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主动脉弓钙化发生的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观察220例MHD患者胸部正位片主动脉弓钙化的发生情况;将其年龄、性别、原发病、血压、心胸比、血常规及血生化结果与主动脉弓钙化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有钙化组和无钙化组的上述指标。结果82例发生主动脉弓钙化,其中48例透析前已存在主动脉弓钙化,34例透析后(21.15±12.12)月出现。钙化组的年龄、MHD时间、心胸比、钙磷乘积、脉压、球蛋白(G)明显高于非钙化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白蛋白(A)明显低于非钙化组。结论MHD患者发生主动脉弓钙化的几率很高;影响主动脉弓钙化的因素主要为年龄、脉压、钙磷乘积。  相似文献   

2.
全球终末期肾病患病率持续增长,尿毒症患者日益增加,随着现代血液净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营养状态是反映血液透析质量和决定透析患者存活因素之一,营养不良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和透析疗程的延长而增加[1]。大家知道,尿毒症患者的一些常见并发症如心血管病、感染等与营养不良密切相关,营养不良的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不但降低而且死亡率也增高[2]。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西医常规治  相似文献   

3.
正心血管疾病是尿毒症患者常见并发症,每年导致约有超过20%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1]。左心室肥厚(LVH)是尿毒症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心脏结构改变,而LVH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3]。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因素,本文拟通过研究糖尿病肾病终末期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和透析龄与患者左心结构功能的相关性,旨在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和透析龄与患者LVH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腹透)和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主动脉弓钙化情况比较和危险因素分析,及主动脉弓钙化对两组患者生存预后影响。方法:177例腹透和147例血透患者入组,其中腹透组主动脉弓钙化病例66例,血透组8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残余肾功能,采用胸部X线检查评估主动脉弓钙化程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主动脉弓钙化情况,二元logistics回归法分析主动脉弓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主动脉弓对两组透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及差异性。结果:血透组主动脉弓钙化发生率(59. 86%)高于腹透组(37. 29%),其轻度和重度钙化发生风险均高于后者,风险比分别为1. 884倍和2. 580倍;残余肾功能是影响两组透析患者主动脉弓钙化的独立因素(腹透组:OR=0. 762,95%CI0. 645~0. 901,P=0. 002;血透组:OR=0. 509,95%CI 0. 362~0. 717,P 0. 001),且腹透组残余肾功能平均水平显著高于血透组;两组透析患者中,中/重度主动脉弓钙化患者死亡风险显著高于无钙化者,其风险比,腹透组为17. 833倍,血透组为20. 056倍;中/重度主动脉弓钙化对透析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透患者主动脉弓钙化发生率及钙化程度高于腹透患者,残余肾功能显著低于腹透患者是其主动脉弓钙化发生率及钙化程度高于后者的重要原因之一;两组中/重度主动脉弓钙化患者的死亡风险均显著高于同组无钙化患者。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替代方法之一,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低血压。反复发作的低血压不但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而且会影响血液透析的充分性,降低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率[1]。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过程中的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0%~40%。IDH直接影响到透析的充分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增加透析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血液透析治疗中的透析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透析效果及长期生存率[1,2]。有研究显示[3],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与死亡率呈U型曲线,即过低或过高血压都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同时低血压患者常有较为严重的尿毒症心血管病变,且与发生较高的病死率相关[4,5]。因此改善或减少容量相关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护理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显示[6]血容量监测可以直观了解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容量的变化,有助于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菲利浦螺旋CT扫描以钙化积分确定冠状动脉钙化的程度,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对透析患者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透析患者冠状动脉轻、中、重度钙化组与非钙化组存在年龄、透析龄、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血尿素氮、血肌酐、C反应蛋白的差异,钙化积分与年龄相关,与骨质疏松无关。冠脉钙化组患者3年的生存率低于无冠脉钙化组患者。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与年龄、透析龄、血脂代谢紊乱、微炎症、尿毒症毒素水平有关,与骨质疏松无关。冠脉钙化降低了患者的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尿毒症患者透析前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为15%-49%,而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50%-90%[1].有研究指出,皮肤瘙痒不仅严重影响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降低患者的生存率[2].加巴喷丁(gabapentin)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可能通过抑制毒素刺激引起的感觉通路传导而缓解尿毒症皮肤瘙痒[3].本研究采用加巴喷丁治疗血透皮肤瘙痒,观察其疗效,同时与已取得较明确疗效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4,5]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其中尿毒症患者逐年上升,不得不采取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肾移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目前大多数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在13年间我国透析人数从4.17万增至32.4万[1]。随着血液透析的开展,便秘作为血液透析的并发症之—,又成为各血透中心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有资料证实透析相关性便秘发病率高达60%左右[2]。由于血透患者严格控水加之饮食不当、运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正血管钙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重要病理改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患者的高死亡率密切相关[1]。在以动脉硬化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中,血管钙化的程度更是其临床结局的重要预测因子。目前研究显示血管钙化的机制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2]等钙化促进因子的增加有关,炎症机制参与了血管钙化。本文通过观察超纯透析联合高通量透析对患者血FGF-23、炎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乳酸脱氢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尿毒症未透析者、尿毒症透析者及正常健康人各15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清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及乳酸脱氢酶水平.结果 尿毒症未透析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较正常健康人明显升高(P<0.05);尿毒症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后乳酸脱氢酶水平与透析前相比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未透析患者体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升高无器官特异性,血液透析改变了尿毒症患者体内乳酸脱氢酶环境,乳酸脱氢酶有可能作为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主动脉弓钙化(aortic arch calcification,AoAC)的相关风险因素及AoAC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胸部X线评估AoAC,将患者分为主动脉弓钙化(AoAC)组与主动脉弓无钙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与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四川绵阳四O四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08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及治疗组(n=54)。对照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比较2组透析前后胎球蛋白A(Fetuin-A,FA)、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钙、血磷、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的变化情况及血管钙化分级情况。结果与透析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FA水平在透析6个月后均有所上升,而hs-CRP、血磷、IL-1β、SCr、BUN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6个月后,治疗组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s-CRP、血磷、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Cr、BU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管钙化分级0级、4级、5级例数分别为15例(27.78%)、1例(1.85%)、1例(1.85%),与对照组[3例(5.56%)、8例(14.81%)、9例(16.67%)]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可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FA水平及微炎症状态,减少血管钙化的发生及降低血管钙化程度,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钠递度透析改善透析低血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液透析是急性或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 ,但是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可以发生许多并发症。低血压是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1] ,其发生率 30 % ,有报告高达到6 0 % [2 ] ,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其原因[3 ] 多与大量脱水所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肌酐、尿素氮等物质被迅速清除 ,血浆渗透压降低 ,血管再充盈不足 ,血管收缩性降低以及尿毒症患者水钠潴留所致的心功能受损有关。本文旨在探讨钠递度透析在改善透析低血压中的作用。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经常出现低血压的患者 14例。其中男 6…  相似文献   

