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女性,46岁,2003年7月因患“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我科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恢复良好,4年后因慢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逐渐丧失功能,于2008年6月在我科行再次肾移植术,术后采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联合他克莫司胶囊和甲泼尼龙免疫抑制治疗,定期复查肾功能、尿检等正常。  相似文献   

2.
2020年5月24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施行了1例原位心肝联合移植, 受者原发病为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缺血性心肌病, 上腔静脉和股静脉/主动脉转流完成心脏移植, 然后在股静脉/升主动脉转流完成肝移植, 给予巴利昔单抗和甲泼尼龙联合免疫诱导治疗, 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的免疫抑制方案, 目前随访12个月, 生活质量良好。心肝联合移植术是治疗心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 但手术时间长, 创伤大, 需要精心的术后监护以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3.
患者为男性,56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于2008年11月20日在我院接受肾移植,术前2 h及术后4 d分别给予巴利昔单抗20 mg诱导治疗,术后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术后第5天,受者的血肌酐(Cr)降至216 μmol/L,自行去厕所不慎滑倒,当时无不适.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多种因素可导致胆汁淤积,由他克莫司(Tac)或环孢素A(CsA)所致的胆汁淤积,可通过二者之间的转换来处理~([1]),但仍有少数患者在进行转换后药物的不良反应仍不能缓解.本中心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间的225例肝移植受者,术后采用Tac+吗替麦考酚酯(MMF)+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4例发生Tac所致的胆汁淤积,我们将Tac转换为西罗莫司(SRL),3例的严重胆汁淤积得以缓解,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抑制剂方案对肾移植术受者外周血CD4~+ 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定群研究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移植中心接受初次移植50例随访满1年肾移植受者,分为钙调神经蛋白抑制组(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强的松)19例,其中环孢素组10例,他克莫司组9例;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吗替麦考酚酯+强的松)31例.另取20例行规律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的方法检测3组外周血CD4~+ Foxp3~+ Treg占CD4~+ T细胞的比例,比较各组间表达水平与不同免疫抑制方案的关系.结果 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组、雷帕霉素组和终末期肾病组3组年龄、性别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组、雷帕霉素组2组冷缺血时间、HLA错配率、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雷帕霉素组和终末期肾病组CD4~+ Foxp3~+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钙调神经蛋白抑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环孢素患者和他克莫司患者外周血中CD4~+ Foxp3~+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服用雷帕霉素组患者外周血CD4~+ Foxp3~+ Treg占CD4~+ T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服用钙调神经蛋白抑制组患者,提示雷帕霉素有助于诱导宿主对移植肾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征、诊断思路及治疗措施.方法 肾移植术后并发甲型副伤寒的5例患者均为县级以下城镇或农村居民,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MMF)+醋酸泼尼松的免疫抑制方案.1例因受凉起病,其余4例无明显诱因.发病时间分别为术后5、7、7、9和14个月.入院时,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3例有发热、畏寒、乏力及头痛等中毒症状;3例有鼻塞和咽部充血等呼吸系统表现;1例血压较原基础血压升高,1例相对缓脉.3例患者出现尿量减少,其中1例伴有肉眼血尿,移植肾区肿胀、压痛及血压上升.仅1例肥达试验(恢复期)甲型副伤寒抗体呈阳性.结果 入院时5例患者均以急性胃肠炎或MMF不良反应治疗,疗效欠佳.5例患者均经血培养确诊后,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联合治疗,治疗7~10 d后,5例患者全部治愈.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 d后好转;3例患者血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浓度出现较大波动及移植肾功能下降等免疫抑制剂中毒症状,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肾移植术后甲型副伤寒的早期症状及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其确诊主要依靠血培养,氟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肾移植术后服用不同霉酚酸(MPA)制剂在≤12岁与>12岁年龄段的暴露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儿童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均为MPA+他克莫司+糖皮质激素,按照MPA剂型分为A组(37例,服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B组(28例,服用麦考酚钠肠溶片)和C组(8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肝移植治疗的3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结果3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均行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均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术后2例行全身化疗。2例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1例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3例患者均联合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复发。术后2例分别无瘤生存141个月和38个月,1例于术后3年死于肿瘤复发。结论对于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选择适当病例施行肝移植手术,可能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联合应用西罗莫司(雷帕霉素)对他克莫司(FK506)剂量的影响。