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下肝内外胆管结石同步治疗方法.方法 3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肝外胆管结石予以网篮或/和球囊取石;肝内胆管结石,通过操作技巧将网篮、球囊送入结石所在分支胆管,尝试取石.结果 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27例,25例结石取出,2例未取出;单纯肝内胆管结石病人9例;位于一级分支胆管的多发结石只有5例取出,单发结石8例中仅有3例取出结石.二级以上肝内胆管结石无一取出者.结论 单一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对肝外胆管结石效果好,对肝内胆管结石取石成功率低,但对一级分支肝内胆管单发或位于同一分支胆管多发较小结石仍不失为一简单、微创、经济、可行方法.多种微创手术联合治疗是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肝总管分叉以上的胆管结石.在东亚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很高,而在欧美国家发病率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发病率高,据报道国内胆管狭窄的发生率为24.80%-41.94%,肝内胆管狭窄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病理改变,两者互为因果.长期存在的结石,合并肝内胆管感染、狭窄及胆汁淤积,常导致胆石存在肝段实质萎缩,甚至恶变.结石、炎症及狭窄3者互为因果,由于其反复发作的炎症、胆管狭窄及手术后残留的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狭窄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因病变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其临床表现往往不如肝外胆管结石那样严重,但治疗难度却明显高于肝外胆管结石.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准确率很高,近年来随着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 giopancreatography,MRCP)等先进诊断技术手段的应用,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得以更及时更清晰的诊断,其治疗方法也取得一定进展.术前进行详尽的影像学检查,明确结石及胆管狭窄所处的具体位置,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制定恰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我们的治疗体会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3.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变,呈多发性,累及肝内胆管,同时也可发生于肝外胆管系统.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极易被误诊为胆管结石或其他胆管肿瘤.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变,呈多发性,累及肝内胆管,同时也可发生于肝外胆管系统.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极易被误诊为胆管结石或其他胆管肿瘤.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变,呈多发性,累及肝内胆管,同时也可发生于肝外胆管系统.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极易被误诊为胆管结石或其他胆管肿瘤.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变,呈多发性,累及肝内胆管,同时也可发生于肝外胆管系统.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极易被误诊为胆管结石或其他胆管肿瘤.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变,呈多发性,累及肝内胆管,同时也可发生于肝外胆管系统.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极易被误诊为胆管结石或其他胆管肿瘤.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变,呈多发性,累及肝内胆管,同时也可发生于肝外胆管系统.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极易被误诊为胆管结石或其他胆管肿瘤.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变,呈多发性,累及肝内胆管,同时也可发生于肝外胆管系统.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极易被误诊为胆管结石或其他胆管肿瘤.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变,呈多发性,累及肝内胆管,同时也可发生于肝外胆管系统.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极易被误诊为胆管结石或其他胆管肿瘤.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变,呈多发性,累及肝内胆管,同时也可发生于肝外胆管系统.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极易被误诊为胆管结石或其他胆管肿瘤.  相似文献   

12.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内胆管结石在东亚地区是较为常见的疾病,是肝内胆管癌最主要的病因之一.胆管内结石对胆管壁的长期刺激,结石引起的胆管狭窄梗阻造成胆汁滞留及同时伴发的细菌感染等生物因素的慢性刺激,导致胆管壁的慢性增生性炎症,进而引起胆管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上皮化生,发生癌变.本文主要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和病理特点、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均是对外科医生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eripheral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PICC)是指发生在包括Ⅱ级胆管在内的末梢侧肝内小胆管上皮的细胞癌,又叫末梢型/边缘型肝内胆管癌.  相似文献   

14.
张勇  刘双  周敬强 《山东医药》2013,53(15):47-48
目的 探讨胆道镜检查漏诊胆管残余结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的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患者126例,其中107例用胆道镜取净肝内胆管残余结石,但仍有19例漏诊肝内胆管残余结石,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漏诊肝内胆管残余结石的患者中,13例存在肝内胆管狭窄(其中4例合并胆管的汇流异常),开口呈针孔状;6例结石所在胆管与其汇入的胆管呈锐角;上述因素导致胆道镜检查过程中难以发现胆管开口,无法取净.经肝胆CT检查胆管残余结石被发现,根据肝胆CT显示的残余结石部位,再次行胆道镜检查和(或)结合术中胆道镜超选造影,成功发现残余结石,经胆管扩张、液电碎石及取石等措施将残余结石取净.结论 胆管开口狭窄、结石所在胆管与其汇入的胆管呈锐角是胆道镜检查漏诊肝内胆管残余结石的主要原因.肝胆CT检查结合胆道镜超选造影可以提高胆管残余结石的检出率;经胆管扩张、液电碎石及取石等措施可将残余结石取净.  相似文献   

