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SLE)活动性的关系以及在狼疮肾(lupus ephritis,LN)患者血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3例L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以43例无肾炎临床表现的SLE患者做为对照组。同时将76例SLE患者按SLEDAI评分分为SLEDAI≥10分组与SLEDAI〈10分组两组,进行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与SLE活动度相关性的分析。结果:LN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与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对照组(P〈0.01),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有较高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SLEDAI≥10分组,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DAI〈10分组(P〈0、01),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在SLEDAI≥10分组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与SLEDAI〈10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以LN和SLEDAI作为因变量将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LN作为因变量入选的自变量有,抗C1q抗体,抗Sm抗体(P〈0.05y,以SLEDAI作为因变量入选的自变量有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P〈0.05)。结论:在LN患者中,存在抗核小体抗体和抗C1q抗体的高表达,抗核小体抗体及抗C1q抗体在LN疾病中起较为重要作用。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是反映SLE患者并发肾脏损伤的重要指标,在LN诊断和判定其活动性方面有重要作用,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能较好的反映SLE病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C1q抗体在评价狼疮性肾炎(LN)疾病总体活动性和肾脏活动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活检病理诊断为LN患者46例.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C1q抗体滴度,比较该抗体与LN的活动性评分如SLEDAI评分、m-SLEDAI(modified SLEDAI)评分和肾脏活动性指数(RAS)等相关性.结果 抗Clq抗体滴度与SLEDAI、m-SLEDAI呈正相关.当肾脏活动指数RAS >11分时,抗C1q抗体(>20u/ml)、抗dsDNA抗体(>100u/ml)、补体C3<0.8mmol/L)、CRP(> 8mg/L)与对应的RAS值进行卡方检验,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尔逊卡方值分别为17.043,8.696,其列联系数分别为0.807、0.633.结论 预测LN疾病整体活动性时,抗C1q抗体优于抗dsDNA抗体、补体C3;它与肾脏活动性指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临床及病理与肾脏损害之间的关系,明确肾脏损害的相关血清学指标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2例L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LN患者Ⅳ型和Ⅴ型的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血肌酐)最重,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及补体C3降低在Ⅳ型多见.(2)血脂、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均与肾脏损害明显相关(P<0.01).(3)肾脏损害指标升高时,免疫复合物C1q、C3、EM沉积均达90%以上;肾脏损害指标与AI、CI及其病理参数明显正相关.结论:血脂异常、低蛋白血症、贫血、抗ds-DNA抗体、核小体抗体及补体C3均为提示肾脏损害程度的血清学指标.Ⅳ型和Ⅴ型的肾脏损害最重,并且蛋白尿、血尿、血肌酐水平与肾脏的病理沉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尿酸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脏活检确诊LN的110例病例资料,根据尿酸水平将110例LN患者分为正常尿酸组及高尿酸血症组,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肌酐、尿素氮、尿酸、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NP抗体及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指标,并对患者活动指数、慢性指数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进行评分,比较2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肾脏病理之间的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肌酐、尿素氮、高血压发生率等临床指标及活动性指数、慢性化指数等肾病理损伤评分均较正常尿酸组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较正常尿酸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24h尿蛋白定量、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及抗RNP抗体的阳性率在2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LN患者的尿酸水平与肌酐、尿素氮、肾脏病理分型及肾病理损伤评分均呈正相关,而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LN患者中合并高尿酸血症者较尿酸正常者的肾脏损伤更为严重,高尿酸血症是反映LN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轻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共有71例患者纳入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指标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以及抗dsDNA、抗核小体抗体(AnuA)阳性率,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2周,使用SPSS 21.0对随访末期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SLEDAI、ESR、CRP、补体C3、C4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抗dsDNA、AnuA均为阳性,至随访末期,2组在SLEDAI、ESR、CRP、补体C3、C4及抗dsDNA、AnuA阳性率改善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糖皮质激素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脏替代治疗联合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对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L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2组均给予常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照组给予IA治疗,观察组给予肾脏替代治疗联合IA,1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水平、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ctivity index,SLEDAI)以及抗体(抗C1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水平)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TNF-α、IL-6、IL-8水平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2组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TNF-α、IL-6、IL-8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gG、IgA、IgM、C3、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G、IgA、IgM均明显降低,C3、C4补体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IgG、IgA、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3、C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LEDAI评分与抗C1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LEDAI评分与抗C1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替代治疗联合IA有助于降低LN患者炎性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SLEDAI及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干扰素诱导基因AIM2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SLE患者(SLE组)与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AIM2 