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近端主动脉替换术后残余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连续收治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残余夹层的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23 ~ 61岁,平均44岁.其中8例为马方综合征.中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顺行脑灌注下行孙氏手术(主动脉弓替换+支架象鼻术).其中单纯行孙氏手术12例;同期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手术)3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Bentall+ CABG)1例,冠状动脉吻合口漏修补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1例.结果 再次手术距离首次手术时间(66±40)个月.体外循环(193±49)min,心肌阻断(90±28) min,选择性脑灌注(22±10) min.术后气管插管(17±10)h.无住院死亡.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左下肢轻瘫1例随访期间好转;开胸止血、乳糜胸和胸骨后感染各1例,均于治疗后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前均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示人工血管血流通畅,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随访3~42个月,平均17个月.1例术后3个月因远端夹层破裂死亡,1例术后6个月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1例因胸降主动脉扩张合并内膜残余破口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替换术后残余夹层的患者,当主动脉弓扩张速度超过0.5 cm/年,或直径扩张至5 cm以上(或扩张至4.5 cm但合并弓部破口或马方综合征)时,应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孙氏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死亡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近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依据监护大数据精准防护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23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发生消化道并发症26例,包括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肠麻痹、应激性胃肠溃疡出血、肠缺血坏死,依据监护大数据对其实施精准护理。结果 97例顺利痊愈出院;26例发生消化道并发症,呼吸机使用时间8~145 h,住ICU时间87~281 h,均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 监护大数据可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获得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腔内胸主动脉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126例行腔内胸主动脉修复术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6例,女40例;年龄32~82岁,平均(56±8)岁.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监控下,切开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置于胸主动脉内膜破口处,封堵破口.术后影像学随访观察有无内漏、移位和支架塌陷等术后并发症.结果 126例手术成功,释放支架157枚.所有患者原发胸主动脉夹层破口完全封闭,真腔血流恢复,受损脏器功能恢复正常.术后8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65%,随访时间3~6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8)个月.复查显示无内漏、移位等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2例,随访死亡1例,12例出现支架尾部破口,再次行腔内隔绝,1例术后出现逆行性A型夹层.结论 腔内胸主动脉修复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具有技术可靠,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后需二次补救治疗的原因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11年12月完成的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需二次干预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二次治疗距离第1次手术平均时间1~60个月,平均(14±11)个月.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支架近端持续Ⅰ型内漏和夹层逆行撕裂继发A型夹层形成.8例选择了杂交手术治疗,4例患者为单纯腔内治疗.结果 二次处理30 d内死亡率5.6%(1/12),总死亡率16.7%(2/12).7例内漏患者术后仍有4例存在少量内漏(57.1%);4例继发A型夹层患者中3例采用了开胸分期杂交手术,1例随访期间死于肺栓塞;1例白塞病患者二次杂交术后仍存在近端Ⅰ型内漏,围术期死于血管撕裂.结论 内漏和继发A型夹层是造成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需采取二次补救治疗的主要原因,杂交技术是处理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患者进行评估;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监控下经股动脉将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胸主动脉内膜破口处,封闭夹层近端第一破口;术后即行DSA.于术后1,3,6个月及1年以后每隔1年行CTA随访,随访患者生存状况、内漏类型及残余夹层真假腔内径.结果 腔内修复后,术中造影发现Ⅰ型内漏6例,其中2例内漏在cuff植入后消失;2例近端内漏行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2例漏血少,假腔显影浅淡,未予处理;术后3个月发现1例内漏仍持续存在,但假腔直径未见增大.Ⅱ型内漏2例,因漏血少,未予处理.术后6个月发现其中自行封闭1例;另1例内漏仍存在,但假腔直径未见增大.78例患者中,术中封闭左锁骨下动脉者15例.其中2例出现左上肢窃血综合征,并伴有乏力症状;2例2年后出现脑梗死;1例6个月后出现Stanford A型夹层而行升主动脉置换术.