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从秦岭大黄RheumqinlingenseY.K.Yang,D.K.ZhangetJ.K.Wu根茎的乙醇溶性部分分得10个化合物,经光谱学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e,Ⅱ)、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Ⅲ)、大黄素(emodin,Ⅳ)、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Ⅴ)、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physci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Ⅵ)、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Ⅶ)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Ⅷ)、大黄酸(rhein,Ⅸ)和大黄酚8-O-β-D-(6′-O-丙二酸单酰基)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6′-O-malonyl)glucopyranoside,Ⅹ]。其中化合物Ⅹ系新化合物,Ⅵ和Ⅷ为首次从秦岭大黄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从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根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根据光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e,Ⅱ)、大黄素(emodin,Ⅲ)、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Ⅳ)、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Ⅴ)、大黄素甲醚8-O-β-D-吡喃葡萄糖苷(Physci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Ⅵ)、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Ⅶ)、决明酮8-O-β-D-吡喃葡萄糖苷(torachrysone8-O-β-D-glucopyranoside,Ⅷ)、2,3,5,4′-四羟基芪2-O-β-D-吡喃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pyranoside,Ⅸ)、没食子酸甲基酯(methylgallate,Ⅹ)和吲哚-3-(L-α-氨基-α-羟基内酸)甲酯[Indole-3-(L-α-amino-α-hydroxypropionicacid)methylester]。其中,化合物Ⅺ为新的天然产物。上述蒽醌和萘类化合物以及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Ⅻ)、大黄酸(rhein,)、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大黄酚8-O-β-D-(6′-O-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6′-O-malonyl)glucopyra-  相似文献   

3.
从河套大黄干燥根与根工戏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10个蒽醌类成分。经化学方法和波谱学鉴定,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Ⅳ)、大黄酸(rhein,Ⅴ)、大黄酚-1和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1 and 8-O-β-D-glucopyra-nos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矮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常压、减压硅胶柱层析、ODS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其石油醚、氯仿部分及正丁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I)、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nic,Ⅳ)、谷甾醇(sitosterol,Ⅴ)、谷甾醇葡萄糖苷(sitosterol-3-O-glucoside,Ⅵ)、葡萄糖(glucose,Ⅶ)、大黄素-龙胆二糖苷(emodin-gentiobioside,Ⅷ)和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phanol-O-β-D-glucopyranoside,Ⅸ)。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矮大黄中分离得到,其中大黄素-龙胆二糖苷为首交大黄属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紫菀Aster tataricus的多酚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菀石油醚及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apigenin,Ⅰ)、大黄酚(chrysophanol,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Ⅳ)、橙皮苷(hesperidin,Ⅴ)、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Ⅵ)、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Ⅶ)、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Ⅷ)。结论化合物Ⅴ~Ⅷ为首次从紫菀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窄叶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蒽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酮(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Ⅳ)、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Ⅴ)和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Ⅵ)。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窄叶大黄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从蓼科酸模属植物洋铁酸模Rumex patientia L.极中分得6个蒽醌类成分,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IR、NMR、2DNMR、MS),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Ⅳ)、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p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地锦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LH-20纯化,从地锦草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理化生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果。结果它们分别为β-谷甾醇(Ⅰ),没食子酸(Ⅱ),鞣花酸(Ⅲ),短叶苏木酚(Ⅳ),槲皮素(Ⅴ),山奈酚(Ⅵ),芹菜素-7-O葡萄糖苷(Ⅶ),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Ⅷ),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Ⅸ),结论:化合物Ⅲ,Ⅳ,Ⅶ,Ⅷ和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窄叶大黄蒽醌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窄叶大黄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蒽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chrysophanol,Ⅰ)、大黄素甲醚(physcion,Ⅱ)、大黄素(emodin,Ⅲ)、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Ⅳ)、芦荟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aloe-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Ⅴ)和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Ⅵ).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窄叶大黄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蓼科药用植物羊蹄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和层析法分离、纯化羊蹄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 从羊蹄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Ⅰ)、大黄素甲醚(Ⅱ).结论 分离到的2个单体化合物为羊蹄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和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毛脉酸模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毛脉酸模乙醇提取物的60%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出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酸模素(Ⅰ)、大黄素(Ⅱ)、6-羟基芦荟大黄素(Ⅲ)、6′-乙酰基-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Ⅳ)、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Ⅴ)、白藜芦醇(Ⅵ)、9,9′-双蒽酮2,2′-二甲基-5,5′-二(β-D-吡喃葡萄糖)-9,9′,10,10′-四氢4,4′-二羟基10,10′-二羰基(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Ⅷ)、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苷(Ⅸ)、芦丁(Ⅹ)。结论化合物Ⅶ经文献检索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酸模苷A(rumoside A)。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酸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Ⅷ、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掌叶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掌叶大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15个化合物:过氧化麦角甾醇(Ⅰ)、β-谷甾醇(Ⅱ)、大黄酚(Ⅲ)、大黄素甲醚(Ⅳ)、大黄素(Ⅴ)、芦荟大黄酸(Ⅵ)、大黄酸(Ⅶ)、反式1,2-二苯乙烯(Ⅷ)、反式桂皮酸(Ⅸ)、没食子酸(Ⅹ)、丹叶大黄素(Ⅺ)、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D-葡萄糖苷(ⅩⅡ)、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ⅩⅢ)、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ⅩⅣ)、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ⅩⅤ)。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Ⅱ、Ⅷ、Ⅸ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羊蹄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柱层析法等分离纯化化学成分,利用核磁检查手段分析化学结构。结果从羊蹄叶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出三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丁。结论分离出3个单体化合物为羊蹄叶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活性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兵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云南产的兵豆种子中的化学成分,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溶剂法和层析法分离、纯化兵豆化学成分,并通过理化鉴定与波谱分析,测定所分离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与结论:从兵豆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I)、β-谷甾醇棕榈酸酯(Ⅱ)、胡萝卜素苷(Ⅲ)、棕榈酸(Ⅳ)、9,10-二羟基硬脂酸(Ⅴ)、乙基-α-D-吡喃葡糖苷(Ⅵ)、3-O-甲基-D-手性肌醇(Ⅶ  相似文献   