m RNA表达水平,并且分析它们与尿蛋白、补体C3、补体C4、抗ds-DNA抗体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组AIM2 m 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2 SLE组尿蛋白阳性患者的AIM2 m RNA表达水平较尿蛋白阴性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尿蛋白阴性组AIM2 m 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SLE组AIM2 m RNA表达水平与补体C3呈显著负相关(r=-0.623,P0.05),与抗ds-DNA抗体、SLEDA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1、r=0.503,P0.05),与补体C4不相关(r=-0.426,P0.05)。结论:SLE患者AIM2 m 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并与肾脏损伤、疾病活动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阳性的狼疮肾炎(LN)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04至2011年我院肾穿刺活检确诊的481例LN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AnuA,分为阳性组(n=76)和阴性组(n=405),比较两组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阳性组男15例,女61例,男性占19.74%,年龄(27.99±10.88)岁.阴性组男45例,女360例,男性占11.11%,年龄(31.15±12.15)岁.阳性组发病年龄早且男性多见(P<0.05);口腔溃疡、发热、贫血、低补体血症发生率、dsDNA抗体阳性率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Ⅳ型)比例及病理活动指数(AI)评分均显著高于阴性组(均P< 0.05);其他病理类型比例、慢性指数(CI)评分、SLEDAI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nuA阳性的LN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征,可作为增生性狼疮肾炎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维族)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临床特征。方法:对78例维族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住院的307例汉族SLE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的比较。结果:维族SLE中男性患者的比例和心包积液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汉族患者;血补体C3水平明显低于汉族,血尿阳性率、血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和抗天然(双链ds)DNA抗体(抗dsDNA)阳性均明显高于汉族;但肾功能损害及预后均与汉族无差异。结论:与汉族相比,维族患者心包积液和血尿的发生率高,伴有明显的自身抗体谱明显异常,尤以低补体血症、高ANCA和dsDNA阳性率为明显,因而临床病情重,活动程度高,但如果及时治疗,坚持随访,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狼疮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狼疮肾炎(LN)是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是决定SLE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人类白细胞抗原DR基因与狼疮性肾炎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基因与中国北方汉人狼疮性肾炎(LN)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方法,检测8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106例健康者HLA-DRB1基因类型,进行临床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患者的HLA-DR2及DR9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36/0.20,RR=2.36,P<0.001;0.27/0.18,RR=1.69,P<0.05);DR2及DR9同时阳性的35例患者中,LN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患者(RR=4.93,P<0.005),而且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也较高(RR=2.66,P<0.05)。结论 中国汉人HLA-DR2及DR9基因可能与SLE的遗传易感性有关,两者有相加作用,DR2及DR9同时阳性的SLE患者易患LN。  相似文献   

12.
<正>一、狼疮肾炎治疗的演变和局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主要临床特征。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临床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诊断SLE时50%伴有肾脏损害,而在SLE整体病程中超过60%的成人和超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超过150种自身抗体,研究发现SLE病人血清有另一种重要的补体成分C1q的抗体,即抗C1q抗体.该抗体普遍存在于SLE病人血清中,并与肾脏受累有关,且抗体滴度增加提示肾炎复发.本文就抗C1q抗体在狼疮性肾炎(LN)诊断、随访、早期识别狼疮活动以及复发等方面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真实世界研究贝利尤单抗治疗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 LN)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贝利尤单抗治疗并进行随访的25例LN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期LN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用药的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贝利尤单抗治疗后,LN患者抗dsDNA抗体水平明显下降,补体C3逐渐升高且治疗前后不同时期抗dsDNA抗体(χ2=14.000,P=0.007)和补体C3(F=3.228,P=0.0172)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尿蛋白/肌酐比值、尿红细胞计数、SLEDAI评分、糖皮质激素用量显著下降,血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升高,随访第52周时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治疗前后不同时期SLEDAI评分(F=12.23,P<0.001)和糖皮质激素用量(F=13.57,P<0.001)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接受贝利尤单抗治疗期间,有6例LN患者报告了不良反应事件,其中感染4例,白细胞降低2例,经治疗及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无严重不...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与无溶血性贫血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异同。方法:将40例SLE患者分为2组,一组为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阳性,另一组为Coombs阴性,进行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比较。