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对腹股沟及其周围疝所致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腹股沟及其周围疝所致肠梗阻的CT表现,CT检查包括全腹部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增强.结果 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表现,腹股沟斜疝9例,CT表现为疝囊内肠管从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股沟韧带前上方走行,行经腹股沟管内;直疝1例,CT表现为扩张的小肠肠管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Hesselback三角)直接由后向前突出,疝囊不进入阴囊;股疝3例,CT表现为股疝疝囊位于股三角区、耻骨结节水平线以后、腹股沟韧带后下方;闭孔疝4例,CT表现为闭孔外肌与耻骨肌之间的肠管影和腹部肠管相连.结论 CT检查能明确诊断腹股沟及其周围疝所致肠梗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易嵌顿并发肠梗阻腹外疝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经手术证实腹外疝并发肠梗阻的螺旋CT表现。结果 24例中,根据疝所在的位置,螺旋CT诊断腹股沟斜疝16例(右侧10例、左侧6例),腹股沟直疝1例,股疝3例(右侧2例、左侧1例),闭孔疝2例(右侧),腹壁切口疝2例。疝囊内容物均为小肠,伴大网膜7例(腹股沟斜疝6例、腹股沟直疝1例)。小肠不全梗阻11例,完全性梗阻13例,腹腔积液3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不仅能明确腹外疝并发肠梗阻的部位及程度,而且能为临床提供疝内容物的种类、大小、与周围解剖关系等精细信息,对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区别腹股沟直疝及斜疝的应用。方法收集54例同时行CT扫描及外科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病例资料,分别观察CT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对腹股沟疝的显示情况并区分腹股沟斜疝及直疝,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MSCT及重建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腹股沟疝并区分直疝及斜疝。其中冠状位对腹股沟结构显示最清楚,对腹股沟疝分类诊断正确率100%;矢状位次之,诊断正确率94%;横断位诊断正确率87%。结论 MSCT及高分辨率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可以精确地显示以及辨别腹股沟直疝、斜疝。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股沟区多层螺旋CT解剖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0名正常人腹股沟区多层螺旋CT解剖和52例腹股沟区病变的CT表现,重点分析腹股沟区各关键解剖结构与腹股沟区病变的关系.结果 CT能较好地显示腹股沟管、腹股沟韧带、腹壁下动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显示率达100%,尤其是冠状位重组能直观地湿示腹股沟管的整体结构.CT斜冠状位重组更有利于认识股三角区.分析疝囊与腹股沟管、腹壁下动脉、耻骨结节及股静脉的关系有利于对腹股沟区疝的诊断.隐睾及精索病变位于腹股沟管内,腹膜后淋巴瘤、脓肿或结核、血肿以及髋关节病变多累及股三角区,转移淋巴结多位于腹股沟管和股血管周围.结论 多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腹股沟区的各种关键解剖结构,识别这些关键解剖有利于对腹股沟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分析超声检查诊断腹股沟斜疝63例,61例经手术证实,探讨超声诊断腹股沟斜疝的声像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后天性腹股沟斜疝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股沟斜疝绝大多数是由于先天性鞘状突未闭而引起的。但临床上偶可遇到后天性腹股沟斜疝。在现有的腹股沟疝分类系统中,尚未明确提出这一类型,但其术中表现特殊,易与直疝、滑疝混淆,手术方法和通常的疝修补术有明显不同。我院于1997年8月~2006年8月收治5例后天性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7.
1994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采用传统腹股沟斜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腔斜疝疝囊腹膜外处置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2例,男37例,女5例。年龄1~10岁,平均5.3岁。疝囊位于右侧23例,左侧14例,双侧3例,对侧隐性疝2例。其中嵌顿性疝4例。均在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时间10~20min,平均13min,术后平均住院2d,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高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腹股沟斜疝俗称"疝气",是指腹腔脏器通过腹股沟区未闭合鞘状向体表突出形成的包块,常发生于一岁以内的婴儿,腹股沟斜疝发病率高,一旦发生并发症会对孩子造成严重创伤,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医学专家提醒各位家长朋友:对于婴儿腹股沟斜疝,应当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17岁。自幼双侧腹股沟处出现包块,伴双侧腹股沟斜疝17年。17年来疝内容物随时可还纳入腹腔,并无任何痛感和不适,因此,未予以重视。94年7月患者曾行右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中发现疝囊内有-3cm×2cm大小的软性物,将其还纳入腹腔,未作病检。1994年10月又因左侧腹股沟斜疝出现嵌顿入院。检查:患者发育正常,无男性化征及去女性化征表现,女性第二性征明显,外阴发育正常,但患者从未来过月经。妇检和B超均未发现子宫和双侧附件。术中发现疝囊内为一实性不规则肿块约6cm×3cm×2cm,将其切除送病检。  相似文献   

11.
