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酸性肾病(uric acid nephropathy)是由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继而尿酸结晶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的肾脏病变,主要沉积于肾髓质、间质或远端集合管,在急性期尿酸盐沉积物周围有炎症细胞侵润,后期可有肾小管上皮损伤、萎缩和变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晚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纤维化,继而发生肾功能损害.据统计,痛风患者40%以上可以发展为慢性肾脏病,半数患者有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尸检发现79%~99%的痛风患者都有尿酸性肾病[1].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降尿酸方合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0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降尿酸方加别嘌呤醇治疗组 (30例 )及别嘌呤醇对照组 (30例 ) ,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疗效特点分析 ,疗程为 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3% ,对照组为 6 3.3%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降尿酸方合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 ,别嘌呤醇用量少 ,且疗效高。  相似文献   

3.
尿酸性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尿酸性肾病是指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 ,尿酸盐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的肾脏病变。本病是西方国家的一种常见病 ,欧美国家发病率约为 0 3% ,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报道由痛风所致终末期肾衰者占 0 6%~ 1 .0 %。据Zollinger统计 ,尿酸性肾病在 2 3,30 0例尸解中占 0 2 % ,而痛风病人尸解几乎都有肾脏损害。既往认为本病在我国罕见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变化及医药卫生状况的改善 ,其发病率已逐年增加 ,以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1 临床分型临床上又可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尿酸性肾病 ,原发性者其发病机理与下述因素有关 :(1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草药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计算机对网上电子数据库和手工对参考文献进行检索有关中草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试验、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12项随机临床试验符合标准而纳入研究。8项(67%)试验涉及9个(75%)中草药单用或与降尿酸西药联用显示治疗尿酸性肾病有明显疗效。其中6种(75%)中草药(滋肾汤、化湿泄浊祛瘀汤、降尿酸方、补肾化湿通络汤、活血泄浊汤、痛风1号)加用西药有显著疗效。3种(60%)中草药(威草胶囊、痛风合剂、痛风1号)单用有显著疗效。所有试验均为低质量试验。倒漏斗图形显著不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畸。结论:本系统综述显示某些中草药单用或与西药联用治疗痛风性肾病有具有一定的疗效,亦无发生严重毒副作用的报道。但由于所纳入试验方法学质量低下等原因,推荐中草药用于治疗痛风性肾病的证据强度不大。其潜在的疗效及安全性还需严格设计的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尿酸性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尿酸性肾病是西方国家的一种常见病 ,欧美国家发病率约为 0 .3% ,据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显示终末期肾衰竭由尿酸性肾病所致者所占比例为 0 .6 %~ 1.0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特别是富含蛋白质和嘌呤的食物摄入增加。本病发病率逐年提高 ,由于本病误诊率较高 ,约为 30 %~ 4 0 % ,因此不应视之为少见病。   1 尿酸性肾病的实验研究1.1 尿酸性肾病机理研究1.1.1 尿酸盐与尿酸性肾病 普遍认为高尿酸血症时 ,当体内pH <5 .5或脱水 ,可引起尿酸盐沉积在肾小管 -间质部位 ,引起尿酸性肾病 ,也可在远端小管及集合管…  相似文献   

6.
尿酸性肾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尿酸性肾病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方法 ,观察 30只腺嘌呤致尿酸性肾病模型大鼠肾病变发展过程中 ,IGF 1、bFGF、FGF受体 1(FGFR 1)、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受损伤及再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肉芽肿内单个核细胞均有IGF 1mRNA和bFGFmRNA表达及蛋白合成 ,FGFR 1、PCNA和Ⅲ型胶原也广泛表达 ;肾小管间质bFGFmRNA和蛋白、FGFR 1、PCNA和Ⅲ型胶原阳性细胞随病程逐渐增多。结论 尿酸结晶对肾小管的损伤刺激IGF 1、bFGF在肾内表达增强且范围扩大 ,其表达程度与肾病变程度一致 ,提示IGF 1和bFGF在尿酸性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痛风Ⅰ号胶囊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痛风Ⅰ号胶囊组(简称治疗1组共48例),痛风Ⅰ号胶囊加苯溴马隆组(简称治疗2组共48例),另设苯溴马隆对照组(35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疗效分析,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89.58%,治疗2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痛风Ⅰ号胶囊合苯溴马隆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毒副作用小且疗效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痛风病患者的发病率近年增加,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致血尿酸增高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包括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痛风石沉积、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本文就近年来的治疗总结下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逐年升高。HUA可造成多脏器损害。尿酸性肾病是尿酸结晶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的病变。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已应用于尿酸性肾病。西医通过抑制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抑制炎症等途径缓解高尿酸血症。尿酸酶类药物是近年来降低尿酸的一类新药,包括重组黄曲霉菌尿酸氧化酶,聚乙二醇化重组尿酸氧化酶。中药单剂鸡矢藤提取物、金刚藤提取物、槲皮素和芦丁提取物在减轻高尿酸血症、保护肾脏方面有积极作用;中药复方中的二妙丸、四妙汤以及四物汤联合二妙散可抑制高尿酸血症,改善肾功能。因此,尿酸性肾病应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人肾尿酸盐转运系统有四个方面:1.小球滤过;2.在远端小管或分泌前回收;3.小管分泌;4.在肾小管分泌后回收。故肾性尿酸盐丢失可由肾小管尿酸盐分泌前或后回收缺陷或小管分泌增加所致。本文报告2例肾性尿酸尿引起低尿酸血症,经吡嗪酰胺(PZA)和苯溴香豆酮(benzbromarone)系一有效的致尿酸尿药,试验证实,患者分别有肾小管尿酸盐分泌前和分泌后回收缺陷。  相似文献   

