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骨科植入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寻求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加回顾性方法调查骨科植入患者的资料。结果:骨科植入物术后医院感染率为0.21%,例次感染率为1.23%,发生感染的与围手术期护理相关因素有:手术持续时间〉4小时,接台手术,感染培养所得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骨科植入物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妇科手术与传统手术医院感染率和感染部位,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9021例接受妇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441例行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比较微创妇科手术与传统手术医院感染率和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传统手术方式医院感染率为15.90%,显著高于微创妇科手术的2.18%(P<0.05);医院感染部位中泌尿系统感染率为48.33%,显著高于其他感染部位(P<0.05);开腹手术后的泌尿道感染率明显高于各微创妇科手术(均P< 0.05).结论 应用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妇科疾病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方式,传统开腹手术中容易引起各部位的感染,以泌尿系统最常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查找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8月1日~2013年7月31日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骨一科所有实施手术的患者。采用干预组合、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无植入物手术患者监测至术后30d,有植入物患者监测至术后1年。将所有调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统计分析,作出诊断性结论。结果共监测骨科手术382例,手术部位感染7例次,感染率为1.83%;Ⅰ类切口、Ⅱ类切口与Ⅲ+Ⅳ类切口感染率比较(0.64%、4.00%、14.2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1.8559,P<0.01);急诊手术感染率与择期手术感染率比较(9.52%、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切口与闭合伤口感染率比较(8.77%、2.6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13.6875,P<0.01)。结论骨科手术部位感染与急诊手术、开放伤口和手术切口的清洁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特点,分析与切口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降低骨科手术感染率。方法分析853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24例感染的临床特征造成骨科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持续时间、有否参观人员、是否接台手术、应用电刀、住院时间、切口分型、骨折类型、手术部位、高危人群、术前存在其他部位感染、术中出血量、术者的无菌观念、手术技能和术后管理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加强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有针对性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可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张大建  靳松 《新疆医学》2007,37(4):35-36
目的:监测腹部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应用前瞻性方法,监测术后病人的切口部位,置管引流,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导尿冲洗护理等,填登统一调查表。结果:调查366例腹部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2人,132例次,感染率为30.6%,例次感染率为36.07%,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手术切口;腹腔;泌尿道;胃肠道;皮肤软组织和全身。结论:前瞻性监测术后病人医院感染实际发生率明显高于回顾性,常规监测中较高的感染漏报率和较低微生物标本送检应引起足够重视。术后切口置管引流,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7649 例外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58% ;接受手术者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未手术者(P< 0.05);感染部位以手术伤口居首位,且不同手术切口类型间的医院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5);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51.99% )。结论:提高手术技巧,增强无菌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外科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骨科手术936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共发生无菌手术切口感染者16例,感染率为1.7%;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下肢、脊柱、上肢;骨科手术发生感染时间主要为住院3~4周内,发生率为31.3%~37.5%,发生最低为1周内,可见住院时间越长,切口感染率越高。结论:严格加强手术室管理,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病区管理,使医院感染概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为更好预防和控制骨科手术部位感染提供帮助。方法对诊断明确的8例骨科手术部位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03%,居全院手术部位感染之首。结论加强病人术前准备、手术医生手消毒、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术中预防与控制、术后伤口的护理等环节控制,认真落实相关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骨科手术部位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监测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对实施手术的患者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监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方法、用药时间、手术部位感染与临床治疗效果等,将所有调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统计分析,作出诊断性结论。结果监测骨科手术382例,46例未使用抗菌药物,336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87.96%;7例手术部位感染分泌物中分别检出表皮葡萄球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阴沟肠杆菌2株。Ⅲ、Ⅳ类切口感染率高于Ⅰ、Ⅱ类切口,急诊手术感染率高于非急诊手术,开放切口感染率高于闭合切口,手术前0.5~2.0h 使用抗生素感染率低于手术后使用抗生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手术时间≥3h 与<3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梁朝旭 《热带医学杂志》2007,7(7):671-672,683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对572例腹部手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47例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572例腹部术后肺部感染47例.感染率8.22%。年龄〉60岁患者的感染率为17.58%,远高于其他低龄两组(P〈0.05);上腹部术后感染率19.87%较下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率4.04%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有呼吸系疾病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17.02%与无原发呼吸系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率6.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胃管患者的肺部感染率26.38%远高于未留置管者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因素导致腹部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结论腹部术后肺部感染与年龄、手术部位、原有呼吸系疾病、留置胃管等因素相关,因此应积极预防,控制感染.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25 144例手术切口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倩  徐春丽  杨莉  戴冬玲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251-2251,2265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通过设计专门表格,对外科手术病例进行调查。结果在25144例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304例,感染率为1.21%。其中切口部位感染率以普外科手术最高(36.86%);切口类型感染率以Ⅲ切口最高(4.60%);男性感染率(1.14%)高于女性;〉60岁年龄组感染率(2.58%)高于其他年龄组;夏季感染率(1.50%)高于其他季节;住院时间〉15d组感染率(3.90%)高于其他住院时间组;接台手术的感染患者占59.54%,高于非接台手术的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占70.15%,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与切口部位、切口类型、性别、年龄、季节、接台否、病原菌耐药性等有相关性,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李濂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118-119
目的探讨骨外科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分析。方法我院诊治的200例骨科手术患者,其中26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13.0%,就患者年龄、术后感染部位、手术种类、抗生素应用以及细菌分布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16~60岁患者相比,〈16岁和〉60岁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感染部位而言,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各类手术中外伤感染率最高,两种抗生素联用时感染率最低,病原菌培养结果显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结论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规范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机体免疫力,能够有效预防骨外科的手术感染。  相似文献   

