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结肠黑变病对结肠息肉发生率、病理类型等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经全结肠镜诊断的结肠黑变病98例,组成黑变病组;随机选取结肠镜诊断无结肠黑变病252例,组成非黑变病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结肠息肉发病率、息肉病理类型等。 结果结肠黑变病II度、III度累及全结肠的比例分别为71.0%、78.6%,高于黑变病I度的50.9%(P=0.01)。结肠黑变病组结肠息肉发现率达40.8%,远高于非结肠黑变病的23.0%(P=0.001),而且黑变病组在横结肠、降结肠、盲肠及全结肠≥3个部位发现结肠息肉的比例均高于非黑变病组,P均<0.05,但两组息肉中腺瘤的比例分别为80%、67.9%(P=0.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黑变病I、II、III度在息肉检出率、息肉病理类型的比较上,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半结肠为主型、右半结肠为主型、全结肠型黑变病在息肉检出率、息肉病理类型的比较上,也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结肠黑变病患者结肠息肉发生率高,需加强对结肠黑变病患者肠镜筛查,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结肠黑变病的病变程度、部位对结肠息肉的检出率、病理类型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传统的中西药泻剂以及服药时间和方法与老年人结肠黑变病的关系. 方法总结了我科近7年住院老年便秘并服用泻剂331例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根据便秘的病程及服用泻药的时间和方法分成4组,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了服药方式、时间与结肠黑变病的关系. 结果 331例患者中连续服药≥1年者,连续服药<1年者,间断服药≥1年者和间断服药<1年者结肠黑变病的发生率分别为81.06%,77.78%,11.25%和9.52%.显示连续服药者结肠黑变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断服药者(P<0.01),而在连续服药者和间断服药者中,服药时间长短相差不显著(P>0.05). 结论表明长期服用泻药与老年结肠黑变病的发生有相关性.但结肠黑变病确切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结肠黑变病的病理探讨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结肠黑变病国外文献报道较多,国内文献很少。我们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85~1990年2283例纤维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的黑色病变并取活检经病理证实的134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主要对其中22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大肠病变,与便秘和服用泻药关系不密切。电镜观察见纤维母细胞亦有吞噬色素的现象等。说明对中国人的大肠黑变病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与结肠息肉甚至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经结肠镜检出的60例结肠黑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肠黑变病伴发结肠息肉较非结肠黑变病伴发结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两组息肉大小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息肉病理分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和切除息肉是防止结肠黑变病合并结肠息肉甚至癌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老年便秘331例服泻药与结肠黑变病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传统的中西药泻剂以及服药时间和方法和老年人结肠黑变病的关系。方法:总结了我科近7年住院老年便秘并服用泻剂331例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根据便秘的病程及服用泻药的时间和方法分成4组,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了服药方式,时间与结肠黑变病的关系。结果:331例患者中连续服药≥1年者,连续服药<1年,年者,间断服药≥1年者和间断服药<1年者结肠黑变病的发生率分别为81.06%,77.78%,11.25%和9.52%,显示连续服药者结肠黑变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断服药者(P<0.01),而在连续服药者和间断服药者中,服药时间长短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表明长期服用泻药与老年结肠黑变病的发生有相关性,但结肠黑变病确切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黄致豚鼠结肠黑变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豚鼠结肠黑变病动物模型。[方法]15只豚鼠随机分为5组:大黄1组:大黄2 g/(kg.d)灌服30 d;大黄2组:大黄2 g/(kg.d)灌服60 d;大黄3组:大黄4 g/(kg.d)灌服30 d;大黄4组:大黄4 g/(kg.d)灌服60 d及正常组。处死动物,观察结肠黑变情况,行组织大体评分,取结肠组织行黑色素染色、黑色素腿色实验,并对盲肠及近段结肠未染色切片行图像分析。[结果]各大黄组豚鼠结肠均有不同程度黑变,以盲肠及近段结肠为著。病理改变类似人类。结肠黑色素染色阴性,黑色素褪色染色阳性。图像分析显示,各大黄组盲肠及近段结肠色素颗粒灰度显著低于正常组,且与大黄剂量(盲肠r=-0.861,结肠r=-0.772,P<0.01)及时间(盲肠r=-0.749,结肠r=-0.785,P<0.01)呈负相关;色素颗粒面积比显著高于正常组,且与大黄剂量(盲肠r=0.810,结肠r=0.791,P<0.01)及时间(盲肠r=0.663,结肠r=0.549,P<0.01)呈正相关。