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7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留置胃管肠内营养组(A组,n=33)、非留置胃管肠内营养组(B组,n=32)及肠外营养组(C组,n=32)。A组给予术后间断夹闭胃管并给予肠内营养,B组术后早期给予拔除胃管同时给予肠内营养,C组给予肠外营养。比较三组患者营养指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术后感染及治疗费用。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及清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短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患者短于C组患者(P<0.01)。三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患者发生术后感染分别为A组5例(15.2%)、B组4例(12.5%)、C组9例(28.1%),A组、B组患者术后感染数显著低于C组(P<0.05)。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B组及C组(P<0.05),B组少于C组(P<0.05)。结论 术后留置胃管并同时给予肠内营养能够更好的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治疗组和肠外营养(PN)治疗组,均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至术后第7 d. 测定手术前、后的淋巴细胞计数(L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EN组的LC、TP、Alb、Pa、Tf、ALT与P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低于PN组(t=2.45,P<0.05); 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PN组(t=8.60,P<0.001).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应首选EN.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肠外营养(PN)可行性。并将其与完全胃肠外营养(PN)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比较。方法将2002年10月-2004年3月在本院普外科行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22例)和TPN组(24例),于术后24h开始营养治疗。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血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血色素(Hb)水平;术前、术后第7天测定血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术后第1~7天每日测定氮平衡(NB)。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在术后的差异。结果两组问在术前、术后第1、3、7天测定的血PA、ALB、Hb及术后第1-7天测定的NB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EEN+PN组CD3、CD4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P〈0.01)。结论EEN+PN是腹部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途径。rh于EEN+PN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明显优于TPN.因此它应成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时机和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结直肠癌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相当高.据Heys荟萃分析(11个随机对照研究,共1009例)提示,在收治的胃肠肿瘤病人中,约30%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1]。病人在进一步接受手术或围手术期放化疗等治疗后,又因摄入减少、分解增加而使营养不良更为明显,将必然影响病人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早期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32例。甲组患者给予标准剂量早期肠内营养,乙组患者给予低剂量早期肠内营养,评估术后效果。结果:和甲组相比,乙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P <0.05),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较优(P <0.05),SF-36评分较高(P <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特别为低剂量早期营养支持,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早期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患者多数于术前即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打击可导致机体分解代谢的增加,使机体出现负氮平衡,明显影响术后患者的恢复,因此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对27例次的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例术后34天死于MODS。26例均能耐受营养支持治疗。术后未发生导管败血症、吸入性肺炎、腹痛、呕吐和恶心等并发症。5例出现轻到中度腹泻,术后肝功能指标恢复良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明显促进肝移植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20例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后24 h给予能全力肠内营养,整个过程将持续10 d.肠内制剂的投入通过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结果:术后第7天均转入正氮平衡,白蛋白术前(34.1±3.5)g/L,术后第7天(33.8±3.8)g/L,前白蛋白术前(0.23±0.02)g/L,术后第7天(0.25±0.03)g/L;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无明显变化;肠蠕动恢复时间(2.3±0.5)d,无并发症.结论:①结直肠癌术后早期(24h内)提供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②促进肠功能恢复快,对肝功能影响小.③避免了胃肠外营养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差异. 方法 将2009年至2011年来,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17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观察两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营养支持的并发症、体重、血浆白蛋白、早期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PN组,早期化疗不良反应明显低于PN组. 结论 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显著改善术后的营养指标,尤其是肠内营养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营养康复、减少早期辅助化疗不良反应,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复方支链氨基酸注射液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作用。方法将5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使用10.3%复方支链氨基酸注射液;对照组使用10.4%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浓度和氮平衡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8天,研究组与对照组营养状况比较:白蛋白浓度[(36.12±3.16)g/L与(30.61±3.55)g/L]比较,P<0.05;前白蛋白浓度[(237.10±37.29)mg/L与(191.73±27.60)mg/L]比较,P<0.05;转铁蛋白浓度[(2.18±1.34)g/L与(1.71±0.84)g/L]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氮平衡从术后第5天始优于对照组,为9.91±6.53;而对照组第6天仍为负氮平衡(-9.73±11.21);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切口感染及愈合不良发生率仅占8.3%,而对照组为38.1%,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术后使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注射液可减少蛋白分解,尽快改善负氮平衡,并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EN联合肠外营养(PN)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月我院87例PD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营养方式分为EN组(37例)及EN+PN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及术后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血生化相关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与EN+PN组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率分别为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高于EN组(均P0.05),但两组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PD患者术后应用EN联合PN安全性及实用性均与单独应用EN相似,但可明显减少营养相关并发症,是PD术后更好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联合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腹腔镜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24小时给予肠外营养(卡文,1440 ml),实验组患者在肠外营养基础上联合应用肠内营养(瑞能,400 ml).