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全国医教协同的背景,要求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并轨后更倾向于临床训练,使"专硕"医学科学研究训练时间受到压缩。在3年的有限培养期间内,确保"四证合一"研究生临床轮转时间的前提下,如何化解"规培"临床轮转与"专硕"科研培养的矛盾,是当前各大医学院校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湖北省某高校的附属医院"四证合一"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在课程设置、轮转安排、考核管理等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探索发挥教办、导师、临床带教老师和各科室多方相互配合的"四证合一"优化模式,以期培养出临床与科研能力并重的医学专业研究生,满足新形势下医疗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加强医院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对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及医疗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麻醉学研究生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研究生数量多而素质差别大、临床导师对教学与指导研究生不重视、学生既要完成技能培训又要完成科研论文等难点。基于培养具有高质量、高水平的麻醉学研究生人才的目标,从麻醉学研究生的管理制度建设、理论知识学习、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探讨医学院校麻醉学系研究生管理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服务的水平。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麻醉学研究生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高级人才培养模式也越来越普遍。对于麻醉学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我们必须以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的环境和能力,因地制宜的制定麻醉学临床型研究生培养计划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从而培养出临床和科研工作能力俱佳的高素质麻醉专业人才,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4.
麻醉学专业研究生生源多样化,致使研究生培养的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大多数医院把重点集中在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致使大多数研究生在毕业后不具有独立开展临床实验研究的能力。因此,如何制定专业型麻醉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既培养了其临床工作能力,又锻炼其科研能力,使其适应当前社会对麻醉学人才的需要,这一直是麻醉学研究生教育领域里的难点。通过预先设立亚麻醉专科的课题方向,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不仅能提高临床操作技能,还能开阔科研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成为从事临床麻醉的高水平人才。在此基础上就预设麻醉亚专业课题方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方法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结合的"双规合一"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医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专业性硕士研究生在临床轮转工作的开展,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临床诊疗工作中,缺乏相应的科研工作经历,以及系统、全面化的科研能力训练,使科研时间、科研设计、科研方法、科学实验等科研素质培养内容大幅度压...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具备创新科研意识的医学研究生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目标。临床专硕生的培养以临床实践为主,较少参与科研实践,导致科研思维能力差,科研水平低。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是一种新型基于医院临床数据的临床研究模式,文章就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的建立背景、发展情况和在临床专硕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和探讨,为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的应用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观察定期模拟人和标准化病人训练3个月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专硕)学员与正常入科4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学员的临床基本技能考核结果,探讨模拟人与标准化病人训练对"双轨制"临床专硕临床基本技能的提升作用。方法随机入选规培人员60名,设立A组为对照组(n=60),常规临床基本技能培训;随机入选临床专硕60名,设立B组为实验组(n=60),在常规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基础上,定期进行模拟人操作训练及标准化病人训练,出科时通过阶段考核并收集数据。结果与A组相比,B组临床专硕学员出科考试成绩、心肺复苏操作以及人文关怀、临床技巧方面有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即"双轨制"教学衔接中,模拟人和标准化病人相结合模式使临床专硕临床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两者相结合的模式可能是临床专硕为期33个月的临床基本技能质量保障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大改革,该培养模式的实施,使专业型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显著提升,但也出现医学院校“重临床,轻科研”的培养偏差,以致走向工作岗位后科研能力略显不足。文章就目前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通过培养研究生临床与科研并重的思想意识、打造学习型科室文化、研究生导师以身作则、引导研究生从临床问题中探索科研切入点、并建立临床、科研导师联合培养模式等举措,改善目前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而全面提升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护理专硕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的耦合互动现状,探讨医教协同培养模式中系统耦合与过程互动的作用路径。方法 制作护理专硕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耦合互动评价表,通过评价信度和效度后,对112名护理专硕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协同培养模式中系统耦合与过程互动的现况水平、相关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结果 系统耦合和过程互动评价表的Cronbach'sα分别为0.968和0.975;S-CVI/Ave分别为0.95和0.98;7位专家个条目评价的Kendall系数为0.464,P 0.001。系统耦合评价得分为(86.16±10.75)分,过程互动评价得分为(86.45±11.08)分,“临床培养基地管理考核制度”是得分最低(4.12±0.81)的条目。不同年级、实践基地、导师类型和培养方向的耦合与互动评价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为0.089、1.851,P值均 0.05);协同培养系统耦合与协同培养过程互动有强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为0.819,P 0.001)。文化价值耦合、导师合作和培养方案等3个要素是影响研究生课程学习、临床实践和科研训练等培养环节的最关键因素,影响总效应分别为0.756、0.659和0.431,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专硕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的系统耦合和过程互动现况良好,但仍需通过加强校园文化价值耦合等路径优化协同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护理人才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为培养出既具有较强临床能力、又具备较好学术发展潜力的口腔医学应用型人才,我国采用了将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口腔专硕)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的模式,即“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本研究分析了目前“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口腔专硕的培养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提高口腔专硕的培养质量,为培养出满足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我国逐渐重视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但由于目前规范化培训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化培训体系,同时教育机制尚未得到完善,在社会需求前提下对神经外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对目前医院神经外科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在注重临床思维与创新精神培养的原则下提出相应改革措施,将研究生教育与医院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强调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使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养成良好医德,再加强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使其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以促进我院神经外科研究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确保规范化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正式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并轨工作前后,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其变化情况,分析其是否适应改革后的集中学习模式,为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2012~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研究方法"课程考核成绩的描述,分析"并轨"前后,学生对重要课程的掌握程度是否有变化。