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对老年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的改善。方法:选取我院腹膜透析门诊规律随访的CAPD患者67例,透析剂量8 L/d。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透析方案为:治疗组32例,2 L/次,4次/d,CAPD,在腹膜透析的同时予以尿毒清颗粒口服;对照组31例。6个月为观察终点,评估两组KT/V、Ccr、Alb、Hb、血钙、血磷、iPTH及SGA营养状况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低钙血症得到明显纠正(P0.05);血磷在治疗6个月时有明显减低(P0.05),iP TH也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Hb有明显升高(P0.01),Alb在6个月时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KT/V与Ccr均有升高(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经过治疗6个月后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清颗粒治疗6个月可有效改善老年CAPD患者贫血、营养不良、透析充分性、钙磷代谢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43例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透析的原因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3年~2016年43例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透析,统计退出原因;比较退出组(研究组)和现存组(对照组)间的人口学资料、透析3个月时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钙、磷、腹膜透析评估等相关临床指标,分析患者退出透析与其人口学资料和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心血管疾病、透析不充分、感染、脑血管疾病是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透析的主要原因;与现存组相比,退出组患者的KT/V值以及患者透析3个月时的血钾、白蛋白、iPTH均较低(P 0. 05),处于低平均转运的患者比例较高;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果,KT/V、血钾、iPTH及白蛋白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是患者退出透析的首要原因;低KT/V、低血钾、低iPTH以及低白蛋白是患者退出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单中心腹膜透析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 PDAP)患者出现PDAP前后营养状况及残肾功能的比较,探讨改善PDAP后非感染相关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2019年01月—2020年12月单中心PDAP患者,调查患者PDAP前后3月内及期间白蛋白,CRP水平,腹膜转运功能及残肾功能,比较其变化。结果:共126例,发生了166例次PDAP,PDAP时白蛋白较PDAP前明显下降[(28.98±8.10)g/L vs(34.00±5.43)g/L,P<0.001],PDAP后白蛋白较感染时改善(P<0.001),但仍低于PDAP前水平[(32.99±5.92)g/L vs (34.00±5.43)g/L,P<0.001]。PDAP后残肾KT/V下降(P=0.010),总KT/V下降(P=0.007),PDAP前后PET 4 h肌酐D/P,超滤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示:感染期间高CRP水平(OR=1.016,P=0.029),PDAP前低蛋白血症(OR=5.712,...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的达标情况,探讨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规律随访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患者21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测定相关生化指标,在此基础上计算残肾KT/V和透析KT/V以及nPNA等,计算iPTH的达标率并分析其与各项临床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依据2003年K/DOQI指南的目标范围:iPTH达标率为26.07%;依据2018年《中国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南》的目标范围:iPTH达标率为57.82%。相关性分析表明,iPTH水平与低钙腹透液、透析龄、Scr、BUN、UA、P、ALP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P、高nPNA是高iPTH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高Hb、低Alb、高cCa、低P、活性维生素D的应用是低iPT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PD患者中iPTH达标率较低,年龄、蛋白摄入情况、营养状况、钙磷代谢紊乱以及相关药物的应用是i...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首年门诊随访频率与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期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CAPD患者。根据患者首年门诊随访频率的分布特征,将患者分为低频组(5月/次)、中频组(3.3~5月/次)、高频组(3.3月/次),比较各组之间的人口学资料、基线生化指标、生存结局、技术生存结局以及腹膜炎发生情况。结果 (1)高频组患者的医保比例、教育水平、体质量指数、每周尿素氮清除率(总Kt/V)、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收缩压优于中、低频组(P0.05)。(2)生存分析表明接受高频率随访患者的生存率和技术生存率均优于低频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分析发现,随访频率与生存率及技术生存率无明显相关。(3)单因素Cox回归显示随访频率(OR=0.151,P0.05)、Alb(OR=0.860,P0.05)、尿酸(OR=0.996,P0.05)都与腹膜炎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多因素回归显示随访频率对腹膜炎发生率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0.21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示随访间期为3.58月/次时,预测腹膜炎发生的灵敏度为86.1%,特异度为54.8%。结论经济及教育水平较高、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更倾向于高频随访。首年门诊高频随访(随访间期3.3月/次)是腹膜炎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进入腹膜透析第一年进行低频随访尤其是随访间期长于3.58月/次的患者腹膜炎发生风险大,远期临床结局较差,医护人员可以针对此类患者加强宣教,督促患者后期积极进行门诊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容量动态变化对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129例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肾内科的CAPD患者随访18个月,每6个月对患者容量状态(overhydration,OH)、血清白蛋白(Alb)及透析充分性等指标进行监测。随访前后Alb的变化表示为ΔAlb(Alb18月~Alb0月),OH的变化表示为ΔOH(OH18月~OH0月)。