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科自拟补肾健脾方是否可保护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后开始接受PD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中药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保护RRF,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方。记录2组患者基线、24周及48周时的尿量、透析液用量及腹膜透析超滤量,检测血清、24 h腹膜透析液及尿液肌酐、尿素;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尿素清除率(urea clearance,UCL)及残肾肾小球滤过率(residual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rGFR),rGFR以残肾Ccr及UCL的算数平均数(Ccr+UCL)/2计算。结果 24周时中药组及对照组的尿量、残肾Kt/V、残肾Ccr及rGFR均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中药组相比,对照组残肾Ccr以及rGFR的降低更显著(P0.05),尿量、残肾Kt/V的降低数值更大,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48周时2组的尿量、残肾Kt/V、残肾Ccr及rGFR均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中药组相比,对照组尿量、残肾Kt/V、残肾Ccr以及残肾rGFR的降低更显著(P0.05或P0.01)。组间比较,24周及48周时中药组及对照组的总Kt/V、总Ccr均无显著性差异,但24周及48周时中药组的每日腹透液用量均少于对照组,且在48周达到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补肾健脾方对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RRF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可能会减少达到充分透析所需的每日腹透液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腹膜透析患者不同透析剂量的临床疗效.方法 横断面调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透析超过3个月但处于稳定状态的腹膜透析患者,根据透析剂量不同分为3组,A组≤4000ml,B组≤6000ml,C组≥8000ml.比较3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血浆白蛋白、校正的蛋白分解率、24 h腹透液蛋白定量、体表面积、用尿尿素氮清除率与尿肌酐清除率的均值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3组患者总尿素氮清除指数和总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腹膜Kt/V和腹膜总肌酐清除率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残肾Kt/V和残肾总肌酐清除率及肾小球滤过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白蛋白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5);3组间蛋白分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24 h腹透液蛋白定量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体表面积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A组患者促红素用量及医药费用最低.结论 (1)大多数患者使用6000 ml或6000 ml以下的透析剂量可以达到充分透析;(2)残肾功能好,体表面积小的患者,小剂量透析可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医疗费用越低;(3)透析时间长、残肾差、体表面积大的患者需要更高透析剂量才能维持充分透析,但腹膜透析液蛋白丢失增多,蛋白摄入不足,残肾对毒素清除减少可能使营养状况恶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膜透析患者不同透析剂量的临床疗效.方法 横断面调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透析超过3个月但处于稳定状态的腹膜透析患者,根据透析剂量不同分为3组,A组≤4000ml,B组≤6000ml,C组≥8000ml.比较3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血浆白蛋白、校正的蛋白分解率、24 h腹透液蛋白定量、体表面积、用尿尿素氮清除率与尿肌酐清除率的均值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3组患者总尿素氮清除指数和总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腹膜Kt/V和腹膜总肌酐清除率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残肾Kt/V和残肾总肌酐清除率及肾小球滤过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白蛋白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5);3组间蛋白分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24 h腹透液蛋白定量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体表面积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A组患者促红素用量及医药费用最低.结论 (1)大多数患者使用6000 ml或6000 ml以下的透析剂量可以达到充分透析;(2)残肾功能好,体表面积小的患者,小剂量透析可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医疗费用越低;(3)透析时间长、残肾差、体表面积大的患者需要更高透析剂量才能维持充分透析,但腹膜透析液蛋白丢失增多,蛋白摄入不足,残肾对毒素清除减少可能使营养状况恶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腹膜透析相关性丝状真菌腹膜炎1例的诊疗过程及其预后,并结合文献复习以加强对该病诊疗方面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17医院收治的1例腹膜透析相关丝状真菌腹膜炎患者资料,并总结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出现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症状后,给予头孢他啶联合头孢唑林抗感染治疗15d,症状无明显改善;随后腹膜透析液培养提示丝状真菌,立即停用抗生素,给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并行腹膜透析管拔管术,术中腹膜透析管内奶酪样物质送检培养提示丝状真菌生长。患者拔管后行血液透析治疗,半年后重置腹膜透析管,行腹膜透析治疗,1.5%腹膜透析液4次/日;2周后测尿量650 ml,超滤量-490 ml,残肾尿素清除指数(Kt/V)0.811,腹膜Kt/V 1.832,总Kt/V 2.64/周,残肾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35.7,腹膜Ccr 38.9,总Ccr 74.6/周,氮表现率蛋白相当量1.12,提示透析充分,营养状况良好,PET试验提示高平均转运型。连续随访3年患者腹膜透析充分,后因无菌操作不规范致反复细菌性腹膜炎,最终诊断为腹膜超滤衰竭,退出腹膜透析,改行血液透析至今。