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胸腔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对肺内无活动性结核的单纯结核性胸膜炎并中量以上胸腔积液者,采用胸腔内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预防胸膜肥厚和包裹粘连,效果较为满意。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我院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28例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21-79岁,平均38岁。1.2材料与方法胸腔内置管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单腔),先经B超、胸透定位,常规消毒、麻醉,持中心静脉穿刺针缓慢刺入胸腔内,回抽出胸水,将导丝沿中心静脉穿刺针送入胸腔内约15-20mm左右,拔出穿刺针,保留导丝,将中心静脉导管套入导丝缓慢经皮肤送入胸腔约15mm左右,拔出导丝,用调节夹关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将8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胸穿抽液后注射生理盐水20ml稀释尿激酶10万u,对照组在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两组抗结核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优于对照组82.9%(P<0.05);抽液量2486ml,优于对照组1817ml(P<0.05),治疗组胸膜增厚粘连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尿激酶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有辅助治疗作用,可减少胸膜粘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在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B组胸穿抽液后注入尿激酶;C组单纯胸穿抽液;化疗方案等其它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A组在胸水消失时间、排液总量、胸膜厚度、肺功能FEV1%和FVC%改善方面均优于B组或C组。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包裹性积液引流彻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能显著减轻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7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抽液术和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引流量、胸液吸收时间和胸膜肥厚发生率分别为(3 689±362)mL、(12.5±2.0)d、1.14%(1/88)较对照组(2057±352)mL、(21.0±3.0)d、6.82%(6/88)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胸水蛋白含量和胸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用胸腔置管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胸膜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并尿激酶注入对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胸膜腔置管引流并尿激酶注入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常规抗结核治疗同时,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间断注入尿激酶10万Iu,对照组抗结核同时间断胸腔穿刺抽液。分别观察胸水吸收时间、胸膜肥厚情况。结果胸水10d内吸收例数,治疗组73.3%,对照组30%(P〈0.01);胸水基本吸收天数治疗组6.5±2.4d,对照组10.6±4.1d。胸水引流量治疗组3226.5±284.8ml,对照组2968±230.8ml(P〈0.01);胸膜肥厚例数2个月后治疗组6.67%,对照组20%(P〈0.05),6个月后治疗组3.33%,对照组6.67%(P〉0.05)。胸膜结节影:2个月后治疗组3.33%,对照组13.33%(P〉0.05),6个月后治疗组0%,对照组6.67%(P〉0.05)。结论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并尿激酶注入能有效缩短胸水吸收时间,减少胸膜肥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01~2011-07行胸腔置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21例经3次治疗,14例经5次治疗,20例经7次治疗后均抽净或引流净胸腔积液,4例出现穿刺部位酸痛,1例出现胸痛难忍,处理后均缓解。结论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加快胸液的吸收,减轻胸膜增厚和粘连,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做好心理、术中、术后、疼痛、引流管等护理,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9.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37例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19例),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抽尽胸水,治疗组胸腔内注入NS100ml 尿激酶10万IU,其他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抽胸液总量(3361±1208)ml,对照组(2485±1455)ml(P>0.05),3个月后测胸膜厚度,治疗组(1.24±0.30)mm,对照组(1.56±0.40)mm(P<0.01),胸膜粘连发生率治疗组16.7%,对照组47.4%(P<0.05)。结论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结核性胸腔积液是我国最常见的胸腔积液,约占渗出性胸腔积液的54.8%。胸腔抽液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辅助手段,传统的硬针穿刺引液已逐渐被胸腔内置深静脉导管所取代,但单纯的置管引流对于胸膜增厚,胸腔内有大量纤维光带或包裹性多房性积液的患者经常出现引流不畅现象,故我们采取静脉导管增加侧孔及胸腔内注射尿激酶的方法对3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B超提示内有大量纤维光带或包裹性积液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人,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18~72岁,临床表现有咳嗽、胸闷、气促,活动气促加重,胸片及B… 相似文献
11.
微导管引流及胸腔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治疗方式。方法 在全身规则抗结核治疗下,治疗组42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微导管引流胸液及腔内药物注入法。对照组 42例按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胸水控制率为 100%,达到完全好转 93%,部分好转 7%。对照组胸水控制率为 86%,达到完全好转 76%,部分好转 10%,好转 14%。结论 微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和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氟美松预防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和包裹性积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氟美松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包裹性积液的影响。方法 6 7例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 (36例 )和氟美松组 (31例 )。尿激酶组于每次抽液后注入尿激酶 10 0 0 0 0 IU ,氟美松组于每次抽液后注入氟美松 5 mg。结果 尿激酶组抽液总量 (310 9± 4 39) ml,而氟美松组 (2 80 5± 4 30 ) m l(P<0 .0 1) ;尿激酶组胸膜厚度 (0 .81± 0 .2 3) mm,而氟美松组 (1.12± 0 .2 4 ) mm(P<0 .0 1) ;尿激酶组胸膜粘连的发生率为 11% ,而氟美松组为 39% (P<0 .0 1)。结论 胸腔内注入氟美松虽能减少胸水形成 ,但在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机会和程度方面不如尿激酶。 相似文献
13.