[结论]用大黄可致豚鼠实验性结肠黑变病,黑变程度与大黄剂量及时间相关。该模型制作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多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六味安消胶囊及其组分对豚鼠结肠黑变及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六味安消胶囊及其组分对豚鼠结肠黑变及动力学影响。方法 20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大黄组、诃子组和六味安消胶囊组,后三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灌服30 d。处死动物,检测炭末推进率,观察结肠黑变情况,并对盲肠及近段结肠末染色切片行图像分析。结果大黄组豚鼠结肠有黑变,以盲肠及近段结肠为著。病理改变类似人类。大黄组(87.71%±25.87%)、诃子组(67.63%±19.05%)及六味安消胶囊组(91.14%±16.13%)炭末推进率较正常组(40.38%±6.99%)明显增快(P<0.05)。图像分析显示,诃子组、六味安消胶囊组盲肠、近段结肠固有层色素颗粒灰度及阳性面积比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组盲肠、近段结肠固有层色素颗粒灰度(盲肠133.18±1.72,结肠137.40±1.39)及阳性面积比(盲肠4.65%±0.76%,结肠2.36%±0.42%)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可致豚鼠实验性结肠黑变病,六味安消胶囊致结肠黑变作用不明显,诃子有预防结肠黑变作用。  相似文献   

8.
炎性肠病的结肠黑变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黑变病是以结肠固有膜吞噬细胞内棕黄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疾病。尽管长期使用蒽醌类泻剂在其形成中起主要作用,但是也可能有其他因素参与。故研究IBD伴结肠黑变病的特征,以确定其是否与使用泻剂有关。 方法:同时患结肠黑变病和IBD的病例选自1993~1996年Mayo医院的资料。统计IBD和结肠黑变病的诊断日期、内镜检查时肉眼下结肠黑变病和IBD分布的范围、IBD类型和持续时间、所用的药物(包括泻剂)。大体改变依据结肠粘膜变色,组织学改变要求两位病理医生对结肠黑变病和IBD的分布和严重程度达成一致。黑变病按固有膜吞噬细胞内棕黄色素颗  相似文献   

9.
结肠黑变病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病因及其与结肠肿瘤的关系.方法对38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期服泻药患者25例(65.8%),未有明确服泻药史患者12例(31.6%),不详1例;结肠癌患者0例,结肠息肉患者8例,病理示管状腺瘤患者6例,混合型患者2例.结论结肠黑变病病因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结肠黑变病与结肠肿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做好肠道准备,观察结肠黏膜的改变从而做出明确的诊断。结果 60例中42例便秘,32例有服用泻药史,伴发结肠息肉24例,伴发结肠癌4例。结论便秘与滥用泻药为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原因,结肠黑变病与结肠息肉,结肠癌伴发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结肠黑变病色素性质和病因与泻剂关系的研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荟、大黄是两种作用特别,应用广泛的中药,大量的患者长期应用,但这两种药物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一直存在着争议,并已引起医药界和社会的关注,目前临床上所报道的毒性反应主要集中在结肠黑变病上。对于结肠黑变病的病因,结肠黑变病与芦荟、大黄类泻剂的关系国内外作了不少的研究,但仍未得到公认的结果,本文结合在研究的课题对此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我们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黑变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病理特征等。方法总结23 596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大肠黑变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大肠黑变病715例,检出率3.03%,其中男性检出率2.86%,女性检出率3.17%,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老年组患者占67.1%,中青年组患者占32.9%,中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病变多累及1个或多个肠段,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发生率较高;193(27.0%)例伴有大肠腺瘤,68(9.51%)例伴有结肠癌;401(56.1%)例患者有便秘,358(50.1%)例有服用泻药史。结论大肠黑变病的发病率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女性高于男性,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大肠黑变病与结肠腺瘤和结肠癌可能有相关性,其发病与便秘和服用蒽醌类泻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与大肠肿瘤是伴发还是因果关系及其转归。方法 1998-01/2001-12在2768例结肠镜检查中发现58例粘膜呈虎皮样改变,作粘膜活检后观察病理组织学上的表现。结果 58例经病理证实为结肠黑变病,其中60岁以上42例,40~60岁16例。随访32例中结肠黑变消失6例,好转19例,无改变7例。结论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以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疾病,便秘和长期服用泻药是发病原因之一,有息肉及癌变的发生倾向。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对症治疗可使结肠黑变逆向转归。  相似文献   

14.