结论目前腹膜透析相关丝状真菌性腹膜炎治疗以拔管后退出腹膜透析为主,而在腹膜炎治愈、一般情况良好的条件下,仍可以考虑腹膜透析管重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压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透析充分性、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108例,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分组,血压控制130~140/80~90 mmHg者纳入A组(n=52),血压控制为120~130/70~80 mmHg者纳入B组(n=56)。比较两组透析前、透析6个月的RR指标,包括尿素清除指数(KT/V)、残肾KT/V、总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残肾Ccr。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以及Cr峰值浓度、BUN峰值浓度、每周尿素氮清除量。记录两组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总KT/V、残肾KT/V、总Ccr、残肾Cc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但B组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BUN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B组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每周尿素氮清除量显著高于A组(P0.05)。B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36%,显著低于A组的17.31%(P0.05)。结论:将血压控制为120~130/70~80 mmHg,对腹膜透析患者RRF有保护作用,可提升透析充分性,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透析充分性与血磷变异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01月~2018年0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CAPD患者16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透析充分性指标。按照透析充分性[尿素清除指数(Kt/V)≥1. 7且肌酐清除率(总Ccr)≥50 L·周~(-1)·1. 73 m~(-2)]分为两组,其中透析充分组87例,透析非充分组81例;血磷变异程度以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表示,根据血磷CV中位数,将患者分为血磷高变异和血磷低变异,分析患者透析充分性与血磷变异度的关系。结果:(1)与透析充分组相比,透析非充分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残肾Kt/V、残肾e GFR、尿量均降低,而血磷CV、iPTH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透析充分组和透析非充分组中血磷高变异分别为34例(39. 1%)和50例(61.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 Pearson秩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白蛋白(r=0. 294,P 0. 001)(r=0. 262,P=0. 001)、残肾Kt/v(r=0. 421,P 0. 001)(r=0. 365,P 0. 001)、残肾e GFR(r=0. 294,P 0. 001)(r=0. 213,P=0. 006)、尿量(r=0. 168,P=0. 029)与总Kt/v、总Ccr成正相关,而血磷CV(r=-0. 334,P 0. 001)(r=-0. 285,P 0. 001)与总Kt/v、总Ccr成负相关。全因死亡做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全因死亡(r=-0. 183,P=0. 017)与透析充分性成负相关。(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磷CV(OR=2. 675,95%CI:1. 111~6. 446,P=0. 028)、白蛋白(OR=0. 827,95%CI:0. 961~1. 008,P 0. 001)、iPTH (OR=1. 005,95%CI:1. 001~1. 009,P=0. 027)、残肾Kt/V (OR=0. 001,95%CI:0. 000~0. 015,P 0. 001)和残肾e GFR (OR=0. 926,95%CI:0. 865~0. 991,P=0. 026)是透析充分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PD患者血磷变异度与透析充分性密切相关。提示加强血磷稳定性的管理,对提高透析充分性及改善心血管并发症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患者贫血状况,分析影响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达标的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5月1日至9月30日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随访的所有年龄≥18岁且透析龄≥3个月的随访资料完整的PD患者280例,以Hb≥110 g/L为血红蛋白达标标准,分析Hb达标率及影响Hb达标因素。结果 (1)PD患者Hb浓度为(106.08±20.42) g/L,Hb达标率为40.36%,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达标率分别为76.78%、38.95%;(2)Hb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相比,透析龄、每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营养评估体质指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血磷水平显著低于未达标组(P0.05);达标组血清白蛋白、胆固醇、血钙、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总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残肾Kt/V、残肾Ccr显著高于未达标组(P0.05);(3)高转运组与低平均转运组、高平均转运组相比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龄1年、高SGA评分、血清白蛋白35 g/L、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 iPTH)300 ng/L、血钙2.5 mmol/L、血清铁10.6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20%、无残余肾功能是PD患者Hb不达标的影响因素;(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5年、血清白蛋白35 g/L、iPTH800 ng/L、血清铁10.6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20%为PD患者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透析龄、低白蛋白水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铁缺乏为PD患者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容量动态变化对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129例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肾内科的CAPD患者随访18个月,每6个月对患者容量状态(overhydration,OH)、血清白蛋白(Alb)及透析充分性等指标进行监测。