结果:Coombs阳性组中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_3、球蛋白(GLB)、总蛋白(TP)较非阳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Coombs阳性组患者因免疫机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引起溶血,同时其病情活动程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高尿酸血症对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L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及正常尿酸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合并高尿酸血症LN患者的基线肌酐、尿素氮、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患者,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补体C3、高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明显较正常尿酸组低,病理方面,高尿酸组患者的系膜增生和毛细血管内皮增生程度、肾脏病理活动指数(AI)高于正常尿酸组患者(P 0.05); 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肾脏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肌酐是LN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尿酸不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高尿酸血症的LN患者临床病理表现更重,尿酸是LN患者肾脏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目前常规治疗方案下,造成Ⅳ型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治疗无效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纳入经肾脏穿刺病理活检确诊为Ⅳ型LN,经过激素及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并且随访超过6个月的患者198例,按照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148例)和无效组(50例),从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SLE病程、LN病程),临床表现(面部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血管炎、皮肤紫癫、雷诺征、口腔溃疡、发热、关节痛、浆膜腔积液、脱发、外周神经炎、淋巴结炎、高血压、恶性高血压、肉眼血尿等),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白蛋白、球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Sm,SSA,SSB,抗核糖体蛋白,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病理学指标(袢坏死、白金耳、袢血栓、球形硬化比例、节段硬化比例、新月体比例、纤维性比例、间质急性病变、间质慢性病变、间质细胞浸润、膜性病变等),治疗方案及转归情况各个方面分析组间差异,使用Kaplan-Meier法筛选影响Ⅳ型LN临床疗效的风险因素,建立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其独立风险因素。结果资料完整且规律随访的Ⅳ型LN患者共198例,无效组50例(占25.25%),有效组148例(占74.75%),2组诱导期治疗方案(单用激素,激素分别联合环磷酰胺、雷酚酸酯、FK506、环孢霉素A等)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探究在常用治疗方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下影响其疗效的风险因素发现,与有效组相比,无效组光过敏、肾功能异常、中等量蛋白尿、抗核糖体蛋白抗体阳性比例、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慢性化指数(chronicity index,CI)、肾间质慢性化程度、肾间质细胞浸润程度及非炎症坏死性血管病变(non inflammatory necrotizing vasculopathy,NNV)比例明显增高(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肾功能异常、肾间质慢性化病变及间质细胞浸润的患者治疗无效率更高。建立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发现,起病时肾功能异常是LN临床疗效较差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对于常规诱导方案治疗的Ⅳ型LN,起病时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临床疗效差,同时抗核糖体蛋白抗体阳性及伴有肾间质慢性化病变、间质细胞浸润、NNV可能也是LN治疗反应较差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 LN患者临床、病理以及实验室资料,总结 LN 的临床病理、免疫学特征以及相关因素。观察内容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肾脏损害及肾外损害的临床表现、肾活检病理类型,尿常规、24 h 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血肌酐、血清胱抑素 C(cystatin C,Cys C)、血白蛋白测定及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①123例 LN患者中女性106例(占86.38%),男性17例(占13.82%),发病年龄14~66岁,平均年龄(32.51±11.10)岁;②临床肾损害表现以肾炎综合征型(48例,占39.02%)和肾病综合征型(42例,占34.14%)多见,无症状型33例(占26.01%),肾功能不全型20例(占16.26%);③LN病理为Ⅳ型者59例(占47.97%),Ⅱ型者44例(占35.77%),Ⅴ型者18例(占14.63%),Ⅲ型者2例(占1.63%)。其中男性以Ⅳ型、Ⅴ型为主(14例,占82.35%),Ⅱ型患者中女性42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男性(39.6%比11.8%,P〈0.05);④单因素分析,脱发、口腔溃疡、浆膜腔炎、大量蛋白尿、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狼疮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血清 Cys C 升高分别在不同病理类型组间存在差异(P〈0.05);⑤以 LN病理、临床表现二分类进行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贫血、大量蛋白尿、管型尿、血清Cys C升高者肾脏病理病变较重;⑥补体C3、C4降低者分别为80例(占65.04%)和51例(占41.46%),在病理Ⅳ型、Ⅴ型中尤为显著,Ⅳ型中C3降低者为44例(占74.57%),Ⅴ型中14例(占77.78%);抗双股DNA抗体(Anti-double stranded DAN antibody,抗 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 antibody,AHA)三种抗体均阳性的患者共33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9.
由于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肾病(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ssociated nephropathy,APLN)缺乏特异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其临床诊断存在一定难度。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临床表现为血肌酐缓慢升高伴血压升高,少量尿蛋白,溶血性贫血,失蛋白肠病,辅助检查提示低补体血症,抗核抗体(ANA)阳性,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L)、抗β2糖蛋白-1抗体、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高滴度阳性。肾穿刺活检光镜及电镜均提示缺血性肾损害,且发现相对特征性的甲状腺样肾小管萎缩,未见电子致密物沉积。故综合临床和病理,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ythematosus,SLE)、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APLN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0.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继发病症。以循环中出现抗磷脂抗体、血栓形成和病态妊娠为特征性表现。合并APS的狼疮肾炎(LN)患者易出现更多并发症,预后较差,对治疗的敏感性降低。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是治疗LN合并APS的关键,血浆置换则对重症APS患者有一定疗效。近年来,新型药物与治疗方法如利伐沙班、美罗华及干细胞移植展现出了巨大的治疗潜力。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另一种极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多位中医大家均认为活血化瘀法可有效治疗LN合并APS患者。现代临床与药理研究也发现了中药治疗LN合并APS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