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介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狭窄性病变的效果。方法比较12例血液透析患者PTA治疗前后的血管造影表现、狭窄病变部位的超声内径,透析时血流量变化。结果 PTA术后,血管震颤较前明显增强,术后血管造影显示狭窄的血管扩张、再通。随访6个月均未发生再狭窄,满足维持性透析需要,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和肺梗塞等并发症。结论 PTA介入治疗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长期使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狭窄(AVF)患者应用静脉球囊扩张术(PT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AVF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球囊扩张术(PTA)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狭窄内径、内瘘自然流量、透析血流量。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狭窄内径(2.9±0.4)mm、内瘘自然流量(574.1±53.4)m L/min、透析血流量(199.8±11.6)m L/min均优于治疗前狭窄内径(1.4±0.3)mm、内瘘自然流量(298.3±38.6)m L/min、透析血流量(171.2±15.7)m L/min,组间数据对比有着显著优势,存在统计学参考价值,P值小于0.05。结论针对动静脉内瘘狭窄(AVF)患者应用静脉球囊扩张术(PTA)治疗,患者的狭窄内径、内瘘自然流量、透析血流量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增加,疗效令人满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 AVG)狭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PTA术后通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AVG发生狭窄采用PTA治疗前后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术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通畅情况。结果:36例病人手术均成功,术前36例病人狭窄处内径(1.58±0.35)mm,透析血流量(144.13±19.12)mL/min,肱动脉血流量(352.30±42.01)mL/min; PTA术后狭窄处内径(3.71±0.62)mm,透析血流量(275.75±14.29)mL/min,肱动脉血流量(616.83±45.92)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术后随访3、6、9、12个月,初级和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0.6%、66.7%、47.2%、38.9%和88.9%、75.0%、69.4%、58.3%。各随访时间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和普通球囊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疗效。 方法选择4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涂层球囊组(DCB组)20例和普通球囊组(CB组)22例。DCB组病人采用紫杉醇释放高压分流球囊扩张成形术,CB组病人采用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前后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并比较术后1、6、12个月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和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2组病人术前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1),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2组病人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DCB组初级通畅率高于CB组(P < 0.05)。2组病人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相比,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在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病变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可作为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 患者,女,57岁,2004年11月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于诊断后行左前臂自体标准动静脉内瘘术.内瘘成熟前以右锁骨下静脉插管作为血管通路进行透析治疗,内瘘成熟后以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开始时内瘘血流量>200 mL/min,能保证透析的正常进行,内瘘使用8个月后出现血流量不足<150 mL/min,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发现距离吻合口6.5 cm桡动脉处发生狭窄,狭窄程度为原管径的86%.2007年1月患者及家属同意经皮支架置人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主要并发症.方法 对32例前臂无法行常规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高位动静脉内瘘,观察内瘘的使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手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内瘘在术后4~6周成熟后开始穿刺,血流量均可达(250~300)mL/min.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发生淋巴瘘;4例在使用过程中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堵塞;1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2例在使用1年后同侧胸部、颈部浅表静脉扩张;3例出现局部动脉瘤样扩张.结论 高位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好、通畅率高,是为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术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普通球囊扩张术,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成功率、球囊扩张次数以及球囊扩张压力)、扩张前后的血管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以及随访6个月后患者的血管通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7.44%)高于对照组(79.49%),球囊扩张次数少于对照组,球囊扩张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术扩张前相比,手术扩张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患者扩张后的血管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未见明显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成功率高,能有效扩张血管内径,增加透析血流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朱美娟  王彧  林亚妹 《海南医学》2016,(12):2029-2030