随访前后Alb的变化表示为ΔAlb(Alb18月~Alb0月),OH的变化表示为ΔOH(OH18月~OH0月)。结果:根据△Alb将患者分为三组,即A组(ΔAlb≥3 g/L)、B组(2 g/L≥ΔAlb≥-2 g/L)及C组(ΔAlb≤-3 g/L),结果显示ΔOH在三组间有明显不同[(-1.04±1.6)L,(0.16±1.62)L,(0.26±1.34)L;P0.05)],而患者年龄、透析龄及残余肾尿素清除率(r Kt/V)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基线资料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OH、年龄及r Kt/V是影响Alb水平的独立因素(R2=0.301,P0.05);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矫正性别、糖尿病及r Kt/v下降速率等因素后,随访期间平均OH水平是影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χ2=20.51,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持续高容量状态或容量负荷增加是导致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残肾功能下降并不一定伴有Alb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清肌酐水平的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腹透中心200名临床情况稳定的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血清肌酐(Scr)及其他生化资料,评估腹膜透析充分性,采用简单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cr水平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年龄(61.02±14.81)岁,平均Scr(893±293)μmol/L;简单相关分析显示Scr水平与年龄、总尿素清除指数(TKt/V)、残肾尿素清除指数(RKt/V)、总肌酐清除率(Tccr)及残肾肌酐清除率(Rccr)呈负相关,而与透析剂量、体质指数(BMI)、透析龄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在矫正透析剂量、透析龄及糖尿病等因素后,性别、年龄、Tccr、RKt/V、透析液肌酐浓度/血肌酐浓度(D/PCr)及BMI是影响Scr水平的独立因素(R2=0.659,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在剂量、透析龄及糖尿病等因素后,性别、年龄、营养状况、残余肾功能及腹膜转运功能仍能独立地影响CAPD患者血清肌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56位均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治疗大于3个月以上患者,由腹膜透析中心专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其分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56例患者中,本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兼证以湿浊证居多,其次为瘀血证、湿热证、风动证和热毒证。在本证及兼证中各证型间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肌酐(creatinine,Cr)、总KT/V、总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血钙(calcium,Ca)、血磷(phosphorus,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 0. 05)。在本证中TG正常水平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证,TG异常水平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P=0. 00,P 0. 05);在兼证中TC正常水平主要表现为湿热证、瘀血证、风动证、热毒证,TC异常水平主要表现为湿浊证(P=0. 000,P 0. 05),LDL-C正常水平主要表现为湿浊证、湿热证、风动证,LDL-C异常水平主要表现为瘀血证(P=0. 001,P 0. 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肾气虚证、湿浊证为主,且TG、TC、LDL-C水平正常与否与中医证型分布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活血方外用穴位敷贴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残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腹透中心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健脾益肾活血方外用穴位敷贴联合基础治疗(包括维持性腹膜透析,降压降糖治疗,补铁、促红素治疗,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及甲旁亢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健脾益肾活血方联合基础治疗(同前)。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肾功能、尿量、中医证候积分、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腹膜透析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体重指标、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残肾功能、尿量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两组RRF的差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37. 5%,对照组为30%,两组无明显组间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在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三酰甘油、胆固醇)方面均无明显变化(P> 0. 05)。对照组相较于基线,在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上有所下降(P <0. 05),体重指数有所升高(P <0. 05),其余各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营养指标方面在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透析充分性指标(Kt/V、腹膜透析CCr)方面,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健脾益肾活血外用中药穴位敷贴对腹透患者残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口服中药汤剂比较疗效相当,且对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超滤量可受到腹膜功能、尿量、营养状态、透析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有无残肾功能患者的超滤量显然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故分析这些因素在超滤中发挥的作用可为控制PD患者体液平衡和改善其生存状况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武汉市第一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178例,以UF的四位数将入选患者分成四组(UF1、UF2、UF3、UF4),再将所有患者按有无残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分为2组,有RRF组和无RRF组。