手术所见:下腹壁见一5cm×4cm囊性包块,疝囊内见大网膜与之相连,同时见一囊性肿块大小约2cm×1.5cm×1.5cm。病理诊断:疝内肿块符合梭形细胞肉瘤(倾向平滑肌来源)。讨论:腹壁疝按发生部位分腹疝(腹直肌、腹斜肌和腹白线疝)、腹股沟和股疝。而不论疝的部位如何,疝囊内从腹腔突出的内容物通常为肠曲、网膜、系膜和腹腔脂肪,在CT图像上可得到充分的显示,疝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白线,其大小、范围及腹壁关系在CT上一目了然[1]。但内容物为网膜及系膜表现为腹壁疝疝囊内合并肉瘤较为罕见,且国内报道较少,现收集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73岁。2年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优劣。方法分析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06例(腹腔镜组),及同期行下腹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的嵌顿性腹股沟斜疝92例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能在手术中检查对侧鞘状突闭合情况,未闭合的一并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与下腹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比较,具有切口美观,创伤小,恢复快,可同时探查对侧及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张天 《航空航天医药》2007,18(3):150-150
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是普外科常见手术,分为传统有张力疝修补术,如弗格森、马克威及近10年来较为流行的无张力修补,即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4.
腹股沟斜疝是普外常见的多发病,我院自1995 年对1-8岁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开展经腹切口修补术,因有时手术切口部位选择不当,增加了手术的难度,造成了有些不必要的损伤。正确选择手术切口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重要步骤和手术成功的关健。笔者自2001年至2004年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80例,采取改良手术切口的选择方法,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80例,均为可还纳腹股沟斜疝,男性76 例,女性4例,年龄在1-8岁,平均3岁7个月:右侧腹股沟斜疝72例,左侧8例,其中有3例男性患儿为嵌顿疝,经手法还纳后行手术治疗:1例为双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女婴幼儿腹股沟包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并分析33例(38个病灶)在我院超声科检查的女婴幼儿腹股沟包块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结果 38个病灶中腹股沟斜疝占28个,31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卵巢疝入7个,肠管疝入15个,网膜疝入6个,淋巴管囊肿2个,子宫圆韧带囊肿1个; 5个淋巴结肿大及2个皮下软组织增厚未行手术。术前超声检查28个腹股沟斜疝均诊断正确,2个淋巴管囊肿及1个子宫圆韧带囊肿超声均探及囊性包块,但未明确定性,未手术的5个淋巴结肿大和2个皮下软组织增厚经随访无异常。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女婴幼儿腹股沟包块的有效方法,其准确性高,可为临床诊疗处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石景山医院2002~2008年经手术证实的33例腹部疝的螺旋CT表现.结果:33例中,根据疝所在的位置,螺旋CT诊断腹股沟区疝17例、脐疝3例、腹腔内疝3例、闭孔疝2例和外伤性腹壁疝、腹壁切口疝各4例.33例腹部疝的疝内容物均为小肠;螺旋CT表现为肠梗阻33例;肠系膜血管分布形态改变14例;螺旋CT增强扫描疝囊内肠管正常强化13例,强化减弱或延时强化16例,无强化4例,当肠管发生强化减弱、延时强化或无强化时可确定肠管已绞窄和(或)坏死(20例).肠坏死继发肠穿孔3例.结论:螺旋CT不但能正确显示腹部疝的存在与分型,而且能根据CT增强扫描后疝出肠管的强化程度判断肠管是否发生绞窄和(或)坏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9号注射针头引导4号丝线作内环口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3年9月~2009年12月,我院普外科行简易法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90例(102侧),其中12例为腹腔镜手术中发现同时存在对侧隐匿疝。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0~20 min,术后平均1.5 d出院,无出血、阴囊水肿、血肿等并发症。随访1~4年,平均18个月,无腹股沟疝复发,无脐部切口疝。结论应用简易法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匿性疝,损伤轻,恢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男性胎儿腹股沟斜疝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行常规胎儿彩色超声检查的6 327例孕妇中,检出阴囊肿大畸形的男性胎儿7例,确诊为腹股沟斜疝,评价超声对胎儿腹股沟斜疝的诊断价值。结果:2例阴囊内探及肠管样管壁回声,可见肠管蠕动活动,CDFI示1例阴囊内探及血流信号,1例阴囊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5例胎儿阴囊内可见偏强回声或囊实性相杂的混合性回声,未见明显蠕动,CDFI可见少许血流信号。7例出生后经手术证实。其中5例阴囊内容物为大网膜,2例阴囊内容物为肠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具有方便、准确、便于追踪、确诊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谭天林 《西南军医》2005,7(1):23-24
目的 探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3月期间对11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外环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18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 经外环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疤痕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杨勇  刘文能  马忠明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316-1318
目的探讨经脐部自然通路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使用微型腹腔镜,配合自制的针形缝合器,施行荷包缝合内环口与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我科采用此方法收治的6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年龄10个月~14岁)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是单侧疝47例,双侧疝16例,其中有隐形疝10例。结果 63例均成功治愈,无中转开腹;单侧疝手术时间9~15 min,平均约13 min,双侧疝手术时间26~31 min、平均约28 min;术后未发生严重阴囊水肿、感染、睾丸萎缩、明显疼痛等并发症;住院2~4 d,平均3.5 d;术后随访3~12个月,未见疝复发等。结论经脐部自然通路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可行、安全、有效,且微创美观、手术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