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心汤治疗阳虚痰瘀互阻证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且辨证为阳虚痰瘀互阻证房颤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西药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心汤。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房颤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疗效为86.7%(26/30),显著优于对照组[58.1%(18/31),P0.05]。治疗组可显著的改善房颤患者中医证候,减轻心悸、胸闷、气短的程度;减少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论益心汤治疗房颤安全有效,能显著地改善患者中医证候,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热复脉汤对痰热型快速型房颤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动态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痰热型快速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复脉汤,每日一剂,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NP、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两组治疗后BNP均明显下降,治疗组降低BNP水平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两组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平均心室率、房颤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治疗组减少平均心室率及房颤持续时间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复脉汤能改善痰热型快速型房颤患者的中医证候,有效的降低其BNP,减少平均心室率及房颤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养心复脉汤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功能及血清hs-CR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阵发性房颤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养心复脉汤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房颤持续时间与心室率、血清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有效率观察组为88.6%,对照组为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4,P=0.007);中医证候积分、房颤持续时间与心室率、血清hs-CRP治疗前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hs-CRP低于对照组(t=5.229,P=0.000;t=2.415,P=0.016),房颤持续时间与心室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复脉汤治疗阵发性房颤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房颤持续时间与心室率,降低血清hs-CRP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中医证候特点,探讨中医证候与病因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非瓣膜病性房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入院时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构建非瓣膜病性房颤中医证候及病因信息数据库,对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中医证候及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依次为:气虚证(65.3%)痰浊证(偏寒)(28.1%)血瘀证(22.4%)痰浊证(偏热)(21.4%)阴虚证(11.2%)阳虚证(9.7%)水饮证=气滞证(6.1%)血虚证(4.1%)。不同病因性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中医证候分布各有其特点,总体上均以气虚为主,但血瘀证、痰浊证在特发性、高血压病性、冠心病性、糖尿病性非瓣膜病性房颤中较常见;痰浊证(偏热)、阴虚证在脑血管病性、甲亢性非瓣膜病性房颤中较常见。其中血瘀证与特发性房颤、阴虚证与脑血管病性房颤关系密切。血瘀证和水饮证与左房偏大,气滞证与高血糖、凝血功能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各病因性非瓣膜病性房颤中医证候分布各有其特点,以气虚为主,其中血瘀证与特发性非瓣膜病性房颤、阴虚证与脑血管病性非瓣膜病性房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房颤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选取脑卒中高危人群5999例,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进行对比,观察2组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观察2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结果:房颤组在吸烟、血脂异常方面较无房颤组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较无房颤患者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房颤、高血压病、吸烟、饮食习惯、脑卒中家族史、缺乏体育锻炼等相关;中医证候要素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和血脂异常是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组更易出现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房颤组痰湿证、内风证较多出现,但房颤与否并不影响中医证候要素类型及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广东中山地区心房颤动患者证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防治房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山市中医院房颤中心数据库房颤患者2 100例为房颤组,记录临床症状、性别、年龄、合并病、中医证型;另收集房颤中心数据库筛查出的800例非房颤人员为非房颤组,进行中医体质辨证,对比两组中医辨证证型。结果:非房颤组中医证候以实火证和湿阻证比较多,其次为气虚证、阴虚证、血虚证、阳虚证,最少为血瘀证。房颤组占比最高为湿阻证,其次为实火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而阳虚证、血虚证较少。结论:岭南地区房颤患者中医证候具有一定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冠心病房颤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 年3 月至2012 年3 月收治的120 例冠心病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血瘀和气虚等为证素分布的主要部分;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以下顺序:气阴两虚最主要,痰瘀互结次之;气虚血瘀再次之,之后为痰火扰心和肝肾阴虚.结论:血瘀为冠心病房颤患者中医证素多数,气阴两虚为中医证候多数,且冠心病房颤患者很多为虚实夹杂,病情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我科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51例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连续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51例患者,分析其房颤类型、症状特点以及此类房颤患者中医诊断及证候类型。结果:诊断方面,以心悸为第一诊断的35例(68.6%),以胸痹为第一诊断的10例(19.6%),以心衰病为第一诊断的6例(11.8%);证型分布方面,气虚血瘀证29例(56.9%),心脾两虚证9例(17.6%),气阴两虚证9例(17.6%)。另外单纯气滞血瘀证1例(2.0%),单纯痰火扰心证1例(2.0%),单纯痰湿中阻证1例(2.0%),单纯痰瘀互结证1例(2.0%)。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患者以心悸为第一诊断就诊为主,以气虚血瘀为最常见证候,气虚为最主要病机,合并血瘀、痰浊者多见。  相似文献   

9.