其余患者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近期随访结果表明,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内漏是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 (EVGE)治疗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 对自 1998年 9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施行的 116例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EVGE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术前 CT血管造影 (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显示 :夹层动脉瘤最大直径平均 6 6 .2± 18.1mm,72例患者表现为单一夹层裂口 ,4 4例表现为多裂口。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 ,手术在数字剪影血管造影 (DSA)监视下完成。 结果 术中移植物成功释放 115例 ,72例单一夹层裂口患者中 6 2例使用单一移植物 ,8例使用 2个移植物 ,2例使用 3个移植物 ,6例手术结束时残存 I型内漏 ;4 4例多夹层裂口者 ,18例使用 2个移植物同时封闭不同部位夹层裂口 ,2 6例远端夹层裂口旷置 ,1例中转开胸手术。平均随访时间 15 .4± 11.2个月 ,围手术期死亡 6例 ,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 11个月猝死 1例 ,2例分别于术后 14个月和 2 4个月再发 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而行 Bentall手术 ,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EVGE治疗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EVAR)的适应证、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中期治疗效果。方法 1998年11月至2009年2月对11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随访75例,随访时间1~83个月,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随访疗效。结果 113例(共122枚)支架置入成功,破口封堵满意。杂交手术:术前2例,术中1例。围手术期并发症:锁骨下动脉窃血征4例;肺部感染3例;下肢动脉栓塞、急性脑梗死、肾功能衰竭各2例;移植物感染、急性肠缺血、消化道出血、A型主动脉夹层各1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4.42%)。随访75例中支架近、远端内漏9例,5例患者行二次腔内修复术;继发A型主动脉夹层2例。随访中死亡6例(8%),4例分别死于心肌梗死、脑溢血、A型夹层破裂,2例死因不明。结论覆膜支架EVAR是治疗急、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但应控制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和术后监护对于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随访依从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特点、妊娠期管理,探讨合理的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武汉同济医院收治的10例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5.2(21~29)岁。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为初产妇;5例在孕晚期,4例在产褥期发病,其中1例患者有妊娠期高血压,且左右上肢血压明显异常(初始接诊时:左上肢血压90/60 mm Hg,右上肢血压150/90 mm Hg)。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剧烈胸背疼痛,伴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升高,可能与炎性反应相关;所有患者均经胸腹主动脉CTA确诊,其中5例为Stanford A型夹层,5例为Stanford B型夹层,10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拒绝手术,最终夹层破裂死亡、胎死腹中,其余9例均接受手术治疗,3例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2例行Bentall术,1例行Bentall术+全主动脉弓血管置换术+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行Bentall术+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行Bentall+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胸腹主动脉血管置换术;其中1例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因术后重症感染死亡,其余8例康复出院。9例夹层患者均为单胎分娩,9例新生儿中有5例出现新生儿重度窒息,4例轻度窒息。最终3例新生儿因严重并发症死亡,余6例生存。结论妊娠期合并主动脉夹层发生Stanford A型的比率远高于普通人群,胎儿发生宫内窒息的可能性较大,但经过积极有效的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有效挽救母(胎)儿生命。  相似文献   

9.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Standford A型夹层动脉瘤患者54例,急性夹层(发病<2周)36例,慢性夹层18例.46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入院后24 h内)35例,择期或限期手术11例;未行手术治疗8例.按主动脉根部术式分为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9例,Bentall术11例,Wheat+升主动脉置换术12例,David+升主动脉置换术14例.主动脉弓降部术式包括右半主动脉弓置换术6例,四分支人造血管全弓置换术25例,支架象鼻术24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右冠状动脉断裂各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涉及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双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非急诊病例辅以体表降温.结果 手术组死亡率8.7%(4/46),未手术组死亡率75.0%(6/8).围手术期并发精神症状1例,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3例,声音嘶哑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经过积极处理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患者随访2~70个月,平均(13.0±14.2)个月,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应积极手术治疗,术中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最佳术式及合适的脑保护方案,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1例Marfan氏综合征Bentall术后并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进行术前监护及术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及其它方面严密监护,结果术后14 d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