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免疫指标(IgA、IgG),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C3]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生化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3、IgA、IgG均高于对照组,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联合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炎症指标,促进胃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恢复,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 (研究组 )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分别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第 1天、营养支持后 1周、2周的免疫指标、营养指标和一般指标 ,并观察营养支持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吞噬细胞功能、CD4 T细胞、CD8 T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而IL -6、TNF -a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 ,减轻术后创伤的应激和炎症反应程度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EN)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5例SAP患者随机分成EEN组(33例)和TPN组(32例)。EEN组患者采取早期EEN+TPN治疗,并逐渐减少TPN的用量,直至停止TPN;TPN组患者采取TPN治疗。观察2组患者腹痛的缓解时间、住院期间花去的费用、住院的天数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通过营养支持后EEN组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花去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EN治疗可显著提高SAP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40例食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40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治疗组20例,在EEN基础上术前口服能全素,肠内营养支持。所有病人均于术前1日及术后第8日测量体重,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含量,并于第8日留24h尿测尿素氮,计算氮平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8日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氮平衡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食管癌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术后早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 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 (IEN )组和肠内营养(EN)组。两组患者均从术后第 1天起等热量、等氮量经空肠造口管匀速输注肠内营养制剂。IEN组使用Stresson○R,EN组使用Nutrison○R,共 7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 2、4、8天采外周血测定T细胞亚群、NK细胞、血清IL 2与TNF α浓度、血清PA浓度、血清RBP浓度。结果 ①术后患者血清PA、RBP浓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经一段时期的IEN和EN支持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②术后经IEN和EN支持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 ,且两组间无差异。③IEN、EN组的IL 2较术前均有明显增高 (P <0 .0 5 ) ,以IEN组的增高更为显著(P <0 .0 5 )。IEN组的TNF α较术前有明显下降 (P <0 .0 5 ) ,且与EN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 ,其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在某些方面优于常规的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7.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在国内外科研领域兴起的一个新概念,也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倡导实验室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实践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实现二者的双向快速转化。转化医学体现的正是永无止境并且不断循环向上的研究过程。临床肠内和肠外营养科学作为国际医学研究发展活跃的领域之一,其转化研究为实验室科学和临床医疗架起了一座桥梁,并取得了重要的进步,诸如全胃肠外营养的建立和应用、胃肠屏障功能的保护、免疫营养素的开发运用以及快速康复外科的实践与发展等。若能进一步围绕肠内、外营养支持中的关键性问题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将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而完成临床营养支持转化研究的每一次循环都将推动着这门科学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术后急性放射性肠炎应用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直肠癌术后急性放射性肠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2例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50例及对照组52例,EN组病例均于入院当天起每天供给患者能全力2000~2500ml。对照组选择进食不含脂肪的流质(清水和米汤)、含有低脂肪的流质(鲜奶和肉汤)或半流质饮食。观察临床效果,并且测定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以及营养指标。结果①EN组饮食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②EN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对照组没有差别;③EN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及体力明显强于对照组;④EN组治疗后体重、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视黄醇结合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EN在直肠癌术后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并且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息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EN组和PN组,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1周,于术前1d、术后8d检测体重、血常规、肝功能,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EN组体重、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转氨酶下降幅度少于PN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组息者无吻合口瘘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7%,胸腔积液发生率为3.8%,无切口愈合不良者;PN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5.7%,肺部感染发生率28.3%,胸腔积液发生率15.1%,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7.6%;丽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早期EN比PN对食管癌营养状况的改善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肠内外营养支持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治疗作用,阐明肠内营养的优点.方法 59例SAP患者,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24例及肠内营养(EN)组35例,分别检测分析两组的营养学指标,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EN组与T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治疗后1周还是治疗后2周,APACHE Ⅱ评分EN组均低于TPN组(P<0.05).EN组的胰腺胰周感染率、其他并发症发病率、经口进食时间及治疗费用均低于TPN组(P<0.05),虽然病死率、住院天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EN可以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及毒素移位,调节炎症和感染反应,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是治疗SAP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