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夹层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病变进行显示。结果De-BaKeyⅠ型8例,DeBaKeyⅡ型1例,DeBaKeyⅢa型4例,De-BaKeyⅢb型12例。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夹层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结论:MSCTA技术对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治疗方法选择、术后疗效观察及随访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VCT)同步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对24例采用钛制动脉瘤夹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行64层螺旋CT同步减影血管造影(CTA),图像三维重建技术采用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VCT同步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体消失,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之间的关系以及动脉瘤夹的数量和位置。本组24例患者中显示动脉瘤夹27例,22例动脉瘤完全夹闭,2例动脉瘤术后仍显示部分瘤体。23例载瘤动脉通畅,1例有血管狭窄,所有患者未见动脉瘤夹滑脱移位征象。结论:VCT同步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以作为钛制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 在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行64层螺旋CTA检查,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 结果 使用钛制动脉瘤夹者,64层螺旋CTA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体消失、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之间的关系及动脉瘤夹的数量和位置. 结论 64层螺旋CTA可以作为采用钛制动脉瘤夹治疗患者的术后随访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2年11月我院腹部CT检查中诊断脾动脉瘤的22例患者的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等处理技术。观察脾动脉类型、走行、与胰腺的关系,观察动脉瘤的类型、位置、形态、大小、数目、瘤壁有无钙化斑块等指标。结果四种后处理方法均检出全部动脉瘤。脾动脉走行于胰腺上方14例,走行于胰腺后方8例,血管类型属分散型者5例,集中型者17例;动脉瘤均为真性动脉瘤,单发多见;位置以脾动脉干多见,形态多为圆形,直径多小于2cm;瘤壁钙化者检出16例,其中12例合并有非钙化斑块。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充分显示脾动脉的走行,诊断脾动脉瘤的存在;多种后处理技术能清楚的显示瘤体的特性及瘤腔内外情况,对临床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肾动脉瘤(renal artery aneurysms,R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根据肾动脉局限性膨大1.5倍或以上并与正常肾动脉节段间界限分明诊断RAA,回顾性分析14例RAA患者的MSCTA表现.结果 14例共检出RAA 15个,瘤体大小5 mm ×6 mm ~26 mm ×33 mm.其中2个位于肾动脉主干,11个位于一级分支,2个位于二级及以下分支;1例为多发,其余13例均为单发;8个有明显瘤体钙化,4个可见血栓形成,1例因瘤体破裂伴有肾周积血.结论 MSCTA能为RAA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作为RAA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在周围动脉瘤破裂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1例经手术证实为周围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MSCTA影像学资料,利用多平面重组(MRP)、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薄层轴位图像对病变进行分析诊断。结果11例周围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中,真性动脉瘤3例,假性动脉瘤8裂,其中左侧甲状颈干动脉真性动脉瘤1例,左侧颈外动脉真性动脉瘤1例,支气管动脉真性动脉瘤1例,左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右肱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右髂外动脉分叉处假性动脉瘤2例,左髂外动脉分叉处假性动脉瘤1例,右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左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结论 MSCTA对周围动脉瘤破裂出血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杜渭清  徐俊卿  徐健  彭勇  龚雪鹏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6):707-708,F000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MSCT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结果:12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MSCTA诊断均被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证实。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是一项简便、无创而有效的影像检查技术,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脑血管病变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三维重建采用表面遮盖法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能较好显示正常脑血管的形态和病变,在24例进行CTA造影的患者中,颅内动脉瘤17例。有7例SCTA未见异常。在11例进行DSA造影的患者中,有10例与SCTA结果相符,仅1例DSA诊断小脑上动脉动脉瘤,而SCTA显示阴性。结论:S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有效无创性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大脑中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7例患者的50个大脑中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全部患者行16层螺旋CTA检查。CTA技术扫描和重建参数:120kV、250mAs、准直0.75mm、重建层厚0.75mm和间隔0.4mm。运用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神经放射医师评价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以及动脉瘤与周围颅骨及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结果:有22个动脉瘤基本上根据CTA的结果行外科夹闭,术中依据CTA提供的信息顺利找到动脉瘤,并成功夹闭了这些动脉瘤,术中所见与CTA所提供的图像非常吻合。另外28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CTA图像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载瘤动脉和瘤颈体比,辅助确定投射角度和是否需要支架植入。结论:16层螺旋CTA在大脑中动脉瘤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大脑中动脉瘤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并在指导其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破裂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与DSA和手术对照,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3例均使用16层螺旋CT进行了CTA检查,其中18例行DSA检查;6例DSA下介入治疗,27例开颅行动脉瘤颈夹闭术;将CTA与DSA和术中所见对照。