15.
肝内胆汁淤积的病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内胆汁淤积是指任何病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功能障碍,或肝内小胆管弥漫性梗阻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肝叶切除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来对52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联合其它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右半肝切除术2例,右后叶切除术2例,非规则性右肝部分切除术9例,左半肝切除术13例,左外叶切除术26例.术后残石发生7例,经胆道镜取净5例.结论 肝叶切除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是目前较理想的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胆管炎性疤痕组织中的表达,拟从分子水平来初步探讨良性胆道狭窄形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胆管组织、20例肝外胆管疤痕组织及12例肝内胆管疤痕组织中PDGF和CTGF的表达,并初步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表达与胆管炎性疤痕形成的相关性.结果:肝内、外胆管疤痕组织PDGF和CTGF表达均较高,正常胆管组织表达最弱.经两两比较,肝外、内胆管疤痕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与正常胆管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Spcarman相关分析表明:肝外、内胆管疤痕组织中PDGF和CTG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63,0.58,均P<0.051.结论:在肝内、外胆管疤痕组织中,PDGF和CTGF均被激活,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与胆道炎性疤痕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良性肝内胆管淤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良性肝内胆管淤滞症”27例。该病超声表现为肝内胆管局限性梭形扩张,扩张肝内胆管内径比其近端正常胆管内径宽1.5倍以上。彩超检测示:扩张肝内胆管近端有肝内动脉,静脉或其分支压迫该胆管。病理基础是肝内胆管,肝动脉,门静脉不在同一水平分叉。该病不同于Caroli‘s病。  相似文献   

19.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道外科中难治的常见病之一.而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主要靠外科手术,原则是"去除病灶,取尽结石,矫正狭窄,通畅引流,防止复发".目前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式是多样的,归结为胆管探查取石引流、肝切除、胆管狭窄修复重建、肝移植4种主要类型,在实际应用中,此类手术方法常常是联合应用.本文阐述肝内胆管结石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并针对相应术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华支睾吸虫肝病肝胆管改变的CT诊断价值及其病理改变.方法98例本病患者中,男57例,女41例.95例(97%)有明确食生鱼史,就诊时腹痛48例,右上腹闷胀15例,腹部不适22例,发热5例,黄疸8例.肝功能检查中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者9例,碱性磷酸酶(AKP)轻度升高者8例,总胆红素升高5例(>15.5μmol/L),直接胆红素升高14例及间接胆红素升高12例.所有病例均于粪便及十二指肠引流中发现虫卵,其中89例华支睾吸虫血清学检查为阳性,9例肝胆手术治疗,8例做肝活检.本组病例全部呈肝内胆管扩张改变,大便阳性而肝CT检查正常者未选入本组病例.结果98例CT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肝内胆管扩张,轻度扩张62例(63.3%),中度23例(23.5%),重度13例(13.3%).肝内胆管扩张的形态分三种类型Ⅰ型扩张的肝管从肝门向肝被膜下方向逐渐扩张,其肝被膜下小胆管呈囊状扩张者82例(83.7%);Ⅱ型肝内胆管从肝门向肝被膜下逐渐扩张,但无肝被膜下小胆管囊状扩张者12例(12.2%);Ⅲ型肝内扩张的胆管,肝门侧与远侧端胆管径宽度相近似者4例(4.1%).98例中6例(6.1%)显示部分扩张,胆管壁不规则,管腔粗细不均,边缘较模糊;12例(12.2%)肝内胆管近肝门侧明显扩张,而远端扩张不明显.98例中91例(92.9%)肝外胆管无扩张.增强扫描显示更为清晰,肝内、外胆管壁均未发现增厚及异常强化征象.肝内胆管结石18例(18.4%),其中肝左叶内8例,肝右叶内6例,肝左、右叶内均有结石者4例,肝总管、胆总管结石各1例,胆囊结石5例,数目不定.胆囊炎28例,4例(4.1%)胆囊内见团状或不规则软组织密度条状物悬浮于胆汁中,胰管轻度扩张2例.肝左叶增大.8例肝活检镜下见胆管腺瘤样增生,符合华支睾吸虫所引起的胆道系统的病理改变.9例术中见肝表面有散在的黄白色扩张的小胆管,其中并发肝细胞癌1例,肝胆管上皮癌3例,脂肪肝1例,肝囊肿1例.结论①华支睾吸虫所致肝内胆管从肝门向被膜方向逐渐扩张,管径大小相近,这种扩张形式是其所特有的,CT具很高的诊断价值.②长期反复及大量寄生华支睾吸虫病可并发一些恶性疾病,对其早诊断早治疗,颇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