目的:观察非热康谱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和穿刺周围硬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伴有动静脉内瘘穿刺周围硬结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60例,应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动静脉内瘘给予涂抹喜疗妥软膏并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非热康谱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初次治疗前、后、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动静脉内瘘血流量的改变和穿刺周围硬结治疗3个月后的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其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分别为(905.9±67.3) mL/min、(925.2±66.4) m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0±46.4) mL/min、(829.7±50.8) 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流的增加量为(103.1±21.5) mL/min,明显多于对照组的(25.4±13.1)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0.0%(15/3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热康谱能有效改善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及促进硬结消散,是动静脉内瘘功能维护和硬结辅助治疗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傅丽华  吴亿 《重庆医学》2022,51(3):442-444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31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并且在术前、术后对其狭窄处内径、峰值流速及肱动脉血流量进行测量;术后行超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特殊的进行血管造影(CTA)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或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球囊扩张治疗自体AVF狭窄或闭塞的尿毒症患者52例,比较手术前后自体瘘血流量的变化及造影表现,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52例患者球囊扩张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3、6、9、12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8.1%(51/52)、90.4%(47/52)、80.8%(42/52)、71.2%(37/52);术后1年内再狭窄患者15例,经再次球囊扩张后血流量达到透析要求(>200 mL·min-1)。结论球囊扩张是治疗自体AVF狭窄的有效方法,近期效果明显;超声或数字减影造影引导下经皮血管成形术均可行,可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和医生自身技术条件酌情选择;手术入路和球囊的选择对于治疗AVF狭窄至关重要;球囊扩张治疗自体AVF狭窄通畅率随时间降低,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开放手术辅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Ⅰ型合并Ⅱ型狭窄的临床疗效。  方法  90例已建立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并出现Ⅰ型合并Ⅱ型狭窄接受血透治疗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超声引导下PTA,B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引导下PTA,C组:开放手术辅助PTA。比较3组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血管内径、肱动脉血流量、AVF通畅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C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分别高于A、B组,并发症分别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3组患者的血管内径、肱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即刻和术后1周C组分别大于A、B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术后6、12月时的AVF通畅率及稳定性分别高于A、B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开放手术辅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Ⅰ型合并Ⅱ型狭窄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恢复内瘘功能,保证患者有效透析,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部分病例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彩超引导下球囊扩张术与外科重建内瘘术在治疗动静脉内瘘吻合口近心端狭窄(距吻合口2 cm以内)时的疗效是否一致。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动静脉内瘘吻合口近心端狭窄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组(A组)36例,外科手术组(B组)33例。随访并比较2组第1、3、6个月的通畅率。结果A组透析时间(4.11±3.06)年,临床成功率97%,技术成功率100%。B组透析时间(3.85±2.81)年,临床成功率94%,技术成功率100%。A组第1、3、6个月的通畅率高于B组(P>0.05)。术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内瘘狭窄处血管内径与肱动脉血流量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均明显大于术前(P < 0.01)。结论彩超引导下球囊扩张术与外科手术治疗动静脉内瘘吻合口近心端狭窄具有相同的疗效,因为前者具有操作简便,术后即可透析,保存病人血管资源等优势可以推荐作为动静脉内瘘吻合口近心端狭窄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成形术对肾动脉狭窄患者血压、肾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肾动脉狭窄患者229例(管腔狭窄≥70%),经肾动脉成形术重建肾动脉血运,术后平均随访(13±10)个月,观察患者血压、降压药物、肾功能的变化。结果229例患者肾动脉成形术成功率96.1%。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率由70%±11%降至12%±10%。术后随访138例患者,血压由治疗前的(151±25/82±15)mmHg降至治疗后的(137±16/77±1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服降压药由(2.4±1.2)种降至(1.8±0.9)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手术前后肌酐水平(SCr)及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肾动脉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高,有助于此类患者血压的长期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在导管相关中心静脉病变血液透析患者再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有导管相关中心静脉病变且需要使用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为血管通路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血管造影明确中心静脉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行PTA治疗,再置入新的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扩张后中心静脉狭窄较前明显改善,顺利置入新的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包填塞、球囊破裂,导管穿破中心静脉进入纵隔或者胸腔,致血胸、血气胸、纵隔血肿等并发症。