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再丽 《吉林医学》2007,28(2):275-276
目的:为了有效地防范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方法:对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作为风险事件处理,并进行原因分析、追踪;实施静脉输液操作的专项培训,改进护理工作流程等护理风险干预措施。结果: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质量问题由护理风险干预前的210例下降至护理风险干预后的4例。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干预措施,保证了门诊静脉输液质量,对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潜在的护理风险,提出应对风险管理的策略与防范措施,保障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方法 分析护理风险存在的因素,查明风险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制定门诊安全静脉输液质量标准,实行护理责任到人制度.结果 护理人员通过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其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以及主动服务的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门诊静脉输液的医疗事故大大减少,患者满意率得到很大提升.结论 加强门诊静脉输液潜在风险的评估,实行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纠纷及差错,提升门诊静脉输液护理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治疗是门诊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多种优点,已经逐渐成为门诊护理操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治疗方法。但静脉输液治疗是侵人性操作,其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客观存在^[1]。由于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持续时间长等因素,面对人群复杂,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因此,应加强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与护理风险控制^[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该院的门诊输液室患者150例,并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实验组患者实施输液室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对照组患者仅针对患者实施常规防护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输液环境、服务态度、技术操作、输液观察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滴速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门诊输液室实施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的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方法 抽取2008年6月~2011年1月间在我院门诊输液并产生差错或者纠纷的患者200例,总结分析护理风险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护理风险中以护理人员因素为主,占61.50%,其中沟通技能因素占26.50%,法律意识因素占20.00%;患者因素仅占7.00%.结论 护理人员是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应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门诊输液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方法加强护士培训、严格加强各项制度与完善沟通措施;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护士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了小儿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系数;结论通过对小儿门诊输液室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可以有效预防及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儿科门诊输液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莺阁  王玉梅  刘展 《吉林医学》2010,31(11):1552-1553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小儿静脉输液具有穿刺难度大、用药剂量小患者病情变化快等特点,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纠纷。同时部分儿科门诊病历字迹潦草,新药种类繁多等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风险。本院儿科输液室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重视儿科门诊输液的风险管理工作,有效地降低了风险隐患,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并总结风险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在本院输液室发生护理缺陷及错误的7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相关风险因素及系数,并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订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制度。结果:导致门诊输液室给药风险的因素有用药错误、静脉穿刺造成的外伤等。实施风险管理后,2010年、2011年度门诊输液室护理缺陷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仅为0.101%、0.090%,较前两年显著降低。结论:门诊输液窒实施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门诊输液室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及制订防范措施。方法:对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环境、药物、病人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防范措施,改善服务流程,护患共同参与实施。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Z 增强护士的法制意识,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提高她们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护理风险意识本身是存在的,通过对其管理及对措施的有效落实,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加强此项工作,能提高护理内在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的满意度上升。  相似文献   

10.
赖孝兰 《吉林医学》2012,(34):7544-7545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针对在各环节存在的风险问题,展开分析、讨论,采取对护士的"三基"训练,改善输液环境,加强输液室人力资源管理等护理措施。结果:患儿家长满意度由原来的83.13%提高到96.51%,患儿家长的投诉率由原来的0.460%降低到0.210%,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由87.40%提高到96.50%。结论:加强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管理,提升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型门诊老年患者输液治疗的护理心得.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门诊进行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将8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40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细节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的输液风险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小型门诊老年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实施合理、细致的护理服务可减少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输液安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输液室风险管理原则及管理措施,以杜绝或减少差错事故,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门诊输液室工作的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13.
针对门诊输液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认真做好风险防范与控制,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确保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我院是县级二级甲等医院,多年来就是一院两址,儿科门诊输液大厅就在县城最繁华的地段门诊楼一楼,县城12万人口,每天来就诊输液的患儿平均60人左右,是医院的一个窗口,现已成为我院最具特色的一个科室.儿科门诊患者多、年龄小、流动性大、病种繁多、病情复杂等特点决定了儿科门诊输液大厅易发生护患纠纷.为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给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通过分析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可以大大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陈娇燕  许晨耘  陈丽云 《海南医学》2013,24(21):3273-3274
目的有效解决门诊输液各时间段忙闲不均,缩短高峰期排长队等候的问题,改善输液秩序,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对输液工作的满意度。方法为需连续2d以上输液治疗的患者实施分时段预约输液服务,制定预约输液服务方案、张贴温馨提示、制定流程、制定预约输液卡并实施。结果实施分时段预约输液,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优化服务流程,改善输液秩序,有效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论门诊预约输液服务是一种确实可行的办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室老年患者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了2011年1-12月到我院输液的老年患者8395例,分析了门诊输液室老年患者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实施了护理干预措施后,老年患者的输液中没有发生安全问题。结论在门诊输液过程中,老年患者面临着很多风险,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能防止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门诊输液中常出现的风险因素及制定相应对策.方法分析2160例老年患者门诊输液中风险发生的各类因素及做好风险防范措施.结果严格查对制度,做好健康指导,避免了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降低了患者投诉,同时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结论完善风险管理,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既提高了门诊输液质量,也提高了医院的信誉,从而降低了老年患者在门诊输液中的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方法:对门诊输液室600例患者进行分析,找出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门诊输液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药品名混乱(1.17%)、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0.83%)、未按要求调节输液速度(0.50%),护理人力不足(13.83%)、巡视观察不及时(12.00%)、宣教不到位(11.33%),以及患者擅自调节滴速(19.20%)、擅自离开观察区(16.00%)、不良情绪(12.33%)等因素。结论:门诊输液患者在用药、护理及患者自身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加强输液制度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责任心,对患者进行宣教,从而降低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郭志美 《中外医疗》2013,(23):165-166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的安全隐患,为门诊输液室护理提供管理对策。方法对该院2011年4月—2012年12月的72例门诊输液患者护理效果和住院部67例患者常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总结门诊输液患者与住院患者的安全隐患,为患者制定护理和防范措施。结果压力较大的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明显存在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较差以及沟通缺乏技巧性等问题,其中输液用药复杂等而引起门诊输液护理的安全隐患问题是当前最为常见的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而住院部的护理人员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水平等各方面明显优于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安全隐患问题较少。结论针对门诊输液室护理的安全隐患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系统性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进而提高门诊输液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得到有效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护士安全用药的监护及对策,提高门诊患者的输液安全,降低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方法由护士、医生、药剂师共同完成门诊输液患者安全用药的工作。结果通过护士安全用药的监护及管理对策,有效地降低门诊输液患者用药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结论门诊输液室护士在用药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监测及管理,可有效降低门诊输液室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的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