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状况,降低透析并发症。方法 应用护理程序对126例血液透析患者(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与105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患者饮食营养状况、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饮食控制依从性及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水负荷过高、血压异常及内瘘闭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状况,降低透析并发症.方法 应用护理程序对126例血液透析患者(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与105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患者饮食营养状况、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饮食控制依从性及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水负荷过高、血压异常及内瘘闭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组合透析方案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化指标及相关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泰州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80例,治疗方案均为血液透析(HD)(2次/周)、血液透析滤过(HDF)(1次/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1次/2周)的组合式透析方案。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继续使用原治疗方案;B组将透析治疗方案改为HD(2次/周)、HDF(1次/周)、HDF+HP(1次/2周),观察期为3个月。记录患者入组时及治疗3个月后血压控制情况并采血检测相关指标,记录透析相关并发症等,同时统计治疗期间的费用情况。结果A组与B组入组时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发现:①B组收缩压、舒张压较A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A组比较,B组甲状旁腺素、血磷、β2微球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血红蛋白显著上升(P<0.05),皮肤瘙痒明显改善(P<0.05);③B组C-反应蛋白较A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与B组比较,血浆白蛋白水平、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治疗费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D、HDF、HDF+HP组合透析方案能更好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尿毒症毒素,纠正肾性贫血及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改善机体内微炎症状态、营养状况及皮肤瘙痒症状,血压控制更理想。故该方案能更好的改善MHD患者远期并发症,且相对不增加治疗费用,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透析血流量(blood flow rate, BFR)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寻求最佳血流量。方法 从中国国家肾脏数据系统中选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肾内科MH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本研究的BF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BFR≤213.7 mL/min和>213.7 mL/min两组,主要结局是全因死亡率。结果 共纳入405例MHD患者。BFR在200~250 mL/min之间的患者为341例(84.2%)。BFR≤213.7 mL/min与BFR>213.7 mL/min全因死亡率之比为49(24.3%)∶26(12.8%)。BFR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BFR在180~250 mL/min范围内,BFR的增加可降低3.6%全因死亡风险(HR=0.974,95%CI:0.957~0.992,P=0.004)。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的最佳血流量cut-off值为211.35 mL/min。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中,BFR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可能在使用高通量透析器、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与带袖套隧道导管(central venous tunnel catheter, CTC)两种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指标与血脂指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血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26例临床表现已达干体重但血压仍不达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高通量透析治疗9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尿素氮、肌酐、白蛋白、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水平.结果 经9个月高通量透析治疗后,26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心血管病变是慢性肾衰竭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预后。临床上以左心室肥大、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脏病、瓣膜病变及血管病变为主[1]。调查显示,合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ular disease,CVD)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死亡率是普通  相似文献   

8.
高通量透析既能清除低分子毒素,也能清除部分中大分子毒素.本研究采用交叉试验设计,旨在比较高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目前还不知道以对流为主要治疗模式的血液净化,包括血液滤过(HF)和血液透析滤过(HDF)是否可改善心血管预后和死亡率。本文旨在使用系统回顾和mata分析,比较患者接受HDF、HF或者常规的血液透析(HD)治疗对临床预后有何不同。方法:系统回顾和mata分析的纳入标准为随机对照方法比较对流方式的透析(HDF和HF)与常规透析(HD)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单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刚进入透析时及透析后1年的平均血尿酸水平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队列研究,观察122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观察期5年,收集其刚进入透析时血生化资料以及透析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年的平均血尿酸、白蛋白、血钙、血磷、血红蛋白等资料,分析其血尿酸变化趋势,根据不同时期血尿酸水平,分别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正常尿酸组(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使用Kaplan-Meier分析不同时期的高、低尿酸组间全因死亡率的差异,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高、低血尿酸是否为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年观察期间122例患者死亡35例,病死率为28.7%,刚进入透析时的血尿酸水平为(456±121)μmol/L,透析后1年内为(409±76)μmol/L,较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刚进入透析时血尿酸水平分组,高尿酸组与低尿酸组比较,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以透析后1年的平均血尿酸分组,高尿酸组较低尿酸组全因死亡率降低(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矫正了年龄、性别、白蛋白、血肌酐及Kt/V等因素后,高尿酸是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其风险比例是正常尿酸的0.320倍,同时高尿酸组较低尿酸组患者年龄小、血肌酐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刚进入血液透析时血尿酸水平高,透析后1年内可达到稳定,以刚进入透析时的尿酸分组,高、低尿酸组病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透析后1年内的平均血尿酸分组,高尿酸组有更高的生存率,可能与其营养状态较好有关。  相似文献   

12.