结果:根据△Alb将患者分为三组,即A组(ΔAlb≥3 g/L)、B组(2 g/L≥ΔAlb≥-2 g/L)及C组(ΔAlb≤-3 g/L),结果显示ΔOH在三组间有明显不同[(-1.04±1.6)L,(0.16±1.62)L,(0.26±1.34)L;P0.05)],而患者年龄、透析龄及残余肾尿素清除率(r Kt/V)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基线资料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OH、年龄及r Kt/V是影响Alb水平的独立因素(R2=0.301,P0.05);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矫正性别、糖尿病及r Kt/v下降速率等因素后,随访期间平均OH水平是影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χ2=20.51,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持续高容量状态或容量负荷增加是导致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残肾功能下降并不一定伴有Alb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致病菌谱、药敏情况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及未发生腹膜炎的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龄(<1年组,1~3年组,>3年组)、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组、初中及初中以上组)、培训者工龄(<5年组,5~10年组,>10年组)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等临床资料;同时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致病菌谱、药敏等临床资料及转归情况。 结果501例CAPD患者中,87例患者发生106例次腹膜炎,平均腹膜炎发生率为1次/66.8病人月。透析龄<1年组,1~3年组,>3年组的腹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8.8%(21/112)、24.0%(56/233)、6.4%(10/156),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2,P<0.001);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患者腹膜炎发生率(29.1%,59/203)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患者(12.4%,37/298)(χ2=21.60, P<0.001);培训护士的工龄<5年,5~10年和>10年组,腹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5.4%(51/201)、15.4%(23/148)、8.6%(13/15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5,P<0.001)。腹膜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26.89±5.16)g/L]显著低于非腹膜炎组[(34.58±6.27)g/L;t=-8.8,P<0.001]。腹膜炎患者透出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58.3%(56/96),革兰阳性菌比例为78.6%(44/56)。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5.5%(5/11)。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的经验用药有效率为65.9%(70/106)。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共21例次,66.7%(14/21)复发,33.3%(7/21)拔管。 结论本中心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与患者透析龄、文化程度、培训者工龄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密切相关。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且复发率和拔管率高。  相似文献   

8.
<正>腹膜炎是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居家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最终可导致患者退出CAPD。我们通过对本腹透中心近5年来所发生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腹透中心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DAP时的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和转归情况。根据PDAP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三组:治愈组、退出组(拔管、死亡患者)、复发组(治疗后出现腹膜炎复发、再发或重现的患者),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78例患者共发生133例次腹膜炎,其中治愈组81例次,退出组26例次,复发组26例次。病原微生物培养为革兰氏阳性菌57例次,革兰氏阴性菌39例次,混合菌感染4例次,真菌6例次,培养阴性27例次。退出组患者从腹膜炎出现症状到治疗的时间较治愈组及复发组长(P0.05),退出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较其他两组低(P0.05),hs-CRP水平较其他两组高(P0.05)。复发组前白蛋白水平较治愈组低(P0.05)。退出组患者血钾水平较治愈组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时间延迟、hs-CRP水平升高及低蛋白血症是影响腹膜炎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时间延迟、低蛋白血症及高水平hs-CRP是PDAP患者拔管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DAP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及早期积极抗感染治疗,减少腹膜炎频发率、拔管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脏病常见治疗手段之一,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是腹膜透析(PD)常见并发症,也是PD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诊断、积极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对提高导管留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PDAP患者的病原体谱和耐药性不断发展~([1])。ISPD(2016)建议,应在标准PD中心对PDAP患者进行病原菌和耐药性的定期监测,并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2])。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我国透析人数迅速增长, 2025年预计将超过90万[1]。许多区域推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优先"的透析政策, 目前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中PD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 PDAP)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PDAP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及导管功能障碍事件[3], 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4]。目前许多研究分析了PDAP的危险因素, 但是不同研究总结的相关危险因素不同[5]。PDAP的发生与违反无菌操作、居住环境差、低血红蛋白[6]、高血糖、透析龄[7]、性别、体质指数[8]、低白蛋白血症、腹膜透析出口感染[9]、心理因素[10]、环境因素(如气候)[11]等多种因素有关, 故归纳PDAP发生规律并识别发生PDAP的高危人群较困难。近年来, 一些实验室指标在预测疾病的发生及预后中发挥了作用, 肿瘤、脓毒血症及肺部疾病等领域已有广泛报道[12,13,14]。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国内外PDAP发生的早期预测指标及护理干预措施, 为...  相似文献   

12.