15.
木芙蓉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木芙蓉叶Hibiscus mutab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C18反相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木芙蓉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鉴定出其中9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I)、β-甾醇醇(β-sitosterol,Ⅱ),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Ⅲ)、水杨酸(salicylic acid,Ⅳ)、大黄素(emodin,V)、芸香苷(rutin,Ⅵ)、山奈酚-3-O-β-芸香糖苷(kaempferol-3-O-β-rutinoside,Ⅶ)、山奈酚-3-O-β-刺槐双糖苷(kaempferol-3-O-β-robinobinoside,Ⅷ)及山奈酚-3-O-β-D(6-E-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6-E-p-hydroxycinnamoyl)-glucopyranoside,Ⅸ]。结论:除Ⅱ和Ⅵ,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从葫芦茶Tadehagi triquetrum(L.)Ohashi中又分得9个单体化合物。通过化学方法和小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乌素酸(Ⅰ)、冬青素A(Ⅱ)、3,5-二羟基苯基-6-O-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β-D-葡萄吡喃糖苷、山奈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山柰-3-O-β-D半乳吡喃糖苷(Ⅴ)、(+)-儿茶素(Ⅵ),3,5-二羟基苯基-β-D-葡萄吡喃糖苷(Ⅶ),槲皮素-3-O-β  相似文献   

17.
研究藏边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结合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用MS、1H-NMR、13C-NMR谱学方法结合化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藏边大黄干燥根与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1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大黄素(4)、芦荟大黄素(5)、波叶素(6)、胡萝卜苷(7)、d-儿茶素(8)、反-3,5,3′,4′-四羟基茋(9)、反式-3,5,3′,4′-四羟基茋-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反式-3,5,3′,4′-四羟基茋-4′-O-β-D-(6″-O-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11)、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大黄素甲醚-1和8-O-β-D-吡喃葡萄糖苷(13a和13b)、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4)、蔗糖(15)。同时得到一种大黄酸类似物,因量少未得到最终的结构确定。结论 化合物11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波叶苷(rheoside),化合物13a和13b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华北大黄中非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从 95 %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13个非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大黄酚、大黄素甲醚、β-谷甾醇、大黄素、胡萝卜苷、大黄酸、大黄素甲醚 -8-O-β-D-葡萄糖苷、rheumin、没食子酸、d-儿茶素、蔗糖、1,6-二没食子酰 -O-β-D-吡喃葡萄糖、1-O-β-D-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结论 首次证明华北大黄含有少量大黄酸 ;除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外 ,其他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巴天酸模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层析,从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x L.中分离到16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与己知化合物对照,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别鉴定为豆甾醇(I),α-细辛醚(Ⅱ),大黄素甲醚(Ⅲ),大黄素-1,6-二甲醚(IV),大黄素(V),大黄酚(VI),xanthorin-5-nethylether(Ⅶ),牛蒡子苷(Ⅷ),3-羟基牛蒡子苷(IX),3-甲氧基牛蒡子-4“-o-β-D-木糖苷(X),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XI),山奈酚(Ⅻ),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XⅢ),异鼠李素(XⅣ),山奈素-3-O-β-D-葡萄糖苷(XV),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芸香糖苷(XVI)。结论 化合物X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中药灯盏细辛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进一步研究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对灯盏细辛的氯仿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应用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IR,MS,^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结构分别为3,4-二羟基肉桂酸(3,4-dihydroxy-phenyl acrylic acid,Ⅶ),α-甲氧基-γ-吡喃酮(α-methoxy-γ-pyranone,Ⅷ)、豆甾醇(stigmasterol,Ⅺ)、胡萝卜甙(β-sisto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Ⅻ)。结论:化合物Ⅶ,Ⅷ,Ⅺ,Ⅻ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