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白血病MICM分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MICM)探讨白血病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用骨髓细胞形态及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作FAB分型诊断;流式细胞术(FCM)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标记技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分化抗原,短期培养法与直接法G显带染色体组型分析。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共检测出异常抗原表达急性白血病7例,47例FAB分型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5例伴有淋系相关抗原表达。15例FAB分型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2例伴有髓系相关抗原表达,2例ALL呈T,B相关抗原混合表达。急性白血病中检出46,XY,t(8;21)等染色体畸变和bcr/abl融合基因,20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中Ph染色体阳性16例,7例伴有复杂染色体核型变异,5例检出bcr/abl融合基因,Ph染色体阴性的CML中,1例检测出bcr/abl融合基因,3例为夏杂染色体核型变异。伴有异常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化疗一疗程完全缓解(CR)率和二疗程总CR率均低于呈单系相关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P<0.05),伴复杂核型变异的CML急变时间短于Ph阳性的CML(P<0.05),结论:白血病的MICM分型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石淙  万腊根 《重庆医学》2013,(30):3700-370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占所有白血病的15%~20%,90%以上患者存在特征性的Ph染色体(费城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Ph染色体由位于9q34的abl原癌基因断裂并易位到22q11的断裂点集簇区(bcr)形成,并融合形成bcr/abl融合基因[1]。CML治疗重点在于慢性期获得分子水平的缓解。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Ph染色体阳性he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原因。方法对6例CML患者同时进行骨髓常规、外周血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及bcr/abl融合基因RT—PCR检测。结果6例标本骨髓象血象均符合CML慢性期,PIl染色体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结论Ph染色体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结果原因复杂,除实验因素如RNA总量不足或降解,RNA酶的存在或逆转录合成eDNA量的不足外,还可能存在未知因素或少见类型的ber/abl融合基因。  相似文献   

4.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是具有Ph染色体,即t(9;22)(q34;q11),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形成bcr/abl融合基因,90%患者在慢粒慢性期具有Ph染色体,极少数病人同时伴有附加异常[1].妊娠合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其染色体核型具有Ph染色体外还伴有附加异常,并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明显增高者,实属少见,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h1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和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T-PCR法分析bcr/abl融合基因.结果 2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Ph1染色体阳性者25例(89.3%),bcr/abl阳性者26例(92.9%),Ph1和bcr/abl均阳性25例(89.3%),Ph1阴性、bcr/abl阳性1例(3.6%),Ph1和bcr/abl均阴性2例(7.1%).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Ph1和bcr/abl均阴性.结论 Ph1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有助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最有效治疗手段为骨髓移植(BMT)。但异体BMT供髓者缺乏,且有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自体BMT常因骨髓净化不彻底导致复发。所以探讨CML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的原因,是探索CML病因进而力争治愈CML的关键。   1 bcr/abl表达产物及功能   90%以上CML患者骨髓全部造血细胞内出现Ph1染色体,由位于9号染色体q34.11的c-abl基因与位于22号染色体q11.21的c-sis基因相互易位,形成t(9;22)(q34.11;q11.21)所致。22号染色体上断裂点集中在约5 800 bp的区域内,称M-bcr。CML中bcr/abl融合方式有2种:bcr第3及第2外显子分别与abl第2外显子融合成b3a2及b2a2型,二者差75 bp,均表达210 000的蛋白,即p210bcr/abl (p210)。此外还有bla2型(p185),主要见于ALL。  相似文献   

7.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是具有Ph染色体,即t(9;22)(q34;q11),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形成bcr/abl融合基因。根据Ph染色体的检测结果,结合外周血象、骨髓象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使CML区分为三型,即典型(Ph^ /bcr/abl^ 或Ph^-/bcr/ab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非典型(Ph^-/bcr/ab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α—CML)和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并且使早期CGL得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ES型bcr/abl探针(双色单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检测bcr/abl融合基因中的价值。方法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初诊或复诊患者30例(骨髓标本43份),行普通染色体核型分析和ES型bcr/abl探针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 43份骨髓标本,6份未做骨髓培养,6份培养失败,在其余31份培养成功的标本中,找到Ph1染色体9份,另有1份标本多次检查都发现存在21p+染色体异常;43份骨髓都经FISH检测,13份标本发现bcr/abl融合基因。结论 ES型bcr/abl探针对CML初诊病例的bcr/abl融合基因有较高的检出率;对复发病例,不仅能辅助诊断CML,而且在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判断疾病的进展上均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医学特别是DNA重组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的重要课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是染色体易位引起原癌基因被激活致癌的范例,Ph染色体及基因的改变较为恒定,且阳性率高达96%以上,因此以慢粒为对象是基因治疗研究的方向。其中反义技术特别受到关注。1 bcr/abl融合基因的结构及其发病原理ph染色体被认为是慢粒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标志,是由于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t(9:22)(q34;q")所产生。导致9号染色体长臂34区(9q34)部分abl原癌基因5端易位于22号染色体长臂11区(22q")bcr基因3端,形成bcr/abl融合基因。通…  相似文献   

