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在妇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开展风险防范式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妇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的124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62例)以及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模式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下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医院妇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开展风险防范式护理措施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增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血透室的护理风险并探讨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自2014年1月对血透室的各类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比护理措施实施前后血透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措施实施后,血透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护理措施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血透室的护理风险管理,针对护理风险因素予以分析并实施应对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分析我院助产士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然后开展助产士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对比开展前(对照组)及开展后(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产妇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产妇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职业因素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最高,其次为产妇及家属因素,再次为管理因素。结论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及其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外科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管理方式开展护理管理工作,试验组患者针对护理风险采取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及患者的满意率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护理过程中存在多种因素,同时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管理对血液透析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行血液透析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透析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流程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6.00%/30.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00%/84.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流程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素质,降低护理风险事件,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科室护理安全管理中质控小组的作用效果。方法在我院多个科室中随机抽取20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满意度调查,根据有无实施质控小组管理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90.50%,研究组护理风险发生率4.50%显著低于对照组21.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室护理安全管理中质控小组的介入可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有助于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考察分析医院呼吸内科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风险,探索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提高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1-6月接收进行治疗护理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7-12月接收进行治疗护理的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加强护理风险干预管理。记录并对比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状况、患者治疗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综合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护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护理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治疗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综合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吸内科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是人为因素,针对呼吸内科护理现状和护理风险管理现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临床治辽中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呼吸内科整体医疗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入手术室前疼痛舒适护理干预对策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10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策。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施舒适护理干预科显著减轻下肢骨折患者术前疼痛情况,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膀胱癌患者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全程干预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6年5月在连云港市中医院行经尿道等离子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58例老年膀胱癌患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针对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基础病多样、营养状态欠佳和心理素质下降等特点,给予相应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在手术护理过程中,要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在我院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应用到急诊PCI中,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普外科638例患者79例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的风险因素有患者、护士、环境、管道、应急处理等,于2013年对645例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住院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为97.8%,高于实施前的88.7%,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低于实施前的11.9%,护患纠风投诉率为1.2%,低于实施前的11.1%,护理质控评分从86分升至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风险系数,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带T型管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将在我院行胆道手术治疗,术后留置T型引流管的82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一般组,给予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给予一般组患者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一般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高于一般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胆道手术后待T型管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在胃肠镜检查中实施PDCA模式后对护理风险控制的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3月内在我院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模式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控制效果,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为3.3%;观察组实施PDCA模式后护理工作质量明显上升。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80.0%;上述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镜检查中实施PDCA模式效果显著,在明显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OEC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对神经科60例患者实施OEC管理,对比分析实施OEC管理前后的精神科患者满意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程序管理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护理程序管理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EC管理可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护理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综合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相应的指导以及借鉴。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表发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护理组患者则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护理干预之后,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对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7%。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3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9.33%,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护理干预效果,同时可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索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影响因素以及针对其的护理方案。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分析,将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接受不同护理方案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对因护理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4.0%,未对因护理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4.0%。对因护理明显降低了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8,P0.05)。对因护理组患者满意率为96.0%,未对因护理组患者满意率为70.0%。对因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95,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老年患者,要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且开始用药后一周要留医院进行观察。治疗以及生活中,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注意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管理,命名为实验组;随机抽取同时期就诊的75例急诊患者作为参照对象,行常规护理管理,命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占比88.00%,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占比96.00%;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医学中,整体护理干预模式不仅能有效的改善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效果,还能有效的降低临床治疗不良事件发生,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诊科门诊输液患者的潜在护理风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9月我院急诊科门诊收治的11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2011年7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对其不良事件发生因素进行分析,我院自2013年7月起,针对已分析得出的风险因素,加强护理干预,对比观察四年间,我院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发现,患者因素、护士因素是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急诊门诊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高压氧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7月我院进行高压氧舱治疗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类患者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毒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压氧护理安全的管理中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有效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化护理在预防麻疹患者并发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麻疹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化护理在预防麻疹患者并发症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