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的负性心理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化疗的25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心理反应评定,然后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负性心理反应情况和遵医嘱行为。结果: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负性心理降低,遵医嘱行为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白血病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心理状态,探索心理干预措施对其负性心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5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Barthel指数为观察指标,评定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并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干预治疗前后,患者的HAMA总分由18.95±5.15降为12.20±5.12(P<0.05),而Barthel指数由38.12±4.32升为62.95±4.15(P<0.01);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负性心理,通过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这种焦虑状态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患者抑郁状态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预防脑梗死患者抑郁状态中的作用。方法将10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3例,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加心理干预。对照组55例,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结果观察组13例发生抑郁,对照组22例发生抑郁,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心理干预可预防脑梗死抑郁状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张龑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8):2774-2775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情绪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常规和基础护理上进行心理干预,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精神支持和社会支持等。6周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实施干预前HAMA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干预6周后HAMA评分组内比较均显著降低,说明两组患者的抑郁状况均有改善,同时对干预后的两组HAMA评分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组内比较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行常规护理,将两组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实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减低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的发生,可尽快促进其身体和心理的早日康复。结论:本文为了帮助患者缓解抑郁情绪,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对住院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住院脑梗死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并对干预组进行早期心理干预。结果常规组与干预组相比干预前两组间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F)、日常生活能力量表(D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两组间HAMD、NAF、D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改善脑梗死患者抑郁的同时,能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施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接受常规神经科治疗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干预前后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和比较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肌力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肢体功能有所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68例首次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4周后,两组的HAMD、NAF、ADL评分较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HAMD、NAF、ADL评分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治愈或减轻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应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康复.方法 对129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心理干预.结果 清除患者心理障碍,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及时掌握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有效心理干预后,心理康复有效率达98%. 相似文献
10.
《河南医学研究》2019,(15)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通许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AMI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早期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计算患者治疗依从性,采用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为58.33%,高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94±5.74)分,高于对照组的(78.63±6.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可提高AMI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如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脑保护、康复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的14、28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28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二联法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后抑郁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社会干预,对照组仅采用药物加康复锻炼,对干预后的效果做临床分析,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心理护理二联法可使患者重新建立认知,恰当评价自身疾病,保持良好心态,配合康复。研究组在进行心理干预后HAMD、ADL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社会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及生理有明显的改善,促进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心理及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结核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8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随访2~3个月,评估患者心理,并统计其生活质量指标。结果 2组内相比,护理后患者的心理评分变化和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护理前(P〈0.05);2组间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上述各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结核病患者,可避免其产生负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效果的影响。方法:把高压氧治疗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高压氧治疗常规进行,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首次治疗前访视。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高压氧治疗相关知识,合理安排治疗时间,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治疗全过程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疗程完成后定期随访、追踪治疗效果。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疗效等方面比较。结果:干预组在高压氧治疗期间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总有效率(94.79%)高于对照组85.71%(氏0.05)。结论:心理干预贯穿高压氧治疗始终,能降低患者的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提高高压氧治疗疾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纠正心理障碍,促进机体康复。方法根据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了机体康复。结论做好心理护理,不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并与55名健康自愿者进行配比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中有肯定的焦虑占47.69%,有肯定的抑郁占46.15%.心理干预后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总分明显降低.结论部分脑梗死患者有明显的情绪障碍,临床医师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还应给予其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早期接受护理干预与为接受护理干预的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评价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社会状态并比较各维度评分.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恐怖、睡眠、人际关系敏感等维度评分略偏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的意识增强,提高康复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6个月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测查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抑郁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障碍,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