15.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尽管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但心脑血管并发症仍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透析前心脑血管事件是MHD患者死亡的潜在危险因素[2]。同时,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铁代谢异常、尿毒症毒素破坏及微炎症状态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皮肤瘙痒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尿毒症期,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者尤其易患此症。有调查表明[1],约有37%~90%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反复出现皮肤瘙痒,且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死亡风险。尿毒症皮肤瘙痒(UP)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皮肤干燥,肥大细胞增殖及组胺增加,微炎症状态,钙磷代谢异常,中大分子毒素蓄积,糖基化终产物以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多种因素相关[2,3]。目前,UP药物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理想。虽然近年来透析技术(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等)和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得到显著提高,但在大多数透析患者中,UP仍普遍存在;且透析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方法以冠状动脉电子束CT(EBCT)扫描钙化积分确定冠状动脉钙化的程度,回顾性分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钙磷代谢异常等因素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结果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EBCT检查,有21例患者(95郾4%)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钙化(EBCT钙化积分>0分),EBCT钙化积分平均1935郾54分(0分~9833分)。EBCT钙化积分≥100分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血清磷、钙磷乘积和C鄄反应蛋白显著增高而血清白蛋白显著降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有透析龄和低密度脂蛋白(HDL鄄C)(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冠状动脉钙化,但确切的机制不清楚。冠状动脉钙化(EBCT钙化积分)与高血磷、高钙磷乘积等有关,透析龄、HDL鄄C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透析对肾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析与肾移植都是治疗尿毒症的手段。通常由于各种原因 ,大部分患者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透析 ,等待接受肾移植。虽然透析技术和材料的进步可产生较好的短期效果 ,但透析导致的人体状况的变化会影响肾移植的结果[1 3 ] 。一、透析方式对肾移植的影响Fernando等[2 ] 研究血液透析 (HD)和腹膜透析 (PD)患者接受肾移植后的死亡率 ,结果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透析方式对肾移植结果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但HD和PD各具特点 ,仍然对肾移植有不同的影响。1.感染 :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Passalacqua等[4] 回顾性调查了 15 6例透析后移植的患…  相似文献   

19.
正研究表明40%~70%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都存在心血管疾病(CVD)[1],血管钙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证实冠状动脉钙化(CAC)可以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目前已有许多方法用于评估血管钙化,其中评估的"金标准"是计算机断层扫描(螺旋CT或电子束CT)所提供的定量血管钙化评分[3]。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螺旋CT对11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评价两种透析模式冠脉钙化差异。方法:入组血液透析31例,腹膜透析23例,计算冠脉钙化积分,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比较差异。结果: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为85.19%。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别为221.14(0~120 055.72)vs 228.79(0~11 096.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钙化积分在腹膜透析人群中与既往心血管疾病史呈正相关(P=0.001),而在血液透析人群中与碱性磷酸酶(ALP)呈正相关(P=0.003)。多元线性回归提示ALP为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冠状动脉钙化积分100为界,钙化程度较重的腹透患者,血甲状旁腺激素、ALP及红细胞水平均较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钙化程度较重的血透患者,年龄及ALP则显著高于冠脉钙化程度较轻者。结论:ALP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膜透析合并低ALP患者,以及血液透析合并高ALP患者,冠状动脉钙化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