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绍湘 《医学文选》2003,22(4):561-563
他汀类药物是以英文“Statin”为词尾的一类调脂药物 ,其化学名为“3-羟— 3甲基—戊二酰辅酶 A( 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近年有关他汀类药物的大量的临床研究 ,如 :4S[1] 、CARE[2 ] 及“LIPID”[3 ]等研究 ,充分显示了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突破性进展和应用前景 ,现就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1 .1 直接调脂作用  HMG- 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代谢中的一个关键限速酶 ,而他汀类药物作为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其药理作用在于竞争性抑制 HMG- COA还原酶的作用 ,使肝内胆固醇合成减少 …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除调脂作用外,非调脂作用亦引起大家的重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于影 《医学综述》2006,12(16):1002-1004
他汀类药物的调脂效应及其有益作用已得到广泛证实,然近年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在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许多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v-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HMG—CoA)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对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和管腔狭窄、降低心血管意外及脑卒中危险等方面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除降脂外尚有许多非降脂作用。另外尚有降低糖尿病危险、调节免疫、辅助降压、抗感染、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等作用,现就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之外的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类。  相似文献   

5.
<正>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特异性竞争抑制剂,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使血胆固醇水平降低。几个大型的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均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可调整血脂水平,而且可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1],提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带来的临床益处远远超出其本身的调脂作用。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外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调脂外作用。方法 将 8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氟伐他汀组( 2 0 mg/ d持续 12周 ,n=5 6,继以 40 m g/ d至 2 4周 ,n=47)及辛伐他汀组 ( 10 m g/ d持续 12周 ,n=2 5 )。分析治疗前后空腹血浆胰岛素 ( 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 ISI)、血浆内皮素 ( ET- 1)、一氧化氮 ( NO)及 C-反应蛋白 ( CRP)平均变化幅度。结果 氟伐他汀治疗 12周及 2 4周后、辛伐他汀治疗 12周后 ,ET- 1及 FINS水平均有明显降低 ( P=0 .0 0 0~ 0 .0 3 2 ) ,ISI及 NO水平均有明显增高 ( P=0 .0 0 1~ 0 .0 42 )。前述各指标变化幅度组间对比差别均无显著性 ( P>0 .0 5 )。氟伐他汀治疗 12周及 2 4周后 ,CRP水平轻度下降 ( P>0 .0 5 ) ,辛伐他汀治疗 12周后 CRP水平轻度上升 ( P>0 .0 5 )。结论 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均能增高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改善内皮功能。这些调脂外作用与调脂治疗强度无关  相似文献   

7.
8.
严红 《微创医学》2003,22(6):926-929
近年来,许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都证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statins,他汀类药物)不仅可调整血脂水平,而且可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余其振 《河北医学》2012,18(12):1816-1818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和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干预血脂水平,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汀类药物作为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降脂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治疗指南的推荐用药。除上述作用外,它还有非调脂性的保护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等。他汀类药物在降脂、稳定斑块的基础上,结合其非调脂性的保护机制,有助于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降低心房颤动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防止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1.
卢军  王风 《华夏医学》2000,13(2):236-238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斑块破裂 ,引起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堵塞性血栓急性病变 ,会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CS)。近年来国外一些临床研究证明 ,他汀类调脂药物在降低血浆胆固醇 ( TC)、低密度脂蛋白 ( L DL ) ,减少冠心病发生的同时 ,也明显地减少了冠心病急性事件的发生 ,其作用机制也渐为人们所认识。1 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粥样硬化斑块表层为纤维组织组成的纤维帽 ,深部为细胞外脂质及基质形成的脂质内核。随着病变的发展 ,纤维帽趋于老化 ,深部则为脂质及由巨噬细胞大量吞噬脂质 (主要是LDL)后其溶酶体破裂 ,使细胞自身溶…  相似文献   

12.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春  吴宗贵 《上海医学》2005,28(4):270-273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当前调脂药物中最有效的一类药物,无论在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中,其均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而且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21世纪后,人们开始关注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应用,强化调脂和消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多项调脂治疗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死亡率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调脂治疗已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策略。由于多数临床试验是在经过严格筛选的75岁以下心血管病及高危患者中完成,所以临床医生对老年人群(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能同样获益以及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心存疑虑,就导致老年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认识严重不足。本文对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希望能促进老年患者积极、安全合理地使用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应用于急性脑梗塞(ACI)患者的调脂效果。方法:选取 ACI 患者8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辛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2例。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 口服;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 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TC、LDL -C、TG 在血浆中的浓度均明显降低,但与辛伐他汀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浆浓度下降的水平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2种他汀类药物均可以改善 ACI 患者的血脂水平,但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5.
脂必妥胶囊和阿托伐他汀调脂疗效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军  程树生 《中原医刊》2004,31(13):37-38
目的:对比脂必妥胶囊和阿托伐他汀临床调脂疗效。方法:73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脂必妥胶囊1组38例;B组:阿托伐他汀1组35例、82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组:脂必妥胶囊2组44例:D组:阿托伐他汀2组38例,A组和C组给予脂必妥胶囊0.48g/d;B组和D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24周检查血脂,治疗期间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脂必妥胶囊调脂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结论:①脂必妥胶囊和阿托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TC、LDL—C、TG,升高LDL-C,均可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试验用药剂量患者均能良好耐受,不良反应轻微.②脂必妥胶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作用更快,效果更明显。脂必妥胶囊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在降低TC、LDL—C方面作用更快,但远期作用似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无明显差异。③我国是否应该设计严密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发挥中医药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邱立红  朱建华 《浙江医学》2004,26(4):315-3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所致.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Statin)药物又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胆固醇(CH)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羟甲基戍二酸单酰辅酸A还原酶)抑制剂,可抑制肝脏Ch的合成,除有降低胆固醇(CH)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作用外,还有中度降甘油三酯(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珩  王玉水  梁静  陈秀菊 《医学综述》2008,14(13):2037-2038
他汀类药物具有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继而上调细胞表面LDL受体,加速血浆LDL的分解代谢,此外还可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因此,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TC、LDL-C和载脂蛋白B,也降低TG水平和轻度升高HDL-C。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临床试验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10%,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15.6%。研究表明,无论是脑卒中的二级预防还是心脏事件的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的治疗都是必要的,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是这一高危或极高危人群预防事件再发的关键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自20世纪80年代晚期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调脂治疗的“里程碑药物”他汀类药物除调脂治疗外,还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稳定脂质斑块及降低血管炎症反应对冠心病起保护作用,同时能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不良反应也日渐明显,应  相似文献   

20.
黄凤萍  石文 《广西医学》2006,28(4):583-584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作为可以改善心血管病患者预后的调脂药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其非调脂作用也对改善心脏疾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研究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洛伐他汀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