方法6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免疫抑制方案采用西罗莫司+他克莫司+泼尼松;对照组30例,采用麦考酚吗乙酯(MMF)+他克莫司+泼尼松联合治疗。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率,他克莫司用量,肾功能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全部如期完成观察,两组的人肾存活率均为100%,研究组、对照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30)、10%(3/30),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研究组在维持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与对照组相当情况下,其用量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60%比70%,P0.05)。结论联合西罗莫司+他克莫司+泼尼松方案用作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能减少他克莫司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使用西罗莫司(SRL)的受者继发间质性肺炎的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7例肾移植受者在使用SRL后发生间质性肺炎8次,其中2例初始免疫抑制治疗即采用含SRL的方案,5例的初始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后因移植肾肾病(4例)或并发肿瘤(1例)而将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转换为SRL。发生间质性肺炎时,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以及呼吸困难,CT和胸片检查有阳性表现。结果 发生间质性肺炎后,4例5次停用SRL,另外3例减少SRL的用量,3~14 d后发热和呼吸道症状逐渐好转,2~4周后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肺炎开始逐渐吸收,而病变完全吸收则需要2~6个月。结论 肾移植后使用SRL可继发间质性肺炎,一旦发生间质性肺炎,应立即减少SRL的用量或停用SRL。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多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浮肿、高脂血症等肾病综合征表现起病,是我国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常见类型。个体预后差异较大。免疫抑制剂是治疗IMN中主要药物之一。糖皮质激素、烷化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雷公藤等免疫抑制剂在治疗IMN具有重要地位。最近研究显示新型免疫抑制剂如利妥昔单抗、吗替麦考酚酯、来氟米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在治疗IMN中也具有一定前景。  相似文献   

12.
患者为男性,年龄为30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于2008年在我院行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为其母亲).术后3d,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8d,尿量恢复正常.以他克莫司3 mg/d+吗替麦考酚酯2.25mg/d+泼尼松5 mg/d预防排斥反应.2009年5月复查,发现尿蛋白持续++,隐血+~++,于外院诊断为“慢性排斥反应”,血肌酐呈缓慢进展,最高达996 μmol/L,遂开始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2011年7月,以“肾移植后3年,肾功能异常2年余,肉眼血尿20d,胸闷、憋气10 d”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13.
在免疫抑制的移植患者随访过程中,通过Immuknow试验在体外检测活化的CD4+T淋巴细胞内ATP水平有助于认识免疫系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因此,有研究报道低ATP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有关。虽然数量有限,但在儿童和成人移植患者方面都已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本研究纳入40名肝移植术后1年以上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均接受了Immuknow检测,其ATP平均值为317μg/L(200~400μg/L),与以往在成人患者中测试的结果相近。接受他克莫司或环孢素单一治疗患儿的CD4+T淋巴细胞内ATP水平明显高于接受他克莫司或环孢素加吗替麦考酚酯(骁悉)联合治疗的患儿(P=0.005)。在接受环孢素治疗的患儿中,单一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的ATP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3),而接受他克莫司治疗时两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者认为,单一测定CD4+T淋巴细胞内ATP水平可作为一种辅助检测手段用于指导儿童肝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余意  聂海波  胡卫列  吕军 《器官移植》2013,4(4):208-211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接受同种异体DCD供肾受者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早期应用西罗莫司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DCD供肾肾移植受者,采用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三联抗排斥免疫方案(FK506每次3mg,每日2次;MMF每次750mg,每日2次;泼尼松每次15mg,每日1次),术后即出现无尿,诊断为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术后35d发现尿量减少,移植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急性排斥反应,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无效后,血清肌酐(Scr)升高,提示治疗无效,改为西罗莫司+FK506+MMF+泼尼松的四联方案(西罗莫司每次0.5mg,每日1次;FK506每次2mg,每日2次;MMF每次250mg,每日2次;泼尼松每次15mg,每日1次),并减少他克莫司剂量。改用方案后3d患者Scr逐渐下降至正常,至出院后未再出现排斥反应。患者随访至2013年4月移植肾功能稳定,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西罗莫司有利于DCD供肾肾移植患者肾功能早期恢复,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三、优化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免疫抑制方案 瑞典隆德大学Henrik Eklaerg教授报道:以他克莫司(Tac)Ⅲ期临床及Symphony试验结果为依据,2009年5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Tac+吗替麦考酚酯(MMF)方案作为预防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适应证,并推荐诱导治疗+低剂量Tac+MMF+皮质类同醇作为美国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试验的标准对照方案,建议此方案中血Tac浓度谷值为5~8μg/L.  相似文献   

16.
