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刘玉华  张素平  邓婉青 《临床荟萃》2004,19(13):745-747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及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结核性脑膜炎 31例、病毒性脑膜炎 32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30例患者的脑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及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并与 30例正常者作对照。结果 方差分析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及对照组脑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1) ,3组脑部疾病间的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方差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脊液IgA、IgM、IgG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1) ,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IgA、IgM较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显著升高(P <0 .0 5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IgG较结核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脊液铁蛋白、脑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和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和差异 ,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脑脊液TNF-α和sICAM-1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脑脊液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探讨其在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VE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脑脊液TNF-α和sICAM-1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轻症组和重症组血清、脑脊液TNF-α和sICAM-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重症组较轻症组明显升高(P均<0.01);治疗后重症组TNF-α和sICAM-1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轻症组治疗后TNF-α、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VE患儿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TNF-α和sICAM-1水平显著升高,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定了 80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 30例对照组的脑脊液 (CSF)总蛋白 (CTP)、CSF白蛋白(CAlb)与血清白蛋白 (SAlb)的比值 (CAlb/ SAlb)。结果显示 ,各组脑膜炎 CAlb/ SAlb都大于 10× 10 - 3,且化脓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组增加更明显 ,而实质性病变的多发性硬化 CAlb/ SAlb小于 10× 10 - 3。病毒性脑膜炎与多发性硬化组 CTP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 CAlb/ SAlb差异非常显著 (P<0 .0 0 1)。提示测定 CAlb/ SAlb对判断血脑屏障损伤程度以及 CSF蛋白质来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CAlb/ SAlb比值越大 ,血脑屏障损害越重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为重度损害 ,病毒性脑膜炎为中度损害 ,多发性硬化为轻度损害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国外临床上一直注意脑脊液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比值C/S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1]近年来把C/S升高作为血脑屏障改变的重要指标,列入常规的脑脊被检查项目中。[2]我们复习了62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国外的判断标准对各组病人的C/S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院自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因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我院脑外科,神经内科及儿科住院的病人62例,分成二组,脑外伤组共计43例,包括脑挫伤合并骨折,颅内血肿者对例,脑溢血及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的变化.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中IL-6、TNF-α,采用比色法检测NO-2/NO-3值以反映NO水平;并与20例同期无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麻醉手术儿童进行比较;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对NO与IL-6、TNFα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IL-6、TNF-α与NO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重症组较轻症组更高(P<0.01),IL-6、TNF-α、NO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急性期比恢复期有明显增高(P<0.01).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TNF-α与NO均显著增高,其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它们参与脑炎的发病过程,病情越重,其值越高,恢复越慢.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测定了80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30例对照组的脑脊液(CSF)总蛋白(CTP)、CSF白蛋白(CAlb)与血清白蛋白(SAlb)的比值(CAlb/SAlb).结果显示,各组脑膜炎CAlb/SAlb都大于10×10-3,且化脓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组增加更明显,而实质性病变的多发性硬化CAlb/SAlb小于10×10-3.病毒性脑膜炎与多发性硬化组CTP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Alb/SAlb差异非常显著(P<0.001).提示测定CAlb/SAlb对判断血脑屏障损伤程度以及CSF蛋白质来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CAlb/SAlb比值越大,血脑屏障损害越重,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为重度损害,病毒性脑膜炎为中度损害,多发性硬化为轻度损害.  相似文献   

8.