李瑞  王亚平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037-3038
目的观察加味真武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中医证候疗效和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2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基本治疗组(对照组)和中药组(治疗组)。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味真武汤,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和中医证候变化,以及NT—proBNP在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结果加味真武汤可使CHF患者心功能、中医证候改善;同时,可使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味真武汤不仅能有效地使患者心功能和中医证候得到改善,而且能降低患者血液中NT—proBN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袁洪文  袁今奇 《新中医》2014,46(6):30-32
目的:观察人参三七琥珀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胺碘酮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参三七琥珀颗粒,均治疗3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证候积分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为75.5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人参三七琥珀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1.
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凝血酶时间(TT)为指标,用添加法比较不同浓度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和凝胶分离液抗凝作用的影响。结果:添加草酸铵浓度在1.8~21.3mg/ml范围内,对固形物含量15.8~31.6mg/ml的提取液和14.6~29.1mg/ml的凝胶分离液的TT值增加成正相关。结论: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凝胶分离样品的抗凝作用均有增强作用,随提取液浓度降低影响增大,而随凝胶分离液浓度增大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2.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1995-2001年中药内治、外治疗法及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大黄素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胰腺组织细胞转化因子β1(TGFβ1)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从胰腺再生角度探讨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雨蛙肽(caerulei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治疗前后6、24、48、72及96h处死大鼠。同时应用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胰腺组织TGFβ1mRNA表达,同位素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以及Lowry′s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大黄素治疗后血清淀粉酶显著下降。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炎诱导后6h未见TGFβ1mRNA表达。TGFβ124h后出现表达,72h时达高峰。大黄素治疗后6h即可检测到TGFβ1mRNA表达,且24、48h时表达均较非治疗组显著增强,并于48h时达最大值。同时胰腺炎诱导后72h,胰腺组织DNA合成显著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DNA合成明显增加,胰腺炎诱导后48h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显著增加。结论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因子TGFβ1基因表达增强,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刺激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增加胰组织DNA合成和蛋白含量,参与胰腺细胞修复、再塑过程。  相似文献   

16.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丁胺卡那霉素(AMK)单用及AMK与苯唑青霉素(OXA)合用后,兔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OXA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诸病源候论》对皮肤病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诸病源候论》在皮肤病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 ,该书着重讨论了皮肤病的命名、分类、病因病机 ,并阐发了《内经》“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理论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先天肾虚仔鼠发育过程中皮肤内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补肾填精法在生长发育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只雌雄比例为2∶1的大鼠进行配对,复合应激法刺激孕鼠构建先天肾虚仔鼠模型,根据将孕鼠处理方式不同,分为正常组,肾虚组,左归丸低、高剂量组(2,8 g·kg-1).正常组不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肾虚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缓冲盐对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及其游离药物能力的影响,并对阿魏酸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缓冲盐(Na2HPO3-NaH2PO3)平衡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该法在0.56~2.8 μg· 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精密度小于1.1%。缓冲盐平衡后的大孔吸附树脂对脂质体的吸附作用均有所降低,且不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对阿魏酸的吸附能力。其中HPD450对空白脂质体的回收率在97.2%~100.8%,平均回收率为98.1%。结论:缓冲盐可提高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及游离药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