术后X片提示导管位置满意。术后可立即应用导管行血液透析,观察5次血流量均可达到250 mL/min。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透析时导管血流量均可达到250 mL/min,未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及感染。结论当患者以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为长期血管通路,原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无法继续使用时,行血管造影,若存在严重的中心静脉狭窄,行PTA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超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及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接受慢性血液透析治疗并行动静脉造瘘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超检查,观察受检者动静脉内瘘通畅及异常的彩超表现、吻合口面积与血流量关系.以ROC曲线分析彩超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血栓及狭窄的诊断情况.结果 共显示动静脉瘘血栓形成21例,其中头静脉18例,瘘口3例;动静脉瘘口狭窄24例,瘘口内径1.1~2.4 mm,平均(2.1±0.2)mm;100例患者中,吻合口面积3~4 mm2者数量最多,为38例,4~8 mm2者数量最少,为27例;随着吻合口面积增加,血流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4.18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彩超血流量评估动静脉瘘血栓及狭窄,其线下面积为0.85(95%CI=0.75~0.90),以彩超血流量<330 mL/min为诊断标准,彩超血流量评估动静脉瘘血栓及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和88%;采用彩超血流量及彩色多普勒联合评估动静脉瘘血栓及狭窄,其线下面积为0.96(95%CI=0.91~0.99).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及狭窄的评估中,彩超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方法。方法 5例患者4例经患侧肱动脉穿刺、1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前臂动脉DSA检查及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球囊成形术(PTA)。结果 5例狭窄程度达到90%~98%,范围4cm~9cm,血管内球囊成形术后狭窄程度改善到10%以下,技术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球囊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胡婷婷  刘莉华  马胜银  高军  宫峰 《安徽医学》2020,41(9):1009-1012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彩超引导下的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共7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SA组43例,彩超组35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天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的变化,观察术后1、3、6、9个月时患者内瘘初级通畅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天与术前狭窄处内径、血液透析血流量及肱动脉血流量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26、1.594、0.527,P>0.05)。两组术后第1、3、6、9个月的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和彩超引导下的PTA对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服阿司匹林、维生素E联合内瘘局部红外线照射对内瘘血管血流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18例常规最大透析血流量〈150ml/min的患者作为内瘘血管血流量不良的观察对象。给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维生素E50mg,1次/d;同时行红外线内瘘照射30min,2次/d。疗程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最大透析血流量和尿素氮,并计算尿素再循环率、尿素动力学指数(Kt/V)及尿素清除率(URR)。结果治疗后最大透析血流量≥180ml/min的14例,有效率77.8%。治疗前后尿素再循环率从17.63%降到9.87%;Kt/V和URR分别从(0.79±0.28)%、(51.57±11.38)%增加到(0.98±0.25)%、(62.73±9.47)%。治疗前后比较,P〈0.05。结论针对血管内瘘血流量不良应用口服阿司匹林和维生素E结合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等护理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内瘘的血流量,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9.
陈小武  汪莫亚  张慧 《实用全科医学》2011,9(2):300-301,F0003
目的通过对慢性血液透析患者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彩超监测,并与常规前臂动静脉内瘘比较,以评价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的应用价值。方法51例慢性血液透析患者按内瘘术式不同分为二组,其中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组30例、前臂动静脉内痿组21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比较二者手术1年后通畅率、吻合口内径、吻合口平均血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组与前臂动静脉内瘘组手术1年后通畅率分别为90.0%(27/30)和90.5%(19/21);吻合口内径分别为(3.10±0.11)mm和(3.40±0.12)mm;吻合口平均血流量分别为(368.4±6.2)ml/min和(381.2±6.0)mJ/min;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3/30)和23.8%(5/21)。二者比较在手术1年后通畅率、吻合口内径、吻合17平均血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烟窝动静脉内瘘与前臂动静脉内瘩比较,在手术1年后通畅率、吻合口内径、吻合口平均血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可做为慢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内瘘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