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红梅  程月珍  刘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09-29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炎性反应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有无斑块形成,并进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对血清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及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者血清hsCRP异常比例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病变者(P<0.05);按颈动脉IMT的值将受试者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sCRP、LDL-C、HDL-C、糖尿病和吸烟史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结论:血清hsCRP含量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伴有斑块者的血清hsCRP异常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hs-CRP水平,并与88例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对照比较。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斑块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且以软斑和混合斑为主,而对照组以硬斑为主;脑梗死组hs—CRP水平为(9.86±2.27)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6±1.25)mg/L(P〈0.01);软斑、混合斑、硬斑、正常颈动脉、内膜毛糙组hsCRP分别为(9.81±2.42)mg/L、(10.05±2.55)mg/L、(9.45±2.53)mg/L、(6.16±1.7)mg/L及(6.40±1.95)mg/L。前两组与后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明显增多,hs-CRP水平明显升高。hs-CRP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杭娟  李秋荣  蒋宝琦 《中南药学》2005,3(3):148-150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患者应用辛伐他汀干预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7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7例),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40 mg·d-1),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分别检测两组血浆hs-CRP、纤维蛋白原水平,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厚度、血流参数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 结果辛伐他汀组患者干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血浆hs-CRP浓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小,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缩小,颈动脉血流参数改善,且12个月后上述变化更为明显,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辛伐他汀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浆hs-CRP、纤维蛋白原水平,对防治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孟艳梅  刘庆 《河北医药》2010,32(7):826-827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及血脂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方法对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lthiekness,IMT)和血清hs-CRP及血脂[总胆固醇(cholesterol tota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s-CRP、TG与双侧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6、0.502、0.339和0.331,P〈0.05);TC与双侧颈动脉IMT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38和0.124,P〉0.05)。结论脂质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均参与了急性脑梗死患者AS的形成及发展,相对于传统的危险因素(如脂代谢紊乱),hs-CRP是一项独立的AS发展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沈君  明腾 《江西医药》2009,44(8):835-838
近年的研究揭示C反应蛋白(CRP)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认为它是一个被低估了的未被充分利用的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则是更高度敏感的炎症标志物,当细胞感染或组织损伤时,机体产生急  相似文献   

6.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灵  代莉  张宇  田倩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865-86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值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71例(观察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经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正常者38例(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法对各组患者进行定量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综合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组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类型冠心病组之间血清hs—CRP测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类型CHD患者中hs—CRP的表达存在着差异,hs—CRP水平的测定对冠心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判断右一审的临床音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组100例患者;正常对照组90例。冠心病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结果冠心病组的hs—CRP水平、TC、TG、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ACS组中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结论冠心病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是冠脉病变的危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研究[1,2]表明血尿酸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联。C反应蛋白(CRP)是重要的炎症标记物之一,它可预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3]。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的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IMT)可作为冠状动脉及全身  相似文献   

9.
程月珍  黄红梅 《淮海医药》2010,28(4):345-346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154例老年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组:颈动脉内-中膜(IMT)正常组34例;颈动脉IMT增厚组29例,颈动脉斑块组91例。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颈动脉内-中膜正常组及增厚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及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高敏C反应蛋白能否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和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指标。方法按照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国际诊断标准筛选出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或经上级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35例为病例组,并随机建立35例的对照组,其中病例组有分为冠心病心绞痛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等3个亚组,通过对病例组和对照组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的分析来验证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及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高敏C反应蛋白能否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和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指标。