结果 "临床医学研究方法"课程考核平均成绩并轨前3年为(75.91±13.10)分,并轨后3年为(74.73±10.26)分;并轨后专硕学位研究生的高分数段构成比下降,90~100和80~89分数段由并轨前的11%和34%下降为并轨后的6%和28%。2012—2017年连续6年,未见考试成绩明显下降和高低分数段构成比明显改变的趋势。结论高密度集中授课的确对专硕学位研究生的考核成绩有影响,平均分数和高分数段构成比均有所下降,但是平均分下降幅度并不大,不及格构成比也没有明显上升。并轨之后的学习模式对专硕学习重要理论课程没有产生明显不良影响,学生对理论课程的掌握及理解程度,可以达到教学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在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体制上进行了改革,将医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并实施,旨在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培训培养出熟练掌握各种临床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单位有"重临床、轻科研"的倾向,出现了轻视医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系统科研培训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将医学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成兼具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本文通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应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等思想观点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麻醉学是一门集多个医学学科知识于一体,有自己独特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应用性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医疗事业对麻醉学专业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培养创新型麻醉学专业人才势在必行。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麻醉学教研室结合麻醉专业特点,将"模拟教学""PBL教学""临床见习""探索性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到麻醉生理学课程和临床麻醉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经过多年探索与应用,初步建立了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模式下,如何在保障临床轮转的同时提高其临床科研能力。方法 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9~2021级51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并轨培养模式下其对临床科研的认知,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 51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临床科研能力(文献阅读、英文写作/文章撰写、掌握实验方法、医学统计分析、发现临床问题、研究方案设计)的认知较低,存在临床科研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并轨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临床诊疗能力,但对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存在多种不利因素,如缺乏临床科研能力的系统培训,使其对临床科研能力关注较少和主观能动性较低。多数研究生认为,文献阅读、学习疾病知识和最新诊疗指南、参加疑难病例讨论、跟随导师门诊查房学习,有助于提高其临床科研能力。结论 并轨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临床科研的认知较低。在导师的引导下,发挥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文献阅读和基于临床的学习,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其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是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大教育改革,能够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改善医学资源的紧缺。但这种"并轨模式"还处于初期阶段,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工作、科研与生活方面存在着很多难题和挑战。导师是研究生培养中的第一负责人,文章从研究生导师层面出发,通过"加强沟通主动性""完善导师制制度""加强研究生心理及思想教育""提高研究生科研工作能力""师资培训与激励政策"多角度来探讨提升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以求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专硕)学生教学信息员在医学基本技能培训中的作用,探讨临床专硕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双轨制")中,临床基本技能培训质量控制的具体运行模式。方法随机入选不同届临床专硕各共120人,设立A组为对照组(n=60),在教学督导监控下完成临床医学基本技能培训;设立B组为实验组(n=60),在教学督导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共同监控下完成临床医学基本技能培训。3个月后,通过临床医学基本技能考核并收集数据。结果与A组相比,B组临床专硕学员在心内科临床医学基本技能大赛及阶段考试中成绩有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专硕"双轨制"教学衔接中,设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信息、监督教学质量,使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基本技能掌握较好。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可能是临床专硕的临床医学基本技能质量保障和监控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前,麻醉学科已经成为围术期医学里面的关键学科,安全医疗与舒适医疗的主导学科。它既与其他医学专业紧密相连,又有一定的独立性。麻醉学科将多个医学学科的知识集于一体,融会贯通后形成自己别有特色的独立的学科。新形势下的麻醉医生不仅要掌握麻醉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对内外科专业知识以及临床检验、超声影像等知识有全面掌握。在外科高速发展与手术禁区屡被突破的今天,麻醉医生需要掌握更精准的手段,更全面的技能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作为未来麻醉学科的主力军,麻醉学硕士的培养备受关注。文章针对这种情况,探讨了新形势下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计划的改革方向与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创新驱动发展,人才驱动创新"。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关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大局。当前,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注重传统知识教学,而忽视了研究生科研素质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生缺乏规范化学术训练,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偏低。其中,研究生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以及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管理办法的不足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瓶颈所在。因此,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管理办法的创新,强化完善研究生导师责任制、导师培训制,是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增强医学研究生创新精神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麻醉安全问题是麻醉工作的中心问题,麻醉安全教育应贯穿麻醉学研究生的整个临床培训。本研究在对麻醉安全教育意义阐释的基础上,对麻醉研究生的麻醉安全教育如何培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