目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仍然是腹膜透析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或腹膜透析失败的主要原因[1].我们回顾性分析本院腹膜透析中心近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资料,了解PDAP菌谱和耐药状况,为PDAP提供用药参考.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6年11月至2011年2月本院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90例腹透患者为对象,共31例次发生腹膜炎,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2 ~72岁,平均(44.0±13.6)岁,连续腹透龄为(17.7±13.2)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3例,狼疮肾炎2例,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病2例,紫癜性肾炎1例,梗阻性肾病1例.收集入选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病、腹膜透析时间、临床症状、透析液常规、致病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等,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透液乳铁蛋白(lactoferrin, Lf)水平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 PDAP)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9年09月—2022年09月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就诊的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人乳铁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腹透液Lf水平。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腹膜炎分为对照组、腹膜炎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原菌、转归等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腹透液Lf与PDAP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腹透液Lf对PDAP的预测价值,并比较不同类型病原菌感染的腹透液L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腹膜炎组患者腹透液Lf水平明显升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腹透液Lf升高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DAP的独立相关因素(P<0.001),腹透液Lf预测腹膜透析患者PDAP的曲线下面积为0.946(95%CI 0.917~0.975,P<0.001),特异度为89.1%,敏感度为89.4%。与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016年在我院进行MHD治疗的1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QSGA)结合实验室生化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综合评估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并分析MH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MQSGA评估结果显示营养正常组有63例,占总人数44.37%,营养不良组有79例,占总人数55.63%,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有68例,占总人数47.88%,重度营养不良有11例,占总人数7.74%。营养正常与营养不良组间CRP、Alb、BUN、TSF、BMI、kt/v、年龄、透析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模型结果显示KT/V1.2,年龄、透析龄、Alb是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多,其中KT/V1.2,年龄、透析龄、Alb是其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正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尿毒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全球130个国家超过27.2万的患者行腹膜透析,占全球透析人口的11%~([1,2])。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尤其难治性PDAP是腹膜透析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导致腹透技术失败、腹膜功能衰竭、腹膜硬化症(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EPS)、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及时的诊断及防治难治性PDAP是肾科领域所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现就难治性PDAP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尿毒症小剂量腹膜透析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4 L/d)腹膜透析,同时每日服用参苓白术散;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8 L/d)腹膜透析,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血尿素氮(BUN)、肌酐(Scr)、钾、钙、磷、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计算尿量、超滤量、残肾Kt/V、腹膜Kt/V评估患者腹膜透析充分性。通过饮食热量(DEI)和蛋白的摄入量、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生活质量问卷(ADL)调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S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Alb、H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血Sc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Alb、H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钾、钙、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血钾、钙、磷水平差异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肾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Kt/V、尿量、超滤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肾Kt/V、腹膜Kt/V、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滤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肾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Kt/V、尿量、超滤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两组治疗前后比较,SGA、ADL、DEI、D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SGA、ADL、DEI、D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腹膜透析加用参苓白术散透析更充分,能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临床特点及发生与当次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至2019年吉林省4家三甲医院PDAP患者资料,根据腹膜透出液培养出的致病菌种类,将患者分为大肠埃希菌组和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CAPD)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及转归预后情况,为临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接受腹透治疗,且并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及转归情况。结果:共收治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131例,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222例次,培养致病菌结果阳性143例次(64.4%),阴性79例次(35.6%)。185例次治愈;退出37例次,总治愈率为83.8%,病死率为4.1%,因感染导致腹膜透析退出率为16.3%,真菌感染的退出率为81.8%,显著高于G+球菌及G-杆菌感染(P0.001);多重感染退出率33%,4例均合并真菌感染。G-杆菌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阴性及G+球菌退出率(P0.001)。结论: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是导致腹透患者退出的主要原因,其中多重感染比例增高,预后较差,且多与反复操作不当有关,故对腹透患者定期加强操作指导及监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艾灸对低腹膜转运CAPD患者腹膜转运功能的影响。方法:低腹膜转运CAPD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药艾灸)与对照组各16例,观察治疗前后透析液溶质浓度与血液溶质浓度(D/P)比值、腹膜溶质清除指数(KT/V、C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葡萄糖(D/D0)比值降低(P〈0.05),肌酐、尿素氮D/P比值提高(P〈0.05),腹膜溶质清除指数(KT/V、CCr)明显增加,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艾灸可有效地提高透析效能,对低腹膜转运CAPD患者腹膜的转运功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腹膜通透性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2014年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45例,根据腹膜平衡试验(PET)分为两组:腹膜高通透性组和腹膜低通透性组。随访1年,监测患者生化指标、KT/V,采用心脏超声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并根据Reichek公式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腹膜透析患者随访12月后LVMI与CRP及腹膜通透性呈正相关(P〈0.05),与Hb、Alb、RRF、KT/V呈负相关(P〈0.05);(2)与腹膜低通透性的患者比较,腹膜高通透性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RRF、KT/V明显降低(P〈0.05),CRP、LVMI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通透性的腹膜透析患者LVMI高于低通透性的腹膜透析患者,可能与营养不良、微炎症、透析不充分、残余肾功能下降有关系,提示我们应该对腹膜高通透性患者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