王强  董巍 《中国临床医学》2003,10(6):906-906,908
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作为体内重要的生理递质及化学信使既参与了生理功能的调节也在病理过程中发挥了复杂的作用。近年来NO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检测了2 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NO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 α)的浓度 ,旨在探讨NO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作用及诊断价值 ,为病毒性脑炎的诊治提供实验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脑炎组 (A组 ) 2 0例 ,男性 13例 ,女性 7例 ,年龄 1~ 12岁 ,均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1] 。热惊组 (B组 ) 15例 ,男性 10例 ,女性 5例 ,年龄 1~ 4…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脑炎(以下简称病脑)的发病率近年来明显增多,本文总结分析了脑脊液、脑电图 (EEG)及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在小儿病脑中的诊断意义。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科自1993~1999年共收治病脑102例。男65例 ,女37例。<1岁12例 ,1~3岁14例 ,3~7岁33例 ,7~14岁43例。四季发病 ,夏秋较多。病前或同时有呼吸道和/或消化道症状者39例 (38.2 % )。2、临床表现与转归发热75例 (73.5 % ) ,呕吐54例(52.9 % ) ,头痛41例 (40.2 % ) ,抽搐23例 (22.5 % ) ,嗜睡24例 (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季节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1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及血清进行病毒检测,包括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风疹病毒、乙脑病毒、巨细胞病毒、肠道病毒。结果: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者55例(47.4%),其中乙脑病毒11例(20%),单纯疱疹病毒(HSV)10例(18.2%),巨细胞病毒(CMV)5例(9.1%),EB病毒(EBV)9例(16.4%),风疹病毒(RV)未检出,肠道病毒(EV)20例(36.4%)。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者70例(60.3%),其中乙脑病毒13例(18.6%),HSV12例(17.1%),CMV7例(10%),EBV11例(15.7%),RV1例(1.4%),EV26例(37.1%)。结论:EV为病毒性脑炎主要病原,病毒性脑炎发病主要集中在7-12月份;检测血清IgM与脑脊液IgM两者有相同检验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妊高征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到2009年12月在我院门诊收治的孕8周左右孕妇126例,收集所有患者孕妇清晨的尿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排泄量,采用电泳法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分别检测12周、16周、20周、36周孕妇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患者按最终孕妇是否发生妊高征分成正常妊娠组(71例)和妊高征组(55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在第12周正常妊娠组尿微量白蛋白为12.38±5.12mg/L,妊高征组尿微量白蛋白为13.21±4.32mg/L,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6、20、36周妊高征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尿微量白蛋白,两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周妊高征组血清白蛋白为37.57±6.11mg/L,正常妊娠组为39.41±8.08mg/L,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6、20、36周,各阶段正常妊娠组血清白蛋白低于妊高征组血清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高征出现之前血清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增加,测定血清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可为妊高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食管癌放疗预后血清学指标。方法12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食管良性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研究组以及对照组血清中IL-6和IL.8。结果①良性患者组血清IL-6(tIL-6=3.677。P〈O.05),IL-8(tIL-8=5.963,P〈0.0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管癌组血清IL-6(tIL-6=12.813,P〈0.05),IL-8(tIL-8=4.938,P〈O.0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患者组。②食管癌I期血清IL-6水平为54.28±10.59pg/ml,IL-8水平为67.58±12.53pg/ml;Ⅱ期血清IL-6水平为67.42±10.27pg/ml,IL-8水平为78.57±11.84pg/ml;Ⅲ期血清IL6水平为81.37±10.18pg/ml,IL-8水平为92.24±8.9pg/ml。食管癌Ⅱ期血清IL-6(tIL-6=5.814,P〈0.05),IL-8(tIL-8=4.163,P〈0.05)水平明显高于I期;Ⅲ期IL-6(tIL-6=6.099,P〈O.05),IL-8(tIL-8=5.672,P〈O.05)水平明显高于Ⅱ期。③120例食管癌患者经放射治疗后38例复发或转移。食管癌患者复发或转移组血清IL-6水平为97.78±11.94pg/ml,IL-8水平为122.28±12.57pg/ml,稳定组血清IL-6水平为66.46±10.42pg/ml,IL-8水平为87.37±11.32pg/ml;食管癌患者复发或转移组血清IL-6(tIL-6=14.622,P〈0.05),IL-8(tIL-8=15.178,P〈0.05)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结论1L-6和IL-8可能参与了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它的变化可间接反映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对其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焰  李顺池  裴红霞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038-1039,104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8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及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血清IL-6、IL-8水平,并分析与脑梗死面积及发病机制的关系。