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移植肾功能急性衰竭是术后并发症之一 ,临床上称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主要治疗方法是对病人进行早期血透治疗。但由于病人对肾移植手术成功期望值很高 ,在移植肾功能未恢复之前 ,恐惧、孤独、抑郁、紧张不安及悲观失望的心理状态随之而来 ,加之频繁血透治疗 ,进一步导致病人情绪紊乱 ,自我克制能力减弱。在这期间护士若能准确地分析引起病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各种因素 ,掌握病人心理变化规律 ,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 ,对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总结了 8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期病人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梁秋梅  覃丽芬 《微创医学》2003,22(4):586-587
肾移植术后发生肾小管坏死是术后并发症之一,临床可引起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主要治疗方法是对病人进行早期血透治疗[1].  相似文献   

3.
移植肾超急排斥反应(HAR)系一种反应最急剧、后果最严重的排斥反应[1].血液透析(血透)可作为肾移植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排斥或移植肾失败后的应急措施.肾移植术后,大多数患者在3~5 d内肾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术后尿量很少、移植后血肌酐降低很慢,甚至由于高血钾、水负荷过重(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等原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DGF的发生可增加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其发生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对肾移植的生存率有明显的影响.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病人只要能得到及时正确地处理,绝大多数病人肾功能是可以恢复的.因此,如何鉴别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就显得尤其重要[2].现将肾移植后出现DGF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青山  吕宇涛 《中原医刊》2006,33(20):35-36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预防和综合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5名肾移植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应用抗凝、利尿、改善肾血流等综合方案进行治疗,比较肾功能恢复与否患者治疗的差异。并对预防方法进行探讨。结果25例中有22例肾功能恢复正常(88%),另外3例因其他原因未能恢复。结论对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综合治疗效果满意,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5.
异体肾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1],终末期肾病患者在移植前长期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在血透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贯穿始终,尤其是明确肾移植前,加强血透的护理工作更加重要。通过对肾移植术前的血透患者进行有计划、针对性的移植术前护理,使患者的身心达到移植前的最佳状态,以利于术后的护理,提高移植成功率。现就我院血透患者肾移植术前的护理心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提高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治愈率及缩短治疗时间,并总结其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DGF发生率为8.6%;急性排斥反应4例中,2例移植肾破裂切除后近期再次行原位肾移植术,另2例和1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者,经调整免疫抑制剂、床旁超滤及无肝素化透析等综合治疗,肾功能于2~4周恢复正常.结论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应积极预防;一旦发生应采取综合治疗;移植肾切除后近期原位再次行肾移植术是一种可行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少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体肾移植术后早期少尿应用川芎嗪治疗结果。方法我院1995年5月~2005年2月行异体肾移植术,术后早期少尿32例,术后3~5d给予川芎嗪8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50m 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2~3周,及免疫抑制剂、血透、抗炎等治疗。结果本组尿量、肾功能恢复31例,治愈率96.9%,切除移植肾1例,急性肾小管坏死组尿量恢复(15±8)d,急性排斥组尿量恢复(26±4)d,未发现肾动、静脉血栓形成及相关出血性病变,血透中无透析器或管道因严重凝血终止血透。结论川芎嗪能改善高凝状态,并避免移植肾血栓形成,减少血透中肝素用量,减轻肾小球病理损害及保护肾功能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68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对68例活体亲属肾移植供受体的术前准备、取肾方式及术后用药、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 68例亲属供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1月~6年无手术并发症及肾功能异常改变.60例受者于术后1~3d血肌酐降至正常水平,15~22d痊愈出院;3例移植肾丧失功能,恢复血透;2例因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出现肾功能恢复延迟(DGF);2例分别于术后3月和6月因肺部感染放弃治疗死亡.结论 术前对供、受者进行全面综合评估是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的保证,亲属活体肾移植等待时间短,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发生少,移植肾存活率高,是一种相对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但该手术仍是一种高风险手术,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10例亲体肾移植术后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患者进行日间肾脏替代治疗后尿量、血肌酐、血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患者临床预后。方法:通过心理干预、机器管理、液体管理、血管通路的护理和抗凝的护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0例患者治疗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7例患者肾功能恢复,2例患者摘除移植肾转为常规透析,1例患者因费用放弃治疗。结论:日间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是亲体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血液净化治疗济南军区总医院刘文渊,孟建中,邵玉萍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graftfunctionDGF)发生率较高。在移植肾功能恢复前,需行几天至几周血液净化及其它相应治疗,等待并促使其功能恢复。本文总结了...  相似文献   