11.
慢性尿酸肾病是因血尿酸增高引起肾脏损害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高蛋白高嘌呤饮食增加,我国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增高,据报道某些地区的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2.25%~22.84%[1].长期高尿酸血症有显著肾损害占41%,25%死于肾衰竭,痛风尸检几乎100%都有肾损害[2].据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显示0.6%~1.0%终末期肾衰竭由尿酸肾病引起[3].所以尿酸肾病的研究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采用益肾行瘀泄浊为主治疗慢性尿酸肾病伴肾衰竭病人4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尿酸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间质而引起的肾脏病变,通常亦称为痛风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血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常合并有轻中度高血压、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易产生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3.
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十年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尿酸性肾病,又称痛风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血尿酸升高导致的肾脏损害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高嘌呤饮食增加,我国尿酸性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为了进一步研究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机制,探讨各种药物对其的作用原理,开发  相似文献   

14.
尿酸性肾病的诊断探讨——附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的发达及饮食结构的变化 ,尿酸性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增高。尿酸性肾病早期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 ,避免肾功能减退 ,但由于其早期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及认识不足 ,早期诊断率低 ,误诊率高。 16 .33%病人发展为尿毒症。本文分析临床资料 98例 ,以探讨早期诊断的方法。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983年~ 1999年明确诊断尿酸性肾病98例。其中男 82例 ,女 16例 ;最小年龄 37岁 ,最大年龄70岁 ,平均年龄 (5 2± 8.8)岁 ;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为 7周到18.3年 ,有痛风家族史者 18例。2 诊断标准  (1)典型病人根据痛风临床表现 ,血尿酸增高 >4 2 0 μ…  相似文献   

15.
高尿酸性肾病是指尿酸盐沉积于肾髓质、间质或远端集合管所致的肾损害.大于85%高尿酸性肾病患者32岁以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原发者男女之比为20.7∶1.0;继发者男女之比为1.3∶1.0.该病是西方国家的常见病,常见临床类型包括急性高尿酸性肾病、慢性高尿酸性肾病和尿酸结石.据欧洲透析与移植协会资料显示,各种原因所致终末期肾脏疾病中,高尿酸性肾病所占比例为0.6%~1.0%.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尿酸性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  相似文献   

16.
痛风性肾病又称慢性尿酸性肾病(chronic uric acid nephropathy,CUAN)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过高,尿酸盐在肾脏沉积、结晶而引起肾损害导致肾的间质性炎症和尿酸结石。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蛋白质及富含嘌呤食物摄入明显增多,高尿酸血  相似文献   

17.
鉴于有关小儿尿酸盐肾病钙磷代谢的文献报道很少,为此,作者研究106例尿酸盐肾病患者,按年龄分组,将51例1~7岁患者分为第一组,55例8~14岁患者为第二组。用50得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尿酸盐肾病的诊断标准:父母具有顽固的嘌呤代谢改变,存在尿酸素质、痛经、尿酸盐结石和其他尿酸病表现。早年(3~5岁)即表现肾脏疾病,尿液病理性改变包括白细胞尿、轻度血尿和蛋白尿、尿酸盐结石合并高水平的酸和氨成分,特殊的体质,动脉血压不稳定,胃肠功能失调,肌痛和关节痛,发作性呕吐,偏头痛等。  相似文献   

18.
尿酸性肾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嘌呤代谢异常致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进而导致尿酸性肾病(U-AN)。UAN多见于西欧国家,近年来国内病例报道有增多趋势。本文对UAN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5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结合组和西医组.结合组23 例用中药补肾化湿通络汤加西药别嘌呤醇.西医组22例单纯用西药别嘌呤醇治疗,两组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结合组总缓解率86.9%,显效率47.8%,西医组总缓解率54.5%,显效率22.3%.结合组与西医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显著,尤其是改善肾功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血脂、肝功能、血糖及尿酸关系.方法:对122例某机关单位来本院体检的职工进行脂肪肝及相关因素调查,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及肝功能等指标,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脂、血糖、肝功、尿酸异常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分别为76.9%、65.6%、85.7%和75.9%,明显高于血脂、血糖、肝功、尿酸正常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分别为23.1%、34.4%、14.3%、24.1%.结论: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