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28岁,农民。因咳嗽、咳痰4年余,胸闷1个月入院。既往患者及家族中无明确药物过敏史。4年前因患两上继发性肺结核在当地曾用HP,ZS方案治疗1个月,因全身皮疹而停药。数月后,在当地卫生院逐一试用上述药物。白天服异烟肼0.05g(半片)。当晚发热,体温〉39%,同时出现全身皮肤红色粟粒状皮疹,剧痒,给予扑尔敏治疗,体温渐退,10d后疹退清。依次试用利福平0.15g,数小时后全身布满红色斑丘疹,继之全身皮肤肿胀、关节肿,手指关节因肿胀而不能抓物及弯曲。给予抗过敏治疗,皮肤及关节肿消退,1周后皮疹脱屑好转。数日后,给予吡嗪酰胺0.25g口服,当晚再次全身遍及红色粟粒状皮疹,经抗过敏治疗,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2.
将8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成二组.42例接受抗结核药物合用皮质激素治疗,46例单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表明,(1)抗结核药物合用皮质激素治疗者平均退热时间、头痛消失和颈项强直消失天数均短于单用抗结核药物治疗;(2)治疗后第3O天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蛋白定量下降和葡萄糖升高以抗结核药物合用皮质激素治疗为佳;(3)入院时已昏迷者和中、晚期病例的病死率仍以抗结核药物合用皮质激素治疗为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特点及停药指征。方法对我院1998~2003年收治的2335例住院结核病人中,对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228例病人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皮疹发生率、伴随症状和停药情况。结果皮疹发生率为9.8%,228例病人中单纯皮疹55例,占24.1%,皮疹伴其它系统表现一种或一种以上者173例,占75.9%。总停药率为57%。结论抗结核药物所致过敏多为全身性,发生过敏反应后,绝大多数单纯皮疹病人,经过抗过敏处理后仍可维持原方案继续治疗,而皮疹伴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心律异常、关节痛和过敏性休克者均需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并且避免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药物超敏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例药物超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1)19例患者均有发热、皮疹及血液学异常,发生急性肝损伤13例(68.4%),急性肾损伤7例(36.8%),其中2例进展至尿毒症期,需行血液透析治疗;(2)19例患者中,只有5例住院期问确诊药物超敏综合征;死亡2例,病死率为10.9%;(3)别嘌呤醇药物超敏综合征较其它药物更易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66.6%比23.1%,P〈0.01).讨论药物超敏综合征是一种潜伏期长、易致内脏受累的临床综合征,死亡率较高,其发生难以预测,早期、足量激素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特点及停药指征.方法 对1998-2005年收治的3 082例住院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296例病人进行分析.结果 变态反应总发生率为10.3%,皮疹发生率为9.6%(296例),其中单纯皮疹88例,占2.9%,皮疹伴其他系统表现一种或一种以上者208例,占6.7%;无皮疹者22例,占0.7%.皮疹病例总停药率为61.5%.结论 抗结核药物所致过敏反应多为全身性,发生过敏反应后,绝大多数单纯皮疹病人经过抗过敏处理后仍可维持原方案继续治疗,而皮疹伴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关节痛和过敏性休克者均需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并且避免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48岁。因阵发性心前区疼痛 1个月入院 ,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临床诊断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拟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术 (PTCA加STENT)。术前检查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术前 2d开始口服噻氯匹定 [杭州赛诺菲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国药准字 ( 1 998)J 5 0号 ,每片 2 5 0mg]2 5 0mg ,每日 2次。次日发现双侧前臂出现密集的米粒大小的淡红色皮疹 ,压之无痛 ,有痒感 ,立即停药 ,给予抗过敏治疗 ,复查血常规及凝血酶原时间正常 ,3d后皮疹消退。 1周后再次拟行手术 ,术前又给予噻氯匹定…  相似文献   