(十一)高致敏受者 在等待肾移植的尿毒症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由于多次输血、妊娠或曾经移植等原因,受到同种HLA免疫致敏而产生高水平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PRA超过50%即可归入免疫高危(高敏)人群.对此类受者,采用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糖皮质激素的维持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心脏移植免疫抑制治疗旨在预防或治疗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同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在全球范围内,IL-2受体拮抗剂已成为心脏移植最常用的免疫诱导剂。临床结果一致表明他克莫司抗排斥反应的作用至少等于或优于环孢素,但接受以两种CNI为基础的维持免疫抑制方案的心脏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无差异;快代谢基因型黄种人受者服用环孢素比他克莫司更易以较低剂量达到目标血药浓度。与硫唑嘌呤相比,吗替麦考酚酯可降低受者死亡率和移植心脏功能障碍发生率,并减缓移植心脏血管病的发生和进展。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西罗莫司和依维莫司已被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或心脏移植物血管病的受者,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关于糖皮质激素撤除及减量的时机,目前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8.
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在体内脱酯化后形成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吗替麦考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MPA是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的可逆性、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嘌呤的生物合成。MMF不仅能够有效地抗急性和慢性排异反应,而且没有肾毒性。与环孢霉素A(CsA)、他克莫司、环磷酰胺(CTX)或硫唑嘌呤(AZA)等其他免疫抑制剂相比,MMF的耐受性较好。MMF自上世纪90年代初首先应用于心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儿童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6月至2008年12月41例儿童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1980-1993年(G1)有8例患儿,均未进行免疫诱导,术后采用以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1994-2001年(G2)有18例患儿,均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免疫诱导,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或硫唑嘌呤)+泼尼松的方案;2002年后(G3)有15例患儿,均应用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IL-2RA)免疫诱导,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小剂量泼尼松(或无泼尼松)的方案.分别对三个阶段患儿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和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等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及生长发育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 41例患儿术后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7.6%/90.2%、95.1%/82.9%和90.2%/75.6%,其中G1为87.5%/75.0%、75.0%/50.0 %和75.0%/50.0%、G2为100.0%/94.4 %、100.0%/83.3%和94.4%/72.2%以及G3为100.0%/100.0%、100.0%/100.0%和100.0%/93.3%,G3明显高于G1(P<0.05),但与G2无明显差异.41例中共有13例发生AR,发生率为31.7%,其中G3的AR发生率分别为13.3%,明显低于G1和G2的50.0%和38.9%(P<0.01).G1、G2和G3患儿的身高分别增长了(2.9±0.6)、(3.2±0.6)和(3.8±0.9)cm,G3患儿身高的增长幅度最为明显(P<0.05).G1、G2和G3患儿间DGF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高血压和感染是最为多见的并发症.结论 良好的组织配型、适宜的手术方法、恰当的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及AR早期诊断是保证儿童肾移植成功的关键.IL-2RA免疫诱导能够有效地降低AR发生率,而小剂量激素或无激素方案最大程度的改善了影响患儿骨骼发育的限制因素,促进患儿生长.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术后应用他克莫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FK506)作为免疫抑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首次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3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和泼尼松(FK506组),另一组给予环孢素A、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泼尼松(CsA组),观察2个组的免疫抑制效果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CsA组和FK506组的人/肾1年存活率分别为100.0%/93/3%和95.0%/95.0%;两组肝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