收集各项临床资料,并计算残肾Kt/V、残肾肌酐清除率(Ccr)等值。最后将具有统计意义的相关因素与总UF、有RRF组UF、无RRF组UF做多重线性回归,评估各因素在UF中发挥的作用。结果无RRF患者组与UF相关的因素有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P0.01)和留腹时间(P0.05);有RRF患者组与UF呈正相关的因素有2.5%葡萄糖透析液(P0.01)、腹膜运转功能(D/P值)(P0.05),呈负相关的因素为残肾Kt/V(P0.01)和SGA评分(P0.05)。D/P值随腹膜炎发生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D/P和2.5%葡萄糖透析液是影响总UF的因素,D/P的影响更大;残肾Kt/V、D/P和2.5%葡萄糖透析液是有RRF者UF的影响因素,残肾Kt/V的影响最大;BMI是无RRF患者UF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D/P是影响PD患者'UF的主要因素,RRF是有RRF者UF的主要影响因素,BMI是无RRF者UF的独立影响因素。因而保护PD患者的腹膜功能和RRF,监测无RRF患者的体质量,避免其增长或减少过快是合理控制PD患者UF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10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中医证型特点,并探讨其中医发病机制。方法:对10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其分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营养不良程度:本虚证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中脾肾气虚证最多,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脾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比例明显增加。标实证轻度营养不良患者中湿浊证最多,其次为瘀血证,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湿热、瘀血、风动证比例逐渐增加。透析充分性与中医证型:本虚证中,Kt/V﹥1.7,脾肾气虚证出现率最高,随着Kt/V值降低,脾肾气虚证比例明显减少,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比例明显增加。标实证中,Kt/V﹥1.7,湿浊证出现率最高,其次为瘀血证、湿热证,随着Kt/V值降低,湿浊证、瘀血证患者比例明显减少,湿热证、风动证比例明显增加。结论:PD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透析充分性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湿浊瘀血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危险因素:性别、原发病情况(糖尿病、高血压)、营养状态指标、贫血指标、腹膜透析充分性指标、钙磷代谢情况,并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感染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高血糖、腹膜透析充分性(总Kt/V和总Ccr)及血浆白蛋白(Alb)成为腹膜透析患者老年组独立影响危险因素;另外,3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情况,1例患者出现严重的脑血管并发症。结论:积极控制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血糖,并改善患者血清白蛋白及正确评估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这对于提高老年腹膜透析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长期腹透患者临床转归,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1994年1月至2003年8月腹透龄超过3年以上的58例腹透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其临床转归分为继续腹透组、转向移植组、转向血透组及死亡组。比较各组间近期营养指标(半年以内血清白蛋白水平)、近期透析充分性指标(Kt/V、Ccr)、水清除指标及残肾功能等临床特点。对死亡组同时做回顾性前后自身对照研究(死亡前半年以内与死亡前1年资料比较)。对继续腹透组回顾性分析比较1年前资料,并前瞻性追踪随访1年。结果死亡组总Kt/V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总Ccr显著低于继续腹透组(P〈0.01)。继续腹透组、移植组及血透组3组间总Kt/V、总Cer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透组水清除指标显著低于继续腹透组及移植组;继续腹透组水清除指标稍高于死亡组但无显著性差异。死亡组近期总Kt/V显著低于死亡前1年总Kt/V(P〈0.05);近期总Ccr显著低于死亡前1年总Ccr(P〈0.01)。继续腹透组近期总Kt/V及总Ccr与1年前及1年后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残肾Kt/V或残肾Ccr随时间推移而显著下降(P〈0.05)。继续腹透组残肾Kt/V或残肾Ccr显著高于死亡组及血透组(P〈0.05)。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其余3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13例中有7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结论腹透3年以上患者大部分仍可继续腹透。透析不充分是长期腹透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死亡的病因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残肾功能可影响长期腹透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中心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达标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在泰兴市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采用横断面调查,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份维持透析3个月以上的完成透析充分性及生化评估结果的腹膜透析患者77例。所有的患者均采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或日间不卧床腹膜透析(daytime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DAPD)透析方式,调查其Kt/V达标现状。按照Kt/V是否达标(Kt/V≥1.7视为达标)分为2组,比较2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生化指标,探讨Kt/V的影响因素。结果入选患者的平均Kt/V为1.75±0.57,平均肌酐清除率为(57.44±19.58)L·周~(-1)·(1.73 m~2)~(-1),Kt/V达标率为54.54%。