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改革病理检验技术课程的知识结构,建立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依据的教学模块。将2008级选修病理检验技术课程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60名学生分为对照班和试验班,分别实行传统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2班学生的理论测试成绩、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并设计调查问卷,分析2班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试验班学生的理论测试、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班级(P0.01)。结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有助于职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知识量大且抽象的特点。该课程主要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精神,除了正常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外,更需要强化临床检验课程思政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医学检验教育的深入研究,深度挖掘提炼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以“三导向”人才培养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从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素质培养和身心素质养成为等层面实施课程思政,切实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职业素养相统一,以期培养符合新时代医学检验教育目标要求、德才兼备、专业化医学检验人才。  相似文献   

3.
按照国家《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基本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生培养模式将是院校教育的重点和核心任务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医学生岗位胜任力教育的现状研究,客观分析岗位胜任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系统总结相关医学院校在医学生岗位胜任力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提出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通过在教育实践中实施医教协同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有机对接;制定和实施执业医师考试提升方案,促进医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开展毕业生追踪调研等方法来有效提高医学教育水平,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提供良好的医学教育基础,最终实现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职教改革的不断深入,职教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措施越来越明确,中高职衔接作为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关键一环,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中医等医学教育的继续教育已纳入了医学技术人才的整个培养体系,随着"医教协同培养"方案的推进,医学职业技术教育的学制不断延长。为了使中高职衔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使院校教育与继续教育有机结合,减少课程的重复设置、教学、实习和培训内容的重复学习,实现了职业教学的科学性与高效性,提高中医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本文将对基于"医教协同培养"构建中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的重要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的不同领域。现代社会人文医学迅速兴起,以PBL为平台的课程改革,打破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实现了课程体系、教学形式、教学资源、认知过程、教学评估、教学理念的多方面整合与发展。同时,作为医学PBL教学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动力,整合型医学PBL课程、多轨式\多模式PBL教学、网络PBL教学-智慧学习、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元化PBL评估体系、医学PBL课程的本土化改革与实践,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科研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推动了医学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为探讨医学教育中职业认同感为导向的呼吸内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职业认同感教育,是强调自我形象受到患者及同龄人的社会认可,并相信通过在不同工作岗位中的表现,展现出专业能力的信念。关于职业认同的构建过程,可能包括对生活经历和不同的职业生涯的融合。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善于反思,渴望继续学习和发展,这恰恰是职业认同感特质的一部分。将相关人文社会文化素养、健康中国发展教育和心理疏导与临床能力融为一体,提高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实施全面自身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呼吸技术和临床人才,满足各岗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儿科医生短缺目前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规范儿科住院医师培训、高效高质的培养合格的儿科医生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是第三代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儿科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住院医师的培训更应提倡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并结合临床实践、独立诊治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常规儿科诊疗操作,达到儿科低年资主治医师水平的住院医师。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刚刚起步,与国际先进医学教育理念和模式有很大差距。文章旨在总结本院在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的儿科医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以全面提高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更好的完成儿科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8.