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肺水肿病例:女,49岁,间断水肿,尿少伴头晕乏力贫血2年,加重11天,于1987年12月8日,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高血压缓进型Ⅲ期收入院。重度贫血貌,BUN30.3mmol/L,Cr1078.5umol/L,Co_2 Cp18.1mmol/L,尿量24小时<500ml,入院3天后病情加重,神志恍惚,呼吸急促,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出冷汗,双肺布满湿啰音,即在局麻下手术插管行IPD透析治疗,小量透析液灌注,由于心力衰竭及其它原因,每组无超滤,病情加重,气急,不能平卧,故1.5%腹透析500ml中加60ml复方氨基酸,每透析周期可超滤300ml左右液体,3天后用1.5%腹透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进食时间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经常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9例(289例次)按不同进食时间分为禁食组(109例次)、透析2h内进食组(88例次)及透析3h后进食组(92例次)。禁食组治疗前常规进食,治疗开始后全程禁食禁饮,透析结束后再进食;2h内进食组透析开始1.5~2.0h进食,总量不超过500g;3h后进食组透析开始3.5h左右进食,总量不超过500g。结果三组进食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差、相对血容量、超滤量以及最低MAP,以及三组低血压、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及护理干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h后进食组各指标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三组发生透析相关低血压者提前终止透析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应选择在透析1.5~2.0h进食,有助于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为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有钙磷代谢紊乱的患者提供新的血液透析治疗思路。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门诊行维持性透析治疗且合并有高磷血症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甲组)和普通血液透析组(乙组);比较透析前及透析后3个月、6个月患者血磷、血钙、骨密度、全段甲状旁腺素(immunoreactive parathyroid hormone,iPTH)、血红蛋白(hemoglobin,H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透析充分性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如皮肤瘙痒、骨痛、关节痛)的变化。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3个月后甲组患者的血磷、iPTH、CRP水平较治疗前有降低,血钙及Hb较治疗前有升高,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血磷、iPTH、CR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钙及Hb较治疗前有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间比较,血磷、血钙、iPTH和CRP无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甲组患者的血磷、iPTH、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钙及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血磷、iPT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及Hb较治疗前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间比较,甲组血磷、iPTH、CRP较乙组降低(P0.05),血钙较乙组升高(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甲组患者皮肤瘙痒、骨痛、关节痛的症状逐渐减轻,乙组患者的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甲组关节痛和皮肤瘙痒较乙组明显缓解(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检测、透析充分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减轻皮肤瘙痒程度、贫血及生活质量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及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通量透析组及普通低通量透析组并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采集入组后第1天透析前、后血标本及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血标本,检测血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同时检测患者血清尿素氮、肌酐、白蛋白、血红蛋白、β2微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运动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透析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记录治疗参数和健康教育,透析中不进行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自制的透析中运动方案进行运动干预,其中有氧运动40 min、阻力运动20 min.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透析充分性、运动能力、炎症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透析充分性、运动能力、炎症指标测评结果和生理健康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透析中运动干预,能够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增强运动能力,改善炎症指标,提升生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伞身状况及各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中途转入我院血液透析中心32例患者使用高通量膜透析器,观察患者一般身体状况及各种并发症的改善,观察时间为半年.结果 32例患者自我感觉明显改善(100%),各种并发症均得到纠正或改善.结论 全身状况明显改善,高磷血症等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食时间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经常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9例(289例次)按不同进食时间分为禁食组(109例次)、透析2h内进食组(88例次)及透析3h后进食组(92例次)。禁食组治疗前常规进食,治疗开始后全程禁食禁饮,透析结束后再进食;2h内进食组透析开始1.5~2.0h进食,总量不超过500g;3h后进食组透析开始3.5h左右进食,总量不超过500g。结果三组进食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差、相对血容量、超滤量以及最低MAP,以及三组低血压、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及护理干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h后进食组各指标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三组发生透析相关低血压者提前终止透析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低血压倾向的透析患者应选择在透析1.5~2.0h进食,有助干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通量透析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13例患者随机分为HFHD组(n=7)及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组(n=6),进行为期3月的研究,测定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比较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的高通量透析(HFHD)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HFHD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改变,而MHD组较前降低,两组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FHD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进展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长期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高通量组19例,常规透析组2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研究开始第1次治疗前、后治疗2周和12个月时透析前血清β2-MG浓度,同时观察生活质量.结果:两种透析方式清除小分子毒素BUN、Cr无差异,但治疗12个月后H-HD清除中大分子尿毒物质,如β2-MG的能力较CHD提高;H-HD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Hb水平明显高于HD组;高通量透析能够明显减少感染发生,改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贫血、减轻和缓解关节痛、皮肤瘙痒症状,生活满意度明显优于HD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能够明显提高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与高通量透析有效清除并持续降低患者血清β2-MG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