分离培养、连续传代及诱导发生分化.  相似文献   

9.
Sun YJ  Yu SZ  Sun CY  Wang Q  Jin SM  Wu WX  An TL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9):606-610
目的 探讨髓母细胞瘤染色体基因组DNA失衡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方法对16例髓母细胞瘤的染色体基因组DNA获得和丢失进行检测.结果 16例髓母细胞瘤中,共有15例(15/16)检测到获得和(或)丢失.有获得者10例(10/16),有丢失者11例(11/16),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和丢失例数的性别及年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单染色体、双染色体、三染色体及多染色体获得和(或)丢失者分别为3例(3/15),4例(4/15),1例(1/15)和7例(7/15).该组病例共检测到11个有DNA获得(+5q、+6q、+7q、+1lq、+15q、+17p、+17q、+19q、+20q、+2lq、+Xp)和25个有DNA丢失(-1p、-1q、-2p、-2q、-3q、-4p、-6p、-6q、-8p、-8q、-10p、-10q、-11p、-14q、-16p、-16q、-17p、-18p、-18q、-19p、-19q、-20p、-20q、-Xp、-Xq)的染色体区带;以+7q(6/16)、+17q(6/16)、-14q(5/16)和-10q(3/16)最常见;且-14q均发生在>10岁组.结论 大多数髓母细胞瘤有不同程度的染色体基因组DNA失衡,常见失衡区带主要位于染色体长臂,+7q、+17q、-14q和-10q与该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4q是导致>10岁组髓母细胞瘤发生的重要因素,髓母细胞瘤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遗传学亚型.  相似文献   

10.
髓母细胞瘤是一种小脑神经上皮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好发年龄高峰为8岁,多数发生在20岁以前。2000年的WHO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分类中强调髓母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学分型,除了经典的髓母细胞瘤以外,还有促纤维增生型、大细胞型/间变型、髓肌母细胞型和黑色素型等。其中经典的髓母细胞瘤占大多数,镜下观察由致密成群、核染色质丰富并缺乏胞质的肿瘤细胞组成。可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表达PARP-1和P53基因双缺失的小鼠髓母细胞瘤细胞系,为研究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发生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对小鼠髓母细胞瘤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体外传代观察,传代30次以上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标志性蛋白的免疫荧光分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ARP-1蛋白的表达、用含有PARP-1蛋白功能区域的重组质粒pEGFP-C1-Hparp-1和绿色荧光蛋白空质粒pEGFP-C1转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新建立的小鼠髓母细胞瘤细胞系,呈多角形、短梭形,免疫荧光分析可见未成熟神经元标志性蛋白Vimentin、Dcx、 III-Tubulin等表达阳性,Western blot检测PARP-1蛋白阴性,导入外源PAPR-1基因后呈阳性。结论 成功的建立了DNA损伤修复蛋白功能缺陷的小脑神经源性髓母细胞瘤细胞系,有助于深入研究髓母细胞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髓母细胞瘤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回顾及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髓母细胞瘤是发生于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 ,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 10 %~ 2 0 % ,其发病高峰在 7岁左右。据统计 ,在 15岁以下的儿童中 ,年发病率为 0 5 / 10 0 0 0 0 〔1〕。少于 30 %的髓母细胞瘤发生于成人 ,并多见于 2 1~ 40岁年龄组〔2〕。在组织学上 ,髓母细胞瘤为WHOⅣ级〔3〕。典型髓母细胞瘤占大多数 ,镜下由致密成群、核染色质丰富并缺乏胞质的肿瘤细胞所组成。有时还可见假菊形团及假栅栏状结构(图 1)。较易找到核分裂象及凋亡小体 ,而大片坏死并不常见。促结缔组织生成型占所有髓母细胞瘤的 10 %~ 12 % ,肿瘤细胞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NA m~6A甲基化结合蛋白(YTH结构域包含蛋白1,YTHDC1)在小脑发育和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小鼠小脑、人髓母细胞瘤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在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基础上,分析RNA水平表达模式;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YTHDC1蛋白的表达;在Daoy细胞中敲低甲基转移酶METTL3并通过m~6A-IP-qPCR方法检测YTHDC1 RNA甲基化水平及对YTHDC1蛋白丰度的影响。结果小鼠小脑发育过程中YTHDC1 RNA水平未见明显改变,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YTHDC1在P7的小脑内颗粒神经元高表达,而在P60小脑中表达降低。与正常或癌旁组织相比,YTHDC1在肿瘤组织中RNA水平未见明显改变,蛋白水平总体偏低(P0.05)。YTHDC1在髓母细胞瘤中RNA m~6A甲基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METTL3敲低引起YTHDC1 m~6A甲基化水平下降以及蛋白表达上调。结论小鼠小脑发育及人髓母细胞瘤中YTHDC1蛋白表达变化显著,这一过程受到m~6A甲基化介导的转录后调控作用,进而影响小脑发育及髓母细胞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髓母细胞瘤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及ERBB-2异常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异常,探讨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在髓母细胞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技术检测14例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改变;同时,在扩大系列的29例髓母细胞瘤中,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ERBB-2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CGH结果显示,在所有14例髓母细胞瘤标本中,每一条染色体臂上都检测到了染色体的失衡(获得或丢失),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17q(85.7%)和7q(35.7%)的获得,以及8p(50%)、16q(28.6%)和17p(35.7%)的丢失;(2)FISH检测中,44.5%(13/29例)的肿瘤细胞有ERBB-2基因的异常表达;(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37.9%(11/29例)的病例有抗体c-erbB-2的阳性表达;(4)在预后较差的16例患者中,56%(9/16例)的病例有ERBB-2的过度表达。结论CGH研究发现了髓母细胞瘤全基因组的染色体失衡。在染色体17q特异性位点上ERBB-2基因的异常改变很可能在髓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过度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ALK基因重排已被证实存在于包括神经母细胞瘤在内的多种肿瘤中,ALK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近期发现在儿童脑髓母细胞瘤中存在ALK基因突变,微阵列数据表明,ALK在这些肿瘤的亚型中呈高表达。