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重症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的疗效。方法:30例重症肝病患者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通过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来判断ALSS治疗重症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P<0.01),纤维蛋白原(Fib)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检测ALSS治疗的重症肝病患者的凝血指标有助于临床跟踪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综合护肝基础上给予ALSS治疗 5 5次。对照组 2 1例仅给予综合护肝治疗。结果 :17例患者经ALSS治疗后 ,症状减轻 ,血清总胆红素从平均 45 9 2 8μmol/L降至 2 46 18μmol/L( P <0 .0 5 ) ,凝血酶原时间从 2 9 13秒缩短至 2 0 5 9秒 ( P <0 0 5 ) ,总存活率为 5 8 5 % ,明显高于对照组 19% ,( P <0 0 1)。早中期生存率 75 %明显高于晚期 2 0 % (P <0 0 5 )。ALSS治疗的并发症主要有皮疹、寒战、低血压等 ,大多数患者能耐受。结论 :ALSS是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早中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周芸  钱敏  王宏 《右江医学》2006,34(4):380-381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数量及聚集功能的变化。方法对40例重症肝病患者ALSS治疗前后即刻进行血浆VWF、血小板数量及聚集功能测定。结果ALSS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VWF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数量及聚集功能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ALSS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及聚集功能,但临床上须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救治妊娠重症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例妊娠重症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LSS治疗的13例为治疗组,无ALSS治疗的1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和分娩出血量、产妇及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产前TBIL、ALB、PTA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治疗组治疗前后TBIL、ALB、PTA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治疗组分娩出血量、产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ALSS抢救妊娠重症肝炎有效,且能较好地降低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综合疗法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结果 :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 (P <0 .0 1) ,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5 ) ,治疗组重型肝炎好转率为 72 % (31/4 3) ,显著高于对照组 (46 .8% ,2 2 /4 7) (P <0 .0 5 )。结论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可显著提高重症肝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在综合护肝治疗上加用ALSS治疗。结果 :ALSS治疗后 ,总胆红素从 488 3 0 μmol/L降至 2 94 3 6μmol/L( P <0 0 5 ) ,凝血酶原活动度从 2 6 2 9%提高至 40 97% (P <0 0 5 ) ,总生存率为 5 8 3 % ,早中期生存率 70 %。结论 :ALSS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有明显疗效。对早中期重型肝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3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33次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血清总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上升.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化指标,降低TNF-α水平,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 ]177名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 ,而对照组只采用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及各期存活率。 [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肝功能、PT、PTA等指标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早、中期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明显提高药物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前后凝血、肝功能的变化。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5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检测PT、APTT、TT、Fib采用凝固法,AT检测采用发色底物法,D—D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肝功能检测采用速率法;分别应用ACL2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相配套的试剂和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凝血指标PT、APTT、TT在ALSS治疗后缩短,Fib治疗后增加,D-二聚体减少,AT活性增加;ALT、AST和TBIL分别降低,ALB和CHE增加。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重型肝病的有效方法,能够改善重症肝病患者的凝血、抗凝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3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40次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血清总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上升。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化指标,降低TNF-α水平,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4 1例 ,配合内科综合治疗 ,观察病情及相关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血胆红素显著降低 (P<0 .0 1 ) ,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改善 (P<0 .0 1 ) ,血内毒素降低 (P<0 .0 5) ,好转出院 3 0例 (73 .2 % ) ,疗效较显著。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 (WLXGX -888)对 1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 3 5例次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血浆总胆红素 (TBIL)、血氨 (NH3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丙氨酸转氨酶 (ALT )、白蛋白 (ALB)。选择同期住院病情相近的病例15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血总胆红素 (TBIL)、血氨 (NH3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明显下降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明显上升。治疗组有效率为 68.8% ,对照组有效率为 3 3 .3 % (P <0 .0 5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不良反应在处理后均能好转。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化指标 ,降低TNF -α水平 ,提高近期存活率 ,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重型肝炎患者经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NF α、IL 6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 4 3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上述指标。结果患者血清TNF α、IL 6治疗前分别为 ( 70 .32± 2 0 .31) pg/ml、( 6 3.0 2± 15 .19) pg/ml,较正常值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0 1) ;治疗后分别为 ( 4 1.8± 18.4 2 ) pg/ml、( 35 .37±13.0 8) pg/m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0 1)。治疗后患者存活率为 6 7.5 %。 结论 ALSS治疗后能降低外周血TNF α、IL 6含量 ,从而减轻重型肝炎时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损伤 ,提高重型肝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进一步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不同治疗方式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 ,并研究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使用代血浆的最佳比例。方法 对 5 8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ALSS治疗 ,并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PTA等。比较重型肝炎应用ALSS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ALSS治疗后 ,两组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 ,PTA明显提高 ,治疗前后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使用代血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由 2 5 4 %降至 17 1%(P<0 0 5 )。结论 ALSS治疗重型肝炎 ,采用部分血浆置换方法疗效可靠 ,并可提高治疗安全性 ,降低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凝血仪分别检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人工肝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凝血因子V、Ⅷ活性.结果 人工肝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后,PT、PTA、INR凝血因子V、Ⅷ活性明显改善,aPTT、Fbg、D二聚体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部分凝血功得到改善,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两组重型肝炎患者分别给予综合基础治疗及综合基础治疗+人工肝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比较病人治疗前后血浆总胆红素(TBIL)、血氨(NH3)、丙氨酸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TBIL、NH3、FNF-α水平明显下降,PTA明显上升,治疗组有效率为70.00%,对照组有效率为34.28%(P〈0.01)。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临床上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各项生化指标,降低TNF-α水平,提高病人近期生存率,是治疗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在妊娠合并重症肝炎中的效果;方法:对9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病人产后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人工肝支持治疗;结果:ALSS治疗后血胆红素明显下降,总蛋白及凝血酶元活动度明显升高,但实验组、对照组疗效差别不显著;结论:AUSS在妊娠合并重症肝炎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总结、观察。  相似文献   

18.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前后HBV DNA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DNA的复制情况及其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的变化.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人工肝前后HBV DNA水平.结果人工肝治疗前后病人血清HBV DNA定量(1og值)分别为(6.20±0.53),(5.33±0.47)(n=36,P<0.01);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等明显下降(n=78,P<0.01),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n=78,P<0.01).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可降低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DNA水平并能明显改善其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ALF)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急性肝衰竭患者在经过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的人工肝支持方法(ALSS),治疗急性肝衰竭8例17人次,治疗前后分别抽血检测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8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肝功能指标也有所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肝衰竭患者早期实施ALSS治疗,效果确定,可改善肝衰竭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血浆置换 (PE)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影响。方法 :对 4 1例慢性重型肝炎进行 6 2次 PE治疗 ,其中治疗 1次的 4 1例 ,2次的 13例 ,3次的8例。治疗前后即刻进行外周血常规检测。结果 :ALSS当前对近期患者外周血细胞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PE治疗重型肝炎是安全的 ,对外周血细胞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