10.
周箭 《四川医学》2010,31(2):177-179
目的运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对本院258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进行分析,探讨CML中Ph染色体的有关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应用R显带技术对258例CML患者进行核型分析;对其中22例患者运用双色双融合探针(DC—DF—bcr/abl)进行FISH检测Ph易位信号特征。结果11例(4.26%)为Ph(-);247例(95.74%)为Ph(+),其中15例(6.07%)为Ph染色体变异易位。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慢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疗效;FISH检测能给予精确的分子诊断。CML变异性Ph易住广泛累及除9,22外多条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淋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Ph+ALL患者24例和CML急淋变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结果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CML急淋变组肝肿大和脾脏肿大比例显著高于Ph+ALL组(P〈0.05或P〈0.01)。CML急淋变组WBC〉10×109/L比例显著高于Ph+ALL组(P〈0.05)。治疗前两组融合基因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例Ph+ALL患者治疗后达到缓解,Bcr/abl融合基因拷贝数平均(0.4±0.1),10例CML急淋变患者达到血液缓解,Bcr/abl融合基因拷贝数平均(50.1±15.4),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h+ALL组CR发生率显著高于CML急淋变组(P〈0.05),平均生存率显著长于CML急淋变组(P〈0.01)。结论 Ph+ALL与CML急淋变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不同的遗传性特征。Ph+ALL诱导完全缓解后,Ph染色体呈阴性,而CML急淋变诱导缓解后Ph染色体仍然存在。Ph+ALL完全缓解率高于CML急淋变患者,平均生存时间长于CML急淋变患者。  相似文献   

12.
报道45例慢性粒白血病的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结果。检出Ph1染色体阳性患者42例,其中标准型Ph^1染色体畸变37例,标准型Ph^1伴其它染色体易位者2例;双Ph^1染体者1例,变异Ph^1染色体2例;还检出Ph^1染然体阴性患者3例,其中2例为其它染色体畸变类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96例CML患者,采用直接法和(或)24 h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染色体标本,采用R显带技术(RHG)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用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或ES探针对骨髓间期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 将患者分为慢性期和加速/急变期2组.细胞遗传学分析:附加染色体异常、变异易位在2组中比例分别为9/166(5.4%)、7/166(4.2%)和19/30(63.3%)、3/30(10.0%).196例患者中检出179例Ph阳性标本,占91.3%;其中典型易位169例(94.4%),变异易位10例(5.6%),附加染色体异常出现频率最多的为双Ph、+ 8、I(17q)、-Y.分子遗传学分析:68例患者行FISH 检测,均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含10例变异易位、11例Ph染色体阴性及6例染色体检测失败者),其中10例(14.7%)为der(9)缺失(含1例染色体检测失败者),在慢性期、加速/急变期中比例分别为8/55(14.5%)、2/13(15.4%).68例患者中典型易位41例,变异易位10例,der(9)缺失在典型易位、变异易位中比例分别为5/41(12.2%)和4/10(40.0%).结论 与慢性期相比,加速/急变期附加染色体、变异易位等异常明显增加,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疾病诊断和进展的分析,并且在遗传学分析的基础上,选用分子遗传学FISH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并可有效检测der(9)缺失.  相似文献   

