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妃燕  彭爽英 《海峡药学》2010,22(7):150-151
目的比较苄星青霉素两种肌肉注射方法的效果。方法对150例病人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按常规法(对照组)和改良新法(实验组)各注射1次.观察一次注射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新法能明显提高苄星青霉素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留置气泡技术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珊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226-226
目的:探讨留置气泡进行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效果。方法:用注射器抽吸溶解的青霉素药液后,再吸进0.2~0.3ml的空气。将12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用传统的肌内注射法,观察组64例采用留置气泡法,观察两组肌内注射时针头阻塞和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的情况。结果:两组注射方法的针梗阻塞和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留置气泡注射技术的观察组针头阻塞明显减少,疼痛明显减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岑靖容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87-1388
目的 探讨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方法.方法 将200例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患者分成2组,分别采用改良法和常规法进行注射,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注射效果.结果 改良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法明显提高了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一次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舒适护理在梅毒患者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苄星青霉素价格低廉,效果显著,成为临床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苄星青霉素稀释后为一种混悬液,药液溶解后易凝固需快速注射,患者常因疼痛难忍而畏惧注射。本文对门诊62例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梅毒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肌注)在门诊注射室很常用,尤其多见于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梅毒、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笔者发现,有部分患者在肌注苄星青霉素推注药液时阻力很大,有针头阻塞现象,需更换针头再次注射,给患者增加痛苦,也可引起医患纠纷。为此,我们采取了改良措施预防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时的针头堵塞,现将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青霉素治疗梅毒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丽娇  张少明 《海峡药学》2008,20(11):159-160
青霉素是治疗早期梅毒的首选药物.对首次发现梅毒的患者需要做青霉素试敏,肌注时要匀推注不可停顿.以免药液堵塞针头.对长期注射臀部肌肉出现硬节的患者,可以每晚用热毛巾湿敷、局部按摩或外线照射.对一次应用苄星青霉索的患者,可口服强的松预防发生吉海反应.肌注完毕后,用耐刺盒将注射和针头分离,做好针刺预防.如被污染针头刺伤,立即做意外暴露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苄星青霉素是治疗早期梅毒的首选药物。对首次发现梅毒的患者需要做青霉素试敏,肌注时要匀速推注不可停顿。以免药液堵塞针头。对长期注射臀部肌肉出现硬节的患者,可以每晚用热毛巾湿敷、局部按摩或红外线照射。对第一次应用苄星青霉素的患者,要口服强的松预防发生吉海反应。肌注完毕后,用耐刺盒将注射器和针头分离,做好针刺预防。如被污染针头刺伤,立即做意外暴露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肌注苄星青霉素新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延长青霉素的作用时间,临床上采用了难溶制剂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它为水悬剂,按常规二快一慢法注射时有局部疼痛,易产生堵塞针头的现象.这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我们采用了“换针头,不排气及三快注射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方法改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法的改进。方法将576例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进组262例,常规组314例。两组均抽吸0.9%生理盐水3ml,摇晃溶解备用,消毒皮肤后再抽吸长效青霉素,常规组采用传统肌内注射法,改进组在抽吸药液前后吸生理盐水0.5-1ml。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1次注射的成功率。结果改进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实施肌内注射法抽吸药液前后吸生理盐水0.5-1ml,能提高注射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长效青霉素又称苄星青霉素,对梅毒螺旋体有抗菌作用,常用于梅毒的治疗,以及医务人员被梅毒患者针刺伤后的预防治疗。长效青霉素混悬液属非均相溶液,受粒子形状、大小、分布不均的影响,特别是粒子表面带电,引起絮凝等现象,造成粒子表面黏度较大,导致阻塞针头,容易发生注射失败,增加患者痛苦,造成材料浪费,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导致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为了提高一次性注射的成功率,减少医患纠纷,对2009年在我院妇科住院合并梅毒需要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患者,采用改进方法即更换注射器针头的方法注射长效青霉素,避免了针头的阻塞,大大提高了注射成功率,减少了医患纠纷,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彭志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353-3354
苄星青霉素临用前加注射用水后呈混悬液,采用传统方法注射此药,经常发生针头堵塞,导致一次注射失败,这不仅浪费了药物和医用耗材,加大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易引起操作污染,加重了护理人员操作时的心理压力[1].我院对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操作方式进行了改良,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宁波市北仑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进行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60例梅毒孕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年龄(24.2±3.8)岁.根据门诊号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3.6±4.0)岁;对照组年龄(24.6±3.8)岁.所有病例均分臀部两侧肌内注射240万u苄星青霉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减轻儿科门诊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患者的疼痛。方法 通过循证方法寻找减轻肌内注射导致疼痛的最佳证据,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A族链球菌感染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360例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线调查组、第l轮证据应用组和第2轮证据应用组。基线调查组120例,男69例,女51例;第l轮证据应用组120例,男70例,女50例;第2轮证据应用组120例,男66例,女54例。3组患儿年龄均在5~15岁之间。比较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证据应用前后护士最佳证据的执行情况、证据应用前后患儿疼痛评分及硬结发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结果 对最终纳入的10篇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共提取10条证据,制定出9个临床审查指标,运用证据前后对比,证据应用后患儿疼痛评分由8.42分下降为4.26分,注射30 min后疼痛评分由4.53分下降为2.18分,注射部位产生硬结发生率由75.8%(91/120)下降为32.5%(39/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一系列药物及非药物措施能减轻儿童程序性疼痛;Buzzy小蜜蜂装置(冷+振动+分散注意力)可以减轻肌内注射青霉素疼痛;正确的苄星青霉素配置方法、注射手法、注射部位、注射速度可以减轻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的疼痛。  相似文献   

13.