胸膜腔内注入降纤酶预防结核性胸膜炎及其粘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胸膜腔内注入降纤酶 (defibrase)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粘连的影响。方法将 10 5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注药组 (5 8例 )和对照组 (4 7例 ) ,注药组于每次抽液后注入降纤酶5 U,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注药组抽液总量 (4 0 76± 5 0 3) ml,而对照组 (314 0± 4 2 8) ml(P<0 .0 1) ,注药组胸膜厚度(1.2 0± 0 .2 0 ) mm,而对照组 (1.5 0± 0 .30 ) mm(P<0 .0 1) ,胸膜粘连发生率注药组 9% ,对照组 34% (P<0 .0 1) ,平均注药次数 (4 .2± 1.8) (2~ 6 )次。同时发现注药组胸液消失时间略有延长 ,但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胸膜腔内注入降纤酶能显著增加胸液引流量 ,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的机会和程度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胸腔置管联合透明质酸钠防治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防治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成本低、效果好的治疗方法。方法64例中至大量游离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胸腔置管完全引流积液后注入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常规胸穿抽液。统计治疗3个月后2组花费的成本,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及敏感度分析。 结果59例患者参与最后结果分析。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对照组胸膜肥厚发生率是6.7%、31.0%(有效率分别是:93.3%、69.0%)(P<0.05);成本效果比(C/E)是35.19,47.53,敏感度分析显示C/E 35.63,49.00。结论胸腔置管联合透明质酸钠防治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是成本低、效果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实验性结核性胸膜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标准人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H37RV0.03 mg/只注入90只Wistar大鼠胸腔内,24 h后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600 U/(ml.只);对照组:胸内注入生理盐水1 ml/只。在注入后8 h2、4 h3、2 h4、8 h、3 d、5 d、7 d、10 d和15 d分别处死动物,每次每组各5只。解剖胸腔,记录胸腔积液量,观察胸腔、胸膜大体及镜下病理改变。检测胸腔积液中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总蛋白(TP)、葡萄糖(GLU)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测定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量胸膜厚度并对胸膜、肺组织作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组第1 d和2 d胸腔积液量[(6.1±0.6)ml和(7.0±0.2)ml]明显多于对照组[(5.4±0.5)mml和(5.2±0.2)ml],第7 d和10d则明显低于对照组[(2.4±0.4)ml和(0.3±0.1)mlVS(5.2±0.5)ml和(3.3±0.6)ml,P<0.01]。实验组胸腔积液的WBC在初期(8 h)和48 h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炎症标志物LDH在8 h2、4 h、32 h内明显低于对照组[(15.5±0.7、16.1±1.2、17.5±1.4VS18.0±0.9、18.4±0.6、18.5±1.2)μmol/(s.L),P<0.01]。实验组胸腔积液sICAM-1水平在整个观察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TGF-β1仅在第5 d和7 d低于对照组[(29.4±3.3、22.7±3.4VS45.6±3.2、45.2±2.7)ng/ml,P<0.01];IFN-γ在第7 d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51.6±21.4VS178.2±18.6)pg/ml,P<0.01]。IFN-γ/TGF-β1在第3 d后明显高于对照组,第7 d最高(6.74±0.9VS3.15±1.8,P<0.01)。同时还观察到实验组胸腔内粘连带的形成时间较迟而且数量也较少,胸膜厚度较薄(P<0.01)。外周血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可使结核性胸膜炎早期胸液产生较多而后吸收较快,胸腔内炎症反应减轻,从而减轻胸膜粘连和增厚,对凝血功能无影响,可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液培养分枝杆菌、胸膜活检及其联合运用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270例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肺结核141例)患者分别同时行胸液培养分枝杆菌、胸膜活检术检查,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阳性率及其联合运用的阳性率。结果单独行胸液培养分枝杆菌检查,阳性率41.1%:单独行胸膜活检术,阳性率65.2%,2种方法联用阳性率80.0%。联用方法与单独胸液培养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476,P<0.01);与单独胸膜活检组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4.892,P<0.01)。结论2项检查均较安全,准确,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有显著意义,联合运用能大大提高确诊率,并能知道结核性胸腔积液是否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NTM)。 相似文献
17.
马丽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9):1535-153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结核性胸腔积液三种不同治疗方式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治疗方式.方法 123例中等量以上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A组42例,胸腔置管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B组45例,单纯置管引流;C组36例,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每周1~2次.3组患者的化疗方案均为2HRZE(S)/4HR.C组口服强的松30 mg/d.治疗1个月检查.结果 1个月A组胸液控制率95.3%,显效36例(85.7%),有效4例(9.6%),无效2例(4.7%),6个月总有效率100%;B组胸液控制率91.1%,显效36例(80%),有效5例(11.1%),无效4例(8.9%),6个月总有效率100%;C组胸液控制率66.6%,显效3例(8.3%),有效21例(58.3%),无效12例(33.3%),6个月总有效率83.3%.结论 深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注药与不注药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优于常规胸穿抽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治疗方式。方法 123例中等量以上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A组42例,胸腔置管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B组45例,单纯置管引流;C组36例,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每周1~2次。3组患者的化疗方案均为2HRZE(S)/4HR。C组口服强的松30mg/d。治疗1个月检查。结果 1个月A组胸液控制率95.3%,显效36例(85.7%),有效4例(9.6%),无效2例(4.7%),6个月总有效率100%;B组胸液控制率91.1%,显效36例(80%),有效5例(11.1%),无效4例(8.9%),6个月总有效率100%;C组胸液控制率66.6%,显效3例(8.3%),有效21例(58.3%),无效12例(33.3%),6个月总有效率83.3%。结论 深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注药与不注药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优于常规胸穿抽液。 相似文献
20.
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怀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4):560-561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按照用药方式分为胸腔注射组和口服用药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胸腔注射组给予地塞米松3mg注入胸腔内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前和治疗9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胸腔积液中IL-6和IL-8水平,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胸腔注射组IL-6、IL-8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够影响胸腔积液中IL-6及IL-8的释放,具有抑制胸腔局部免疫细胞作用的功能;能显著改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