结果 70例病例中:病例组平均年龄(64.97±1.2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4.34±1.18)岁;入院后24 h的平均高敏C反应蛋白,病例组为(26.75±1.16)mg/L,对照组为(1.50±1.20)mg/L;在病例组的亚组分析发现,冠心病心绞痛组平均高敏C反应蛋白为(22.20±1.21)mg/L,ACS组平均高敏C反应蛋白为(24.22±1.32)mg/L,急性心肌梗死组为(36.14±1.18)mg/L。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发病和病变严重程度成正相关,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阿托伐他汀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强化降脂对血脂正常、高敏C反应蛋白增高、有颈动脉斑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来我院体检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经化验血脂正常而高敏C反应蛋白增高,且做超声发现有颈动脉斑块共18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91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强化降脂治疗应用12个月,对照组92例只做常规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 12个月随访率治疗组99%,对照组98%,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C[(3.01±0.48)mmol/L vs (4.73±0.52)mmol/L]、LDL-C[(1.94±0.37)mmol/L vs(2.71±0.42)mol/L]、高敏C反应蛋白[(2.3±0.6)mg/L vs(15.1 ±3.4)mg/L]、肿瘤坏死因子α[(2.17 ±0.46)μg/L vs(3.28±0.51)μg/L]、白细胞介素6[(91.41 ±25.53)ng/L vs(163.41 ±23.96)ng/L]、颈动脉斑块总积分[(24±13)vc(56±21)]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LT、肌酸磷酸激酶2组比较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TG、HDL-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脂正常、高敏C反应蛋白增高、有颈动脉斑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给予强化降脂治疗可以控制颈动脉斑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脑梗死(ACI)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86例ACI患者及88课题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课题(编号:2006-YB-214)例年龄相匹配的非脑梗死(NS)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各项指标及动脉硬化各项危险因素检测.结果 ACI组与Ns组比较,CRP(P<0.01)和LDL(P<0.05)水平明显升高;颈动脉斑决组与无斑块组比,CRP水平增高(P<0.05).颈动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比较,内中膜厚度(IMT)增加(P<0.01),NS组颈动脉IMT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ACI组,IMT厚度差异明显(P<0.05).与NS组比较,ACI组中等程度狭窄更常见(P<0.0 5).结论 CRP增高是导致颈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标志物,因此,CRP可以作为预测ACI发展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9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24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A、B两组:A组为杓形组,共30例;B组为非杓形组,共65例,分别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超声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结果B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B组的颈动脉斑块分级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炎症反应、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犁糖尿病(T2DM)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相互关系。方法对诊断T2DM有微量门蛋白尿的91例患者(组1)、T2DM微量白蛋白尿正常的140例患者(组2)、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非糖尿病137例对照者(组3)的体重指数、血压等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同时测定空腹血浆血糖(FBG)及2h血糖(PBG);空腹血清hs—CRP、胰岛素(FINS)、肌酐(Scr)、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尿肌酐(Ucr)的比值(ACR)。结果组1 1g hs—CRP明显高于组2、组3(P〈0.001),组2、组3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1g gs—CRP与年龄、TCHO、1g TG、HDL—C、LDL-C、HbA1C、1g FINS、1g ACR、BMI显著讵相炎(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1g hs—CRP、FBG、HbA1C、1g FINS、BMI、收缩脏是尿1g ACR独立影响因索(R=0.544,R^2=0.296)。结论血清hs—CRP水平对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病情监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应及时临测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的效果.方法 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同期体检者各45例,两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结果 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82.22%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4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轻、重度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血管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阳性率为95.00%(76/80),对照组的阳性率为6.25%(5/80),观察组的血清hs-CRP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阳性率及hs-CRP平均水平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升高,说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与炎症有关,血清hs-CRP的检测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对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对126例ACS患者随机分三组,A组30例,每晚服用20mg阿托伐他汀;B组41例,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C组55例,采用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联合24~48 h替罗非班.随访6个月,观察血浆hsCRP、彩色多普勒技术测定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变化.结果 三组治疗12个月,均能显著降低hsCRP,且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C两组能降低双侧IMT,且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CS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明显抑制hsCRP,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酶测定与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3例窒息新生儿,根据出生后1 min内的新生儿Apgar评分,其中42例为重度窒息组,81例为轻度窒息组;选取本院同期顺产分娩的健康无窒息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3组新生儿在出生24 h内抽静脉血,测定血清中hs-CRP和心肌酶(AST、LDH、CK、CK-MB、α-HBDH),并作对比分析。结果重度窒息组的hs-CRP和心肌酶指标均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的hs-CRP和心肌酶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心肌酶在窒息新生儿中均显著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窒息程度成正相关,可作为心肌损害及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hs-CRP与心肌酶的测定对新生儿窒息所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涛 《青岛医药卫生》2013,45(3):179-181
目的研究原发性早发型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的60例患有高血压的青年为高血压组,同期的60例体检正常青年作为对照组,高血压组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为早发型高血压。所有观察对象均抽血检测血浆hs—CRP的含量,以分析其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患者hs—CR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浓度与原发性早发型高血压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