为此,作者对ALK表达与髓母细胞瘤的转录模式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作者分别从RNA和蛋白水平分析116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的ALK表达情况。RNA水平及蛋白检测分别采用NanoS tring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结果显示,髓母细胞瘤的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特点。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的MR表现进行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NSE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NSE水平。结果 :髓母细胞瘤均位于小脑半球,其中右侧11例,左侧6例,部分累及小脑蚓部,肿瘤形状多不规则,小脑皮髓质同时受累,实质部分多分布性,10例为男性,发病年龄最大者为64岁。肿瘤实性部分与小脑灰质比较,T1WI为略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髓母NSE表达水平和强度显著高于正常人脑组织细胞瘤(P<0.01),17例髓母细胞瘤中NSE大部分呈强阳性表达。病理学显示光学显微镜下组织是原始的、未分化的肿瘤细胞,核梭形,形成许多菊形团瘤细胞。部分组织体积较小,向髓母细胞分化。局部分化为神经节细胞。结论: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与其他小脑肿瘤相鉴别。NSE可作为小脑髓母细胞瘤的神经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icroRNA-383(miR-383)对人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系中PRDX3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活性与凋亡等细胞功能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系、正常脑组织中miR-383及PRDX3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系、正常脑组织中PRDX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人工合成miR-383模拟体(mimics)转染MBD341细胞系,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方法检测转染人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系后各组D341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变化。结果人髓母细胞瘤BD341细胞系中miR-383表达水平为正常脑组织的0.524倍,明显下调。而PRDX3基因mRNA表达水平为正常脑组织的5.214倍,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脑组织明显上调。miR-383 mimics转染D341细胞系24、48 h,实验组miR-38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48 h作用更加明显;而PRDX3基因mRNA、蛋白表达水平48 h较空白对照组降低。cck-8法检测提示实验组中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An-nexinV-FITC法检测转染后24、48 h细胞凋亡结果显示miR-383 mimics实验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明显增高,且24 h作用较明显(P=0.000)。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检测结果分别显示,转染后24、48 h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与正常脑组织相比,miR-383在人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系中表达降低,PRDX3基因表达升高。上调miR-383可敲低D341细胞系中PRDX3基因表达,并可抑制D341细胞增殖活性,促进D341细胞凋亡,出现D341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降低的细胞功能学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8号染色体的遗传学异常,寻找与该肿瘤发病机制有关的杂合性丢失位点。方法通过微卫星分析(microsatellite analysis)方法,应用19个位于8号染色体短臂(8p)上的多态性标记物,检测髓母细胞瘤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结果在所检测的23例髓母细胞瘤中,21例为原发肿瘤,2例为复发肿瘤。染色体8p总的LOH比率为51%(124个LOH/243个可分析位点)。我们在8p22-23.2之间发现了一个高比率的共同丢失区,其长度为18.14 cM。结论染色体8p22-23.1上很可能存在重要的抑癌基因,该基因的丢失可能与髓母细胞瘤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单纯疱疹病毒腺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thymidine kinase,HSV-tk)基因对髓母细胞瘤细胞系Daoy的杀伤作用。方法 HSV-tk基因稳定转染人的髓母细胞瘤细胞系Daoy,获得Daoy-tk细胞;Daoy-tk细胞与Daoy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给予不同浓度的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7天后应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结果 Daoy-tk在GCV浓度为3μg/ml时,即可对Daoy细胞产生最大杀伤作用;Daoy-tk与Daoy细胞比例达到1:4时Daoy-tk仍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结论 HSV-tk/GCV系统对人的髓母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icroRNA-383(miR-383)对人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系中PRDX3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活性与凋亡等细胞功能学的影响.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系、正常脑组织中miR-383及PRDX3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系、正常脑组织中PRDX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人工合成miR-383模拟体(mimics)转染MBD341细胞系,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方法检测转染人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系后各组D341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变化.结果 人髓母细胞瘤BD341细胞系中miR-383表达水平为正常脑组织的0.524倍,明显下调.而PRDX3基因mRNA表达水平为正常脑组织的5.214倍,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脑组织明显上调.miR-383 mimics转染D341细胞系24、48 h,实验组miR-38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48 h作用更加明显;而PRDX3基因mRNA、蛋白表达水平48 h较空白对照组降低.cck-8法检测提示实验组中细胞增殖率降低(P<0.05).AnnexinV-FITC法检测转染后24、48 h细胞凋亡结果显示miR-383 mimics实验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明显增高,且24 h作用较明显(P=0.000).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检测结果分别显示,转染后24、48 h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与正常脑组织相比,miR-383在人髓母细胞瘤D341细胞系中表达降低,PRDX3基因表达升高.上调miR-383可敲低D341细胞系中PRDX3基因表达,并可抑制D341细胞增殖活性,促进D341细胞凋亡,出现D341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降低的细胞功能学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