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心功能级别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斑点追踪显像(STI)各指标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45例DCM患者,按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分为Ⅰ~Ⅱ级、Ⅲ级及Ⅳ级3组.应用STI技术检测左心室收缩期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及左室扭转(LVtw),比较不同心功能状态下DCM患者的各参数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较对照组,DCM组GLs、GRs、GCs及LVtw均明显减低(P<0.01);与心功能Ⅰ~Ⅱ级比较,Ⅲ级者LVtw减低(P<0.05),Ⅳ级者GLs、GRs及LVtw均减低(P<0.05、P<0.01);与心功能Ⅲ级比较,Ⅳ级者LVtw明显减低(P<0.01),且LVtw与LVEF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 STI技术可准确检测DCM患者左室扭转及整体收缩功能,重复性好,与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2.
3.
张政 《临床荟萃》2009,24(15):1329-1330
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伴或不伴心力衰竭。本病病因不明,晚期患者常因心力衰竭致死,病死率较高,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血清B型利钠肽(BNP)浓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本研究拟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BNP浓度进行检测,探讨其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以及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我院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间新人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14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INI VIDAS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法对2003年1月~2005年8月经超声心动图确认为DCM的76例患者定量测定血清中cTnI水平,每人每周进行3次cTnI浓度测定,共检测2周,超声心动图检查3次,1周1次。患者追踪随访1年。结果有32例cTnI%0.1ng/ml(第1组),其余44例cTnI起始浓度〉0.1ng/ml,其中有18例患者在检查期间cTnI下降至〈0.1ng/ml(第2组),另26例患者即使按充血性心衰常规治疗处理,血清cTnl浓度仍持续升高(第3组),76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第1组的左室舒张内径(LVDd)比原来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原来明显升高(P〈0.01);第2组与第1组相似(P〈0.01);而第3组LVDd和LVEF无明显变化(P〉0.05),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第3组明显高于第1,2组之和(P〈0.01),而死亡率第3组明显高于第1,2组之和(P〈0.05)。结论DCM患者血清cTnI持续升高提示存在进行性亚临床心肌细胞损伤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氯血症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42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资料,依据实验室参考值,分为低氯血症组(<99 mmol/L)106例和正常血氯组(99~110 mmol/L)31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生存曲线,构建COX回归模型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低氯血症组患者有更低的血压、血钠,更高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更高比例的纽约心脏协会III~IV级患者,以及更低比例的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使用(P<0.05)。生存曲线显示,低氯血症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生存率为54.7%,低于正常血氯组的69.7%(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低氯血症(RR=0.930,95%CI:0.883~0.979,P=0.006)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低氯血症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0例DCM病人进行心率变异性检测,并追踪观察18个月。将患者分为非心力衰竭组(A组)、心力衰竭组(B组)、死亡组(C组),回顾分析HRV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结果:①C组、B组与A组相比SDNN、SDANN、RMSSD、PNN50均减小(P<0.05)。②B组、C组较A组TP减少(P<0.05),C组LF/HF比值增大。结论:HRV可反映DCM患者的心功能,对预测DCM预后亦有较高的价值,是一种预测DCM预后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 (HRV)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60例DCM病人进行心率变异性检测 ,并追踪观察 18个月。将患者分为非心力衰竭组 (A组 )、心力衰竭组 (B组 )、死亡组 (C组 ) ,回顾分析HRV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C组、B组与A组相比SDNN、SDANN、RMSSD、PNN50 均减小 (P <0 0 5 )。②B组、C组较A组TP减少 (P <0 0 5 ) ,C组LF/HF比值增大。结论 :HRV可反映DCM患者的心功能 ,对预测DCM预后亦有较高的价值 ,是一种预测DCM预后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8.