14.
袁瑞兰  常进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328-3330
目的研究以血小板计数增多发病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与生物学特点。方法对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骨髓细胞形态、染色体、融合基因进行检查。结果以血小板计数增多发病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发病率低,易误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及Ph染色体,随病程进展,可进一步向加速期、急变期演变,应及早干预。结论对于以血小板计数增多发病的患者,应注意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及Ph染色体,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诊断、分期、风险率分组及治疗方案等4个方面来探讨患者骨髓细胞遗传学改变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155例CML患者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及Sokal危险指数进行分期分组,取骨髓行常规G显带后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55例CML患者中,Ph1(+)148例(95.5%),Ph1(-) 7例(4.5%);21例慢性期CML发生附加染色体畸变,占慢性期患者总数的15.6%;所有急变或加速期患者均发现有Ph1染色体,14例(70%)有附加染色体数量和/或结构异常,比慢性期患者多见;Ph1(+)细胞百分率不随病程而改变。结论慢性期CM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肿瘤生物学恶性的高低决定了病人的预后。CML进入加速、急变期是肿瘤演化的结果,多伴有非随机的附加染色体异常,这些染色体的出现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同时细胞遗传学分析有助于CML的疗效判断及指导治疗,有利于发现新的肿瘤演化克隆。  相似文献   

1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染色体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过程中基因组的异常,方法 对15例急变期,3例加速期和20例慢性期的患者进行了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用比较基因组杂交和双色染色体涂抹的方法。结果 在所有被研究的病例中均检测到费城染色体,其中15例演进病例中有12例还伴有其它的染色体数量和/或结构的异常,而20例慢性期中仅5例伴其它异常。染色体数量变化是Ph染色体双体或三体(5/14例)和8号染色体三体(5/14),另  相似文献   

17.
155例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分析与临床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诊断、分期、风险率分组及治疗方案等4个方面来探讨患者骨髓细胞遗传学改变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155例CML患者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及Sokal危险指数进行分期分组,取骨髓行常规G显带后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55例CML患者中,Ph1( )148例(95.5%),Ph1(-)7例(4.5%);21例慢性期CML发生附加染色体畸变,占慢性期患者总数的15.6%;所有急变或加速期患者均发现有Ph1染色体,14例(70%)有附加染色体数量和/或结构异常,比慢性期患者多见;Ph1( )细胞百分率不随病程而改变。结论:慢性期CM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肿瘤生物学恶性的高低决定了病人的预后。CML进入加速、急变期是肿瘤演化的结果,多伴有非随机的附加染色体异常,这些染色体的出现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同时细胞遗传学分析有助于CML的疗效判断及指导治疗,有利于发现新的肿瘤演化克隆。  相似文献   

18.
bcr/ab1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bcr/ab1融合基因的表达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诊断、疗效及预后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8例复治CML患者和作为对照组的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bcr/ab1融合基因检测;同时比较患者的血象、骨髓象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CML中7例慢性期(CP)和1例急变期(BC)患者,均不同程度地表达了bcr/ab1融合基因,而对照组该融合基因的表达为阴性。结论bcr/ab1基因是CML发病的分子基础,定量检测bcr/ab1融合基因对于CML的诊断、临床分型、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标双融合荧光原住杂交技术(dual-color and 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D—FISH)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中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应用细胞遗传学G显带(CCG)核型分析、双色荧光原住杂交(D—FISH)和染色体涂染技术,检测了29例CML患者骨髓中期分裂相和间期细胞。结果:CCG检出Ph( )24例,D—FISH检测均为bcr/abl( );Ph(-)5例,其中4例核型为46,XY,经D—FISH检测2例bcr/abl( ),2例ber/abl(-),另1例核型为46,XYt(20;22),D—F1SH检测ber/abl( ),以9号,20号和22号全染色体探针涂染,确定该例核型为46,XYt(9;20;22),D—FISH检测总阳性率为93.10%(27/29),高于CCG检查时阳性率82.76%(24/29)(P=0.025)。结论:与CCG方法相比,D—FISH检测CML的ber/abl融合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以作为CML临床诊断和微小残留病监测的一种重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核型变化的有关特点及预后意义。方法:染色体制备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应用R显带技术对64例CML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64例CML患者中,53例检出典型费城染色体(Ph),2例为变异Ph易位,2例Ph阴性,6例核型呈嵌合状态,5例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主要为+8、-17、-y、-21等。其中3例为加速和急变期患者。结论:C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非随机的附加染色体异常与患者临床分期高度相关,CML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对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