结果33例中,CTA共发现动脉瘤36个,其中18例行DSA检查者中,CTA发现动脉瘤20个,DSA发现动脉瘤21个;CT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瘤体(形态、指向、轮廓)、瘤颈的宽度、载瘤动脉及与颅骨之间的关系;与DSA和手术对照,CT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为95.2%,对破裂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重组图像质量高,安全、快速、无创,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首选的筛检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诊断肺小腺癌初探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小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4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经工作站后处理分别获得多层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等重建图像,病变的影像特征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14例肺小腺癌的密度改变有2种形式:5例支气管肺泡癌中4例可见磨玻璃密度,9例腺癌皆为实质性密度,3例支气管肺泡癌表现为空气支气管征与磨玻璃混合存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所获得的MPR图像在14个病例中均清晰显示叶间胸膜,并可对叶间胸膜的牵拉和破坏做出准确判断,10例MinIP可看到5-6级支气管,使周围型小腺癌内空气支气管征的观察更直观。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后处理图像对小腺癌的诊断是一种具有很大价值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建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建(MPV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2002年2月至2003年9月临床疑诊阑尾炎收治入院手术患者39例,术前均作了常规扫描和MPVR重建2种CT检查,术后31例确诊为阑尾炎,从阑尾充血、水肿至阑尾脓肿共分5级(正常阑尾为0级)。结果对照手术病理,MPVR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率872%,敏感度903%,特异度75%,阳性预测值933%,阴性预测值667%。常规CT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度385%,敏感度387%,特异度375%,阳性预测值706%,阴性预测值136%。28例确诊急性阑尾炎的MPVR重建片所示5种主要征象及出现频率如下阑尾肿大(管腔直径>6mm)(964%),阑尾结石(267%),回盲部肥厚(367%),阑尾周围炎(714%),脓肿(107%)。结论多层螺旋CTMPVR重建技术显著提高了CT对临床症状模棱两可、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前诊断能力,并可减少重型阑尾炎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0例肺隔离症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行肺血管造影、2例手术、6例CT血管成像显示病变由异常体动脉供血。所有检查采用Philips Tomoscan SR 7000或GE LighhtSpeed Plus多层面CT扫描机,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图像经2位(或2位以上)放射科医师阅片分析。结果 10例肺隔离症病灶1例位于右下叶,9例位于左下叶,异常体动脉供血8例来自胸主动脉,2例来自腹腔干。CT平扫表现为斑片状阴影4例,肺门肿块并邻近肺血管影增多迂曲3例,肺气肿区内条状高密度影2例,多囊融合肿块影1例。10例增强扫描有9例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其平均直径9.7mm,7例显示引流静脉。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及曲面重建可显示异常体动脉、引流静脉及其与病变结构的关系,表面阴影成像及容积重现可显示异常血管。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可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是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前瞻性心电门控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析有效辐射剂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显示冠状动脉,评价其成像质量.结果 平均辐射剂量(2.7±0.2)mSv;符合诊断标准的冠状动脉节段为93.3%(720/772),44.2%(341/772)质量优秀,49.1%(379/772)质量中等,6.7%(52/772)质量较差.冠状动脉重度狭窄(>75%)或闭塞5例(8.3%),中度狭窄(50%~75%)17例(28.4%),管腔不规则或轻度狭窄(<50%)18例(30.0%),冠状动脉正常者20例(33.3%).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质量能达到诊断标准,大大降低了辐射剂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CTVB)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在工作站得到仿真支气管图像,采用螺距1.35,重组间隔1mm,重组层厚1.25mm。其中35例为中央型肺癌、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3例支气管良性肿瘤经病理证实,1例支气管异物经临床证实。所有图像均经2名熟悉气管支气管解剖的放射科医师进行分析。结果42例中,35例中央型肺癌CTVB表现为气管支气管腔内结节状或丘状隆起者22例,狭窄13例,以上35例中央型肺癌横断面CT均显示病变部位支气管壁呈不同程度增厚。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CTVB均表现为支气管腔狭窄,横断面CT显示管壁增厚,管壁增厚范围长。3例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CTVB表现为腔内结节,横断面CT无相邻支气管壁的增厚。另1例支气管腔内异物CTVB表现为支气管腔内隆起性阻塞,横断面CT无相邻支气管壁的增厚。CTVB可以越过狭窄部位对远端支气管进行观察。结论多层螺旋CTVB可以反映气管支气管腔内病变的形态,结合横断面CT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MSCT影像学表现,探讨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HAE患者的MSCT资料.28例均行MSCT平扫,其中16例行动态增强双期扫描.原始数据经过图像高级处理工作站行冠矢状面重建,分析HAE的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28例共检出34个病灶,所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49个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后处理成像,分析各图像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结果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显示脊椎爆裂性骨折的部位、椎体压缩程度、骨折片突入椎管的深度范围、局部椎管狭窄程度及三维空间关系。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在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仿真内窥镜诊断大肠息肉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大肠息肉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18例有反复便血、慢性腹泻、腹痛的病人行1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重叠重建图像并输至工作站进行四维容积重建(4D angio),选择导航者(Voyager)软件和合适阈值及透明度,航进观察大肠黏膜。全部资料经纤维结肠镜和(或)手术证实。结果 18例中发现大肠息肉9例,均为多发,共检出息肉71枚,直径2~20mm,其中升结肠1枚,结肠肝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毫秒相位重建法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利用常规百分比相位重建法重建冠状动脉CT图像失败或不理想的患者,使用毫秒级重建方法进行成像,探讨毫秒相位重建法应用的价值。结果:在显示冠状动脉血管节段总数上和能够达到诊断要求的血管节段的显示率方面,毫秒相位重建的方法均明显优于百分比相位重建,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秒重建法可用于常规百分比相位选择法重建效果达不到诊断要求情况下的一种很有效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