刘瑞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29-331
目的探讨减轻静脉滴注药物所致疼痛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滴注氨基酸患者98例,连续两天在患者的左、右手手背静脉对称部位各穿刺l次,第一天用常规固定针柄法为对照组,第二天用针头斜面调整后固定法为实验组。应用口述描述评分法来测评患者静脉滴注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引起患者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时疼痛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头斜面调整后固定法是减轻静脉滴注药物所致的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时堵塞针头的原因。方法:以苄星青霉素样品A和B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光显微镜法、红外分光光度法、拉曼光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与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等方法分析晶体特性,结合抽针试验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产品A和B经偏光显微镜观察分别呈板状和针状结晶,红外分光光度法、拉曼光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与粒度和粒度分布检测结果未见明显差异,抽针试验显示产品B较产品A更易堵塞针头。结论:苄星青霉素的针状结晶和粒径分布不均是其堵塞针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苄星青霉素的注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苄星青霉素又称长效西林、二苄基乙二胺青霉素,为青霉素的二苄乙二胺盐,是青霉素的长效制剂。临床广泛应用于链球菌感染和梅毒的治疗,一般每周或隔周一次。在肌肉注射过程中,由于此药为白色结晶状粉末,颗粒大,极微溶于水,且溶解后呈白色浑浊状,易堵塞针头而使注射失败。现将应用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长效青霉素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医护人员、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组织损伤及患者的疼痛感觉,防止皮肤组织潜在感染的危险,节约成本从技术上防止医用材料的浪费。方法通过对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重庆西郊医院门诊治疗注射长效青霉素50例患者的118人次长效青霉素注射采用了传统常规注射方法与排堵深部肌内注射法的对比观察进行效果比较。结果排堵深部肌内注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注射方法,一次性注射成功率高,两组一次性成功率相对比为1.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排堵深部肌肉法射长效青霉素使针梗早期阻塞的药物颗粒迅速移位,从而使阻塞的针梗在短时间内实现再通,缩短药物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减少混悬液的凝固机会提高了一次性注射成功的机会。克服了常规注射法需多次注射的缺点,减轻组织损伤及患者的疼痛感觉,防止皮肤组织潜在感染的危险。增加护理人员注射信心,并且减轻患者的心理恐惧及组织损伤,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防止患者的投诉。取得满意效果,从技术上防止了医用材料的浪费。值得在注射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诺和针头用于聚肌胞皮损内注射治疗扁平疣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扁平疣患者114例,均给予聚肌胞皮损内注射治疗。按注射针头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针头组(试验组)57例和注射器原针头组(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部位疼痛的感知评分、拔针后药液外流情况、注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率为91.23%(52/57),高于对照组的64.91%(37/57,P<0.05)。试验组治疗周期、疼痛感知评分及药液外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注射成功率为98.25%(56/57),高于对照组的80.70%(46/57,P<0.05)。结论:诺和针头应用于聚肌胞皮损内注射治疗扁平疣效果较好,治愈率较高,能有效缩短疗程,减轻疼痛,注射成功率高,药液外流发生情况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减轻患者静脉滴注药物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时所致疼痛护理干预方法,提高患者静脉输液质量。方法选择我医院住院,并且连续2d滴注复方氨基酸的患者130例,第1天在该患者的左手背浅静脉进行穿刺,应用常规方法固定头皮针针柄为对照组,第2天在该患者的右手背对称部位浅静脉进行穿刺,固定头皮针针柄前首先将针头斜面调整向下为实验组,做自身对照比较。应用口述描述评分法来测评患者静脉滴注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并记录。结果实验组引起患者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时疼痛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疼痛率为81.28%,实验组患者疼痛率为55.65%,两组相比较χ2=10.28,两组相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滴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时所致疼痛,针头斜面调整后固定法是减轻静脉滴注药物所致的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肌肉注射患者施行慢拔针方法以减少局部疼痛,效果良好。统计1000例次,无痛者985例次,占98.5%;微痛者15例次,占1.5%。体会:1.慢拔针系指将刺入肌肉或皮下组织的针头朝着进针角度的反方向,轻轻提起,慢慢拔出。拔针过程会产生两个阻力,一是肌内注射时,针头与药物对组织的利激,引起局部组织收缩,对针头有一定的夹持力;二是拔针时,针头又与周围组织产生一定的摩擦力,因此在快拔针时会加大这两个阻力,引起短暂的疼痛。而慢拔针会使其减弱,以减轻刺激强度而减少疼痛。并且拔针时必须保持进针时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苄星青霉素对早期梅毒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早期梅毒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实验组平均临床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周后其临床疗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6、12、24个月其血清学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梅毒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可以明显的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增强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