结肠黑变病与年龄、性别、息肉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78例结肠黑变病患者进行分析,探讨结肠黑变病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结肠息肉的关系,结果显示:结肠黑变病的发生率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年龄关系显著(P<0.05).黑变病60岁以上男性、女性息肉检出率明显增高,定期的肠镜随访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经结肠镜、病理学诊断的结肠黑变病患者49例,其中≥60岁者(老年组)37例,60岁者(中青年组)12例,对2组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性别、便秘病程、服用便秘药物时间、吸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肠疾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中随访17例,1年内复查电子结肠镜示5例黏膜黑变程度减轻,12例肠黏膜黑变程度未见明显减轻,所有随访患者结肠息肉发生率无明显升高,未发现肿瘤新生物。[结论]结肠黑变病患者好发于老年人,尤其见于长期便秘、服用泻药并吸烟的男性患者,不论有无结肠疾病史,结肠镜检查中注意观察有无结肠黑变病、并长期随访,对结肠病变的早期诊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78例结肠黑变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结肠黑变病(MC)的病因及与其结肠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78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便秘患者56例(23.1%),其中长期服用泻药患者38例(48.7%),无明确服泻药史患者18例(23.1%);合并有腺瘤样息肉16例;合并结肠癌1例.结论 便秘及服用泻药是导致MC发生的重要因素;泻剂中多为蒽醌类.结肠黑变病与结肠肿瘤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46例结肠黑变病临床病理分析及Ki-67的表达检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结肠黑变病 (melanosiscoli,MC)是消化道黑变病的一种 ,指结肠黏膜内有很多吞噬有脂褐素样物质的巨噬细胞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 ,结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呈棕褐色或黑色。其病因、发病机制、色素来源均尚不清楚 ,有学者研究认为 ,可能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有关。目前的研究多认为 ,MC与服用泻药 ,尤其是蒽醌类泻药有较强的相关性。因其常伴发结肠肿瘤 ,故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对我院近 3年来确诊为MC的、资料较完整的 4 6例病人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并对部分病人检测Ki 6 7的表达 ,以了解其与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青年大肠黑变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病理特征等。方法总结497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60岁以下中青年大肠黑变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中青年大肠黑变病61例,检出率1.23%,其中男性检出率1.32%,女性检出率1.16%,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2个月~30年;其中中年组患者占70.5%,青年组患者占29.5%,中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病变多累及1个或多个肠段,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发生率较高;15例伴有大肠腺瘤,2例伴有结肠癌;48例患者有便秘,37例有服用泻药史。结论中青年大肠黑变病的发病率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男性高于女性,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大肠黑变病与结肠腺瘤和结肠癌可能有相关性,其发病与便秘和服用蒽醌类泻药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肠镜检查的普及,结肠黑变病检出率逐渐上升。我院于3年来检出全结肠黑变病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国人结肠黑变病与便秘和服用泻药关系不密切吗?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贵刊1994;14:38文《结肠黑变病的病理探讨》提出国人结肠黑变病与国外患者的发病背景存在一定差别.其主要根据是国内患者发病与便秘和服用泻药关系不密切。但从文中提供的资料分析,似恰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