11.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京  吴雄飞  刘宏  王军霞 《重庆医学》2003,32(6):682-684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治疗中的疗效,并与间断血液速析(IHD)在DGF中疗效作比较。方法 尸肾移植术后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诊断为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22例。早期10例行IHD,近期12例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分别采用日间缓慢连续性超波(SCUF)、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DF),观察对比CRRT组和IHD组治疗DGF后血肌酐、尿素氮、24h尿量、移植肾超声的变化及1年后血肌酐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肾功能均恢复正常,但CRRT组等待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IHD组。结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尸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治疗上优于间断血液速析,能明显提高移植肾短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的心理护理,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2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DGF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结果DGF的患者主要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经细致的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心理有明显缓解,能密切配合治疗,控制了病情,无一例因DGF而导致移植失败。结论DGF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对DGF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缓解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承受力,有利于提高肾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 1992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收治慢性移植肾病患者 2 2例 ,其中 5例经过 2次肾移植 ,移植术 4~ 6年后逐渐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 ,患者心理上接受不了而影响了情绪 ,我们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取得了较好效果 ,报道如下。1 慢性移植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1.1 悲观失望心理患者均于肾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 ,再次发生肾功能慢性衰退 ,出现腹胀、纳差、乏力 ,担心需要重新移植或透析治疗、加重经济负担而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表现为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时情绪低落 ,消极对待 ,甚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肾移植术前、术后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以及对肾移植术后贫血的纠正作用。方法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术前术后均未接受rHuEPO治疗,B组在肾移植术前接受rHuEPO治疗,C组肾移植术后早期接受rHuEPO治疗,当红细胞压积(Hct)<0.30时开始应用rHuEPO治疗。结果rHuEPO治疗后的血红蛋白(Hb)均明显升高,以C组最高(F=43.51、88.79,q=3.27~18.85,P<0.05);B、C组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肾移植手术后早期应用rHuEPO对纠正贫血是有益的,而且不会增加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移植肾动脉狭窄危险因素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5年术后经移植肾动脉造影确诊为TRAS的26例肾移植术后病人临床资料。分层随机抽样选择52例目前移植肾存活、血压及移植肾功能均稳定、无血管及尿路并发症的非TRAS病人作为对照,2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血型相配、群体反应性抗体、HLA配型、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等条件相匹配,比较两组冷缺血时间、急性排斥、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动脉吻合方式等可能事件同TRAS的发生相关性。结果 TRAS组中发生急性排斥15例(57.7%);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7例(26.9%),两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冷缺血时间和动脉吻合方式对TRAS无影响(P〉0.05)。结论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与急性排斥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有关,而与冷缺血时间及动脉吻合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16.
多因素作用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肾功能延迟恢复的高危因素及其机理。方法:分析167例次肾移植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时间、移植史、输血次数、孕次、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HLA体液致敏及HLA错配数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的关系。结果:多因分析提示致敏与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相关,致敏及HLA错配数与早期排斥反应相关。结论:致敏及HLA错配影响是肾移植效果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应用前列腺素E1改善移植肾早期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对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自1999年11月至2003年12月,对267例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2周内每天应用前列腺素E1(PGE1)90μg,与同期内282例未使用PGE1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术后尿量、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B超下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以及两组肾功能恢复延迟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应用前列腺素E1的患者术后尿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肌酐、肾血流阻力指数和肾功能恢复延迟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早期应用前列腺素E1有利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但不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近年来开展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移植的疗效及顶层设计与实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接受DCD肾移植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DCD肾移植术。其中17例患者术后第5~7天肾功能恢复正常(73.91%);4例患者术后第8~10天肾功能恢复正常(17.39%);2例患者肾功能延迟恢复(8.69%),其中1例规律血透2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另1例(最近1例)血透2月后肌酐维持在190μmmol/L并出院。在DCD肾移植后的随访过程中,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1例患者术后第5个月死于重症肺部感染。结论:DCD供肾肾移植效果好,是我国尚无脑死亡法条件下,有效解决肾移植面临肾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顶层设计及组织实施是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移植肾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移植肾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2004年7月至2008年4月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间隔室综合征的17例病例,回顾分析其发生影响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 17例患者均因移植肾周压力升高,压迫移植物而出现尿量减少以至无尿.其中1例发生移植肾动脉栓塞而被迫切除移植肾;3例经积极针对病因处理,移植肾压力降低后肾功能迅速恢复;余13例经5~18次血透后,肾功能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移植肾间隔室综合征作为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的一种特殊类型并不罕见,可影响患者恢复.对高危人群早期诊断、及早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有效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是肾移植术后早期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GF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临床问题。本文拟从DGF发生的原因及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