史永堂  王华  李福秀 《临床荟萃》2007,22(13):948-949
近年来研究发现的新的病理生理现象-心率震荡现象(HRT),在冠心病猝死者HRT明显减弱或消失;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是心脏性死亡的高发人群,DCM患者中是否亦存在HRT减弱或消失?其与心功能、室性期前收缩提前率及预后是何关系?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本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碎裂ORS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85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根据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碎裂QRS组41例和非碎裂QRS组44例,随访2~33(16.5士9.4)个月,比较2组患者全因病死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8例死亡,5例室性心律失常;碎裂QRS组全因病死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非碎裂QRS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碎裂QRS组生存率低于非碎裂QRS组(P〈0.05);多变量C0z回归分析显示,碎裂QRS是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全因死亡和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OR=1.182,95%CI:1.036~2.910,P=0.038)。结论碎裂QRS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不良预后有关,碎裂QRS对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全因死亡和室性心律失常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发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清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 mRNA水平与心肌纤维化、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于三二〇一医院接受治疗的77例DCM并发心衰的患者纳入研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70例未发生过心衰的DCM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kit mRNA及3种心肌纤维化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获取心功能参数。分析血清c-kit mRNA水平与心肌纤维化及心功能关系。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CM并发心衰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kit mRNA水平用于评估DCM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研究组血清c-kit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3种心肌纤维化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的预后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Wm)治疗小儿DCM的疗效。方法对34例小儿DC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按治疗方法分成常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常规治疗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WIG治疗的IVIG治疗组。采用SPSSl3.0软件包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常规治疗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7.8岁(7月~14岁)。IVIG治疗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7.5岁(9月一12岁)。本组DCM患者死亡8例(23.5%),确诊并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48%,IVIG治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64%。生存分析显示IVIG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减少臆用血管活性药物及住院次数(P〈0.05)。结论小儿DCM预后不佳,应用大剂量IVIG治疗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血清抑癌基因DKK3、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表达水平及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ICM 61例为ICM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3例为健康组.比较两组血清DKK3、Gal-3表达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暨南大学附属一医院收治的96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方法将患者分为NYHAⅡ级组(30例)、NYHAⅢ级组(32例)和NYHAⅣ级组(34例);另选取同期该院的35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cy、β2-MG水平,观察各组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平均运动速度(E/e′),分析血清Hcy、β2-MG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血清Hcy、β2-MG对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NYHAⅡ级组、NYHAⅢ级组、NYHAⅣ级组血清Hcy、β2-MG水平及LAD、LVEDD、LVEDV、E/e′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Ⅱ级组血清Hcy、β2-MG水平及LVEDD、LVEDV明显低于NYHAⅢ级组和NYHAⅣ级组,LVEF明显高于NYHAⅢ级组和NYHAⅣ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Ⅲ级组血清Hcy、β2-MG及LVEDD、LVEDV明显低于NYHAⅣ级组,LVEF明显高于NYHAⅣ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LVEDD、LVEDV均呈正相关(r=0.560、0.406,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84,P<0.05)。β2-MG与LVEDD、LVEDV均呈正相关(r=0.428、0.526,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20,P<0.05)。Hcy与β2-MG呈正相关(r=0.345,P<0.05)。血清Hcy、β2-MG对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均有一定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0.706;而血清Hcy联合β2-MG诊断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891。结论血清Hcy、β2-MG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慢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测定的左右心室长轴方向局部收缩参数在判断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对48例DCM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检查的长期随访。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病情加重组(发生各种心脏事件:死亡、心脏移植或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治疗)21例,B组为病情稳定组(心功能保持稳定或者改善)27例。用TDI方式于心尖四腔观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左室侧壁(L)、室间隔(S)和右室侧壁(R)的瓣环处(1)、乳头肌水平(3)和二者中点(2)的等容收缩期速度(is)、射血期速度(ez)和左右心室侧壁处的二、三尖瓣环的位移,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并与患者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DI检测的A组的R3is、S2ez、S1is、S1ez、L2ez、L1is、右室侧壁三尖瓣位移均低于B组(P均〈0.05),并且对判断DCM患者预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TDI检测左右心室收缩速度能较准确地判断DCM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扩张型心肌病(DCM)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心房利钠肽(ANP)和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心脏内分泌的病理生理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86例患者入选,其中阿托伐他汀钙组44例,另42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测定LDL-C、CRP、ANP和BNP,以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结构与心功能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钙治疗12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5.5%,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明显提高,但左室舒张末内径及X线心胸比例未见明显缩小,治疗后血浆LDL-C、CRP、ANP、BNP水平显著降低.1年预后明显改善.患者对阿托伐他汀钙耐受良好.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DCM伴CHF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LDL-C与CRP显著降低.心脏内分泌功能显著改善.这种心脏内分泌变化有益于心力衰竭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6例ACI患者临床资料,并纳入4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对ACI患者合并...  相似文献   

18.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脏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近年来发病呈增多趋势,但其目前的临床治疗效果均不令人满意,短期内具有很高的复发再入院率.国外报道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6个月内再入院率达27%~47%.  相似文献   

19.
影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再入院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脏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1],近年来发病呈增多趋势,但其目前的临床治疗效果均不令人满意^[2],短期内具有很高的复发再入院率。国外报道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6个月内再入院率达27%-47%^[3]。临床上许多患者在短期内反复发作入院,不仅导致心功能迅速恶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 QRS)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66例DCM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存在f QRS分为f QRS组和无f QRS组,比较f QRS在DC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发生率,比较DCM患者中f QRS组和无f QRS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DCM组f QRS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CM患者中f QRS组心源性猝死、非猝死性心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和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无f QRS组(P<0.01~0.00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f QRS对DCM的影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 QRS可成为心电图诊断DCM的新指标,是DCM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