【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的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纽;②大面积梗死患者的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小面积梗死患者。【结论】炎症过程参与了脑血管病变;IL-6、IL-8水平与脑缺血程度以及脑的小血管病变范围密切相关。IL-6、IL-8是预测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李建民 《华西医学》2007,22(4):794-79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58±9)岁,对照组85例健康体检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IL-6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头颅CT或磁共振诊断左室肥厚及缺血性脑卒中,观察IL-6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及缺血性脑卒中者血清IL-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无靶器官损伤组(P<0.01)。结论:IL-6介导的炎症反应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靶器官损伤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液中IL-6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液中IL-6的表达,探讨IL-6水平与颅脑外伤的病情程度和预后是否有关。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6例颅脑外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清IL-6含量。患者分为两组,A组(轻中型颅脑损伤组)16例,GCS〉8分;B组(重型颅脑损伤组)20例,GCS≤〈8分。结果IL-6在脑脊液和血液中浓度,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下降。脑脊液中IL-6水平与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损伤程度重者IL-6含量明显增高,且持续时间较长。血清IL-6水平与临床病情和炎症反应变化呈平行关系,脑脊液中IL-6在伤后明显高于血清中IL-6值。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存在1L-6的过量表达,且脑脊液表达较明显。IL-6的检测可作为反映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脊液铁蛋白、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的变化及其对SAH的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 4 5例SAH患者脊液铁蛋白、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 ,并与 30例正常者作对照 ,观察患者在发病不同时间、不同病情两指标的变化。结果 SAH患者脊液铁蛋白增高 ,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增大在病后 3d及 1、2、3、4周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脊液铁蛋白增高第 2周最明显 ,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增大第 1周最明显。 1周后脊液铁蛋白增高阳性率与CT阳性率比较 ,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增高阳性率与CT、脑脊液红血球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Hunt病情分级脊液铁蛋白、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各级比较有显著差异 ,病情越重比值越高。结论 脊液铁蛋白、脊液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比值对病史长、症状轻、CT和脊液红血球阴性的SAH有重要诊断意义 ,对病情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S100B、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4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TM组)和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28例(对照组)均于发病后1-6 d首次采集脑脊液,以后每隔5-7 d采集1次,共5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2组患者不同病程脑脊液S100Bi、NOS含量。结果:发生昏迷(昏迷组)15例,未发生昏迷(无昏迷组)28例。昏迷组和无昏迷组不同病程脑脊液S100Bi、NOS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昏迷组脑脊液S100Bi、NOS含量较无昏迷组明显增高(P<0.05);昏迷组和无昏迷组患者脑脊液S100B与iNOS含量均呈高度相关(P=0.0319,0.0337)。结论:脑脊液S100B作为脑损害的标志物,与iNOS高度相关,其含量的高低能够反映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型(helperTcelltype17,Thl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Treg)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体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感染组32例.分为普通肺炎组18例、肺炎合并肺外症状组14例;健康对照组26名。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Thl7细胞、Treg的表达频率;ELISA方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6、IL-17水平。结果1.MP感染组外周血Thl7细胞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外症状组血Thl7细胞频率水平高于普通肺炎组(P〈O.01);MP感染组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外症状组血Treg细胞频率低于普通肺炎组(P〈0.01)。2.MP感染组血清IL.6、IL.17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外症状组血清IL-6、IL-17水平高于普通肺炎组(P〈0.01)。结论在儿童MP感染者体内存在Treg与Thl7细胞频率明显改变,并伴有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提示Treg与Thl7细胞的频率异常在儿童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对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18例(隐脑组),病毒性脑炎患者20例(病脑组)及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5例(对照组)脑脊液中IL-6、IL-10和TN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