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指病人在遭受各类重伤(包括大手术)、重病和其他应激情况下, 由于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兴奋,引起胃壁痉挛,血管收缩,致原发性胃黏膜损害,以及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明显增强,造成黏膜损伤致出血等后果[1].脑卒中时出现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急性病变, 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奥美拉唑是一种新型的胃酸分泌抑制剂,由于其能选择性地非竞争地抑制胃壁细胞中质子泵H ,K -ATP酶的活性,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通道,而产生强有力得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因而有利于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的止血及愈合.但国内有关护理干预促进奥美拉唑疗效的临床对照资料很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兔血浆及胃十二指肠黏膜中胃动素(MTL)的分布情况,探讨高温和创伤复合应激对MTL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常温(23℃)创伤组、高温(38℃)无创组和高温有创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兔血浆及胃十二指肠不同部位黏膜中MTL的含量;建立高温创伤动物模型,于0h、0.5h、1h、1.5h及2h采血测定血浆中MTL的含量,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胃体黏膜中MTL含量最高,其次为胃底、幽门、十六指肠;血浆中MTL含量高于组织中含量。高温及创伤应激后,组织中MTL含量降低,血浆中MTL含量升高。结论:胃十二指肠不同部位黏膜中MTL含量不同,以胃体黏膜中含量最高;高温创伤应激可影响MTL在组织和血浆中的分布,且呈反向变化。其可能机制为Mo细胞受到破坏导致MTL释放以及应激状态下体内蛙皮素增多促使MTL分泌增加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合并急性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的预防性监护治疗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包德诚 《新医学》1999,30(6):357-358
1引言在严重外伤、大手术、休克、败血症等其它多种应激状态下,胃、十二指肠或食管可发生急性黏膜糜烂和溃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以往统称为应激性溃疡。随着内镜检查开展,发现其病变可发生于整个胃肠道,而大多为水肿、充血、出血性没表糜烂,少数才形成溃疡,放目前改称为急性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ASGL)。脑出血在我国是十分常见的严重疾病,合并ASGL,亦不少见。国内报告[1,2]其发生率为14%~76%。2发病机制总的说来,脑出血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使得维持胃、十二指肠黏膜完整因素之间的平衡破坏,最终导致ASGL。脑出血如波…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病多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吻合口溃疡,发病机制是胃、十二指肠黏膜除了经常接触高浓度的胃酸外,还经常受到胃蛋白酶、微生物、胆盐、乙醇、药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袭。由于胃酸对黏膜逆向弥散,导致黏膜损伤。胃溃疡主要是各种攻击因子引起胃的黏液-黏膜屏障受损以及胃动力异常,保护性因素减弱;而十二指肠溃疡,则主要是幽门螺杆菌(Hp)和胃壁细胞分泌酸增多引起;急性溃疡常因药物、应激、大量饮酒等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5.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的防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激性溃疡(SU)即严重应激因素引起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包括糜烂、溃疡、出血等,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类可逆性功能损伤。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活跃,使微血管收缩,加之重症患者常出现循环功能紊乱、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及缺乏营养  相似文献   

6.
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和预防性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指病人在遭受各类重伤(包括大手术)、重病和其它应激情况下,特别是在并发休克、出血、感染或肾、肺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时胃黏膜所出现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近年来,国内外有很多文献报道其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本文就目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赵晓娜  崔俊丽 《护理研究》2007,21(2):423-424
应激性溃疡是病人在遭受各类创伤、患重病及其他应激情况下,胃肠黏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糜烂、溃疡、渗血等。目前认为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胃黏膜缺血和胃酸分泌过多有直接关系。急性应激时,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体内儿茶酚胺增多,导致胃黏膜血管持续强烈收缩;自主神经调节失去平衡,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促进胃黏膜的损害;大量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更进一步增加胃酸的分泌等。笔者对鼻饲匀浆膳和普通流质饮食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玉荣 《天津护理》2011,19(5):296-297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消化道糜烂、溃疡等病变,最后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并使原有病变恶化的急性致死性并发症。SU为应激引起的胃十二指肠黏膜急性病变,包括应激性溃疡及出血。危重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死亡率目前仍在50%以上。但发生于妇科术后较少见。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回顾性总结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NSAID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病人50例临床资料。结果,50例均发生不同程度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以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居多,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伴出血。显示NSAID可诱发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应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胃十二指肠鞭虫感染误诊1例分析如下。l病历摘要男,68岁。于2006-01-25以上腹部不适5个月余到我院内科门诊就诊。查体:消瘦,上腹部压痛,未触及包块。考虑胃部炎症。胃镜检查提示胃十二指肠炎。取胃、十二指肠黏膜送病检。病理检查,巨检:胃、十二指肠活检组织各两点,分别为0.1cm^3大小。组织切片HE染色镜检:胃、十二指肠黏膜层见条状、弯曲的寄生虫幼虫及成虫侵润,形态呈前粗后细的鞭状(图1~3)。为明确诊断,取患者的粪便送检验科,粪便涂片检出鞭虫虫卵。病理诊断:胃、十二指肠鞭虫感染。  相似文献   

11.