与Kt/V未达标组相比,达标组女性比例较高,糖尿病肾病患者比例较低,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较小,24h尿量较多,残余肾功能较好(P0.05);2组患者年龄、腹膜透析治疗方式、腹膜透析月龄及每日腹膜膜透析液治疗剂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Kt/V与身高(r=-0.444,P=0.001)、体质量(r=-0.457,P=0.001)、体质量指数(r=-0.240,P=0.035)呈负相关,与24h尿量(r=0.357,P=0.001)、残余肾功能(r=0.330,P=0.003)呈正相关,与年龄(r=0.118,P=0.305)、24h腹透液治疗剂量(r=-0.022,P=0.857)不相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较小的体格、较好的残余肾功能是Kt/V达标的保护因素。结论单中心腹膜透析Kt/V达标率54.54%,性别、体格大小、残余肾功能是腹膜透析患者Kt/V达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膜溶质转运特性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腹膜平衡试验(PET)计算结果,将68例稳定的连续性不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分为高转运组(37例)和低转运组(31例).检测患者血浆和腹透透出液中的总蛋白、白蛋白及氨基酸量,同步计算蛋白质摄入量(DPI)和蛋白质分解率(nPCR).比较两组营养状态及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两组的残余肾功能、CAPD治疗时间、每日透析液剂量、超滤量、葡萄糖吸收量、血糖、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清除指数(Kt/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高转运组每日经腹透透出液丢失的总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量显著高于低转运组(均P<0.05);各项营养指标均低于低转运组;两组体重及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每日经腹透液丢失的Alb量和TAA与D/P4Scr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腹膜透析高转运患者营养指标较低转运者差,应加强对高转运患者的营养护理和指导;每日透析液量及超滤量能达到TCcr与DPI平衡即可,不宜盲目增加腹透液的剂量、浓度和存留时间,导致过度透析,引起蛋白质和氨基酸经腹透液大量丢失及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加重患者蛋白质缺乏性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态是目前关注的问题,临床上常以尿素作为毒素清除指标,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作为营养状态指标。但是,两者均有不足之处,尿素仅代表小分子,不能反映中分子物质清除;Alb则是一个较晚期的营养状态指标。瘦素(lept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生物活性、并与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尿毒症小剂量腹膜透析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4 L/d)腹膜透析,同时每日服用参苓白术散;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8 L/d)腹膜透析,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血尿素氮(BUN)、肌酐(Scr)、钾、钙、磷、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以及计算尿量、超滤量、残肾Kt/V、腹膜Kt/V评估患者腹膜透析充分性。通过饮食热量(DEI)和蛋白的摄入量、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生活质量问卷(ADL)调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S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Alb、H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血Sc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Alb、H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钾、钙、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血钾、钙、磷水平差异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肾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Kt/V、尿量、超滤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肾Kt/V、腹膜Kt/V、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滤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肾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Kt/V、尿量、超滤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两组治疗前后比较,SGA、ADL、DEI、D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SGA、ADL、DEI、D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腹膜透析加用参苓白术散透析更充分,能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alysis,CAPD)患者血红蛋白达标情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12月来我院随访的345例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红蛋白水平(Hb)将患者分为达标组(Hb≥110 g/L)和未达标组(Hb110 g/L)。比较两组年龄(age)、血清白蛋白(salb)、铁代谢指标、肌酐、血清胱抑素C(Cys C)、尿素清除指数(Kt/V)等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红蛋白达标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研究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92.67±20.21)g/L,达标组72例(20.9%),未达标组273例(79.1%)。单因素分析示血红蛋白水平与年龄、白蛋白、前白蛋白、残余肾功能、血钙、血清铁、转铁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肌酐、血磷、PTH、CRP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PD患者血红蛋白与年龄、Kt/V、血清铁、前白蛋白有关。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腹透患者的年龄、Kt/V、血清铁、前白蛋白是血红蛋白达标的可能预测因素。CAPD患者中年龄较大、Kt/V较高、血清铁高或营养状态较好者,血红蛋白更易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