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拓宽和深入,由此带来的医院内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由于消化内镜是深入体腔的诊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携带的病原体污染。有研究表明,使用后的内镜上病原微生物载量为105~1010cfu/mL[1],成为内镜感染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对消化内镜使用前后彻底的清洗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消化内镜相关感染的关键[2]。而消化内镜构造精  相似文献   

2.
许春舫 《苏州医学》2009,32(1):16-18
1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基本要求1.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1.2分设单独的内镜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消化内镜检查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内镜传播的疾病时有发生,因而内镜的清洗消毒问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和患者的关注1。但由于内镜结构复杂、材料特殊、许多部位不耐高温、高压或易腐蚀,给使用后的消毒带来了挑战。如何既能充分发挥消化内镜的性能,又能保证彻底的消毒效果,避免交叉感染发生,是消化内镜工作者所面临的现实而严峻的问题。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根据其清洗消毒的标准,综述了其常用清洗消毒方法和预防感染的措施。指出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的危害,严格的术前传染病学检查及正确的消毒灭菌方法对控制医源性感染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姚新宝  热娜  苏梅  秦文  易洪仪 《新疆医学》2007,37(4):238-239
消化内镜作为一种侵入性、微创性的诊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近年来随着对医源性感染认识的逐渐深入,内窥镜检查侵入程度以及老年人口与免疫抑制等病人的增多趋势,感染危险相应提高。预防和控制内窥镜检查引起的医院交叉感染与其他危害,对病人与内窥镜工作人员均有重要意义。我院通过严格执行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相关要求,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通过对消化内镜酸化水清洗消毒关键环节的控制,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管理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有效做好消化内镜的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杜绝医源性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统计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清洗消毒机(ZH-216)和手工清洗消毒的消化内镜128件、131件、136件的生物监测资料相比较。结果: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清洗消毒的内镜合格率为100%,清洗消毒机(ZH-216)清洗消毒的内镜合格率为97.7%、手工清洗消毒的消化内镜合格率为72.1%。结论: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清洗消毒机设计科学合理,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有效而安全,内镜的清洗消毒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潘玉凤  徐兰英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0):1085-1085,F0003
内镜活检钳系内窥镜必备的重要附件之一,其价格不菲,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却常因操作不当受到损坏。损坏的部位主要为:①咬合部;②距咬合口约15cm的连接处,此处是临床上最常损坏的部位;③上端的操作部。如何合理使用内镜的活检钳,预防损坏,延长使用寿命,已成为同行关注的热点,我们从事内窥镜工作几十年,现将临床上积累的活检钳使用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消化内镜在人体腔内密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体液等污染物,其消毒及操作有着很强的专业性.随着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内感染风险也相应增加,笔者对消化内镜室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侯玉玲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6):1067-1067
我从事胃镜、肠镜清洗消毒与保养工作多年,从原先的三槽、四槽,特别在2004年颁布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通知后,我院添置了五槽,按照该规范标准进行内镜的清洗消毒,制定以下内镜清洗消毒与保养程序,请同行指教.  相似文献   

9.
余义芬  晏中锦  卢丹萍 《重庆医学》2006,35(15):1400-1401
目的探讨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酸化水)消毒内镜及附件的应用价值。方法内镜使用后,分别采用自动清洗消毒法、水洗加酶洗加自动清洗消毒法、水洗加酶洗加2%碱性戊二醛消毒法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分时间段进行生物学监测。结果自动清洗消毒法3min消毒合格率达100%,尤以加酶清洗效果更优;水洗加酶洗加2%碱性戊二醛消毒法7min消毒合格率达100%。结论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完全能够替代2%碱性戊二醛消毒法,且成本低廉,更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0.
11.
消化内镜对消化道疾病诊治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由于它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清洗、消毒或灭菌不彻底,极易引起院内感染.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加强操作人员的消毒灭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训,强调严格的消毒程序、足够的消毒时间,内镜附件一用一灭菌等诸环节的重要性,坚持日常监督与每月监测相结合,以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及工作人员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检查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内镜作为一种侵入人体腔内的仪器,由于其结构复杂和材料特殊不易达到完全灭菌要求,操作时一旦破坏人体的防御屏障,  相似文献   

13.
内镜诊疗在消化道疾病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内镜的广泛使用,因其再处理不当导致的院内感染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内镜结构复杂、不能承受高温的特殊性、再处理涉及环节众多、步骤烦琐等一系列问题,使软式内镜的再处理成为医疗机构公认的难题。内镜清洗消毒人员在内镜再处理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该类人群的能力素质与内镜再处理合格率息息相关,然而目前中国各地的内镜再处理合格率参差不齐,故就内镜清洗消毒人员的构成情况、继续教育、工作认证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人员的培养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内镜再处理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内镜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诊治中得到高度重视。虽然消化内镜的生产过程是非常精细的,但是由于消化内镜结构比较复杂,导致内镜中传播的疾病逐渐增多,其中人为因素对消化内镜造成的影响较大。本文主要对人为因素造成内镜损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规范消化内镜消毒管理。方法:选取我市四家市县级医院进行了现场试验.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分组,对消化内镜相关样品HBsAg阳性率进行观察。结果:内镜钳道、附件HBsAg阳性率高于内镜表面;HBsAg阳性率随日诊疗病人数的增多而增加;随消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加强消化内镜钳道、附件的清洁消毒处理,减少日诊疗人数,保证消毒时间,可有效地提高内镜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流程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426条清洗消毒内镜,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采用传统清洗消毒的213条消化内镜作为对照组,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采用质量管理流程清洗消毒的213条消化内镜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消毒相关指标、消毒合格率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活检管道维修、清洗刷更换频率及内镜表面黄斑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清洗质量、消毒质量及细菌学检查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总感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管理流程可以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降低感染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8.
预防消化内镜感染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内镜检查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由此带来的院内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近年来有报道经内镜传播病原微生物,如乙肝、丙型肝炎病毒(HCV、HBV)、幽门螺旋杆菌(HP)、结核杆菌(TB)、沙门菌、梅毒,特别是HP的交叉感染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这项侵人性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由此带来的医院内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近年有报道经内镜传播病原微生物,如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BV,HCV)、幽门螺旋杆菌(Hp)、结核杆菌(TB)、沙门菌、梅毒,特别是Hp的交叉感染时有发生。另外,如果消毒剂使用不当也会给病人和医护人员造成皮肤、粘膜损害。  相似文献   

20.
消化内镜对消化道和胆胰疾病的诊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已在临床上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但它所致的医源性感染在全球也已成为患者、医学界和舆论传媒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