面对医学的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需求,如何以提高职业岗位胜任力为核心来深化继续医学教育改革、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建设、构建特色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和教学模式,对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培养质量非常重要。临床进修是广大在职医务工作者学习再提高的一种重要的继续医学教育途径,是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环节。如何通过加强进修基地内涵建设,提升进修教育品质,来培养高水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是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围绕华西医院进修医师培训实践,从规范化进修管理、教学体系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及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进修基地建设的探讨,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共促继续医学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职业道德良好、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扎实,能独立规范地承担常见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其核心是提高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与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活动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关键内容,设计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规范化和同质化。近些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医学基地,结合国家住培相关政策和超声医学专业特色,探索并实践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分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逐步建立了“理论实践两手抓,岗位胜任三步走”的培训体系,使住培学员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切实地提升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质量。文章重点总结了教学活动设计的理念与形式,以期为中国超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设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推进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在医教协同背景下,构建我国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做好原有7年制医学教育与“5+3”临床医学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构建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创新体系显得至关重要。考虑社会和广大医学生的需求,遵循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在医学教育领域积极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使得医学教育系统机制更加高效,加快合格医学人才的成材率并迅速提升紧缺人才的培养速度,奋力推动建设健康中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文章通过讨论与积极探索,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对该培养体系进行初步思考、展望并不断优化,以期提高医学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超声诊断学在医学临床教学中属于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而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以胜任力为导向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被逐渐强调,因此在超声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过程中,岗位胜任力提升尤为重要。课题组认为,在超声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实践中,培训基地应至始至终以提升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应用并进行教学评价至关重要。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以CBL为主的混合式教学,OSCE模式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于提升超声专业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和职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研现阶段黑龙江省用人单位对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岗位要求及岗位胜任力的满意度,探讨以提高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途径。方法以新入职两年的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师为评价对象,以问卷调查用人单位的形式,从专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身心素质四个维度调研用人单位对其的岗位要求以及岗位胜任力的满意度。结果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中以职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最为重要。用人单位对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岗位胜任力的满意度评价都在3.5分以上。然而,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岗位胜任力的评价仍低于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结论儿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提倡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将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儿科岗位胜任力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到医学专业教育教学中,让二者协调同步、相得益彰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文章探索《康复评定技术》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有效路径,以期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其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职业素养,激发其学习兴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专业同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将课程思政运用于医学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医学道德精神,医学课程思政承载着新时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使命,在对医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挥综合性大学结构上的优势,探索新时代医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新思路。文章对综合性大学医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通过结合综合性大学特色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形式、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和完善课程思政管理评价体系等方式进行改革,将知识讲授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使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开拓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同程度存在过于关注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素养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评价考核“一考定乾坤”等问题。广州医科大学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探索构建“厚人文”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强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重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精湛医学实践技能、厚重综合素养的卓越医学人才,取得了一定的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16.
医学的本质决定了医学的人文内核,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医学伦理学是医学和人文的交叉学科,它与思想政治学科属性相近,价值导向同一,内容形式互补互促,使得医学伦理学开展“课程思政”较医学其他专业课程更具优势。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医学生的爱国精神、敬业精神、科学精神和职业精神。教学方式可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角色扮演,课后的经典阅读、网络资源学习,以及伦理查房、社会调研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教学考核评价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估。  相似文献   

17.
1继续医学教育概念的内涵、目的、地位、形式 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继续医学教育定义为继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终身医学教育制度.后来,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继续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全球标准》中明确指出:CME的目的是保持、更新、发展和提高医生自身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满足患者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继续医学教育从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培训),一直延伸到终身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已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三阶段联合体系.继续医学教育的传统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为专题讲座、临床实习进修、学术会议,但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场模拟教学、远程医学教育、科研和新技术推广教育等方式都已经成为继续医学教育新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8.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六大核心能力出发培养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而同等学力专硕以职业发展为导向,聚合临床和科研知识体系培养,两者培养模式具有相通性、互补性。研究以浙江大学口腔专业为例,通过选拔优秀口腔住院医师攻读同等学力专硕,在组织制度、入口选拔、培养内容、考评机制以及师资建设方面开展并轨培养实践探究,对我国毕业后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口腔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发挥改革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岗位胜任力是胜任本职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医学事业的发展,并加大了对医学实验技术的研究力度。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背景下,需要对医学实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完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育原则,培养出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满足医学领域的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对医学实验技术岗位胜任力进行理论分析和探究,以培为目标,构建了医学实验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并建立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实验技术课程体系框架,为培养应用型的医学实验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岗位调研情况,依托院校合作平台,结合医学检验技术校内实训基地的现状,在学生毕业实习前集中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校外检验仪器实训,将实训教学延伸到临床一线。实现课堂与职场的无缝对接,提高教学效果,凸显职业能力培养,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