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治疗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食管炎(RE)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笔者临床治疗5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种类肝病患者胃镜表现。方法:各种肝病患者384例,分析其胃镜下消化道黏膜损害的特征表现。结果:肝病致消化道黏膜的损害可独立发生,也可多种形式重叠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多发生在胃底、胃体;消化性溃疡多发生在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改变的范围与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P〈0.01);消化道黏膜的损害与肝炎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不同肝病造成的消化道黏膜损害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13.
鼻饲匀浆膳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激性溃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娜  崔俊丽 《护理研究》2007,21(5):423-424
应激性溃疡是病人在遭受各类创伤、患重病及其他应激情况下,胃肠黏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糜烂、溃疡、渗血等.目前认为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胃黏膜缺血和胃酸分泌过多有直接关系.急性应激时,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体内儿茶酚胺增多,导致胃黏膜血管持续强烈收缩;自主神经调节失去平衡,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促进胃黏膜的损害;大量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更进一步增加胃酸的分泌等.笔者对鼻饲匀浆膳和普通流质饮食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医学》2007,38(6):399-399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nux esophagitis,RE)。消化内镜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许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2):7982-7983
应激性溃疡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特别是在严重创伤、大手术、休克等情况下发生的急性上消化道黏膜的损害。颅脑损伤患者可继发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溃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病情越严重,发病率越高。因此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有效止血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由于患者边缘系统、脑干、丘脑下部的损伤,通过神经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的相互作用,使维持胃十二指肠黏膜完整性的攻击因子和保护因子之间的平衡被破坏,最终导致广泛性的黏膜发生病变,形成应激性溃疡,出现呕吐及便血症状,应激性溃疡出血多发生在脑出血后2~11d[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内充氧对预处理的试验兔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40只纯种大白兔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各组白兔均用R1~R10表示),均用水浸法制作应激性溃疡模型:对照(空气)组(C组),持续充氧组(E1组),浸水后充氧组(E2),奥美拉唑组(E3)。C组从浸水每隔6 h胃内充入空气50 ml;E1组从白兔浸水开始每隔6 h胃内充氧气50 ml;E2组模型制作过程中处理同C组,模型建立后每隔6 h胃内充氧气50 ml;E3组处理同C组,并每隔12 h经胃管给予奥美拉唑4 mg/kg。各组试验兔均于模型建立后24 h处死取胃,观察胃黏膜变化,并取组织做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改变。结果与C组比较E1、E2、E3三组的胃黏膜病变均轻。E1组肉眼黏膜基本正常,可见散在微小出血点,光镜下仅有黏膜充血水肿及小的缺损;E2组肉眼可见黏膜出血灶,多在胃小弯、胃底侧,光镜下可见浅表出血点,黏膜出血糜烂;E3组多为浅小黏膜缺损,黏膜下细胞坏死出血,黏膜水肿;C组肉眼可见多发大出血灶,光镜下可见典型的深而大的出血点,侵及黏膜全层。结论胃内充氧气对兔胃应激性溃疡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激性溃疡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应激性溃疡 (stress ulcer,SU )是严重创伤 (包括大手术 )、感染、休克、烧伤、中枢性系统损伤、梗阻性黄疸等危重症的常见并发症 ,应激情况下可继发胃、十二指肠等黏膜发生糜烂、溃疡 ,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 ,病情严重者预后危险。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其发病机制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现就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1 发病机制1.1 胃黏膜保护因素减弱 :胃黏膜血流量减少和微循环障碍可引起细胞物质及能量代谢紊乱 ,细胞结构和完整性遭破坏而致胃黏膜损伤 〔1 ,2〕。许多应激性因素致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患者上消化道的内镜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及其临床资料,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患者临床上以门静脉、下腔静脉高压、淤血的症状为主要表现,肝功能损害相对较轻,按Child-Puggh分级,A级11例,B级16例,C级4例,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食道静脉曲张(84%)、胃、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发红(100%)、出血糜烂(84%)、Mosaic改变(39%)、胃、十二指肠浅表或霜降样溃疡(32%),其中,mosaic改变在门静脉内径增宽的患者中显著高于不增宽者,而胃、十二指肠溃疡则只见于肝功能B、C级病人。结论:食道静脉曲张、胃黏膜充血发红、出血糜烂及osaic改变是布加综合征上消化道内镜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致康胶囊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以泮托拉唑20mg静脉滴注,2次/d;治疗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致康胶囊每次1.2g口服,每天3次。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4/46);对照组为79.4%(27/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4,P〈0.05)。结论致康胶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效果较好,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