13.
郭月辉 《大家健康》2016,(4):259-260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无菌切口感染情况的影响、分析影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的328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168)和对照组(n=160),对照组沿用之前的传统护理模式,无任何刻意改变;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5.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感染率(13.1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手术室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骨科术后感染率,使患者术后康复得到有效保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状况和控制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10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20个月共监测产科手术患者3110例,剖宫产3063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5例,感染率为0.49%;剖宫产加子宫切除11例,手术部位感染2例,感染率为18.18%:剖宫产加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手术部位感染2例,感染率为5.56%。结论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和一般情况差的产妇感染风险增加,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产科手术部位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廖云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875-1876,1920
目的探讨骨伤患者的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和术后感染相关因素,为了解骨损伤患者的伤害流行性分布,探索降低骨科手术感染率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伤害流行病学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4—2007年度昌江县人民医院骨科开展的1920例骨科无菌手术病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损伤患者职业分布主要为工人及农民,占总例数的63%;年龄分布主要为介于“19~39岁”之间青年人。骨损伤原因分析,交通事故和跌伤是主要诱因。二者占骨损伤原因的73.85%;骨损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占35.1%。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脊椎、躯干,下肢骨损伤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上肢和颅骨损伤;术前住院天数超过1周以上或手术时间≥2h是导致术后感染率增高的可能因素,卡方分析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骨损伤患者的主要年龄、职业分布,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避免人群在生产、操作、运输过程中骨伤害的发生。针对骨损伤术后感染的手术部位、术前住院天数、手术时间等高危因素提出相应措施,降低骨损伤患者的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骨科医院内感染82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骨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情况,方法:总结5年我科医院内感染情况,并对其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内感染率为2.60%,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开放性伤口和进行手术者4的感染率高于闭合性损伤和非手术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骨科2011年1月--2013年4月1691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结果:2011年1--2013年4月8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oN,感染部位分布较高的为上下呼吸道,占75.6%;主要感染因素为免疫力低下,所占比例为40.8%;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真菌。结论: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的人群为老人和儿童,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和真菌。  相似文献   

18.
125例院内感染病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逐年医院感染的研究分析结果,针对性地制定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措施,为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出院病历医院感染调查表,摘录相关病历,研究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原发疾病、院内感染部位、手术及其他侵袭性操作等。结果:对2007年9703份出院病历进行随机研究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1.29%,明显低于2006年医院感染率(2.16%)。科室医院感染情况为干部病房52例(41.60%).心肾科17例(13.60%),神经科11例(8.80%),消化科8例(6.40%),骨科7例(5.60%)。结论:应加大定项细菌监测研究工作,以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率。  相似文献   

19.
温岩  朱桂兰  王惠 《宁夏医学杂志》2013,(12):1264-1265
目的 探究目标性监测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为控制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比较干预前后的感染率.结果 共监测750例手术患者,术后感染91例次,感染例次率为12.13%,经危险因素调整后感染例次率为15.52%,其中手术部位感染率为4.8%,经危险因素调整后手术部位感染率为6.15%.进行针对性干预,共监测947例手术患者,术后感染74例次,感染例次率7.81%,经危险因素调整后感染例次率为11.49%,其中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17%,经危险因素调整后手术部位感染率为4.66%.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时反馈感染信息,并提出感染控制措施,有效降低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Miles手术后会阴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绍兴市第五医院进行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3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单纯Miles手术患者187例,术前化疗后手术患者169例。对2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切VI部位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对术后5年生存率、转移率及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356例患者中共有69例发生了感染,感染率为19.4%;单纯Miles手术感染率为8.0%(15/187),手术联合术前化疗感染率为31.9%(54/169);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2株,占56%;革兰阳性菌共27株,占36%,其他病原菌6株,占8%;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差异;单纯Miles手术5年生存率为42.2%(79/187)、转移率为43.3%(81/187)、复发率为12.8%(24/187);手术联合化疗组5年生存率为60.4%(102/169)、转移率为21.3%(36/169)、复发率为11.2%(19/169)。单纯Miles手术感染率低于术前化疗组(P〈0.05);单纯Miles手术5年生存率和转移率优于术前化疗组(P〈0.05),2组患者的5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化疗联合Mile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在术后5年生存率和转移率上优于单纯Miles手术,但缺点是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