7.
血浆置换治疗抗结核药所致重型肝炎26例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另12例患者只接受基础治疗。结果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的临床好转率为84.62%,对照组为41.67%(P〈0.05)。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5天,平均费用为57484.2元,而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3天,花费28937.12元;在80例次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5例出现过敏反应,3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重型肝炎,可明显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热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临床应用中出现药物热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热,多出现于用药后2个月以内,占96.4%(27/28),其中以链霉素最常见。结论 在结核病人的化疗过程中尤其是用药后2个月内出现发热的患者,应考虑到药物热的可能,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调查150例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并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0.3±15.1)个月,术后98.7%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应用时间平均(19.3±7.2)月;术后99.3%患者应用氯吡格雷,应用时间平均(8.6±4.7)月;随访1年后,阿司匹林及氯吡咯雷应用率分别为88.7%及85.3%,随访2年后,阿司匹林及氯吡咯雷应用率为52.7%及3.3%,随访期间25.3%患者完全停用抗血小板治疗。完全停止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明显增加(18.4%vs4.5%,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长期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降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0.
抗结核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公略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502-150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白细胞下降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白细胞下降的46例患者的抗结核药物及治疗措施效果。结果白细胞下降大多发生在抗结核治疗前期2周内,立生素升白细胞快,利血生等药物维持时间长,且较为经济。结论抗结核治疗中要严密观察,定期监测白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及氯雷他定口服片剂治疗成人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62例感染后咳嗽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布地奈德粉吸人与氯雷他定口服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氯雷他定口服),连用2周。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记录患者的咳嗽症状积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周及2周后咳嗽积分及VAS较治疗前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明显,观察组在治疗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2周后比较P〈0.05。结论吸人布地奈德与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感染后咳嗽患者的咳嗽症状,为成人感染后咳嗽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特点及停药指征。方法对1998—2005年收治的3 082例住院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皮疹296例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变态反应总发生率为10.3%,皮疹发生率为9.6%(296例),其中单纯皮疹88例,占2.9%,皮疹伴其他系统表现一种或一种以上者208例,占6.7%;无皮疹者22例,占0.7%。皮疹病例总停药率为61.5%。结论抗结核药物所致过敏反应多为全身性,发生过敏反应后,绝大多数单纯皮疹病人经过抗过敏处理后仍可维持原方案继续治疗,而皮疹伴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关节痛和过敏性休克者均需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并且避免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还原性谷胱甘肽序贯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开放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临床实验方法,来自于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结核病科的120例因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脱落2例)。对照组患者予甘草酸二胺和还原性谷胱甘肽静脉滴注,后口服肌苷片;治疗组患者以还原性谷胱甘肽片替代肌苷片序贯治疗。疗程12周,随访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6%( P<0.05);治疗12周时,治疗组患者ALT、 AST及TBil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在肝功能恢复中及恢复后的抗结核药物恢复应用的比例,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还原性谷胱甘肽序贯治疗用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不仅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而且可以减少因肝损害导致终止抗结核治疗的病例发生率,从而提高抗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梅华  钟小宁  柳广南  邓静敏  白晶 《内科》2008,3(5):688-689
目的 了解继发型肺结核患者短程化疗引起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215例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继发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肝功能正常者184例,占85.6%;异常31例,占14.4%。治疗后肝功能正常者151例,占70.2%;异常64例,占29.8%。(2)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时间:72.7%患者发生于治疗2周内,90.9%患者发生于治疗第1个月内。结论继发型肺结核患者抗癌治疗中易出现肝功能损害,加强护肝治疗,能保证肺结核病人化疗方案完成。  相似文献   

15.
李淑洁  苗红  程静 《山东医药》2007,47(17):95-95
2003年9月~2005年9月,我们应用美能与氯雷他定联合治疗10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男112例,女94例;年龄16~67岁,平均38.5岁;病程4个月~8a,平均1.8a。均符合2001年临床皮肤学病(3版)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风团、潮红斑样皮疹,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常突然发生,成批出现.数小时后迅速消退,退后不留痕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1例利奈唑胺治疗耐药肺结核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病例, 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应用利奈唑胺1个月后出现发热伴皮疹、多发淋巴结肿大、血液系统异常及肝脏损害, 骨髓穿刺涂片及病理均提示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支持DIHS诊断。及时停用致敏药物, 并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 患者恢复较好。二线抗结核药物致DIHS发生率较低, 但病情凶险, 早期症状不典型, 易误诊、漏诊。抗结核治疗期间出现发热伴皮疹、血液系统异常、淋巴结肿大及多脏器功能损伤时, 需高度警惕DIHS并及时处理, 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期。  相似文献   

17.
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是由药物引起的一种急性、潜在致死性、特异性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以发热、皮疹及脏器功能损害三联征为主要表现。因其早期表现无特异性,故易漏诊、误诊,病情进展快,出现脏器功能损害时,死亡率可高达10%。引起DIHS的常见药物有抗癫痫药、抗生素、别嘌呤醇等,抗结核药物所致DIHS目前尚无相关报道,现将我科一病例报告如下,为此病的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单胺(美能)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活动性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投予有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加用美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保肝药。结果治疗8周时,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40.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能在活动性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能有效防治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成人颈椎结核外科手术结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下颈椎结核行手术结合药物治疗的患者16例,对其治疗手段及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平均随访21个月,结核病灶愈合,植骨块融合,所有患者术后颈部疼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10例患者术后1周内肌力有较快的恢复,6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感觉、运动逐渐好转,所有患者大小便功能均在术后1个月内改善。Frankel分级提高1~3级,1例Frankel分级B级和1例Frankel分级C级患者术后恢复达D级,其余皆恢复到E级。 结论 手术结合药物治疗颈椎结核合并四肢瘫,早期效果满意。由于临床应用时间短,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后复发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脊柱结核内固定术患者的发病及治疗经过以及复发后的表现和再治疗经过。重新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并且用药时间为18~30个月;19例行手术病灶清除术及重新植骨,其中2例内固定物取出1例重新行内固定手术;4例单纯行瘘管清创换药。结果 23例患者19例治愈,术后安置病灶引流管相应延长到3-14天;2例耐药术后又瘘管形成,经局部换药及调整结核药物治疗,2年后痊愈,平均用药时间增加6~12个月;2例内固定取出后绝对卧床6~8个月。结论 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后复发是严重的并发症,它影响结核的治疗和预后以及结核的播散问题;规范抗结核治疗和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方法的选择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及瘘管换药和局部结核病灶的进一步清除是治愈结核复发的关键;内固定物取出不是治愈结核的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